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虹;李十月
目的 了解内江市推行PITC(Provider-initin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ing)后艾滋病防治措施的落实,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方案》,对内江市在PITC工作推行前后的2010-2012年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 PITC推行后,2011-2012年内江市艾滋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质量考评各项指标较2010年逐年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江市PITC推行后艾滋病防治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防治工作质量提高.但需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检测能力建设和高危人群干预工作.
作者:王婉薇;王美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筛查不仅在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领域的科学研究中十分重要,同时也是主要的疾病防控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性的描述了筛查的历史背景及变革、筛查的流程、实施原则及类型,概括了目前常见的筛查模型,并将筛查效果的评估方法分类总结.多数筛查效果评估是围绕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故在分析评价指标的应用情况中着重描述筛查效果的卫生经济学评估方法;目前的疾病筛查多数用于单疾病的筛查,故提出建立多疾病筛查模式的建议.
作者:马瑜;嵇承栋;赵静;许畅;于德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符合湖北省特点的有效食物中毒防治措施.方法 对湖北省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食物中毒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过去10年湖北省共网络监测食物中毒129起,中毒2 926人,死亡90入.第三季度(7、8、9月)为食物中毒高发季度.15个市州中,食物中毒标化发病率高的为黄石市(20.05/10万),其次为十堰市(11.46/10万)和咸宁市(11.33/10万),病死率居前3位的分别为恩施州(30.61%)、鄂州市(18.75%)和仙桃市(7.55%).食物中毒发生原因前3位的分别是原料污染或变质、原因不明及误食误服,分别占总报告起数的34.11%、24.03%、22.48%.结论 近10年来,湖北省食物中毒发生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每年第三季度高发.食物中毒人数构成比高的为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多为交叉污染或者食物储存不当;食物中毒病死率高的为有毒动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原因多为误食或者加工不当.
作者:程茅伟;龚晨睿;戴诗玙;张弛;李骏;欧阳英英;史廷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哺乳动物脂肪组织分为白色和褐色两种类型,白色脂肪组织不仅是能量的储库,而且是重要的代谢器官;白色脂肪组织堆积与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近来研究证实脂肪组织的发生起源于胚胎期,白色脂肪组织发源于中胚层和神经脊.出生后在特定的刺激下白色脂肪组织血管壁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白色脂肪细胞,成为成年人脂肪组织扩张的重要因素.研究白色脂肪细胞的分化和发育起源,对于探索控制肥胖及相关并发症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付建飞;王欣;陈士勇;王安世;张慧琴;张晓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随州市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随州市五个乡镇1 049名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1 049名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知晓率仅为14.97%,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伤害与急救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48.52%、55.58%和63.69%.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较高(OR=2.602,95%CI:1.990~ 3.403),、患有慢性病(OR=2.170,95% CI:1.254 ~ 3.754)、城市居民(OR=1.559,95%CI:1.086~2.237)、女性(OR=1.985,95%CI:1.326~2.972)等因素对空巢老人的健康知识知晓率有积极影响,而独自居住的(OR=0.467,95%CI:0.302~0.722)、退休前从事脑力劳动的(OR=0.604,95%CI:0.386~0.946)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知晓率相对较差.结论 随州市空巢老人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开展不同类型的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从而达到佳的健康状态.
作者:胡傲容;肖静;黄建勋;耿东亮;殷华超;舒传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湖北省五峰县2008-2013年居民的意外伤害死因报告资料进行描述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死亡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五峰县2008-2013年死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五峰县2008-2013年共报告意外伤害死亡1 468人,6年年均粗死亡率118.3/10万,标化死亡率148.4/10万,各种意外伤害死亡类型中,前3位分别是自杀、意外跌落、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男性意外伤害死亡率为151/10万,女性意外伤害死亡率为82/10万.结论 意外伤害近年来成为五峰县威胁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危险因素,必须采取多方面的干预措施加以控制和预防.
作者:陈义峰;熊斌;江敏;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制定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对7 721人进行了调查,使用全国统一的“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知晓率调查问卷”进行面对面询问式问卷调查,采用国家统一的专用软件双录入,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调查人口中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为27.70%,男性和女性之间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2.4,P=0.000),男性高于女性;60岁以上人群核心信息总知晓率低,为21.17%(x2=230.3,P=0.000).在县(区)级结防机构检查和治疗肺结核可享受国家免费政策这条核心信息知晓率低,仅为15.25%(x2=1701.1,P=0.000).结论 海南省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知晓率较低,今后要加强对大众尤其是老年人群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张广恩;王春雷;林勇;罗兴雄;陈成江;邢泰然;杜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情况,为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顺义区18~79岁常住居民共855人,调查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以上、文化程度高中以上、BMI≥24 kg/m2、男性腰围≥85 cm,女性腰围≥80 cm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腰围是导致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51、2.365、8.387.结论 顺义区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流行广泛,对慢性病的防治需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赵莹颖;游凯;张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武汉市事业单位人员超重肥胖患病率现状,为开展体重控制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武汉市700名事业单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武汉市事业单位人员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7.34%和8.17%,其中男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37.89%和11.49%,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是17.66%和5.13%.51-55岁人群组超重率高,41~45岁人群组肥胖率高,在婚人群的超重肥胖率高于未婚/离异/丧偶者,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肥胖率较低.结论 武汉市事业单位人员有超过30.00%的人超重或肥胖,应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健康干预,以预防各种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李毅琳;李俊林;黄远霞;荣幸;彭丽;王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的相关知识、行为以及需求情况,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对朝阳区60岁以上老年人、中学生家长、中小学生共计1 241人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家长群体除“尚不能人际传播”方面外,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知晓率均高于老年人和学生群体.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后,洗手习惯改变比以前多的占79.21%,90.24%的人不紧张或者有点紧张.希望了解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内容排序前5位的是:新疫情动态(18.64%)、个人预防措施(17.07%)、政府防控举措(16.10%)、疫苗进展(13.72%)和病毒变化(11.76%).结论 加强H7N9传播途径,尤其是尚不能人际传播特点的宣传,应是防控工作的要点,后期应根据需求开展信息宣传.
作者:肖琴;刘晖;孔浩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用不同剂量的雌激素(戊酸雌二醇)行人工周期对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中、重度IUA的患者96例,行TCRA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戊酸雌二醇3 mg/d组或9 mg/d组并配合后半期孕激素(黄体酮胶囊)200 mg/d行人工周期治疗,均服用3周期.定期随访药物副反应及月经改善情况,术后3月宫腔镜检评价术后宫腔情况.结果 中重度IUA患者术后辅以人工周期治疗,使用9 mg/d戊酸雌二醇组的治愈率、有效率均高于3 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使用9 mg/d戊酸雌二醇,中度IUA患者的治愈率、有效率高于重度IU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重度IUA患者TCRA后行人工周期治疗,使用大剂量雌激素(9 mg/d)能提高TCRA的临床疗效,优于低雌激素(3 mg/d)组,且是安全的.中度IUA患者的预后要优于重度的.
作者:郑嵘;王燕;吴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上海市徐汇区2005-2010年结核病发病的空间聚集性.方法 应用扫描统计量法对上海市徐汇区2005-2010年的结核病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上海市徐汇区2005-2010年各年份的结核病登记率为24.28/10万~43.29/10万,各年份流动人口的结核病登记率均高于常住人口.以病例为单位分析没有发现存在空间聚集性,以街道为单位分析则具有空间聚集性,存在7个聚集性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人口特征分析,徐汇区常住人口存在8个聚集性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动人口也存在8个聚集性区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海市徐汇区结核病发病具有空间聚集性,而且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均存在聚集性.
作者:杨美霞;何明祯;汪娟;周艺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枣阳市疟疾流行特征及蚊媒密度,评价防治效果,为制定消除疟疾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规范治疗现症病人和疟史病人,开展疫点处理、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发热病人血检监测和流行季节媒介按蚊密度监测.结果 监测点总人口70 187人,2005-2012年,共报告本地疟疾病例319例,发病率从2005年16.81/万降至2012年0.69/万,下降率95.89%,疟疾发病农民占76.80%、男性占56.11%、30岁以上人群占68.97%、初中以下文化占90.91%,流行季节发病占91.91%,休止期发病占8.09%;现症病人正规治疗313例(99.05%),疟史休治1 221例(90.44%),疫点处置319个(100.00%).监测区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0.88%降至0.34%,小学生IFA检测阳性率从2.81%降至0.33%.血检确诊病例占疫情报告比例从26.27%上升至100%;传疟媒介中华按蚊平均盯人率6.33只/人.结论 疟疾监测区通过传染源管理和媒介控制疟疾发病、血检阳性率和IFA检测阳性率均显示逐年下降低态势,今后应继续加大血检监测力度,及时发现和根治传染源,确保消除疟疾目标的如期实现.
作者:程开军;赵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某地区儿童血液中钙(Ca)、镁(Mg)、铜(Cu)、铁(Fe)、锌(Zn)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预防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在湖南省株洲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的儿童3 456例,依据年龄不同分为4组,分别为0~1岁912例为婴儿组、1~3岁852例为幼儿组、3~7岁887例为学龄前组及7~ 12岁805例为学龄组,其中农村儿童1 568例,城市儿童1 888例,分别检测各组血液中Ca、Mg、Cu、Fe和Zn浓度,比较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地方儿童血液微量元素水平差异性.结果 钙、锌、铁在各年龄阶段血液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铜元素的婴儿期和幼儿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以锌、铁、钙缺乏为主,总缺乏率分别为18.43%、16.03%和9.52%,铜缺乏率较低,为0.87%,未发现镁缺乏的情况;农村和城镇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比较,钙和铜在农村和城镇儿童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锌和铁缺乏率农村儿童明显高于城镇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量元素缺乏在本地区儿童中普遍存在,以锌、铁和钙元素为主,同时农村儿童微量元素的缺乏率较城镇明显,合理的喂养和及时补充是预防微量元素缺乏的有效途径,严重者可辅以药物治疗.
作者:陈兰刚;邓耀明;刘青青;李阳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在校学生非特异性下腰痛患病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为科学地预防与控制在校学生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提供更好的证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多级整群抽样方法,分两个观察点对广东省4所中学共361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广东省在校学生非特异性下腰痛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6.62%和19.67%,历史患病率分别为35.73%和37.40%.期间患病率(1年)分别为23.80%和27.4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书包重量的感觉、学习成绩、周末补课、每天坐在电脑前时间是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结论 非特异性下腰痛是广东省在校学生的一种常见疾病.感觉书包重、学习成绩差、周末补课、长时间坐电脑前是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危险因素.
作者:姚卫光;郑雅婷;崔琪琪;吴婉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传染病自动预警系统(AARS)在连云港市的应用情况,探讨系统运行功效,为提高传染病预警能力及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AARS的控制图法模型为平台,收集超出预警阈值时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2008年4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共发出预警信号3 183次;预警的病种共涉及27种传染病,其中甲类1种,乙类15种,丙类9种,非法定传染病2种,预警信号总体阳性预测值为0.50%;预警系统阳性预测值较低,不同验证标准的灵敏度差别明显.结论 系统可对异常疫情发出预警信号,应根据工作开展情况不同病种调整预警阈值,合理选择现有的评价标准,建立针对评价传染病自动预警的准暴发事件标准.
作者:杜月荷;营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查清远安县农村饮水碘、砷、氟的状况,为防治碘缺乏病和控制砷、氟中毒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水碘用砷铈催化法、水砷用快速检测试剂盒、水氟按照GB5750.5-2006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结果 碘含量在0~59.05 μg/L之间,平均值为4.23 μg/L,氟含量在0.08~ 1.60 mg/L之间,平均值为0.23 mg/L,砷含量只有4份为0.004 mg/L,其余均>0.004 mg/L.按供水类型看:集中式供水平均碘和氟含量均低于分散式供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散式供水中压把井水平均碘含量高,江河水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散式供水中压把井水平均氟含量高,敞口井水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乡镇来看:平均碘和氟含量均是茅坪场镇高,河口乡低,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GB 16005-2009《碘缺乏病病区划分》规定该县属缺碘地区,因此长期食用加碘盐是我县补充碘摄入、防治碘缺乏病的好方法;集中式供水碘和氟含量均低于分散式供水,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该县农村饮用水工程项目建设,确保该县改水降氟工作顺利实施.
作者:刘泽春;刘世明;李培军;余安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国产儿出生缺陷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鄂州市2008-2013年2家出生缺陷监测医院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及相关分析.结果 2008-2013年共监测围产儿35 987例,其中出生缺陷儿350例,发生率为97.26/万,出生缺陷发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种疾病排序依次为:多并指(趾)、总唇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发育畸形及外耳道畸形.出生缺陷发生率乡村(105.65/万)高于城镇(84.55/万),男性(106.56/万)高于女性(84.47/万),孕母年龄<20岁和≥35岁组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鄂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因城乡、性别、孕母年龄不同而有差异,总体呈下降趋势,因地制宜地开展出生缺陷干预,防止和控制出生缺陷人口的出生.
作者:李桂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为社区高血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制定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通过入户调查、社区义诊、门诊接诊等形式对长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基线和主要健康问题现状调查,并建立健康档案,绘制出该社区居民的常见疾病谱.调查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M-H分层分析方法,P<0.05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居民慢性病疾病别患病率及其构成前十五位中,高血压病位居首位,患病率和构成比分别为11.86%、46.33%,远高于其他慢性病.②从不同性别高血压病患病率来看,所有年龄组段男女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为0.007 ~1.327,P>0.05),M-H法检验,也说明男女之间高血压病患病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0.014,P=0.906).③从年龄分布而言,高血压患者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年龄段.40岁以下高血压病患病率较低.40岁以后发病率快速增高.60岁以后患病率高.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不同年龄组社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4.591,P<0.01).结论 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影响该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提示对该社区高血压病的防控应成为慢病防控的重点.
作者:曲海燕;刘杰;晏苏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编制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导则》,结合实际工作情况.结果 从报告书的编写规范、评价范围、评价方法、屏蔽设计计算、组织管理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结论 建议修改编制规范,完善报告书编制内容,统一编制格式.
作者:裴松;李有军;杨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