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认知的性别差异及改善对策

刘航宇;段利忠;殷丽丽;孙巧巧;康茜茜;牧原;卢奇

关键词:非医疗技术服务, 影响因素, 性别差异
摘要:目的 探究医生和患者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认知的性别差异,为提高非医疗技术服务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方法 使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设计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使用方便抽样法对医生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使用频数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确定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及其排名;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的方法结合R软件确定医生和患者对非医疗技术影响因素认知的性别差异;使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终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 在医生群体中,女性医生对“医生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更重视(P<0.05);在患者群体中,女性患者更重视“医生工作事业心”(P<0.01)、“医生热爱本职工作”(P<0.05)、“医生遵守法规和工作制度”(P<0.05)和“医生不歧视患者”(P<0.05).结论 不同性别的群体对非医疗技术服务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医疗服务机构应提高男性医生对沟通能力的重视程度,重视患者对非医疗技术服务的诉求,在医疗活动中提高对女性患者的人文关怀.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的关系.方法 检索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2002-2015年间公开发表的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相关性的研究.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研究间存在统计学异质性(P <0.05,I2 >50%),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值OR及其95%CI.结果 检索出相关中文文献155篇,终纳入21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噪声暴露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和非噪声组异常检出率的合并效应量OR=2.30,95%CI为2.10~2.53 (P <0.000 01).结论 职业性噪声暴露与心电图检出异常之间有相关性,噪声暴露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是非噪声组异常检出率的2.30倍.

    作者:吕惠中;代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6-2015年上海闵行区华漕镇肺结核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华漕镇肺结核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肺结核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2006-2015年华漕镇肺结核疫情资料,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疫情的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5年上海市华漕镇共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例721例,其中本地人口193人(26.77%),流动人口528人(73.23%),年平均登记率为32.99/10万,年登记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性别比为1.86:1,病例年龄小6岁,大98岁,发病高峰年龄组为18~40岁共463人(64.22%);常年散在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病例在上海市华漕、纪王和诸翟3个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华漕地区病例数多,不同地区肺结核病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6.31,P <0.01);每年的流动人口病例所占比例呈现增加趋势,主要来自安徽、四川、江苏、河南、湖北和江西等省份.结论 2006-2015年上海市华漕镇肺结核疫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流动人口是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依据地区差异特点加大防控力度,降低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率.

    作者:杨圣元;叶为民;孙兰;唐利红;严慧琴;赵慧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确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6年长沙市共报告麻疹确诊病例1 19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3/10万,各年发病数在169(2016年)~605例(2013年)之间,发病率在2.30/10万(2016年)~8.42/10万(2013年)之间;2013年病例数集中在3~5月份,2014-2016年病例均集中在5~7月份;发病率居前3位的依次为雨花区(5.99/10万)、天心区(5.62/10万)、长沙县(4.82/10万);发病年龄以<8月龄婴儿(36.60%)和15岁~人群(22.11%)为主;散居儿童是麻疹的高发人群;757例≥8月龄儿童中无免疫史485例,占64.07%;免疫史不详186例,占24.57%.结论 2013-2016年长沙市麻疹疫情呈现总体下降趋势,<8月龄婴儿和15岁~人群高发;建议提高适龄儿童含麻疹成分疫苗及时、全程接种率,加强麻疹监测,做好麻疹疫情调查与处置,并关注小月龄婴儿和成人易感者在麻疹病毒传播中的作用、探讨针对性的策略与措施.

    作者:黄霜;林希建;刘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核酸层析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的准确性和特异性.方法 从市场采集自然样品50份,经过2步增菌后,用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同时用传统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50份样品试剂盒检测阳性5份,阴性45份,而传统方法检测阳性4份,其中1份阳性样品试剂盒检测为阴性.试剂盒检测的准确率达到98.00%.特异性试验表明该剂盒检测标准菌株特异性好,与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核酸层析检测试剂盒特异性好,检测准确率高,能够满足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的需要.

    作者:马弋;邵翠翠;刘艳;杨硕;王鸣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6-2015年江苏淮安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6-2015年淮安市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运用Excel2010和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全市共报告梅毒8 076例,报告发病率从3.02/10万上升到22.47/10万,发病呈逐年增长趋势(x2 =6.10,P=0.014),年平均增长24.98%;Ⅰ期和Ⅱ期梅毒所占梅毒构成比减少,隐性梅毒构成比逐年增加,且渐成流行的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梅毒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8.10,P<0.001);梅毒发病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男女性别比为0.79:1;职业以农民、家务及待业为主,共占62.23%.结论 2006-2015年淮安市梅毒增长迅速,性活跃人群仍是防治工作的重点,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强化隐性梅毒疫情报告管理是当前梅毒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

    作者:赵鹏鹏;胡锦流;孙修福;金韬;骆公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6年西安市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西安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掌握发病规律及特点,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西安市哨点医院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根据人群、季节、职业、临床症状、食品信息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6年西安市共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1 012例,其中男性457例,女性555例;上报病例数多为25~ 34岁年龄段,占19.17%;发病多的职业为农民,占24.31%;第3季度食源性疾病高发,占全年病例数的48.52%;患者中出现消化系统症状的人数多,其中80.53%的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共上报可疑食品病例565例,占病例总数的55.83%;肉与肉制品是主要原因食品;在家就餐引起发病多,占50.44%.结论 西安市食源性疾病高发于夏季,青壮年为主要高危人群,腹泻患者是监测主要目标人群;加强对农村地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重点关注肉与肉制品卫生安全.

    作者:范静;张峰;刘萍;刘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5年武汉市江汉区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及人群分布特征

    目的 通过分析武汉市江汉区2015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现状及人群分布特征,明确恶心肿瘤的高危人群及高发癌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筛查及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江汉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监测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类别、性别及年龄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2015年江汉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24.97/10万,中标率为286.70/10万,女性中标率高于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江汉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占总发病例数的53.74%,男性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和结肠癌,女性是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胃癌和结肠癌.青壮年人群的高发癌种是甲状腺癌,男性45岁以后以肺癌常见,女性45~64岁仍以甲状腺癌为常见,65岁以后是肺癌.结论 江汉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具有粗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高发癌种不同等特点,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高发癌种的筛查和干预.

    作者:吴连希;陈莉;周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武汉东西湖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武汉市东西湖区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37例输入性疟疾,恶性疟35例(94.59%),卵形疟2例(5.41%);除发热外,畏寒占54.05%、寒战48.65%、出汗29.73%、头痛37.84%、恶心呕吐62.16%、腹泻18.92%、肌肉酸痛13.51%;此组患者误诊率54.05%;经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哌喹及伯喹联合治疗,第4d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0.91%,第6d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占84.38%,至23d累计32例(86.49%)患者治愈出院,复燃1例(2.70%).结论 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必须加强疟疾诊断防治知识教育和镜检技能培训和考核,保持对输入疟疾的发现与诊治能力.青蒿素类药物联合治疗输入性疟疾疗效可靠应予坚持.

    作者:余树坤;邓柳荣;李华东;吴凯;唐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四川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与治疗缺口

    目的 调查四川省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与治疗缺口,为更好的开展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 共覆盖了四川省农村地区6个示范点的354.1万农村人口.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以村为基本的调查单位,根据当地初级卫生系统的乡村医生所提供的线索,入户进行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筛查.收集了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和诊治现状,并计算了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缺口.结果 通过调查共筛查复核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6 547例,其中男性患者占55.08%,女性患者占44.92%,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2.0‰,女性的患病率为1.7‰.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者知晓率为63.9%.在筛查出的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中,治疗缺口为66.33%,其中男性的治疗缺口为66.60%,女性的治疗缺口为66.00%.结论 调查发现四川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现状不容乐观,调查发现3/5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治疗缺口巨大.

    作者:胡佳;熊毅;李晓霞;刘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天津市11 643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资料及所在288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81%,高血压检出率19.8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11%,男性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女性.高噪声暴露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女性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低暴露组(P<0.05);随噪声接触工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工龄延长和高噪声暴露均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P<0.05);高噪声暴露情况下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42.00%(男性)和29.00%(女性),工龄每增加5年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23.00%(男性)和147.00%(女).此外,高噪声暴露可增加男性高血压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发病风险(OR>1.00,P<0.05).结论 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高噪声暴露是高频听力损失、男性高血压发病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静;曾强;李梅莉;张明;杨雪莹;王欣;李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8-2015年湖北省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现状及趋势

    目的 为了解分析2008-2015年湖北省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状况及趋势,为老年人伤害预防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所有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对≥60岁老年人伤害死亡进行SPSS 20.0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湖北省老年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15.26/10万,标化率为252.22/10万.年龄越高,老年人伤害死亡率越低,其高年龄组高达1 288.06/10万.自杀死因位居湖北省首位,死亡率为1 096.60/10万.农村老年人的意外伤害死亡率(289.97/10万)高于城市老年人(133.72/10万),男性意外伤害死亡率(234.75/10万)高于女性(196.33/10万).城乡老年人前3位伤害死因类别次位不同,但顺位与全人群相一致.结论 伤害已成为湖北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湖北省全人群死因构成谱位居第4位,预防防治老年人伤害的是湖北省重要战略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变化的重要举措.

    作者:龚慧云;张庆军;张岚;潘敬菊;李茜;刘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多维度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的研制与评价

    目的 开发多维度的评价个体对慢性疾病自我管理效能的量表,并评价其信度和效度.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访谈和专家特尔菲咨询法,形成多维度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初步量表.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1 620名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评估,并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采用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α系数、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信效度评估,并对户籍与非户籍调查对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①初步开发多维度量表,包括躯体不适管理、病耻感管理、用药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情绪管理、烟酒控制等6各维度共42个条目;②量表分半信度系数为0.711,克朗巴赫α系数为0.937,各维度α系数为0.619~ 0.932.量表各条目相关系数均>0.5,且各条目与所属维度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因子分析提取6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0.67%,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在0.435 ~0.815之间.结论 研究开发的多维度慢性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具有较好信度、效度,可作为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的评价工具.

    作者:谢博;张慧敏;韩雪;焦桂花;范北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6-2015年宜昌市主要死因与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作者:吴婵;刘继恒;苏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1-2015年北京海淀区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海淀区人间布鲁氏菌病(布病)发病情况和特征,分析感染因素,为更好的做好布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1-2015年北京市海淀区布病病例25例,监测牛羊养殖等高危人群253人,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和血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近几年布病发病有逐渐上升趋势,每年3~6月是发病高峰;全区一半以上的街道乡镇均有病例发生,以散发为主,流动人口聚集地区发病较高;发病集中在50~70岁年龄组,男性多于女性,病例职业以家务及待业、离退人员和干部职员为主;感染途径主要是羊饲养人员,其次为偶尔接触羊和食用羊肉人员.253名高危人群中,抗体阳性14人,阳性率为5.53%.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人间布病感染来源主要是羊,以多且散的点状流行为主.动物疫情防控是关键,应加强动物免疫并及时发现病畜,遏制布病在畜间传播.

    作者:华伟玉;迈一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1-2016年武汉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预测

    目的 分析武汉市2011-2016年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并利用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对该病疫情趋势进行预测.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分析武汉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应用基于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建立手足口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对2017年武汉市手足口病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 2011-2016年武汉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数88 573例,年均发病率147.45/10万,年平均增长率15.07%.男女性别比1.61∶1,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发病大高峰在4~7月,小高峰在11 ~12月.应用基于移动平均法的季节趋势模型预测武汉市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趋势显示报告发病数较2016年略有下降且4~7月为流行高峰期.结论 通过对武汉市2011-2016年手足口病监测资料的分析,可确定武汉市2017年手足口病发病的预警线及行动线,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邹娇娇;杨小兵;孔德广;汪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8-2015年宜昌市手足口病病例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宜昌市手足口病的发病趋势,掌握流行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的2008-2015年宜昌市手足口病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比较不同病例构成特点.结果 8年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34 205例,重症2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在54.07/10万~166.80/10万间呈稳定性波动,每年春末夏初及冬季为发病集中月份;病例年龄分布以“1 ~岁”组构成比大,为79.77% (27 286/34 205);宜昌市西陵区病人构成比高,伍家岗区发病率高;散居儿童、托幼儿童为发病的主要人群;病例报告主要来自县级医院,实验室确诊病例中,病毒分型以EV71型为主.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病的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年龄差异,防控工作重点为托幼机构.及时接种疫苗、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调查研究,有助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蒋静;徐勇;张皓;刘军;刘继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805例14岁以下儿童伤害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伤害监测点0-14岁儿童伤害流行情况,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湖北省3个伤害监测点哨点医院首次因伤害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14岁以下儿童伤害病例2 805例,男童1 908例.前3位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56.97%)、动物伤(13.12%)和道路交通伤(9.6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4.69%)、学校与公共场所(19.82%)和公路/街道(16.47%);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36.90%);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33.44%)为首位;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36.72%).结论 跌倒/坠落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家中是伤害首要发生地点.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减少环境隐患和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茜;张庆军;张岚;罗芬;刘秀立;王永红;喻红玲;魏尧昱;曾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研究

    目的 检测和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板法)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诱变性检测采用3h和24h染毒两种处理方式观察受试物对L5178Y细胞的诱变性.结果 在染料木黄酮诱变性检测中,3h染毒时,随着剂量增加,tk位点总突变频率升高,5、10和20 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染毒时,随着剂量增加,tk位点总突变频率升高,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10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染毒和24h染毒相同剂量组间比较,tk位点总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此实验条件下,染料木黄酮(5 ~ 20) μg/mL能诱导L5178Y细胞TK基因突变,并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但3h和24h处理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邹思颖;张立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城市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评价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选取大连市某医院2016年1 ~12月进行健康查体的1 857例职工(45岁以上)进行EQ-5D问卷调查.结果 高血压组487例,非高血压组1 370例.高血压患者的EQ-5D指数平均得分为(0.91±0.15)分;EQ-VAS平均得分为(71.03±14.63)分,生命质量低于普通人群(P<0.05).存在困难比例高的是“疼痛/不舒服”(26H08%),其次是“焦虑/抑郁”(13.14%).单因素显示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病程、超重和肥胖、锻炼等是影响高血压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超重与肥胖是行动能力和日常活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自我照顾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是疼痛/不舒服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收人为保护因素;锻炼是焦虑/抑郁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生命质量低于非高血压人群,应从低收入、低文化水平,60岁以上人群、体力活动与病程的管控方面给予重视,对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作者:王瑶;关鑫;臧玉娇;陈俊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5-2016年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实践

    目的 分析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疫情防控工作实践,为后续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指导与借鉴.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现场流调、实验室检测等方法,通过对2015年、2016年湖北省报告的2例人感染H7 N9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判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发病危险因素,总结前期防控工作实践经验.结果 2015年湖北省首例病例为外省输入带毒活禽感染致病,2016年首例病例为外省输入性病例.2013-2015年湖北省农业部门、林业部门相关监测点未监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阳性活禽、野鸟,卫生部门、农业部门监测点外环境监测也为阴性.结论 2015-2016年湖北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主要危险因素是带毒动物及病例输入.人感染H7N9禽流感联防联控机构应早部署,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特别是市级以下基层医务人员培训,以有利于疫情早发现、早处置.

    作者:刘红慧;刘力;黄丹钦;刘漫;邢学森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