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中期血清胆红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孔曼;罗振钊;卢忠心;曹小淬;张红梅

关键词:总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 妊娠期糖尿病
摘要:目的 探讨孕期中胆红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以来自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回顾性研究获得基本信息,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采用酶法测定空腹血糖(GLU)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结果 GDM的发病率为7.86%(102/1 297).TB、DB在GDM组的值要低于非GDM组(5.8±2.2和6.4±2.4,P=0.023;2.4 ± 1.3和2.5±0.9,P=0.036).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TB、DB与空腹血糖、1h血糖、2h血糖间的线性关系,TB、DB与血糖值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TB、DB与GDM的相关性,其高层与低层相比患GDM的风险降低(RR 0.54;95% CI,0.31 ~0.95)和(RR0.61;95% CI,0.38~0.99).结论 妊娠中期高胆红素水平患GDM的风险性降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8-2015年湖北省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现状及趋势

    目的 为了解分析2008-2015年湖北省老年人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状况及趋势,为老年人伤害预防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湖北省所有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资料,对≥60岁老年人伤害死亡进行SPSS 20.0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8-2015年湖北省老年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215.26/10万,标化率为252.22/10万.年龄越高,老年人伤害死亡率越低,其高年龄组高达1 288.06/10万.自杀死因位居湖北省首位,死亡率为1 096.60/10万.农村老年人的意外伤害死亡率(289.97/10万)高于城市老年人(133.72/10万),男性意外伤害死亡率(234.75/10万)高于女性(196.33/10万).城乡老年人前3位伤害死因类别次位不同,但顺位与全人群相一致.结论 伤害已成为湖北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威胁,在湖北省全人群死因构成谱位居第4位,预防防治老年人伤害的是湖北省重要战略和应对公共卫生领域变化的重要举措.

    作者:龚慧云;张庆军;张岚;潘敬菊;李茜;刘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湖南衡阳市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湖南省衡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对完善的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衡阳市1 131名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衡阳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总患病率为64.10%,城市地区老年人患病率(66.67%)高于农村(59.56%)(P=0.017).患病率居前5位的慢性病分别为高血压(38.91%),冠心病(27.13%)和糖尿病(16.22%)、脑卒中(7.50%)和慢阻肺(5.6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吸烟、体质指数是珠晖区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衡阳市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较高,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吸烟和体质指数,应重点加大农村地区的慢性病防控工作,加强健康教育,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作者:唐艳明;丁玲云;路庆;谭利明;陈露;张天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6-2016年大连市尘肺病的发病情况

    目的 通过对2006-2016年大连市尘肺发病情况调查,分析该地区尘肺病流行规律,为制定尘肺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检测系统获得相关资料,对大连市尘肺病种类、发病地区、接尘工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大连市尘肺病病例179例,主要分布于铸造行业的成型、清砂、打磨工种及机械加行业的电焊工种.以矽肺为主(82.68%),电焊工尘肺次之(9.49%),石棉尘肺第3(3.35%),平均接尘工龄20.73年,尘肺壹期平均接尘工龄为19.80年、尘肺贰期平均接尘工龄为20.83年、尘肺叁期平均接尘工龄为21.75年.尘肺病发病情况与严重程度(期别)和接尘工龄有关(x2=56.52,P=0.02 <0.05).结论 大连市尘肺病主要集中在铸造行业,尘肺种类以矽肺为主,应加强重点区域、行业和工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作者:毕海侠;马雪松;王红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武汉东西湖区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

    目的 探讨武汉市东西湖区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收治的输入性疟疾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诊治情况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37例输入性疟疾,恶性疟35例(94.59%),卵形疟2例(5.41%);除发热外,畏寒占54.05%、寒战48.65%、出汗29.73%、头痛37.84%、恶心呕吐62.16%、腹泻18.92%、肌肉酸痛13.51%;此组患者误诊率54.05%;经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哌喹及伯喹联合治疗,第4d内体温恢复正常者占90.91%,第6d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占84.38%,至23d累计32例(86.49%)患者治愈出院,复燃1例(2.70%).结论 输入性疟疾以恶性疟为主,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并发症多;必须加强疟疾诊断防治知识教育和镜检技能培训和考核,保持对输入疟疾的发现与诊治能力.青蒿素类药物联合治疗输入性疟疾疗效可靠应予坚持.

    作者:余树坤;邓柳荣;李华东;吴凯;唐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研究

    目的 检测和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为其安全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采用小鼠淋巴瘤细胞实验(微孔板法)评价染料木黄酮的诱变性,诱变性检测采用3h和24h染毒两种处理方式观察受试物对L5178Y细胞的诱变性.结果 在染料木黄酮诱变性检测中,3h染毒时,随着剂量增加,tk位点总突变频率升高,5、10和20 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4h染毒时,随着剂量增加,tk位点总突变频率升高,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10μg/mL剂量组tk位点总突变频率高于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h染毒和24h染毒相同剂量组间比较,tk位点总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此实验条件下,染料木黄酮(5 ~ 20) μg/mL能诱导L5178Y细胞TK基因突变,并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但3h和24h处理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邹思颖;张立实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陕西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饮食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

    目的 调查陕西省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饮食行为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为培养学龄前留守儿童良好的进食习惯、提高营养状况和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选取陕西省3区县6所农村托幼机构512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学龄前留守儿童常见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是主动进食能力、挑食、过饱响应以及外因性进食等.经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可知,年龄(OR=0.69)、是否独生子女(OR=0.65)、家庭人均年收入(OR =0.64)、家庭人口数(OR=1.9)是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主要因素.结论 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年龄越大、非独生子女、家庭人均年收入越高、家庭人口数越少儿童饮食行为表现越好.因此在学龄前留守儿童喂养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年龄较小的学龄前儿童和独生子女,家庭应该建立统一、科学的抚养观念,在提供良好抚养条件的同时,避免对儿童的溺爱,减少儿童挑食、过饱响应以及外因性进食,培养儿童自主进食能力.

    作者:魏惠兰;宋振中;穆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6-2015年武汉市风疹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15年武汉市风疹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风疹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06-2015年武汉市风疹个案病例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15年累计报告风疹5 353例,2006-2008年报告发病率逐年上升,2009-2015年发病逐年下降,发病高峰为3~7月,发病前3位的地区为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x2=156.40,P<0.05),以学生为风疹的高发人群,发病年龄以10~19岁人群多,占发病总数的69.33%.风疹病例中有风疹免疫史的占0.43%,武汉市适龄儿童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剂次数逐年上升.结论 2006-2015年武汉市风疹报告发病呈波动下降趋势,但存在发病年龄后移现象,应做好适龄儿童2剂次含风疹成分疫苗的常规免疫外,尽快制定15岁以上人群的免疫预防策略.

    作者:蔡黎;彭颖;赵德峰;陈剑;文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男男HIV阳性病例网络交友工具特征分析

    目的 评估武汉市新报告的男男HIV阳性病例的网络交友方式及使用网络交友工具的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调查对象,面对面进行现场调查和深入访谈.结果 被调查者中以互联网/交友软件为主要交友途径的占72.67%,以朋友/同事/同学为主要交友途径的占18.28%,以酒吧/浴池/公园/公厕等固定场所为主要交友途径的占8.97%.在以互联网/交友软件为主要交友途径的男男HIV阳性病例中,其认识固定性伴的方式,blued占45.50%,QQ/QQ群占32.70%,其他途径所占比例均低于10.00%;认识临时性伴的方式,blued占59.24%,QQ/QQ群占22.75%,其他途径所占比例均低于10.00%.结论 以互联网/交友软件为交友途径的MSM人群已成为武汉市新近报告MSM感染者的主要来源,Blued和QQ(群)是新报告MSM感染者的主要网络交友工具.

    作者:罗莉;曹琳;胡荣;许骏;王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四川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与治疗缺口

    目的 调查四川省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与治疗缺口,为更好的开展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方法 共覆盖了四川省农村地区6个示范点的354.1万农村人口.从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以村为基本的调查单位,根据当地初级卫生系统的乡村医生所提供的线索,入户进行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的筛查.收集了基本的人口学资料和诊治现状,并计算了患病率、知晓率和治疗缺口.结果 通过调查共筛查复核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6 547例,其中男性患者占55.08%,女性患者占44.92%,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病率为1.8‰,男性的患病率为2.0‰,女性的患病率为1.7‰.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的患者知晓率为63.9%.在筛查出的活动性惊厥性癫痫患者中,治疗缺口为66.33%,其中男性的治疗缺口为66.60%,女性的治疗缺口为66.00%.结论 调查发现四川农村地区活动性惊厥性癫痫现状不容乐观,调查发现3/5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正规的治疗,治疗缺口巨大.

    作者:胡佳;熊毅;李晓霞;刘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同伴教育在结核病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在结核病治疗患者中开展同伴教育活动效果.方法 采用前后对照调查方法,比较同伴教育活动前后患者结核病知识及心理状态变化.对当年全市所有纳入治疗患者按要求全程随访其规则治疗情况,比较参与组与未参与组规则治疗率.结果 干预后患者结核病核心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不良心理状态明显改善(P<0.01).94.00%的患者认为活动非常满意或满意,参与组抗结核规则治疗率较未参与组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同伴教育活动能够提高结核病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及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吕海莉;高乾峰;袁慧;金德兵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8-2016年长春市报告HIV/AIDS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掌握2008-2016年长春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艾滋病患者(AIDS)流行特征,为艾滋病防治提供依据,提高防治成效.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对2008-2016年长春市HIV/AIDS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共报告3 232例HIV/AIDS,男女性别比为13.89:1,各年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12,P=0.003);经性接触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98.51%),近几年同性传播构成比明显上升;年龄以20~49岁为主(78.03%),历年均有一定比例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报告,不同年份之间年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5.566,P<0.001);职业分布以家政、家务及待业多,占总人数的37.28%,其次分别为农民、商业服务和工人,学生人群所占的比例近3年均>8.00%.结论 长春市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性接触传播已成为主要途径,男男性行为者感染率快速上升,中老年人、青年学生已成为需要特别关注的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需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和艾滋病检测力度,提高预防和治疗服务的可及性,扩大HIV/AIDS密切接触者的告知范围,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上升.

    作者:梅淑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不同免疫状态下启动HARRT后的CD4+T淋巴细胞重建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浦东新区医学随访管理艾滋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早治疗情况,分析在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下启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的免疫重建效果.方法 采用历史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启动HAART的HIV/AIDS人群的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等信息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共入组953名对象,研究对象启动HARRT时的C1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早治疗的比例逐年升高.CD4+T淋好巴细胞计数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500个/μL以下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对象之间的CD4上升幅度比较接近;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个/μL对象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治疗时间呈不明显的线性关系,治疗12个月后CD4的上升幅度有所下降.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水平较高的对象启动HAART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 晚治疗HIV/AIDS的免疫功能虽然可以不断恢复,但免疫状态始终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通过早治疗可以一直保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因此应进一步提高早治疗的比例.

    作者:宋爱红;周晓林;陈盼盼;裴启星;陶丽;赵希畅;辛辛;肖绍坦;张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江苏昆山市游泳池中氰尿酸含量的调查

    目的 了解昆山市游泳池水中氰尿酸的含量水平并初步探索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选择昆山市以三氯异氰尿酸为消毒剂的游泳场所22家.监测氰尿酸、浑浊度、尿素、pH值、游离性余氯、化合性余氯、水温,同时记录游泳人数,调查氰尿酸含量水平并初步探索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氰尿酸浓度水平均< 150mg/L,范围为2~ 79 mg/L,基本能够达到《游泳池水质标准》(CJ/T 244-2016)严格限值<30mg/L(室内池)的标准要求,同时其主要影响指标为游泳人数、游离性余氯、浑浊度和pH值.结论 昆山市游泳池中氰尿酸含量较低,对氯化消毒效果的影响较小,但应继续关注.

    作者:梁晓军;王月明;张建新;赵萍;袁妍;浦晓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指导和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天津市11 643名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健康资料及所在288家企业工作场所噪声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33.81%,高血压检出率19.81%,心电图异常检出率12.11%,男性高频听力损失明显高于女性.高噪声暴露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女性工人心电图异常率均高于低暴露组(P<0.05);随噪声接触工龄延长,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增加(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年龄增加、工龄延长和高噪声暴露均为高频听力损失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P<0.05);高噪声暴露情况下作业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率增加42.00%(男性)和29.00%(女性),工龄每增加5年作业工人听力损失率增加23.00%(男性)和147.00%(女).此外,高噪声暴露可增加男性高血压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发病风险(OR>1.00,P<0.05).结论 天津市职业性噪声暴露人群高频听力损失较为严重,高噪声暴露是高频听力损失、男性高血压发病和女性心电图异常的危险因素,应当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静;曾强;李梅莉;张明;杨雪莹;王欣;李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职业接触抗癌药遗传毒性损伤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医务人员职业接触抗癌药是否引起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增高.方法 检索2000-2017年有关职业接触抗癌药与淋巴细胞微核的文献,采用Meta方法并提供接触后遗传毒性效应值.结果 共纳入研究文献10篇,其中8篇暴露组的微核率高于对照组,总的Meta估计值SMD为1.18‰[95% CI:0.66‰~ 1.71‰].结论 医务人员职业接触微量抗癌药可引起有害遗传毒性损伤,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能用于职业接触抗癌药的生物效应监测.

    作者:朱蕙;左瑶;高志彬;叶方立;周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孕中期血清胆红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孕期中胆红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 以来自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武汉市中心医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回顾性研究获得基本信息,采用钒酸盐氧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采用酶法测定空腹血糖(GLU)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和白蛋白(Alb).结果 GDM的发病率为7.86%(102/1 297).TB、DB在GDM组的值要低于非GDM组(5.8±2.2和6.4±2.4,P=0.023;2.4 ± 1.3和2.5±0.9,P=0.036).进一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TB、DB与空腹血糖、1h血糖、2h血糖间的线性关系,TB、DB与血糖值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TB、DB与GDM的相关性,其高层与低层相比患GDM的风险降低(RR 0.54;95% CI,0.31 ~0.95)和(RR0.61;95% CI,0.38~0.99).结论 妊娠中期高胆红素水平患GDM的风险性降低.

    作者:孔曼;罗振钊;卢忠心;曹小淬;张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15年武汉市江汉区恶性肿瘤发病现状及人群分布特征

    目的 通过分析武汉市江汉区2015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现状及人群分布特征,明确恶心肿瘤的高危人群及高发癌种,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筛查及干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江汉区2015年恶性肿瘤发病监测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不同类别、性别及年龄的恶性肿瘤发病情况.结果 2015年江汉区户籍人口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424.97/10万,中标率为286.70/10万,女性中标率高于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江汉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率前5位的依次是肺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和肝癌,占总发病例数的53.74%,男性前5位的是肺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和结肠癌,女性是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胃癌和结肠癌.青壮年人群的高发癌种是甲状腺癌,男性45岁以后以肺癌常见,女性45~64岁仍以甲状腺癌为常见,65岁以后是肺癌.结论 江汉区居民恶性肿瘤发病具有粗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高发癌种不同等特点,应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高发癌种的筛查和干预.

    作者:吴连希;陈莉;周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805例14岁以下儿童伤害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伤害监测点0-14岁儿童伤害流行情况,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年湖北省3个伤害监测点哨点医院首次因伤害就诊的儿童伤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14岁以下儿童伤害病例2 805例,男童1 908例.前3位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56.97%)、动物伤(13.12%)和道路交通伤(9.66%);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家中(54.69%)、学校与公共场所(19.82%)和公路/街道(16.47%);伤害发生时的主要活动是休闲活动(36.90%);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33.44%)为首位;伤害部位主要是头部(36.72%).结论 跌倒/坠落是造成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家中是伤害首要发生地点.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儿童及家长的安全意识,减少环境隐患和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的发生.

    作者:李茜;张庆军;张岚;罗芬;刘秀立;王永红;喻红玲;魏尧昱;曾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上海静安区儿童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预测的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构建与应用

    目的 探讨构建并应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模型预测静安区儿童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就诊百分比的可行性,为儿童流感流行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1-2014年上海市静安区的逐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模型参数确定采用非条件小二乘法,模型结构依据简洁与残差不相关原则确定,拟合优度以许瓦兹贝叶斯准则与赤池信息准则评估,构建儿童ILI就诊百分比预测的优ARIMA模型.以模型预测静安区2015年1~10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计算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并预测静安区2016年的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结果 模型ARIMA(1,1,1)(无常数项)对儿童ILI就诊百分比序列拟合良好,自回归参数(AR1=-0.901)与移动平均参数(MA1 =0.9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残差达到白噪声(P>0.05),模型表达式为(1+0.901B)(1-B)Zt=(1+0.943B)μt.2015年1~10月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的预测值符合实际值的变动趋势,相对误差小仅为0.47%.结论 ARIMA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静安区儿童ILI就诊百分比的时间变动趋势,能对ILI就诊百分比进行短期预测,有较好的预测精度.

    作者:沈冰;高洁;胡宏;黎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2006-2015年宜昌市主要死因与变化趋势

    目的 分析2006-2016年宜昌市居民的死亡率、主要疾病死亡原因、寿命损失以及死亡率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卫生规划和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宜昌市2006-2015年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5年居民标化死亡率为673.78/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为778.61/10万,女性标化死亡率为563.39/10万.2006-2015各年度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0年间标化死亡率下降22.68%,死亡总数上升30.84%.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前五位依次为:心脑血管病(241.72/10万)、恶性肿瘤(181.47/10万)、呼吸系统疾病(89.27/10万)、损伤与中毒(52.28/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20.77/10万),占全死因构成86.90%.损伤与中毒导致的寿命损失高(26.06人年).恶性肿瘤减寿率高(11.54‰).结论 2006-2015年宜昌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总死亡人数逐年上升,标化死亡率逐年下降.要采取社区综合防控措施降低,重点降低主要慢性病死亡率,提高居民期望寿命,全面推进全国健康城市创建.

    作者:吴婵;刘继恒;苏拥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