陆晓萍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NQMI)、Q波心肌梗死(QMI)及缺血性心脏猝死[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后初阶段病人病情严重而不稳定,许多病人死于心室颤动或其他并发症,缺血性事件复发率和病死率高.
作者:王倩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杀菌作用快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2倍,它的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活性,抑制细菌DNA的复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很强作用.我院自2003年2月~2004年1月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君;廖红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护理工作质量是病人康复的保障,而护理管理水平又直接影响护理工作质量.所以,护士长必须在工作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较高的业务水平影响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体现护理的价值观和理念,组织并领导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活动,既要为病人提供一流的护理服务,同时也要为护士创造一个专业化环境.
作者:程黎;栾泽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升高趋势[1].现对我院5年间内镜诊断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例进行总结分析,以了解本地区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及临床特点.
作者:褚廷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科在1999年~2003年12月对直肠癌病人做直肠癌肠造口术30例,通过加强病人围术期的护理,使病人的生理、心理共同得到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兰;窦银平;孟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2年5月~2004年4月,我们采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东莨菪碱加安定静脉注射促进产程进展,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晓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宫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的多发病,有白带增多,月经不调,下腹坠痛,房事后阴道点滴出血等症状.大量资料表明,患有慢性宫颈糜烂的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比无宫颈糜烂者高10~20倍,因此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对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意义.自2000年3月~2001年3月,采用DWY-Ⅳ型妇科炎症微波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106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凡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使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术中血液回收100例,其中脾破裂6例,宫外孕大出血12例,脊柱手术35例,股骨手术37例,骨盆髋关节手术10例,择期手术84例,急诊16例.病人年龄在18~86岁,男79例,女21例.回收总血量64700ml,平均647ml,急诊平均回收血量1500ml,多2300ml,少100ml.现将具体技术应用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少华;王湘平;张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由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心内膜所致,易累及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多发生于原有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及正常心瓣膜.随着医疗条件改善,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有很大变化.若诊治不当,特别是在不能开展心外科手术的基层医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率仍很高.我院自1994年7月~2004年2月,治疗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英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药灌肠疗法是慢性肾功能不全非透析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我科自1995年开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和我院中医科配合,应用自行配制的中草药保肾灌肠液灌肠并配合降压、低蛋白饮食、纠正电解质、酸碱紊乱等西医疗法,共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6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贝尔麻痹(又称贝尔氏面瘫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常在吹风或者受凉后突然起病,是耳鼻咽喉科和神经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之间多.临床上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不少,但效果不一.我科自1993年1月~2003年1月对诊为贝尔麻痹的患者进行地塞米松鼓室内注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学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宫外孕病人一旦发生内出血,其皮肤颜色变化被认为是一项休克的早期指标.这种变化反映在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具体表现为皮肤苍白、手足发凉、畏寒、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四肢浅表静脉变细、痛苦、烦躁不安等.这些外观症状变化可以发生在休克前期、血压脉搏变化前、也可发生休克的不同时期.为了早期动态观察宫外孕出血病人的休克进程,可以运用以上病人外观症状观察评估病情,对预见性急救护理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传统鼻腔止血方法痛苦大,有反复出血的可能.我科于2002年2月至今在鼻内窥镜下行微波治疗鼻出血,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周;胡书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面中部主要突出部位是颧骨复合体,由于其解剖位置特殊,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发生率占面中部骨折的首位.骨折后可造成面部塌陷、张口受限、眼功能障碍及眶下神经症状等.其治疗目的主要是恢复外形及功能.近年,我科选择小切口三维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广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德国尼万隆电脑骨折愈合仪,利用旋转干扰电及安得森内生电,能无创伤加速骨折愈合.主要适用于多发性骨折、骨延迟愈合等.根据其作用原理,我科自购买之日起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效地缓解了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桂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严重并发症,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双气囊三腔管压迫术是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而有效的措施.自2002年4月起,我科共25例消化道出血病人使用双气囊三腔管,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秋香;周银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十二指肠溃疡(DU)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在其发病机理中幽门螺杆菌(HP)起着主要作用已得到公认.我院消化内科于1997年5月~2003年5月间用以奥美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对187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庆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2003年7月~2004年3月我院急诊科对4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进行了预防肺部感染的早期护理干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关桂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异常胎方位.常需经各种难产手术结束分娩,给母婴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我们从1995年1月~2003年12月在住院分娩的1236例产妇中选择80例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并采取了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明显降低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的发生率,减少了母婴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秀智;宋伟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据统计,中国成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为10%~15%,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缓解或治愈,仅有10%~50%的病例需要手术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须切开椎板,创伤较大,对脊柱稳定性有一定影响.经皮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损伤小、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并发症少、病人容易接受的优点,在临床上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此项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人对此手术缺乏系统的了解,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此项技术的认识及接受能力,减轻术前恐惧心理,更好地配合手术,术后主动配合功能锻炼,为恢复工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艳;张玉芝;王桂芳;赵广慧;高梦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