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析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

李文卫

关键词:中药内服外用, 临床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西药组与中药组(n=60).西药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应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中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96.67%,西药组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3.33%,数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患者出现1例不良反应,西药组患者出现6例不良反应,差值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显著,患者症状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特别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162例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性生活状况分析

    目的:分析xx例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后性生活状况.方法:现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在我院收妇科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62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1,实验组患者为保留卵巢、对照组患者为未保留卵巢,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患者性生活状况.结果:实验组性功能测评结果为:性交疼痛为4.5±3.5分、满意度为4.3±2.2分、性高潮为4.29±3.01分、阴道润滑为3.9±2.09分、性唤起为3.01±1.61分、性欲为2.91±0.71分,总分为21.5±8.1分,对照组性功能测评结果为:性交疼痛为0.01±2.6分、满意度为3.5±1.3分、性高潮为0.01±2.9分、阴道润滑为0.01±2.6分、性唤起为0.01±2.0分、性欲为2.12±1.09分,总分为10.6.2分,实验组性功能测评得分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婚姻关系:满意为70例、良好为5例、一般为5例、恶化为1例,婚姻满意率为92.59%,对照组治疗后婚姻关系:满意为60例、良好为6例、一般为10例、恶化为5例,婚姻满意率为81.48%,实验组治疗后婚姻满意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将卵巢和子宫切除者,治疗后性生活质量以及婚姻关系均有所下降,在以后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将卵巢和子宫应尽大可能保留.

    作者:薛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POCT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检验医学的发展也在逐渐顺应时代的变化,现在临床检验标本量大,工作节奏快,为了满足人们对时间的需求,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诊断与治疗,生物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出现了临床检验领域的新兴技术——现场快速检验(point-of-caretesting)也叫做即时检验或床旁检验.高效,稳定,便捷,检验结果准确等优势,给现代医疗模式带来新的机遇,同时,高端领域技术的产生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本文就POCT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作者:王铜;王国庆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并发先兆子痫对母儿结局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研究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并发先兆子痫对母儿结局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的200例糖代谢异常孕妇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探讨母儿结局.其中并发先兆子痫症状的30例孕妇做为观察组,剩下的170例孕妇没有先兆子痫症状做为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孕妇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孕妇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宫内感染,以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早产,酮症,羊水过多,手术产的发生率20.0%、16.7%、13.3%、70.0%,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P<0.05),差异显著;②两组新生儿除NRDS无较大差异外(P>0.05),其余如:新生儿窒息,大于胎龄,小于胎龄,畸形,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低血糖病,新生儿转科等并发症发生率10.3%、10.3%、17.2%、17.2%、10.3%、17.2%、41.3%、6.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合并糖代谢异常并发先兆子痫的孕妇,极易发生产后并发症,同时也导致新生儿发病率的增高.

    作者:马国庆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双排螺旋CT用于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双排螺旋CT应用于患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探究其诊断效果.方法:将抽取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笔者诊断的7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检查方法不同予以分组处理,将常规MRI检查予以参照组患者,参照组共35例患者,将双排螺旋CT检查予以实验组患者,实验组共35例患者,对实验组以及参照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数据予以观察计算.结果:实验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数据(97.14%)与参照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数据(80.00%)相对比,组间相关参数予以统计学研究,表现出小于0.05的p值,形成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双排螺旋CT检查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诊断展现良好效果.

    作者:宋宝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阴道分娩产妇应用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对其产后出血的影响

    目的:研究阴道分娩产妇采取预防护理干预后对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60例,分为常规组和预防组,每组3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预防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进行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预防组的产后出血率(10.00%)低于常规组(33.33%),且产后2h平均出血量和产后24h平均出血量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针对阴道分娩产妇采取预防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出血率和产后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寒梅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分析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

    目的:分析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于本院收治的62例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作为调查对象,将其随机纳入研究组与常规组(n=31).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住院时间及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结果:相较于常规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相对较低,住院时间较短,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满意率为80.65%,数值比较显著低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满意率96.77%(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

    作者:周晓凤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针灸促骨折愈合的应用研究进展

    针灸在治疗骨折方面的患者有着十分有效的效果,但是目前在临床治疗上,运用针灸促骨折愈合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因为医学上过多的去重视证实针灸的疗效,而忽略了对配穴规律、治疗起始时间、持续时间、间隔时间等治疗骨折的一些重要因素的研究.目前医学上已经对针灸调节激素水平对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但在某些研究上,还需进一步的探讨,比如:针刺对垂体—甲状腺,垂体、性腺的具体作用.尽早的将针灸运用于促进骨折愈合,患者就能越早的康复出院.因此,对针灸促骨折愈合的应用进行研究,是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作者:刘重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流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手术过程当中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的效果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6例人工流产孕妇,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128例;对照组应用生理盐水加丙泊酚麻醉,观察组联合应用瑞芬太尼以及丙泊酚麻醉,分析对比两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前后血气指标改变情况,同时分析孕妇手术之后、出院之前疼痛情况、丙泊酚使用情况,综合判断联用药物麻醉在人工流产当中应用的效果.结果:同对照组孕妇比较而言,观察组麻醉效果更为理想,手术之后以及出院之前疼痛感显著减轻,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麻醉之后血气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降低,不过两组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联合应用丙泊酚以及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有利于减少手术时间,增强镇痛效果,减轻孕妇宫缩痛,同时延长镇静时间的同时缩短苏醒时间,显著提高孕妇满意度,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波;吴爽;裴洪友;玄立强;安立乡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救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急救中的价值评价.方法:本次研究所选取的24例患者都是在2018年1月-2018年5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治疗与后期护理的急性冠状综合征患者,将以上参与研究的所有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12例患者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12例则是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继续急诊护理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临床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以及满意度情况进行临床专业比较.结果:在进行本次临床研究之前,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当经过一段时间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指标改善情况以及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对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同时在患者中收获到的满意度比较高.

    作者:支用泉;翟飞飞;龚佳妮;曹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胎盘早剥行剖宫产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对胎盘早剥产妇治疗效果、母婴存活率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142例胎盘早剥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利用择期剖宫产治疗,对照组利用急诊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母婴存活率等指标差异.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77%,对比组治疗总有效率94.36%,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病率18.31%,对比组并发症发病率7.04%,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产妇生命危急,风险因素大,对产妇与新生儿生存质量有明显的影响,利用剖宫产手术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任巧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清宫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子宫瘢痕妊娠患者清宫术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确诊为子宫瘢痕妊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分别给与常规治疗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3.40±0.20)d低于对照组(6.90±1.20)d,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23.05±4.28)ml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月经恢复时间和hcg恢复时间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清除组织量差异不明显.结论:对于子宫瘢痕妊娠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盆腔骶髂部肿瘤误诊1例报告

    目的:盆腔骶髂部肿瘤患病率较少,在国内外报道中,仅为同期住院患者的四万分之一[1],该病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坐骨神经痛,但常被误诊、漏诊[2],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目前是我国各类人群中常见的疾病之一,患病率可达7.62%[3],青少年人群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4],主要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表现亦为坐骨神经痛,三种疾病在症状上均有相似之处,单从病史、症状及体征上往往不宜鉴别.本文就我院一例盆腔骶髂部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后又以梨状肌综合征治疗病例回顾分析,以减少对此类肿瘤的认识、误诊、漏诊,提高该部位肿瘤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钟睿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方案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方案.方法:收集我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分析对比研究组合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评价分别为为91.25±4.34分、85.63±5.87分,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心律失常后,术后需要重点关注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作者:施菊萍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探讨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

    目的:对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进行探讨.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120例体检者,抽签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60例体检者,给予健康教育和常规体检,对职业健康体检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的积极意义进行探讨.结果:实验组体检者的体检总满意度为57(95.00%),对照组体检者的体检总满意度为45(75.00%),且经过体检两组体检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均得到提升,但实验组体检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程度大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对体检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提高体检者的体检满意度,并提高体检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促进体检者的身心健康和降低多种疾病的发病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张青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浅谈关于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各行业的转型发展,人们外科受伤的外力因素也更加多元.有可能是由于突发性的因素,也有可能是个人习惯的不良,这些都导致了当前人们所患有外科疾病的概率有所提升.就目前外科科室的患者情况而言,一些患者的病情比较危急,变化也比较迅速,在此种情况之下就需要采取针对性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这样才能够在避免医疗事故发生的同时,提高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效果.

    作者:李施施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析及临床意义

    目的:为了更好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的耐药性,要合理指导抗生素对疾病的治疗应用水平.方法:本文采取的是本院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中采用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氧菌、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研究.结果:分离出来的病原菌中有154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患者是57株,铜绿假单胞菌是32株,真菌患者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比较敏感,其中敏感了分别是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于头孢他啶和氨基糖类比较敏感.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本地区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主要的致病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敏感性,也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中起的非常重要作用.

    作者:谢丽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接收的88例老年痴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44例,所有产妇均实施硬膜外注射罗哌卡因,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精神状况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精神状况评分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具有显著的疗效,其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精神状况,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靳丽娟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脑脊液(CSF)γ-干扰素(IFN-γ)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脑脊液(CSF)γ-干扰素(IFN-γ)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4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非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45例为对照组,测定体内的脑脊液(CSF)γ-干扰素(IFN-γ)含量,分析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IFNγ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观察分析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中的应用方面的作用.结果:研究组IL-8、IFNγ、TN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观测IFNγ水平可以对小儿中枢神经感染进行诊断.

    作者:张佳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的药理作用探讨

    目的:使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探究此药物的药理作用以及在临床上投入治疗所得到的效果.方法:选取心绞痛患者病例共10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实验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临床研究,实验组的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可以作为治疗心绞痛的药物投入临床使用,且马来酸桂哌齐特较稳定,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楠楠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应用于高血压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疾病的掌握程度,并能提高治疗有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韩春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特别健康杂志

特别健康杂志

主管:湖北日报传媒集团

主办:湖北特别关注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