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江;冯曦兮;何燕
目的 了解我国南方3省农村集中式供水水源隐孢子虫与贾第鞭毛虫污染现状.方法 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微生物指标》(GB/T 5750.12)中Filta-Max Xprss方法对水样进行检测,并调查水源地和水厂的基本情况.结果 所调查的水源水隐孢子虫卵囊与贾第鞭毛虫孢囊检出率分别为23.33%和33.33%,部分水源地缺乏防护措施或措施不完善,所调查的农村水厂多采用传统水处理工艺,管理人员对“两虫”来源的相关知识不甚了解.结论 调查地区以地表水作为水源,“两虫”检出率较高,提示应该进一步加强水源地防护,完善水厂水处理工艺,加强水厂管理人员对“两虫”相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孙伯寅;夏云婷;陈小岳;赖蔚苳;何昌云;丁震;何祖安;苏耀安;张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秦巴山区蜂蜇伤中毒的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407例蜂蜇伤中毒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分布在2~ 86岁,呈现两个发病高峰,第1个为10~ 19岁,占17.20%,第2个为50~ 59岁,占21.87%;1997-201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07-2013年,占89.93%;发病月份在每年的6~11月,其中9~11月发病占75.43%;农村居民376例,占92.38%;胡蜂蛰伤354例,占86.98%.结论 秦巴山区蜂蜇伤中毒1997-2013年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明显增多;有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9~11月,年龄分布存在10~19岁和50~59岁两个高峰,职业以农民为主;毒蜂种类以胡蜂为主.
作者:王兴华;徐慧琳;张玉强;杨昌桥;王斌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某食品企业罐装薯片生产新建项目进行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明确其职业病危害程度及职业病防护效果.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检测法以及检查法等,识别和分析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并找出关键控制点,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有效,但部分岗位存在超标,依据建议整改,可进一步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结论 该项目存在职业病危害,应加强预防和管理,保护劳动者健康.
作者:李翠玲;梁娇君;郭冬梅;周慧;滕玉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AARS)在连云港市的应用情况,探讨系统运行功效,为提高传染病预警能力及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AARS的控制图法模型为平台,收集超出预警阈值时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2008年4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发出预警信号3 183次;预警的病种共涉及27种传染病,其中甲类1种,乙类15种,丙类9种,非法定传染病2种,预警信号总体阳性预测值为0.50%;预警系统阳性预测值较低,不同验证标准的灵敏度差别明显.结论 系统可对异常疫情发出预警信号,应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同病种调整预警阈值,合理选择现有的评价标准,建立针对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的准暴发事件标准.
作者:杜月荷;营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符合湖北省特点的有效食物中毒防治措施.方法 对湖北省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去10年湖北省共网络监测食物中毒129起,中毒2 926人,死亡90入.第三季度(7、8、9月)为食物中毒高发季度.15个市州中,食物中毒标化发病率高的为黄石市(20.05/10万),其次为十堰市(11.46/10万)和咸宁市(11.33/10万),病死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恩施州(30.61%)、鄂州市(18.75%)和仙桃市(7.55%).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前3位的分别是原料污染或变质、原因不明及误食误服,分别占总报告起数的34.11%、24.03%、22.48%.结论 近10年来,湖北省食物中毒发生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每年第三季度高发.食物中毒人数构成比高的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多为交叉污染或者食物储存不当;食物中毒病死率高的为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多为误食或者加工不当.
作者:程茅伟;龚晨睿;戴诗玙;张弛;李骏;欧阳英英;史廷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湖北省大规模预防接种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苗免疫效果,为以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在省内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区的重点人群中实施浙江卫信生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双价HFRS疫苗接种,用酶联免疫的方法分别检测疫苗接种前后人群出血热IgG水平.结果 免疫前人群HFRS IgG抗体阳性率为7.75%,在第1、2针次基础免疫后1个月,其IgG抗体阳性率为68.00%,第3针次加强免疫后1个月,其IgG抗体阳性率为76.00%.结果表明实施HFRS疫苗接种后,人群IsG抗体水平显著增加.结论 在肾综合征出血热高发区大规模采取疫苗预防接种是见效快、安全、效果显著的疾病防制措施.
作者:彭延;邹文菁;李国明;江永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编制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结果 从报告书的编写规范、评价范围、评价方法、屏蔽设计计算、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结论 建议修改编制规范,完善报告书编制内容,统一编制格式.
作者:裴松;李有军;杨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湖北省南漳县2004-2013年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情况.探讨预防职业暴露应急预案的有效性,为提供全方位职业防护服务.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南漳2004-2013年发生和报告的艾滋病职业暴露案件进行分析.结果 10年间共发生HIV职业暴露46人次,其中医务人员23人次,占50.00%;公安、司法干警8人次,占17.39%;党政干部9人次占19.57%;患者家属与民众6人次占13.04%.暴露方式以刺/割伤、抓/咬伤为主.经应急处理和预防服药处置,无一例感染HIV.结论 及时正确应急处理和预防服药可有效保护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法打击艾滋病患者犯罪可减少恶意抓咬伤人事件的发生.
作者:韩建华;刘德清;赵丹;刘晓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遵义市暗娼人群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及行为学特征,为分析艾滋病流行趋势及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2013年遵义市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年共监测暗娼1 445人,其中低档场所16.20%、中档场所45.95%、高档场所37.85%;小年龄15岁,大年龄46岁,平均年龄25.0±5.64岁;未婚45.50%、在婚37.19%、同居12.53%、离异或丧偶4.78%;初中及以下文化者、85.41%;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91.14%;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比例为77.46%,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53.99%,近1年患过性病的比例2.29%;近1年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发放及艾滋病咨询检测的比例为80.15%;2010-2013年共检测1445人,其中HIV抗体阳性率0.07%,梅毒抗体阳性率2.02%,HCV抗体阳性率2.01%.结论 遵义市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安全套使用率低,梅毒、丙肝阳性率高,需加大综合干预力度,提高安全套使用比例,控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减少艾滋病性病感染比例.
作者:周彩霞;韦忠喜;潘志平;陈正义;曹家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湖北省五峰县2008-2013年居民的意外伤害死因报告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五峰县2008-2013年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五峰县2008-2013年共报告意外伤害死亡1 468人,6年年均粗死亡率118.3/10万,标化死亡率148.4/10万,各种意外伤害死亡类型中,前3位分别是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男性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51/10万,女性意外伤害死亡率为82/10万.结论 意外伤害近年来成为五峰县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采取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
作者:陈义峰;熊斌;江敏;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查清远安县农村饮水碘、砷、氟的状况,为防治碘缺乏病和控制砷、氟中毒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水碘用砷铈催化法、水砷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水氟按照GB5750.5-2006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结果 碘含量在0~59.05 μg/L之间,平均值为4.23 μg/L,氟含量在0.08~ 1.60 mg/L之间,平均值为0.23 mg/L,砷含量只有4份为0.004 mg/L,其余均>0.004 mg/L.按供水类型看:集中式供水平均碘和氟含量均低于分散式供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散式供水中压把井水平均碘含量高,江河水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散式供水中压把井水平均氟含量高,敞口井水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乡镇来看:平均碘和氟含量均是茅坪场镇高,河口乡低,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GB 16005-2009《碘缺乏病病区划分》规定该县属缺碘地区,因此长期食用加碘盐是我县补充碘摄入、防治碘缺乏病的好方法;集中式供水碘和氟含量均低于分散式供水,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该县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确保该县改水降氟工作顺利实施.
作者:刘泽春;刘世明;李培军;余安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体检科结核病疫情管理现状,为完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湖北省8家综合医院体检科2013年1月1日至6月30日结核病疫情登记、报告、转诊情况,以及医院内疫情报告的奖惩制度,并访谈公共卫生科及体检科相关人员.结果 8家被调查医院中,仅1家医院将体检科纳入疫情管理目标科室,占12.50%,8家医院体检科均发现了疑似肺结核患者,但仅2个体检科室进行了规范的疫情登记管理,占25.00%,8家医院体检科均没有被纳入卫生监督执法和结防专业机构督导检查科室.2家登记报告规范的医院,其体检科2013年上半年登记报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数占医院同期登记报告的疑似肺结核患者数比例分别为33.33%和34.61%,转诊到位的疑似肺结核患者经确诊均发现了肺结核患者.结论 应加强综合医院体检科疫情管理,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肺结核病患者,从而减少结核病传播.
作者:周丽平;汪小黎;侯双翼;赵丁源;刘勋;杨成凤;王小靖;李爱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用不同剂量的雌激素(戊酸雌二醇)行人工周期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重度IUA的患者96例,行TCRA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3 mg/d组或9 mg/d组并配合后半期孕激素(黄体酮胶囊)200 mg/d行人工周期治疗,均服用3周期.定期随访药物副反应及月经改善情况,术后3月宫腔镜检评价术后宫腔情况.结果 中重度IUA患者术后辅以人工周期治疗,使用9 mg/d戊酸雌二醇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3 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使用9 mg/d戊酸雌二醇,中度IUA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高于重度IU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IUA患者TCRA后行人工周期治疗,使用大剂量雌激素(9 mg/d)能提高TCRA的临床疗效,优于低雌激素(3 mg/d)组,且是安全的.中度IUA患者的预后要优于重度的.
作者:郑嵘;王燕;吴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通过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直接评价儿童接种率的可行性.方法 在调查县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ren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CIIMS)统计其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并与按容量比例概率抽样法(Probability Proportional to Size,PPS)接种率调查结果和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IIMS共统计到调查县1岁儿童3 264人,2岁儿童3 205人.PPS法共入户调查420名儿童,其中1岁和2岁各210人.2010年调查县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各疫苗各剂次均>99.00%.CIIMS和PPS两种方法得到的接种率经x2检验,1岁儿童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第2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Pertussis and Tetanus Combined Vaccine,DPT))第1剂和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第1剂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岁儿童HepB第3剂、DTP第3剂、MCV第2剂、乙脑疫苗(Japanese Encephalitis Vaccine,JEV)第1剂和第2剂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疫苗及剂次接种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岁和2岁CIIMS统计接种率和2010年常规免疫监测报告接种率经x2检验,分别有7剂次和13剂次的疫苗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占58.33%和72.22%.结论 通过CIIMS统计接种率迅速、准确,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的有力工具.
作者:王雷;郑景山;张迟;蔡碧;孙细梅;李明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国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鄂州市2008-2013年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围产儿35 987例,其中出生缺陷儿350例,发生率为97.2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种疾病排序依次为:多并指(趾)、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及外耳道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乡村(105.65/万)高于城镇(84.55/万),男性(106.56/万)高于女性(84.47/万),孕母年龄<20岁和≥35岁组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鄂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因城乡、性别、孕母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防止和控制出生缺陷人口的出生.
作者:李桂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湖北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死亡率、死亡趋势、死因谱,掌握主要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谱和变化趋势,为全县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谷城县2009-2013年死因监测资料,按ICD-10国际疾病分类对死因进行分类及编码,对死因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人群粗死亡率、死因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 谷城县2009-2013年居民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3.77/10万,其中男性为850.32/10万,女性为512.23/10万,男:女为1.71∶1;全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占全死因95.75%;0~ 14岁组、15~39岁组主要死因均为损伤与中毒分别占35.59%,58.53%;40~ 64岁组、65岁以上组主要死因均为循环系统疾病分别占38.36%,42.87%;死因顺位第一循环系统疾病中,以脑血管疾病为主,死亡率196.92/10万;其次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率118.78/10万.肿瘤死亡主要肺癌死亡率42.69/10万,占26.37%;其次肝癌死亡率29.78/10万,占18.40%.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死因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率52.21/10万,占全死因的7.63%;损伤与中毒死亡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占29.33%,自杀占18.77%,淹死占9.92%.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意外和中毒是谷城县的主要死亡原因.
作者:刘戎;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分为白色和褐色两种类型,白色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的储库,而且是重要的代谢器官;白色脂肪组织堆积与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近来研究证实脂肪组织的发生起源于胚胎期,白色脂肪组织发源于中胚层和神经脊.出生后在特定的刺激下白色脂肪组织血管壁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白色脂肪细胞,成为成年人脂肪组织扩张的重要因素.研究白色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起源,对于探索控制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建飞;王欣;陈士勇;王安世;张慧琴;张晓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内江市推行PITC(Provider-initin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后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方案》,对内江市在PITC工作推行前后的2010-2012年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 PITC推行后,2011-2012年内江市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各项指标较2010年逐年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江市PITC推行后艾滋病防治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防治工作质量提高.但需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检测能力建设和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作者:王婉薇;王美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的相关知识、行为以及需求情况,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学生家长、中小学生共计1 241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家长群体除“尚不能人际传播”方面外,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率均高于老年人和学生群体.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后,洗手习惯改变比以前多的占79.21%,90.24%的人不紧张或者有点紧张.希望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内容排序前5位的是:新疫情动态(18.64%)、个人预防措施(17.07%)、政府防控举措(16.10%)、疫苗进展(13.72%)和病毒变化(11.76%).结论 加强H7N9传播途径,尤其是尚不能人际传播特点的宣传,应是防控工作的要点,后期应根据需求开展信息宣传.
作者:肖琴;刘晖;孔浩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顺义区18~79岁常住居民共855人,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以上、BMI≥24 kg/m2、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腰围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51、2.365、8.387.结论 顺义区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流行广泛,对慢性病的防治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赵莹颖;游凯;张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