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国际卫生条例(2005)》简介与应对原则

曹闻;周晓蓉;吴少斌;吕桂阳;张亚兵

关键词:国际卫生条例,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新发传染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不明原因疾病, 急性传染病, 自然灾害, 应对原则, 卫生系统, 卫生问题, 突发事件, 恐怖威胁, 负担加重, 辐射损伤, 波动趋势, 群体性, 国际化, 中毒, 衍生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在同疾病的对抗中取得的优势日趋明显,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由于鼠疫等急性传染病仍对人类构成重大威胁,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频显,中毒、核和辐射损伤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呈波动趋势,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常有发生,各种恐怖威胁(主要指公共卫生方面)的可能仍然存在,自然灾害产生的公共卫生问题负担加重,其它突发事件衍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增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化,传染病国境间传入形势严峻.修改《国际卫生条例》势在必行,现将《国际卫生条例2005》主要内容及卫生系统应对原则简述如下.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家兔人工感染人源贾第虫的实验研究

    蓝氏贾第鞭毛虫在全世界分布广泛[1],我国人群感染率也较高[2],尤其是儿童.该虫引起的贾第虫病的危害性正逐步受到重视,对其深人研究有赖于动物模型的建立.国内外学者先后建立了人源蓝氏贾第鞭毛虫的长爪沙鼠[3,4]、B细胞缺陷小鼠[5] 、C57BL/6N小鼠[6]、家猫[7]和家犬[8]等感染模型,家兔实验感染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研究尚未见报道.该研究用人源贾第虫人工感染家兔,观察了其病理变化、滋养体分布和排囊规律,摸索出提高感染成功率的方法.

    作者:肖少玉;谭苹;张国华;张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野生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传播与控制

    人兽共患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脊椎动物约有5 300多种.在已知的1 415种人类病原体中,62%是人兽共患性疾病.

    作者:秦春娥;黄法利;解利珍;唐振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义乌市2006年流行性脑膜炎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2000~2004年义乌市共报告流脑病例5例,无死亡病例,2005年及2006年义乌市每年各报告流脑病例14例,并出现死亡病例.流脑在义乌市出现流行趋势,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作者:楼灵巧;吴因平;贾巧娟;陈劲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镉的毒性及其危害

    自本世纪以来,工业的迅速发展,镉的生产和使用不断增加,至2005年,全世界镉的产量已达约一亿吨,排放量达一千多万吨,环境镉污染及其引起的疾病不时可见报道[1].在人体内,镉的半衰期长达7~30年,可蓄积50年之久,能对多种器官和组织造成损害.有大量研究表明,镉具有致癌性.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把镉归类为第一类人类致癌物;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NTP)也把镉确认为人类致癌物.

    作者:魏筱红;魏泽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列车餐车食物中亚硝酸盐含量调查

    亚硝酸盐是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现已确定N-亚硝基化合物对动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1].亚硝酸盐可以经过化学或生物学的途径合成多种多样的N-亚硝基化合物,而亚硝胺的形成浓度和亚硝酸盐的平方成正比[2].因此,必须控制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了解列车餐车上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水平,加强餐车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控制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发生,武汉铁路卫生监督所襄樊分所对餐车上五类食物中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彭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宜昌市出入境人员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宜昌是举世闻名的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也是湖北省第二大城市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对外开放口岸城市.随着出入境人员的增多,也增加了传染病流行和传入新传染病的隐患.为了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防止传染病传播流行,同时对出入境人员身体状况做出评估,为其旅行提供健康咨询,对2004~2006年宜昌市出入境人员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婵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湖北三峡地区首次发现袋衣蛾

    2007年3月,宜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三峡坝区某酒店发现一种昆虫,实验室鉴定为袋衣蛾Tinea pollionalla(Linnaues), 根据文献报道,该昆虫在湖北省尚无记载[1],此次发现为湖北省首次记录[2].袋衣蛾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谷蛾科Tineidae, 以幼虫蛀食干燥动物体、植物体、菌类、皮毛、毛织品等,为一种重要的储藏类害虫.

    作者:朱彬彬;李慧甫;李枝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6例急性血吸虫病暴发流行突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2005年8月5日上午,仙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疫情报告,该市毛嘴镇紫荆村有少数村民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市卫生局迅速通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调组、市人民医院临床专家组赶赴现场调查,随后市血防办、省血研所专家也到达现场进行调查核实.通过查看现场,走访村民,询问病史,采集血、粪、钉螺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根据专家组意见,证实是一起急性血吸虫病感染突发疫情.该市立即启动了血吸虫病突发疫情应急处理预案.现将疫情调查与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汪爱华;杜新华;朱国才;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272株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

    目前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仍然是化学疗法.但随着化疗药物的广泛应用,结核杆菌的耐药率日趋上升,尤其是日益增多的耐多药结核病(MDR-TB),给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带来巨大困难.为了掌握武汉市结核病人的耐药情况,以便给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化疗方案提供依据, 对272例肺结核患者的结核分支杆菌培养阳性菌株,分别用INH、RFP、SM、EMB、PAS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涂钟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赣江及鄱阳湖春夏两季微囊藻毒素的污染研究

    目的 了解赣江流域源水及鄱阳湖水质微囊藻毒素(MC)污染状况.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赣江及鄱阳湖采样点水样中MC的含量.结果 春夏两季赣江源水MC检出结果呈阳性,水样MC浓度7月高于4月;鄱阳湖水域样品(MC)浓度变化不大.测出赣江水样MC浓度范围在0.04~1.36 μg/L 之间,水厂未检出MC.结论 赣江流域均受到不同程度MC污染.应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赣江流域和鄱阳湖湖区MC的污染.

    作者:金静;刘小真;李明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黄冈市医疗卫生机构贯彻《传染病防治法》问题分析和对策

    为了全面掌握黄冈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情况,切实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管,2006年7~8月黄冈市卫生监督局组织20名卫生监督员对全市134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制度、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医院感染控制、宣传培训、医疗废物处理等6方面进行了监督执法大检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文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00%安全套使用项目实施策略与效果

    100%安全套使用项目(100% condom use programme,100% CUP)指的是在娱乐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以减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和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TI)经商业性性行为传播,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即100%的娱乐服务场所(提供商业性性服务的场所)推广使用安全套,100%的性工作时间里用安全套,100%的暗娼(commercial sex workers,CSW)在商业性关系中用安全套[1].

    作者:姚中兆;罗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脂肪肝与谷丙转氨酶、血糖及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与谷丙转氨酶(ALT)、血糖(FBG)、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的相关性,为预防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0月对某高校816名高级知识分子、高级干部进行健康体检,B超检查诊断脂肪肝218例, 同时空腹抽血进行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脂肪肝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异常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且随着脂肪肝程度的加重,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和甘油三酯的异常率越高.结论 脂肪肝与患者血清谷丙转氨酶、血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的异常有关.

    作者:吴小兰;刘先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武汉市青山区1999~2006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和评审,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要环节,通过对1999~2006年青山区产科医院14例孕产妇死亡病例分析评审,回顾性分析孕产妇死亡病例,既能评价对孕产妇的服务过程,又能提高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的技术水平、抢救能力,终实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目标.

    作者:刘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115例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的影响

    为了解羊水过少的晚期妊娠的孕妇对围生期的影响,全文对115例羊水过少的病例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邬友娣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普法测定萝卜中有机氯农药及其代谢物

    有机氯农药曾经在农业上被广泛使用,尽管我国在1983年已禁止生产使用有机氯农药[1],由于有机氯农药属于持久稳定的有机污染物之一,且在生物体内积累,因此在环境中,特别是水、土壤中仍广泛存在.一些生长于土壤中的根茎类和块茎类食品就不可避免会受到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因食品组成复杂,测定有机氯农药需先萃取分离和浓缩,再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作者:王文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多媒体健康教育在社区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城市卫生服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并逐步形成了以健康教育为先导,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和计划生育六位一体的基本医疗和应对各种公共卫生的服务体系.据近两年对全国56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模式的调研显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康教育仍以传统的宣传展板、橱窗、咨询与讲座等模式为主,内容较陈旧,缺乏吸引力和指导性[1].

    作者:袁红;林雨晴;朱飞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麻城市创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效果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免疫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加强免疫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麻城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创建省级预防接种示范门诊活动,将主要作法和实践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项维红;彭公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啤酒是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经粉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成的一种低酒精饮料,由于其营养丰富,易被人体吸收,1972年第九次世界营养食品会议推荐为营养食品之一.但如果生产管理不佳,啤酒就会被污染,造成品质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将危害分析及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应用于啤酒的生产过程中,可确保产品的质量和食用安全.

    作者:陈胜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医护人员与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调查

    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与转归过程中,既要注重生物学因素,更要注重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医护人员和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自2000年始在武汉某医院进行了医护人员与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态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皓;徐红林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