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烧伤继发湿疹创面的细菌学分析

陶宇莎;刘先洲

关键词:Ⅱ度烧伤, 继发, 湿疹样, 创面, 微生物学, 患者, 生物学改变, 抗过敏治疗, 愈合过程, 发病机制, 周围皮肤, 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 外用药物, 局部, 急性湿疹, 磺胺嘧啶, 过敏反应, 发生机制, 比较分析
摘要: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和愈合后常发生创面及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既往常考虑治疗过程中接触磺胺嘧啶、红花油、金万红等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着重给予抗过敏治疗.但临床上许多患者并未使用上述致敏外用药物,有些患者的湿疹甚至发生在创面完全愈合且停止治疗一个月以后.近年来,皮肤科学界逐渐重视局部微生物学变化在皮炎、湿疹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此类皮损处微生物学改变及抗感染治疗效果作了大量研究.但对于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期间合并湿疹的发生机制,以及与局部微生物学改变关联的研究报道不多.该文收集了近期收治的Ⅱ度烧伤继发创面湿疹样改变的患者创面微生物学资料并与原发急性湿疹患者创面微生物学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创面微生物学变化与烧伤继发湿疹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流感/禽流感病毒血凝素的分子遗传特征与其致病性

    流感病毒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以甲型流感对人类威胁大.自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夺走约4千万人生命以来[1],在1957年和1968年相继又发生了世界大流行.这三次大流行都是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出现新亚型而引起,即HIN1(1918),H2N2(1957),H3N2(1968)流感病毒新亚型.1997年香港18人感染禽流感H5N1亚型,6人死亡[2],首次突破人种属屏障,随着人感染禽流感病例的增多,发病地域扩大[3],引起了全球的担忧,敲响了防备新一轮大流行的警钟,掀起全球性防控流感的高潮.引起流感大流行的分子基础研究表明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的变异起着重要作用.该文就流感病毒HA片段与其致病性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张家淮;徐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装修居室室内甲醛浓度的监测及量化分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大量的新型装饰材料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庭装修中,而由此所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近几年我国使用室内装饰材料而诱发和发生相关疾病的事件急剧增加,特别是甲醛已被证实为现代不良建筑物综合征(SBS)明显的危险因素之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该文旨在监测装修居室甲醛污染水平的同时,找出在装修后不同时间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甲醛的释放规律,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室内甲醛浓度进行分析和预测.

    作者:邵珠艳;翟敏;岳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北省性传播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措施

    为掌握湖北省STD/HIV流行情况,降低STD/HIV发病率,在建立STD/HIV监测哨点的同时,并按照湖北省欧盟STD/AIDS防治合作项目的工作方案,实施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作者:周翔;李玲;李旺华;詹发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用于流感病毒分离的咽拭标本液冷藏条件初探

    两年前作者曾自1份冷藏14 d的咽拭标本液中分离到流感病毒,为了解此现象是否纯属偶然开展了该项研究,就实验室分离病毒前患者咽拭标本液在普通冰箱冷藏室的保存温度及保存天数与分离结果的关系进行初步探索,现报告如下.

    作者:苏旭;段卫平;孔梅;李晓燕;曾强;雷玥;陈锦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浆置换法治疗20例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的护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of pregnancy,ICP)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它可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早产、死胎、死产,且易引起产后出血,增加剖宫产率.其主要特点是妊娠期皮肤瘙痒及黄染,对孕妇影响小,而对围生儿影响大.由于病因尚不清楚,临床上处理重症ICP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采用血浆置换法及中西医药物综合治疗措施治疗重度ICP,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

    作者:袁洁;蒋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武汉地区三所高校大学生视力状况调查

    为了解武汉市在校大学生视力状况,开展了此次调查,为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作者:陈刚;高斯媛;张楠;苏涛;王家春;鲁本麟;杨莉华;严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宜昌市城区儿童乙肝抗体水平调查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有效的措施之一,我国已把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程序.为反映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制定乙肝科学免疫策略提供依据,2005年宜昌市开展了城区儿童乙肝抗体水平监测工作,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春秀;岳娅妮;涂玉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Excel软件在消除丝虫病数据资料管理中的应用

    为总结我国消除丝虫病经验,迎接WHO 2006年对我国消除丝虫病工作的审评认证,中国CDC要求各省对历年来丝虫病数据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汇总,并限期完成.由于消除丝虫病数据资料涉及的年代久远,内容庞杂,资料跨度长,统计工作量大.因此采用传统的方法管理数据资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造成统计上的误差.为了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并有利于WHO对消除丝虫病资料的审评认证,作者应用EXCEL软件,建立了湖北省消除丝虫病资料管理数据库,使资料的统计汇总工作变得省时、省力、方便,现简介如下.

    作者:余品红;王莉莉;彭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北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多态性研究

    目的 了解湖北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和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 026份湖北汉族骨髓捐献志愿者HLA-A、B、DRB1等位基因(中低分辨),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南北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共检出A位点等位基因17种,B位点等位基因32种,特异性42种,DRB1位点等位基因13种.其中,A位点以A*02、A*11、A*24、A*33常见,B位点以B*46、B*40(60)、B*13、B*15(62)、B*58、B*51常见,DRB1位点以DRB1*09、DRB1*04、DRB1*15、DRB1*12、DRB1*08、DRB1*07、DRB1*14、DRB1*11、DRB1*13常见,来检出A*25、A*36、A*43、A*80、B*42、B*78.结论 湖北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布接近南方汉族人群之间,并有其自身特点.

    作者:朱远雁;尹平;沈钢;吴剑媚;刘光箭;邹洁;李王霞;张浩;章俊华;徐延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案例分析在疾控工作人员培训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古已有之,在商学院和法学院的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案例分析在预防医学教学和疾控工作人员的培训中很少被应用.作者2004~2005年有幸在参与亚洲开发银行对宁夏基层卫生人员和自治区卫生厅对疾控人员的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工作中,使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益匪浅,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银豪;张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烧伤继发湿疹创面的细菌学分析

    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和愈合后常发生创面及周围皮肤湿疹样改变.既往常考虑治疗过程中接触磺胺嘧啶、红花油、金万红等药物引起过敏反应,着重给予抗过敏治疗.但临床上许多患者并未使用上述致敏外用药物,有些患者的湿疹甚至发生在创面完全愈合且停止治疗一个月以后.近年来,皮肤科学界逐渐重视局部微生物学变化在皮炎、湿疹类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此类皮损处微生物学改变及抗感染治疗效果作了大量研究.但对于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期间合并湿疹的发生机制,以及与局部微生物学改变关联的研究报道不多.该文收集了近期收治的Ⅱ度烧伤继发创面湿疹样改变的患者创面微生物学资料并与原发急性湿疹患者创面微生物学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索创面微生物学变化与烧伤继发湿疹的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

    作者:陶宇莎;刘先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武汉市两例输入性恶性疟的调查与处理

    湖北省自从1963年消灭恶性疟后,一直未再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但近年来随着人口流动的日趋频繁,外出打工、旅游和出国人员明显增多,输入性恶性疟病例时有发生,2006年上半年武汉市就发生2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现将调查及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裴速建;桂爱芳;黄光全;徐明星;王重新;毛重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浅议加强医患沟通与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也面临新的挑战.突出的矛盾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纠纷层出不穷,针对医院以及医务人员遭受暴力攻击愈演愈烈,医生被患者及其家属殴打侮辱致伤致残致死屡见不鲜,由医患纠纷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不时见诸于媒体.由此可见,医患关系已不单是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为改善医患关系,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应从分析目前医患关系的现状与成因着手,充分认识加强医患沟通与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作者:周桂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肇庆市2005年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广东省肇庆市近年来的麻疹发病率一直控制在2/10万以下,但2004和2005年有了一定幅度的升高,2005年达到了3.99/10万.为了解麻疹病例的分布、流行情况,进一步控制麻疹的发病及流行,制定和调整麻疹控制工作策略和措施,现将肇庆市2005年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如下.

    作者:冼国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某空防工程内空气中氡浓度水平调查

    氡是天然放射性铀系核素,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天然放射性气体.存在于室外空气和室内所有建筑物中.它是住宅内和工作场所一个不可避免的辐射照射源[1].空气中的氡及其子体与人类健康关系密切,长期吸入高浓度的氡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可使肺癌发病率升高.以往的调查资料中显示,在地下空防工程内的空气中氡浓度均远远高于其他地面建筑物[2、3].为了解某空防工程内空气中常年的氡浓度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合理化的降氡措施.对该工程按季节和通风设施开启后不同时间的空气中氡浓度水平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王旭初;吴小辉;曹坚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991~2005年31个省市自治区钩体病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为了解近15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强度和病死情况,做好防制工作.方法 利用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每年疫情年报数据进行常规的动态数据对比分析.结果 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15年中每5年年均发病率有逐步下降趋势;环比发病率降幅为54.86%和79.19%,定基比下降90.61%.15年合计年均发病率为0.92/10万,病死率为2.76%.结论 中国31个省市区中有28个有钩体病报告;其疫源地人口多或面积较大的主要在长江流域的湖南、江西、四川、贵州和湖北等省市区;生猪的圈养与规模化生产以及使用添加了抗生素的商品混合饲料喂养,降低了其带菌率,可能是发病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作者:郭绶衡;邓志红;李俊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正维皮康王杀菌效果和毒性试验观察

    正维皮康王由芦荟等复方中药和赋形剂制成的白色或微黄色乳膏,适用于皮肤的卫生护理,具有护肤、润肤、杀菌止痒的作用.为了解正维皮康王的杀菌效果和毒性情况,在实验室条件下,选择标准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对其进行了杀菌试验及毒性试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国林;李克光;李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湖北省疫区改厕对控制血吸虫感染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湖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改厕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染源的效果研究.方法 按不同地理方位及不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类型分别选择4个县作为观察点,采用检测血吸虫卵沉降率、人群问卷和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对改厕村、建沼气村和未改厕村的血吸虫感染率及血防有关知识行为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三格和沼气式二种类型处理设施处理的粪液,血吸虫卵沉降率分别为90.0%和90.3%,改厕村的人群血吸虫感染率比未改厕村低47.0%.改厕村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农民对粪便与血吸虫病、改厕与控制传染源等血防相关知识接受程度,明显高于未改厕村.结论 血吸虫病疫区改厕后的粪便无害化处理,对减少血吸虫卵的传播,降低血吸虫感染率效果明显,改厕后对疫区农民的血防相关知识有促进作用,并对其生活习惯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曹勤;谭晓东;孔庆林;徐兴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仙桃市2003~2005年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发病后死亡率为100%[1].仙桃市2003~2005年共报告病例27例,全部死亡.分析其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探索其流行规律,可以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新玲;杨感深;刘同京;涂画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环境激素及对人体的危害

    近年来,环境化学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将环境中能对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或使其后代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的外源性化学物质称为环境激素(EEDs)[1],环境激素并不直接作为有毒物质给机体带来任何异常影响,而是通过影响体内天然激素的合成、分泌、转运、代谢或清除,与相应的受体结合并在细胞内产生效应,模拟或干扰天然激素的生理、生化作用.

    作者:朱建如;宋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北省预防医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