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东武;王念祖;王恩玉;郑晓红
我院自1987年10月至1999年9月共完成各种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2 013例,其中大出血 35例(占1.7%)需行急诊再开胸止血术,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郑晓红;高奇英;杨灵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异位妊娠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据文献报道,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本文就我院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的异位妊娠10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探讨其发病因素及诊断方法.
作者:高素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例1:女,60岁.主因全身浮肿腹胀,腹水征,纳差消瘦,心影大诊断为心包炎、心包积液.临床表现:肝大、腹水,心影呈烧瓶样,心胸比0.82,B超报告心包大量积液.手术情况:手术原计划于左前胸胸骨旁第五肋间做心包开窗引流.切开心包后见为暗红色血性液,量多.故改为全麻左胸前外侧切口入胸切开心包见为血性液.迅速吸心包液,静脉加压输血,见上腔静脉入右房处有一2cm×2cm×3cm大破口,边缘不整齐,周围呈菜花样瘤样浸润,立即缝合破口.后病人死于术台.取组织送病检报告为上腔静脉平滑肌肉瘤.
作者:荆约恩;宁志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肿瘤性腹部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TNF-α,sIL-2R 的动态变化与术后免疫功能变化之关系.方法以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的血清TNF-α和sIL-2R.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二者水平均与腹腔重度感染有关(sIL-2R:P<0.001,TNF-α:P<0.001);与手术创伤和机体应激有关.其中术后24 h sIL-2R水平升高超过450 kU/L者,其术后继发感染和原发感染消退延迟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增加.结论依赖IL-2/mIL-2R、sIL-2R途径的免疫抑制,对围手术期抗菌(胞外和胞内感染)免疫功能有明显不利影响.这可能既是腹部原发性感染消退延迟或波动反复的原因之一,又是术后继发性感染机会增加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扬;戴福生;马桂秋;周宏滔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蛋白聚糖(PGs)的研究始于19世纪末,早从软骨组织中分离获得硫酸软骨素.20世纪50年代,人们才逐步认识到糖胺聚糖链(GAG)是与一些蛋白成分共价相连的.由于PGs是非常复杂的生物大分子,直到60~70年代,完整的PGs分子才得以分离纯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向多学科领域渗透,对PGs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PGs的研究已向脑神经、生殖发育、肿瘤发生、创伤恢复等领域渗透,成为当今生物医学前沿学科中引人注目的研究热点之一[1].
作者:王建华;杨学全;王彩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脊髓纵裂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1],多为先天性脊柱畸形的并发症,可有或无症状,多为偶而发现[2].随着影像学的发展,该病变的确认日渐增多.该病变是脊柱矫形治疗中损伤脊髓的潜在因素,术前定性定位诊断非常重要,且经手术证实,现将其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探讨利用CT筛查先天性脊柱侧凸畸形并发脊髓纵裂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志刚;尹秀凤;贺君叶;张维诚;孙雅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性,31岁.因咳嗽、咯痰、痰中带血1个月,于1997年9月入院.查体未见阳性特征.胸部正侧位像示:右肺内基底段见一直径5.0cm的圆形阴影,密度不均,边缘光滑、锐利.胸部CT示:该病灶呈不规则的软组织块影,密度欠均匀,CT值为20.9~44.1Hu,界面有分叶及毛刺征.纤维支气管镜示,右肺下叶基底段开口良好,开口处见有血迹.3次痰细胞学检查未见癌细胞.腹部B超未见异常,血常规、血生化均正常.术前诊断:右肺周围型肺癌.术中见:右膈下叶内基底段一约5cm×5cm大小的圆形肿块,呈囊性,浅紫色,质地中等,有薄层包膜,光滑、界清,包绕下肺静脉,其内含暗红色粘液样、胶冻样物质,未见肿大淋巴结.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检示:血管外皮肉瘤.
作者:宁东虎;闫爱跃;秦丽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腺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所致的一种症候群.临床特点为高血压、低血钾、低钾性肌病等.因其较少见,目前医生对其认识不足,故早期往往屡见误诊.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该病患者误诊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邢林山;常颖;刘军英;杨敬尊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典型者一般诊断不难,而不典型者(约占1/3)易误漏诊,为吸取教训,现将我们遇到的16例误漏诊病例讨论如下.1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误诊为急性胃炎者2例,急性胆囊炎者2例.
作者:曹中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女,59岁.因左上肢酸困44a,左手背血管迂曲伴左肘部肿块30余年,加重10a而就诊.患者15岁时感觉左上肢酸困,劳累后加重,当时未予注意,30年前分娩第3个孩子后左上肢出现静脉迂曲,下垂时更明显,经多方医治,效果欠佳,病情时好时坏.随着时间的延长,血管怒张迂曲更加明显,同时不断地向上扩展20a前,肘部出现一肿物,并且不断地增大.自发病以来上下肢无浮肿,无心悸.其产有2男3女,上下三代中无类似疾病发生,否认左臂外伤史.查体:P96次/min,心界不大,各瓣膜区无杂音.左前壁血管瘀血,尤以手背为甚.左肘部贵要静脉处有一6.5cm×5cm的囊性肿物,色较周围皮肤为深,无搏动感,听诊无杂音.将上肢抬高,前臂曲张的静脉和肘部肿物迅速消失,将前臂下垂,即迅速出现.1997年9月24日经外院X线复方泛影葡胺静脉造影发现患者肘部静脉迂曲增粗,肘关节上方有一4cm×5cm的静脉团,同时肱静脉瓣未显示.诊断为:①左上肢静脉曲张,静脉瘤形成.②左上肢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作者:赵保增;桑安松;李志勇;桑长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以燕麦麸、沙棘皮为主要原料的复合纤维素和烟酸肌醇酯对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SD雌性断乳大鼠经高脂饲料诱导高脂模型后随机分为三组:A复合纤维素,B高脂饲料+1.2%烟酸肌醇酯,C高脂饲料(对照组) .大鼠均单笼饲料,自由进食饮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复合纤维素可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TC、TG和LDL-c水平(P<0.05),并可显著升高大鼠血HDL-c水平和HDL-c/LDL-c(P<0.05),大鼠的肝TC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烟酸肌醇酯也有明显升高大鼠血HDL-c、HDL -c/LDL-c(P<0.05)和降低大鼠肝TC作用(P<0.05). 但对大鼠血TC、TG、LDL-c水平的影响,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 ).结论复合纤维素是较理想的降低人群血脂水平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成分.
作者:李秀花;马正伟;高竹琦;肖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多普勒超声对于肾血流的测定早已应用于临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肾脏的体积、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均会有明显的减少[1,2].而对于多普勒超声下,血流速度与年龄的关系,却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现将我们近年来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原成英;严继平;陈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正确诊断脑膜瘤对其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回顾山西省人民医院1989年3月-1999年5月CT资料完整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共215例,发现有12例术前均被误诊为胶质瘤,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隰平;吉宏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柳氮磺吡啶(SSZ)、雷公藤多甙(T2)、甲氨蝶呤(MTX)等缓作用抗风湿药在强直性脊柱炎(AS)治疗中的地位.方法追踪230例AS 0 .5~8 a治疗情况,观察其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等方面的变化.结果单独和联合用药均可使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得到改善,部分病人骶髂关节炎得到控制甚至改善; 髋关节受累者骶髂关节炎较重.结论 SSZ、T2、MTX均对AS有效,SSZ对中轴型AS也有效,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AS治疗应在3 a以上;髋受累是病情严重性及预后不良的指标之一.
作者:许杰州;曾庆馀;黄少弼;肖征宇;林秋强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血小板活性与血栓形成密切相关,而血小板活性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往多注重血浆成分、血浆中化学物质和生物因子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对血细胞的调节作用则缺乏认识.目前,细胞间相互作用对与血小板功能和血栓形成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鹿育萨;王风芝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年来,血清酶活性测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酶活性的改变,对于及时掌握疾病的动态发展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1998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6例急性安定中毒患者进行了酶活性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如下.
作者:赵桂英;王俊英;徐建业;杨国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疾病,因其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和体征,术前确诊较困难.我院自1979年以来共收治1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其诊断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剑华;亢铨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自1984年11月以来,采用经左胸切除食管癌后食管床内胃食管重建术[1,2]治疗食管癌158例,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58例,男133例,女25例,年龄39~76岁,平均58岁.肿瘤长度2.0~11.0cm,其中食管上段癌11例,中段癌98例,下段癌49例.52例术前有心肺和胸部慢性疾病史(32.9%),其中伴有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肺功能不全者28例;伴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肌损害、冠心病等心血管功能不全13例;伴有陈旧性胸膜炎、胸膜肥厚粘连11例;伴糖尿病1例.2例术前接受60Co放疗.
作者:张少年;杨国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产程中准确地预测胎儿在宫内的情况,降低围产期胎儿患病率是产科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我院1a中对所有进院产妇均常规进行胎儿监护(包括NST及CST、OST),以判断胎儿宫内情况.现仅将CST的监护同时行人工破膜了解产程中羊水污染情况来指导观察胎儿宫内情况的结果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杨林;孟晓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激酶(UK)和前列腺素(PGE1)联合给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6 h内入院患者进行静脉溶栓的疗效观察.方法分为UK+PGE1组 (32例)及UK组(49例);UK用量为2万 U/kg,PGE1用量为300~400 μg/次.两组年龄、性别、发病至用药时间均无差异.结果联用组再通23例,再通率71.9%;再阻塞2例,再阻塞率8.7%;住院死亡2例,病死率6.2%.单用UK组上述分别为28例(57.1%) ;6例(21.4%);5例(10.2%).结论联用组比单用组再通率高,而再阻塞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降低.并且PGE1未增加UK出血之发生,且PGE1副作用小,为安全、有效药物.
作者:刘卓敏;李保;杨超慧;王绪太;李运乾;刘秀华;崔丹萍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