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加松;李华忠;何亮才;袁梅枝;荣先兵;贺正文;杨志强;王友斌;万东方
2013年3月下旬,针对上海和安徽报告的疑似新发疾病,中国成功确认导致该疾病的病原是一种新的重配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1].截至8月20日,共报告了135例甲型H7N9禽流感实验室确诊人间病例,包括44例死亡病例.有4例正在住院,87例已经出院.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出现人际间持续传播的证据[2].该疫情提出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并引起了全球公共卫生关注,由于这种新病毒的流行潜力不容低估,现将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官旭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水利部、国家统计局于2013年3月26日对外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全国共普查1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水库98 002座,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四川、湖北、山东和云南七省,共占全国水库总数量的61.7%[1].大型水利工程在发电、防洪、灌溉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但是其对周围环境的巨大改变所造成的疾病尤其引入注意.大型水利工程引发地理景观和环境媒介的改变,极易导致某些疾病的暴发与流行,不仅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严重危害人群的健康.文章就大型水利工程对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进行探讨.
作者:明小燕;余青;李燕;蔡秋帆;李有军;杨勇;宋勇;王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建立基于Elman神经网络的感染性腹泻病人中细菌性食源性疾病阳性检出率预测模型,评估探讨Elman神经网络模型在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深圳市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疫情资料作为训练集,建立Elman神经网络模型;选取深圳市2013年1~6月的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资料作为检验集,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当网络结构为12-32-1-1时,构建的Elman回归网络模型为优预测模型,此时训练集模拟仿真结果的平均误差均方为65.75.在此优网络预测模型下,检验集预测值的平均误差绝对值为1.20,平均误差绝对率为0.21,非线性相关系数为0.79.结论 基于Elman回归网络预测模型对细菌性食源性疾病发病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作者:黄薇;刘建平;张锦周;王重建;扈庆华;李迎慧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慢病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1],而危险因素与慢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掌握恩施市成人慢病危险因素的分布和流行情况,2013年4月,对恩施市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了慢病危险因素监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恩施市18岁以上并在恩施市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居民.
作者:杨佳娟;徐翔;赵晓燕;胡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慢性传染病,该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等途径传播,是一种世界性的传染性疾病[1].乙肝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并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已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乙肝一直是新疆地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高的病种之一[2],上海市浦东新区从2012年开始向莎车县开展传染病防治对口技术援建.为了解和掌握莎车县乙肝流行状况,探讨其发病特点,为制定乙肝防治援建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莎车县2006-2011年乙肝报告发病特征进行了分析.
作者:卡热曼·阿布都拉;王建军;谢震宇;邹文玮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1].当前我国AEFI监测工作还存在报告数量不足,报告质量有待加强等问题[2].为了解AEFI报告主体对AEFI监测相关知识、态度和AEFI报告的现状,分析影响AEFI报告的因素,对宜昌市部分县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进行了知信行调查.
作者:王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赤壁市农村儿童隐孢子虫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隐孢子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儿童.采集儿童粪便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卵囊.通过问卷了解调查对象一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和环境卫生情况等.结果 在农村地区共调查1 128名儿童,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19%(36/1 128),其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分别为3.33%和3.02%,男生和女生隐孢子虫病感染率分别为3.42%和2.89%.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以水样便居多.近1年家人寄生虫感染(OR=35.124,95% CI:11.379~ 108.422)和近3个月家人患腹泻或痢疾(OR=13.586,95% CI:5.359~34.447)是隐孢子虫子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该地农村儿童存在隐孢子虫的感染,应进一步加强预防隐孢子虫子感染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
作者:何祖安;付立新;周文珊;陈娇;田炳秋;王丽;张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营养跟踪干预是Ⅱ型糖尿病患者出院后跟踪综合治疗的首选治疗方式之一,若不及时进行营养跟踪干预,通过饮食加以配合药物稳定病人的血糖,可导致血糖过高或过低,造成药物用量难以把握,并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反应等不良影响[1].为此,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营养科于2012年3~ 10月对住院的76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出院时分组进行了规范营养跟踪干预治疗的效果观察,为期2个月.
作者:徐三明;张红;尤世刚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宜昌近10年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宜昌市数据,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宜昌市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告27种168 927例,年平均发病率427.11/10万,死亡464例,年均死亡率1.17/10万,病死率0.27%.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57.6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9.0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7.28/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13/10万.结论 宜昌市手足口、流行性腮腺炎等丙类传染病上升明显,乙肝、艾滋病、梅毒、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是当前重点防治传染病,输入性传染病仍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作者:曹亚军;贺圆圆;刘继恒;赵鑫;杨忠诚;王蕾;向安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调兵山市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腮腺炎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调兵山市2004-2012年的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调兵山市2004-2012年共报告腮腺炎591例,年均发病率为27.31/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8.82,P<0.005).9年间发生2次流行,分别为2004年7月至2005年2月和2009年3~9月,其它年份年发病率极低,季节性不明显.病例主要集中在2~16岁,占84.60%,以5~8岁为多,占33.16%.职业以学生,占42.98%和幼托儿童,占36.38%为主.幼儿园和学校是发生流行的主要场所.结论 调兵山市腮腺炎易在高发季节流行,应尽可能在进入高发季节至少一个月以前为适龄儿童注射腮腺炎疫苗,在高发季节期间加强对幼儿园、学校等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腮腺炎疫情监测和控制管理.
作者:陈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较为全面地评估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反映联合用药治疗心衰的疗效等.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关于硝普钠、心衰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2000年至2012年12月.由3名研究者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和资料提取,对符合质量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1软件.结果 共纳入16个RCT,共1 240个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应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衰可增加患者射血分数[MD=5.71,95%CI(4.34,7.07),P<0.000 01],减少患者左室舒张末内径[MD=2.53,95% CI(0.74,4.32),P=0.006],提高有效率[OR=6.04,95% CI(4.14,8.82),P<0.00001],左室收缩末内径无改善[MD=1.35,95%CI(-3.17,5.88),P=0.56].结论 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衰较标准治疗的有效率明显提高,可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表现在增加射血分数,减小左室舒张内径上.
作者:余太辉;唐艳红;王丹丹;李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流行性腮腺炎(以下简称流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儿童多发的呼吸道传染病,亦可见于成人,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肿痛为临床特征,常见并发症可侵犯各种腺体组织或神经系统如无菌性脑膜炎、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1],严重者可导致伤残或死亡.为了解该病近8年来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通过对连云港市2005-2012年流腮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为制定科学、有效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杜月荷;营亮;肖志平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构建时间序列分析ARIMA乘积季节性模型,预测武汉市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趋势,探讨该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武汉市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资料,运用PASW Statistics 18.0专家建模器,考虑季节性因素建立ARIMA预测模型,并将所建模型对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ARMA(0,1,0)(0,1,1)12模型构建理想,能较好地拟合时间序列,2013年流行性腮腺炎月发病高峰在5~7月,至11、12月出现次要高峰.结论 专家建模器构建乘积季节性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但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流行性腮腺炎各项防控措施推行等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为防控工作提出理论与实证建议.
作者:杨小兵;汪鹏;江高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医疗卫生机构与结核病防治机构合作(简称医防合作)发现肺结核患者,已经成为我国肺结核患者发现的重要手段[1].将宜昌市2005-2012年网络直报结核肺结核/疑似肺结核患者追踪情况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 2005-2012年各县市区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结核病人或疑似病人追踪及到位等情况报表以及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1.2 追踪方法 由疾控中心指定专人每日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导出当天或前1天各医疗机构报告的辖区结核患者或疑似患者,对24h内未到当地结防机构或定点医院的患者实施电话追踪或现场追踪.
作者:周萍;刘晓俊;程云舫;方正超;袁凤花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病毒感染病原谱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在宜昌市选取4家城区和2家周边区县医院作为哨点医院,收集2006-2012年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脑病毒(JEV)、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ECHO)、单纯性疱疹病毒Ⅰ/Ⅱ型(HSV)、腮腺炎病毒(MuV)的IgM抗体.结果 2006-2012年共检测病例2 085份,JEV感染率呈逐年缓慢波动下降趋势,而Mu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7~8月为病毒感染高峰.血清和脑脊液中JEVIgM抗体阳性率为2.49%(53/2 085).在698份患者血清标本中MuV、HSV、COX、ECHO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0.63%,18.77%,10.17%,8.60%.结论 MuV、HSV、COX、ECHO是宜昌市6所哨点医院急性脑炎/脑膜炎病例病毒性感染的主要病原,应加强此类病例的监测,特别是实验室病原学检测.
作者:马静;马蓓蓓;涂玉梅;余枫华;吴谨呈;田滔滔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反应性是指卫生系统在运行中能认识并设法适当满足个人的普遍、合理期望时的结果.根据反应性的定义,这种期望是一种普遍的、不受个人的经验和价值左右的现象,所有卫生系统有义务满足利用者的这类期望.目前,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反应性已经成为判断社区卫生服务是否到位的基本指标之一.对黄石市社区卫生服务反应性进行了测量,明确反应性存在的问题,对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反应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群进;王琼;王金明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十堰市城市居民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为制定相应防治策略和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十堰市城区死因监测数据,计算城区居民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评价十堰市城区居民肿瘤疾病负担.结果 十堰市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别为20.27/1 000、0.70/1 000、20.97/1 000; DALYs构成前5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肝癌(24.41%),气管、支气管、肺癌(21.77%),胃癌(11.71%),食道癌(8.00%),结肠直肠癌(6.05%);DALYs随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15~29岁年龄段女性DALYs略高于男性,其他年龄段男性DALYs均高于女性.结论 十堰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处于平均水平,肝癌,气管、支气管、肺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直肠癌疾病负担较重.
作者:王静;刘颖;刘锐;曾敬;姚为付;陈辉;周尚成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湖沼地区感染性钉螺环境综合防治处理措施效果,为制定“一村一策”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2012年在省部联系点公安县和监利县选择6个村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两次人畜同步化疗、2~4次药物灭螺、健康教育、野粪调查与处理综合措施,对照村开展常规防治措施,纵向和横向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效果.结果 2012年效果考核观察组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对照组钉螺感染率较2010年0.15%升至0.17%,上升了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8,P=0.896).观察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59.57%,人群感染率下降了46.44%,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x2=7.37,P=0.006),耕牛感染率逐年下降,2012年降为0.对照组活螺平均密度下降了34.69%,耕牛感染率年间波动,2011年较2010年上升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P>0.965),2012年降为0.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结论 综合治理感染性钉螺环境措施控制血吸虫病效果明显.
作者:王加松;李华忠;何亮才;袁梅枝;荣先兵;贺正文;杨志强;王友斌;万东方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犬、猫等动物体内,偶然寄生人体;中绦期裂头蚴可在人体寄生,导致曼氏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1].目前我国大陆地区有31个省、市、自治区有病例报告[2].河南省曼氏裂头蚴病主要分布在豫南、豫中和豫东地区[3,4],而漯河市召陵区作为河南省因食生蝌蚪而感染曼氏裂头蚴的首个疫源地在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和防治工作前曼氏迭宫绦虫患者不断增多.曼氏裂头蚴病感染方式已清楚,多数专家认为通过以禁用生蛙皮、蛙肉敷贴,不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动物肉类制品,不饮生水为主要内容的健康教育宣传可降低居民感染机率[5,6],但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甚少,因此我们开展曼氏裂头蚴病健康教育及干预效果评价研究.
作者:陈伟奇;邓艳;蔺西萌;钱丹;周瑞敏;刘颖;张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暗娼人群梅毒感染率及影响因素,为暗娼人群干预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2010-2012年,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性服务场所的暗娼进行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问卷调查.结果 鞍山市2010-2012年暗娼人群梅毒感染率分别是1.24%、0.50%、1.42%,影响梅毒感染率的的因素包括: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近一次与客人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的使用情况.结论 安全套的正确使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暗娼人群的梅毒感染风险,应鼓励她们坚持使用安全套;加强较低文化程度暗娼的干预;从心理学的角度提高暗娼使用安全套的自我效能和正向预期.
作者:位晓东;苏秋菊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