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新文;黄松;彭晓明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将肺结核列入乙类传染病.近年来遂川县肺结核发病率有所上升,为了解和掌握遂川县肺结核疫情,对全县2005~2007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剑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基本的物质,多数农村居民使用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和日常用水.该文通过对汉川市地下水中的铁、锰及砷的含量检测与分析,了解汉川市地下水的水质状况,为改善群众饮水问题提供实验室数据资料.
作者:周昭红;王树明;舒端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重复异位妊娠是指首次异位妊娠经手术或保守性治疗后,再次在子宫外的输卵管、卵巢或腹腔内妊娠者[1].近年来,随着异位妊娠发病率逐年增高,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其危害性较大.该文通过对异位妊娠6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卢水芬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蚊虫叮咬宿主附红细胞体进入蚊体内感染的研究,评价蚊虫在附红细胞体病流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在不同生境捕捉吸血蚊,在蚊胃血、胸、唾液腺压片检查附红细胞体,计算感染率.结果 年均人房蚊密度为16.6只/间·人工小时,畜房为105.44只/间·人工小时.共解剖965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72.12%;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30.16%.其中人房帐内捕蚊273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53.11%,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21.98%;畜房捕蚊692只,在蚊胃血阳性率为79.62%,在胸、唾液腺阳性率为33.38%.人房、畜房、野外感染率有差异(χ2=131.56,P<0.005).人房帐内平均吸血率为57.23%,平均叮咬人率为0.48只/人·天.结论 蚊虫在传播附红细胞体中具有一定的媒介作用.
作者:邹学亮;周相朝;王承全;王大军;张宜锦;潘会明;吕全勇;徐晓菊;温立新;龚海燕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1)一般情况 4例儿童中大年龄16岁,小年龄3.5岁,平均年龄10.25岁,3男1女,2例通过母婴途径感染,2例通过血液途径感染.
作者:曹琳;姚中兆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宝鸡市2003~2006年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情况.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M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23例疑似麻疹病例中,麻疹IgM抗体阳性者182例,阳性率为56.35%,20~29年龄组阳性率高,为71.11%,其次是<1岁儿童,为63.64%.性别及不同麻疹疫苗接种史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宝鸡市麻疹发病水平较低.麻疹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在麻疹监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崔秀玲;杜红中;李钟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日本血吸虫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存的现象十分常见,与单纯血吸虫和单纯HBV感染相比较,这种合并感染的病情较重,特别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预后不良[1].2004年~2006年,武汉市岱山医院对武汉市蔡甸区住院的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作了血吸虫病和乙肝的调查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敏华;宗俊安;李肇华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碘缺乏病(IDD)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有关联疾病的总称.碘缺乏主要的危害是,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使大脑发育落后,导致儿童智力缺陷,严重影响国民健康和素质的提高.因此,防治碘缺乏病工作已纳入我国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作者:石青;李明健;周芳;熊培生;龚新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之一,成人每日需摄入2~3mg,主要从饮水和食品中摄取.氟缺乏可出现龋齿、生长发育迟缓、贫血、骨密度降低等问题.但是摄入过多的氟可以导致急性或慢性氟中毒.食用石膏粉在许多食品生产加工中被用作凝固剂,氟化物是此类产品的一个重要的检测指标,其氟浓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相关食品的卫生质量,国家标准中其检测方法为蒸馏氟试剂比色法,该方法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而且只能半定量,该文尝试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食用石膏粉中氟化物进行定量测定,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作者:孙衡;何望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随着医院内X线检查或治疗项目的不断增加,接触X线的医技人员也越来越多.由于长期低剂量X线照射后可引起医技人员造血系统等方面的损伤,且造血系统的损伤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上.为了解武汉市某区医院内放射人员的健康状况,对2004~2006年间放射人员体检外周血细胞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莉;张俐娜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概述同性爱又称同性恋,是人际间性取向的一种.性取向指个体或群体的性欲持续地指向何方.其归类方法不一,一般分成同性爱、双性爱和异性爱(同/双/异性爱),并将不同性取向者命名为同/双、异性爱者.
作者:储全胜;张北川 刊期: 2008年第02期
<职业病防治法>已实施5年了,职业病防治工作越来越多地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为探讨十堰市职业病的发病状况及发生、发展规律,预测其未来若干年的发展趋势,为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东风职业病防治所对十堰市1983年以来诊断的职业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并应用动态数列法[1,2]预测了未来几年该市职业病的发展趋势.
作者:姚惠琳;刘富英;吴家斌 刊期: 2008年第02期
2007年10月6日18:00,武汉市某饭店承办了1场婚宴,有106人参加了该婚宴,从当天24:00开始,陆续有人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截止至10月7日22:00共有78人先后出现上述中毒症状,其中部分病例(62人)使用口服抗生素,症状得到缓解,部分症状严重的病例(16人)相继到附近医院就医,经过抗菌补液治疗,至2007年10月8日上午9:00接到婚宴就餐者的投诉,江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前往调查,8日下午仍有6人有腹痛、腹泻症状,至2007年10月9日16:00全部病例均痊愈,没有后续病例发生.
作者:卢俊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城乡不同来源女大学生的性相关行为状况.方法 在武汉地区,按学校类别、专业类型(文、理、医、艺术等)、年级等特征进行随机整群抽样.共发放5076份问卷,对调查对象以无记名的自填式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76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3.9%.调查数据录入计算机,以SPSS12.0进行分析.结果 女大学生手同性恋率为1.3%,手淫率为23.8%,与异性接吻拥抱率为53.2%,性行为率为18.1%.城市生源学生在同性恋、与异性接吻拥抱和性行为率上高于农村生源学生;而农村生源学生手淫率高于城市学生.结论 城乡不同来源女大学生的性相关行为有差异.
作者:武慧多;李十月;左丹 刊期: 2008年第02期
1995年,当阳市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后,每年在全市开展了艾滋病(AIDS)重点人群的血清学监测,现将1995~2006年的监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陈发春;汪玉纯;任群慧;童绪玉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空调环境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 运用WHO推荐的神经行为功能测试组合(WHO-NCTB)对深圳市某企业密闭空调环境作业工人86名(观察组)及非空调环境作业工人64名(对照组)进行了神经行为功能测试,同时,测量了两组生产环境的空气质量状况.结果 空调生产环境气温、风速低于非空调环境,而CO2、甲醛浓度高于非空调环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5项消极情绪状况(紧张.焦虑、忧郁-沮丧、愤怒-敌意、疲劳-惰性、困惑-迷茫)的得分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积极情绪状态(有力-好动)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简单反应时平均值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数字译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错误打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空调环境可对作业工人神经行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有必要对空调环境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空调环境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
作者:蒋立新;王永刚;邓凯杰;杨梅;程慧 刊期: 2008年第02期
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活动和生活的聚集场所,如果消毒隔离措施不到位,极易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为了解天门市托幼机构消毒状况,提高托幼机构消毒质量,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与流行,保护儿童身心健康,于2003~2007年连续5年对天门市竟陵城区30所托幼机构的消毒工作进行了督导监测.
作者:罗后涌;黄汉华;胡卫国 刊期: 2008年第02期
在急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手外伤,该文通过对64例急诊手外伤患者的统计分析,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制定了一些贴近实际、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手外伤发生率和致残率,减轻手外伤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身心伤害和经济负担.
作者:董杰;马三丁;董菊香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1995~2007年宝鸡市艾滋病监测结果及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初筛,蛋白印迹法确认,阳性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995~2007年宝鸡市累计监测373608人,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44例,HIV阳性检出率为11.78/10万.以青壮年为主,男女性别比为6.33:1;传播途径以静脉注射毒品和性接触感染为主,分别占45.45%和31.82%;70.45%的感染者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其中,38.64%为常住人口,以性接触途径感染为主,占58.82%,部分是HIV阳性配偶或性伴侣间感染,占20.00%.结论 宝鸡市艾滋病流行态势由传人期进入扩散期,艾滋病流行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蔓延,并已造成了家庭内传播,需加大防治力度.
作者:严钏元;田辉;张克俭;包风云;温丽萍;郭晓琨;崔秀玲;李钟;陈小英;王红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
目的 对武汉市垸内综合治理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效果及费用效益进行分析,为决策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不同地理特点,以环境改造为主,采用沟渠硬化、开新填旧、建鱼池等方法,辅以药物杀灭对垸内钉螺孳生地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收集治理前后螺情、人畜病情以及项目费用、疫区经济状况等相关资料,计算螺情、病情指标下降率以及单位效果费用、净效益、费用效益比,进行防治效果评价和费用-效果、费用-效益分析.结果 经综合治理,全市有螺处数、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79.93%,85.73%;垸内各流行村人群粪检阳性率下降了58.82%;耕牛粪检阳性率下降了73.14%.项目血防综合效果指数为71.50,费用效益比为1:2.92,净效益费用比为1.92.结论 垸内钉螺孳生地综合治理,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流行,是湖沼型垸内亚型地区控制并消灭血吸虫病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作者:周敦金;杨燕;徐明星;姚群;张兆仁;罗华堂;胡世全;黄四喜;王家刚;周水茂;程忠跃;胡来林 刊期: 200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