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缬沙坦减少IgA肾病尿蛋白的疗效观察

刘玉才;袁红英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 Ig A, 蛋白尿, 维生素D, 缬沙坦
摘要: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3)联合缬沙坦减少IgA肾病尿蛋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B组和ARB+ VD3组,ARB+ VD组根据所应用的1,25-二羟维生素D3的剂量分为联合治疗组1和组2,观察6个月,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血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尿蛋白均较基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3组之间尿蛋白的下降程度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2下降为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缬沙坦对减少Ig A肾病尿蛋白有较好的疗效,联合较大剂量1,25-二羟维生素D3效果更为显著,为Ig A肾病的初始治疗提供更优先的方案。
山西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64排CT肺结节实性成分定量分析判断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肺结节是指直径≤3.0 cm的圆形或类圆形肺内病灶,且不伴有肺不张、卫星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1]。肺结节一直是胸部影像学研究的重点与难点,鉴别其良恶性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影像技术设备的发展,尤其是多排螺旋CT (MSCT )的广泛应用,使肺结节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功能丰富的图像后处理工作站对病灶的内部结构分析,特别是病灶较小、缺乏形态特征及临床表现时,为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提供更多的信息。

    作者:庞萍;吴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n-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不同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指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第1个不饱和键出现在碳链甲基端的第3位,对人体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n-3PUFAs主要包括α-亚麻酸(α-linolenic aicd ,ALA ,18:3n-3),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 ,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 DHA ,22:6n-3)等,其中含丰富的α-亚麻酸是人体中的一种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食物中摄取,在体内代谢可生成EPA 和DHA ,因此ALA是EPA和DHA的母体,其主要存在于部分植物油如亚麻籽油、核桃油和紫苏籽油等中, EPA和DHA主要来源于脂肪含量高的海洋鱼类。

    作者:曹文婷;孙萍;李华艳;范枝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探讨

    新农合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是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事关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1]。经过近十年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尤其是新农合法制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从实践中找出新农合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依据卫生工作实际和法治的基本精神,尽快制定新农合法律、法规,是当前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任务。

    作者:周向宇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左右心室融合的单心室一例

    患儿,女,5月12d,咳嗽5d。足月顺产,否认窒息抢救史,出生体质量3.8 kg。既往身体健康,剧烈哭闹后口周略发绀。父母体健。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130次/min ,呼吸56次/min ,体质量6 kg ;神志清楚,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咽红;两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率130次/min ,心音有力,可闻及Ⅲ级杂音;腹软,肝脾未及肿大;四肢活动自如,无杵状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脏位于左侧,心尖指向左下。心房位置正常,心室右袢。①左房内径18.1mm,右房内径23.6mm。房间隔见6.2 mm连续中断,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左向右过隔血流。②室间隔中上部见18.9 mm连续中断,仅于心尖部见少许室间隔,左右心室融合成单一心室,内径44.8 mm。CDFI双向分流。③二尖瓣、三尖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三尖瓣隔瓣及后叶腱索附着于左室侧。CDFI未见明显血流。④主动脉连于单一心室右室侧,主动脉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CDFI :轻度反流。肺动脉增宽。⑤肺动脉连于右室侧,肺动脉瓣形态正常,开放不受限,CDFI :未见反流。结果提示:①单心室(左右心室融合成单一心室);②右室双出口;③Ⅱ孔型房间隔缺损。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7.3×109/L ,淋巴细胞0.55,中性粒细胞0.34,红细胞4.39×1012/L ,血小板287×109/L ,红细胞压积0.38,血红蛋白121 g/L。肝肾功能及心肌酶谱无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肺部感染;心影明显增大。超声检查:肝脏位于右侧,肝脏略大;脾脏无肿大。诊断: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患儿出院随访1周后猝死。

    作者:袁长亮;孙景巍;黄玉柱;高璐璐;高奎武;周征兵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针刺补泻手法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过敏性鼻炎是机体对外界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表现为以鼻黏膜的病变为主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其患病率和发病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资料,并有研究表明可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临床症状明显减轻[1]。本研究在现有临床研究的基础上,旨在观察针刺补泻手法结合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从而为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

    作者:冯丹枫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2011-2013年我院门诊药房二类精神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为了解我院门诊药房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本研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我院门诊2011-2013年二类精神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冯建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骨科创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D V T )是指血液在静脉管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 T 可发生于全身各部位静脉,以下肢静脉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严重时甚至并发肺栓塞。DV T 是骨科创伤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临床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于骨科手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应引起临床的密切关注。本科室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83例骨科创伤患者积极预防与精心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炎炎;佘海洋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卧位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卧位型心绞痛是指患者处于平卧位时发生的心绞痛,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可缓解,为一种严重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其心肌梗死或猝死的发生率很高。参松养心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将不同功效的药物配伍组方,发挥其在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抗心律失常方面的协同作用。笔者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卧位型心绞痛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长江;于英;宁佳;张岳雯;李宏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孕期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

    对于产妇而言,分娩是一种强烈、持久的应激源,它不但产生生理应激,还可产生精神、心理应激,从而导致一系列特征变化,而抑郁、焦虑则为常见。健康教育的开展能够让人们认识其自身疾病,通过信息交流和沟通,能消除或者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心理,让患者对于医护工作人员有信任感以及安全感,从而自觉采取益于其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1]。因此,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单胎孕妇共120例,探讨孕期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对产妇活跃期分娩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莉;杨照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深静脉血栓(D V T )形成是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易受累的深静脉为髂静脉和股静脉,静脉血栓形成后可引起肺栓塞和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后果十分严重。术后预防和早期诊断、早期处理非常重要。回顾性分析我院8例剖宫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LEDV T )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文平;郑跃华;吉海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兔关节软骨撞击损伤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关节软骨损伤因其早期发病隐匿,不易发现,病理标本不易获得,临床早期诊断困难,在人群中研究有一定难度,而使用动物模型则可以采用多种有效手段,按研究的需要进行全过程的观察,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控制偏倚因素。因此,动物模型可以作为研究关节软骨损伤重要而有效的手段。有学者采用撞击的方法建立兔膝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操作简单,与人类关节软骨损伤的病变过程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并可同期获得同一实验动物正常膝关节滑液的标本,是很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本研究旨在验证该动物模型的可靠性、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以保证后续实验的准确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为进一步研究关节软骨损伤的发病机制打下基础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高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浅谈社会角色理论在公立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是承担建立公平、可及、有效、人性化健康服务责任的非营利性公益组织,具有重要的社会角色。当前在公立医院快速发展的同时,坚持传承与创新的原则,通过应用社会角色理论分析公立医院新型社会角色,明晰新时期公立医院社会角色的权利、义务和行为规范,丰富社会角色理论内涵,促进公立医院的发展。

    作者:张红;董魁;张宁;王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肾嫌色细胞癌的 CT 表现及病理特点

    肾嫌色细胞癌(renal chromophobe cell carci-noma ,RCCC )是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 , RCC )中少见的一种类型,起源于肾集合管上皮的暗细胞,约占肾癌的4%~5%。本研究收集了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RCCC ,分析其C T 表现及相应的病理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对RCCC的认识,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作者:白志强;曹官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钼靶X线摄影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乳腺癌已成为我国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成为妇女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1]。早期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5%~90%[2]。因此早期诊断成为提高乳腺癌生存期的关键所在,而钼靶X线摄影被认为是早期发现和诊断乳腺癌有效的方法之一[3]。本研究收集了我院2009-201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并有完整 X线资料的68例T1期乳腺癌患者,对其钼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特征,以期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检出率。

    作者:张建云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缬沙坦减少IgA肾病尿蛋白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25-二羟维生素D3(VD3)联合缬沙坦减少IgA肾病尿蛋白的疗效。方法将60例肾活检明确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B组和ARB+ VD3组,ARB+ VD组根据所应用的1,25-二羟维生素D3的剂量分为联合治疗组1和组2,观察6个月,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压,检测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血钙、血钾水平。结果治疗后3组尿蛋白均较基线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且3组之间尿蛋白的下降程度两两比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联合治疗组2下降为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25-二羟维生素D3联合缬沙坦对减少Ig A肾病尿蛋白有较好的疗效,联合较大剂量1,25-二羟维生素D3效果更为显著,为Ig A肾病的初始治疗提供更优先的方案。

    作者:刘玉才;袁红英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肾脏早期损伤诊断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肾脏早期损伤是由于各种炎症、代谢异常和免疫损伤等多种致病途径,使肾小球滤过膜和肾小管发生功能性和结构性损伤。特别是糖尿病、高血压、有肾脏病家族史等慢性肾脏疾病高危人群,可引起肾脏病变缓慢而无察觉地进行性恶化,临床上过去常以尿素氮(BUN)、肌酐(Cr)的检测来间接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但是,由于其影响因素较多,如蛋白质摄入、人体代谢、发热、感染均产生干扰,因此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1],经典的生物标记物肌酐、尿素氮是监测肾脏功能的指标,而不是检测肾脏早期损伤的指标。特别是在急性期的时候,肾脏损伤与这些指标的变化是无相关性的。因此,肾脏早期损伤指标的检测对于肾脏病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主要对肾脏早期损伤临床检测新指标研究现状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断早期肾脏损害提供更多帮助。

    作者:许亚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伴食管异物镶嵌取出术一例

    患者男性,50岁,主因”间断性胸骨后闷痛1周,加重1 d”于2011年4月18日9时左右入院。缘于1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闷痛,范围如拳头大小,持续时间3~5 min ,不伴放射痛、出汗、活动耐量降低、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含硝酸甘油胸痛稍缓解。入院前1天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加重,持续40 min左右。伴有左侧肢体麻木。外院超声心动图: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心功能正常。入院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 波改变。出凝血时间、心肌酶及心梗三项均正常,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拒绝冠状动脉介入检查及治疗,给阿司匹林肠溶片(商品名:拜阿司匹灵)100 m g/d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 g/d口服,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6 m L/12 h皮下注射以抗凝;灯盏心脉滴丸及舒血宁注射液等中药以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2011年4月22日晚饭后自觉吞咽困难。2011年4月23日仍感咽部有异物,请外院耳鼻喉及消化科会诊确诊食管有异物镶嵌,予食管异物取出术而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及活血化瘀药物,术中因有少量活动性渗血,予以冰正肾盐水冲洗及局部凝血酶喷洒止血。并予凝血酶冻干粉2000 U 口服以局部止血等对症治疗。2011年5月1日输液完后患者未请假擅自回家,约14:00(具体时间不详)感到胸部不适,含服硝酸甘油(具体剂量不详)无效,当患者送至我院时心电图已是直线,终于2011年5月1日17:00因抢救无效死亡。

    作者:刘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方法及疗效评价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机体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月经紊乱、潮热、出汗、心悸、头晕、易激惹或抑郁、睡眠障碍等,远期还会出现阴道干燥、反复阴道尿道感染、骨质疏松、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这些特殊的生理反应,已严重影响了这个年龄阶段妇女的健康及生活质量。激素补充治疗是目前有效全面治疗绝经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7年门诊就诊的予以激素补充治疗(HRT )的绝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 HRT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使 HRT 更好地运用于绝经综合征患者症状的治疗及相关疾病的预防。

    作者:褚娅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性粒细胞CD64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感染性疾病在人类疾病谱中占了重要位置,很多疾病都可归于或者终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临床测定指标也越来越多,但这些指标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时特异性不高。目前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越来越低,而核酸扩增又难以普及,因此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鉴别带来一定困难[1]。冯萍等[2]发现正常情况下,中性粒细胞表面低表达CD64,当机体发生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迅速升高,说明CD64在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下面就 CD64生物学特性及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作一综述。

    作者:何英武;李联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对预后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收集10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急性脑卒中老年患者(≥65岁),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皮质醇、促甲状腺激素(TSH)、性激素水平。脑卒中的诊断及分级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的结果,脑卒中严重程度与预后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修订致残量表(mRS)评分。结果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差(P<0.05),雄激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好(P<0.05),雌激素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好(P<0.05),TSH水平越高的患者其预后越差(P<0.05)。结论下丘脑腺垂体激素水平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显著相关性。

    作者:李洁茹;白斌;曹娟;李旭红 刊期: 2014年第14期

山西医药杂志

山西医药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