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湖北省枣阳市1999~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程开军;赵俊芳;张清燕;牛云霞

关键词:疟疾, 流行特征
摘要:目的 分析湖北省枣阳市1999~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枣阳市1999~2006年疟疾疫情报表,进行季节、地域、人群分布分析.结果 枣阳市1999~2006年报告疟疾病例9 499例,2006年比2001年下降了63.41%,73.42%的病例集中在中华按蚊疟区,4~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7~8月高,主要以农民(69.49%)、小学文化(48.72%)、30岁以上(63.18%)、男性(62.88%)人群为主.结论 枣阳市中华按蚊疟区为主要疟疾流行区.加强疫情报告,实施及控制传染源,降低发病率为主的综合措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25例狂犬病临床及流行特征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为100%[1].近年来,病死数居我国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2006年全国狂犬病发病率比2005年增加28.48%,死亡人数占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死亡构成的25.51%[2],狂犬病对社会的危害日益加剧.对武汉市传染病医院近年来收治的125例狂犬病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郑汉丹;周海兰;陈勇;牛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效果观察

    目的 评价母牛分枝杆菌菌苗作为免疫调节剂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82例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2HRZES/1HRZE/5HRE方案;治疗组加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微卡)每2周1次,共8个月.观察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痰菌阴转、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胸部X线病灶显著吸收率分别为83.3%和50.0%(P<0.05);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8.5%和52.5%(P<0.05);治疗2、4、6、8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为61.9%、80.9%、90.4%、92.8%;对照组为37.5%、55.0%、67.5%、72.5%(P<0.05);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症状缓解无显著差异(P>0.05).微卡不良反应:发热1例.结论 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辅助治疗复治涂阳肺结核,能增强免疫细胞活性,促进肺部病灶吸收,提高痰菌阴转率,是较好的结核病免疫治疗制剂.

    作者:王俊;陈红璋;李双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咸宁城区涉性服务人员AIDS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

    为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降低艾滋病发病率,咸宁城区2006年继续实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使用项目(CUP).2006年对涉性服务人员开展了KABP(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并与2004年调查资料比较,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魏尊;陈大顶;陈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社区健康教育对改善人群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效果评估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多发病和慢性病,前列腺增生又称前列腺肥大,是指前列腺的基质和(或)腺体的增生.

    作者:李秋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手足口病局部流行的调查报告

    2007年5月1日至6月3日,黄梅县刘佐乡胡营村、费湾村和相邻的小池镇马列村,在5岁以下14名儿童中发生以发热、口腔粘膜溃疡,手、足部位出现斑丘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疫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证实该次疫情是由EV71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局部流行.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胡旺先;崔心尧;陈永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免疫预防接种皮内注射两种进针方法效果比较观察

    皮内注射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1],免疫预防接种常用的卡介苗(BCG)、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BCG-PPD)接种均为皮内注射.

    作者:项维红;俞开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手术标本的管理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

    活体组织病理诊断是外科疾病的第一诊断,是金指标[1].正确处理手术标本不仅能给病理诊断及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保证,而且也维护病人身心免受伤害的权利,杜绝了因标本处理不当带来的医疗纠纷.因此手术标本的管理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闫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神农架林区碘缺乏病现状监测分析

    神农架林区地处湖北省鄂西北渝鄂交界处,境内群山环绕,森林茂密,高海拔3 105.4米,是华中第一高峰,亦是全省碘缺乏病重病区之一.

    作者:徐雪平;周毅德;王明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晚期血吸虫病479例八年随访结果分析

    晚期血吸虫病(简称晚血)的疗效、预后与是否合并HBV感染密切相关,作者对黄陂区血吸虫病防治所1996~2004年收治的单纯晚血293例(简称单纯组)与晚血合并HBV感染186例(简称合并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随访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汪伟;侯安明;葛天高;吴国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合肥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期健康人群带菌率监测分析

    目的 为制定流脑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开展流脑疫情预测、预警积累数据.方法 采取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以县区为单位按3~5岁、6~11岁、12~15岁、16~18岁、19~25岁分组,每个年龄组抽取20~30人,分别在流脑流行的前、中、后期连续监测两年,采集调查对象的鼻咽拭子,进行带菌率监测.结果 流行前、中、后期带菌率分别为3.5%、5.4%、6.6%,流行后期较前期上升了3.1%;3期带菌率卡方检验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9.168,P=0.000).菌群分布主要是B群和C群,3期中,C群所占比例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为24.7%、58.0%、60.8%.城市两年流行前期带菌率分别为2.2%、4.2%;发病率分别为4.5/10万和4.3/10万.年龄组带菌率与发病构成均以16~18岁高;流行前期流脑疫苗接种和未接种者带菌率分别为1.7%、4.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带菌率随流脑流行前、中、后期,呈不断上升趋势.以C群为主,C群已成为合肥市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

    作者:王晓萍;靳玉惠;黄泓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消除营养缺乏疾病,改善居民健康提供了经济、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导致了膳食结构、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变化.

    作者:石荣兴;常宪平;马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结核菌患者及健康者sICAM-1、SIL-2R水平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肺结核菌阳、菌阴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97例未经治疗的新发肺结核患者(53例菌阳、44例菌阴)血清sICAM-1和SIL-2R水平,并与经年龄频数、同性别匹配的93例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sICAM-1水平在肺结核菌阳、菌阴及健康对照组问存在明显差异(F=59.95,P<0.000 1),其中菌阳患者sICAM-1水平高,其次为菌阴患者,低为健康对照组(q检验,P<0.05).菌阳、菌阴组血清SIL-2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F=13.83,P<0.000 1),但在菌阳、菌阴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ICAM-1和SIL-2R参与肺结核的免疫活动,其量的增加可能抑制了机体的抗结核免疫,是导致肺结核发生发展的因素,SIL-2R尤其是sICAM-1水平的高低可作为判断肺结核严重程度及临床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崔喜文;洪志强;沈月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用水迷宫实验检测甲醛对小鼠的神经毒性

    目的 为了探讨环境污染物甲醛的神经毒性.方法 采用浓度为10.0 mg/kg的液态甲醛和生理盐水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式染毒,随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游泳训练).结果 实验显示,10.0 mg/kg甲醛染毒组与对照组实验结果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 提示较高浓度的甲醛可能对哺乳动物具有一定的神经毒性.

    作者:周砚青;常亮;王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996~2006年仙桃市医疗机构消毒监测结果分析

    1996年以来,仙挑市依照国家相关标准开展了对医疗机构以实验室监测为主要手段的消毒监测管理工作.经过11年的努力,该市消毒监测覆盖面已达到了100%.

    作者:赵福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当阳市五类人群HIV感染情况及行为特征调查分析

    为了解当阳市艾滋病(AIDS)近期流行形势及传播行为特征,2006年1~12月,当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吸毒者、涉性服务人员、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和长途运输卡车司机等5类人群,开展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和AIDS、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汪玉纯;陈发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不明原因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报告

    2006年12月3日中午,武汉市某服饰公司食堂发生84名职工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测,证实系食用平菇炒鸡蛋所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湖北省2006年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分析

    细菌性痢疾是我国法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性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湖北省2006年8个县市报告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10起,累计发病831人.为了解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与变化,为制定预防对策提供依据,现将湖北省2006年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蒋晓清;吴杨;李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一起水型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2006年8月31至9月6日,孝昌县卫店镇某村饶家岗发生一起不明原因腹泻.9月5日17:00接到疫情报告后,孝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从现场流行病学、病原学、临床学调查结果表明,该次腹泻病是1起水源污染致细菌性腹泻.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向群勇;夏建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学校食堂德国小蠊综合防制效果分析

    学校食堂食物、水源丰富,是蟑螂的良好栖息繁殖场所.上虞市自创建灭蟑达标工作以来,学校食堂作为一个重点灭蟑场所,其安全性及灭蟑效果一直受到关注,学校自己也做了许多杀灭工作,但效果不佳.为此,在2006年7~8月,市疾控中心对市属的5所较大学校的灭蟑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灭蟑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孝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湖北省枣阳市1999~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湖北省枣阳市1999~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枣阳市1999~2006年疟疾疫情报表,进行季节、地域、人群分布分析.结果 枣阳市1999~2006年报告疟疾病例9 499例,2006年比2001年下降了63.41%,73.42%的病例集中在中华按蚊疟区,4~9月为疟疾发病高峰,7~8月高,主要以农民(69.49%)、小学文化(48.72%)、30岁以上(63.18%)、男性(62.88%)人群为主.结论 枣阳市中华按蚊疟区为主要疟疾流行区.加强疫情报告,实施及控制传染源,降低发病率为主的综合措施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程开军;赵俊芳;张清燕;牛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