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自动配药机的效能分析与应用

欧国伟;陈妮诗;谢燕萍;庞佩珊;徐巧芬

关键词:配药机, 效能分析, 医院药房, 自动化设备, 运营模式, 医疗行业, 药房工作, 人工智能, 内部管理, 经营方式, 国外应用, 对外服务, 传统模式, 差错率, 转变, 终端, 药品, 效率, 系统, 升级
摘要:随着现代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医院药房自动化也渐渐普及,我院于2011年建成这一系统,为医院药房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药房工作的传统模式,使药房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到对外服务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1]。自动化药房是国际上一项成熟的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和机械传输手段,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药品在摆药终端储运的效率,减少差错率,带来药房经营方式的转变和运营模式的升级。自动分包机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国外应用较广泛[2-4]。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山西省临猗县中学生健康体检调查分析

    为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2014年4月对临猗二中和北辛乡中学1466名中学生进行了健康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姚望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措施

    近年来,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深入,无偿献血事业发展迅猛,献血模式有较大转变,无偿机采血小板属血站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具疗效好、纯度高、作用快的优点,临床对机采血小板的需求日渐增长,但公众对献血的理解,多仍停留在全血捐献的层面,认识机采血小板模式不足,特别是首次参与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顾虑和疑虑心理严重,影响自愿机采血小板献血发展进程,故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非常必要,是使初次献血者向固定献血者转换,保障献血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1]。本研究选取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常规护理与分析心理状况,针对性加强心理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作者:詹伟波;李诗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先天性桡骨缺如伴腕手发育不全一例

    患者女,9岁,足月顺产,否认产伤史,家族群中无明显畸形,智力发育正常。出生即发现左前臂弯曲。查体示左肘部挛缩,左腕部屈曲畸形、成角,左手部分掌骨、指骨缺如,腕部较对侧纤细。颅面部、右上肢及双下肢未见明显畸形。X线示:左前臂向桡侧轻度弯曲,尺骨呈轻度弯曲,尺骨骨干粗大凹面向桡侧,左手第1、2掌骨、指骨缺如,左腕部仅见2个骨化中心。X线诊断,左侧桡骨缺如并左腕、左手发育不良(图1)。左侧桡骨缺如。左尺骨短粗弯曲畸形,左侧第1、2掌骨及拇指、食指指骨缺如,手向桡侧偏斜,与尺骨干近成直角,形似“拐杖手”。尺腕关节脱位,腕骨骨化延迟。

    作者:张燕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对颈动脉狭窄病变诊断价值

    CT血管成像(CT angiog raphy,CTA)属于无创性影像学检查。具有图像分辨率高、简便等优势,目前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血管及血管相关性病变的诊断[1,2]。研究表明在诊断颈动脉血管狭窄方面,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但是一直被视为诊断金标准的DSA是一种有创性检查,费用高,危险等于或者大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3,4],这些弊端限制了DSA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本研究对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价值进行了探讨。

    作者:田欧;乔晓春;刘金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鲍曼不动杆菌186株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且很容易在监护病房流行。由于鲍曼不动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耐药机制复杂,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已呈现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其所致感染带来很大困难。为能更好地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本研究对本院2010—2013年住院患者标本分离的18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军军;姚素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2011-2013年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

    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容易产生身体依赖性、成瘾癖的具有镇痛作用和中枢抑制作用的药物。这类药品具有明显的两重性,一方面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合理使用可缓解剧烈疼痛,改善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医疗上必不可少的药品;另一方面,若管理不当,又不规范地连续使用易产生依赖性,若流入非法渠道则成为毒品,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因此,对于麻醉药品的合理应用和监管愈来愈受到国家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为认识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了解麻醉药品的应用趋势,现对2011—2013年我院麻醉药品的应用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杨春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输血产生免疫性Rh抗体致交叉配血不合一例

    患者女,40岁,汉族,孕3产3,无输血史。临床诊断为红斑狼疮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31 g/L,给予对症治疗(包括输注悬浮红细胞)。2013年9月24日备血时,血型鉴定为O型、RhD阳性,抗体筛选阴性,输注凝聚胺介质法交叉配血相合血液2 U无不良反应。2013年11月9日再次备血时发现患者与多个ABO血型同型的供者血液主侧配血不合。为了解配血不合原因遂将标本作进一步的血型血清学检测分析。结果发现患者血清中含有抗-Ce抗体。选择O型Rh系统不含C、e抗原的血液配血,输注配血相合的悬浮红细胞2 U,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作者:蔡素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加湿器在石蜡切片中的应用

    北方的冬季比较干燥,尤其是供暖以后湿度特别低。在石蜡切片过程中,由于磨擦产生静电,不仅给技术员带来不便,还影响切片质量[1]。我们在切片时采用空气加湿器来增加周围的湿度,防止静电的产生,以保证切片质量。

    作者:崔京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分析前受检者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医学实验室的高追求是使实验的全过程中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要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每个环节的协调和统一,确保实验结果始终可靠[1],但在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中,来自于受检者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都具有难控性。通过对本院近年来检验结果的整理,对常见的造成检验结果偏差的受检者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现简要介绍如下。

    作者:李军俊;廖世业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自动配药机的效能分析与应用

    随着现代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医院药房自动化也渐渐普及,我院于2011年建成这一系统,为医院药房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条件,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药房工作的传统模式,使药房无论从内部管理还是到对外服务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1]。自动化药房是国际上一项成熟的技术,通过人工智能和机械传输手段,它可以极大地提高药品在摆药终端储运的效率,减少差错率,带来药房经营方式的转变和运营模式的升级。自动分包机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至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国外应用较广泛[2-4]。

    作者:欧国伟;陈妮诗;谢燕萍;庞佩珊;徐巧芬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小儿颈部肺疝一例

    患儿男,2岁,主因咳嗽1周来我院就诊,听诊阴性,无外伤史。胸部X线片,可见右侧颈部透光度增强的膨出包块,与肺组织相连。X线透视下观察,可见颈部含气的软组织块影与肺尖部的肺组织相连。吸气时软组织影增大,呼气时缩小,与该患儿哭闹频率相一致。 X线诊断:右侧颈部肺疝(图1)。

    作者:邬丹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关于计量单位等表示方法的说明

    根据有关规定,我们对来稿中有关计量、浓度等表示方法有统一要求,望作者参照执行。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间位结肠对超声检查的影响

    间位结肠系由希腊学者Chilaiditi等于1910年首次报道,亦称Chilaiditi综合征,指结肠(多为肝曲)由肝前间隙或肝后间隙进入肝脏与横膈之间。本文结合实际病例,探讨间位结肠对超声检查的影响。

    作者:蒋昌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卵巢巨大肿瘤的磁共振诊断价值

    卵巢疾病发病率高,涉及病种广泛,其中卵巢恶性肿瘤发病率位于妇科肿瘤第2位,病死率居首位,5年生存率仅30%[1],很大农村妇女就诊时卵巢肿瘤体积已经很大,甚至形成盆腹腔的巨大占位,因此对卵巢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尤为重要。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有着优越的软组织分辨力,可以显示组织固有的T1和T2信号强度,能够提供超声和CT检查不易提供的组织特征信息,在诊断卵巢良性病变以及鉴别盆腔内其他的良、恶性肿瘤时,其诊断准确性超过了超声和CT检查,并成为检查这些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2-6]。现将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总结如下,以期探讨巨大卵巢肿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作者:王俊波;郭兴华;张崇杰;张晓红;杨晓慧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护理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肺外周性肿块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该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性高。本研究在严格掌握肺穿刺指征的情况下,采用超声引导下快速经皮肺穿刺活检43例,穿刺全部安全成功,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吕虹;薛继平;姚浮成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6层螺旋CT对支气管动脉CT增强扫描技术探讨

    支气管动脉是肺的营养血管,支气管动脉灌注或栓塞是当今综合治疗咯血和肺癌的重要方法。在治疗前寻找和评价支气管动脉十分重要,目前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支气管动脉检查已在临床开始使用,但如何更好地显示支气管动脉的文献报道较少[1,2]。本研究通过对本院50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CT增强(CT angiongraphy,CTA)成像的扫描技术做一探讨。

    作者:白利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临床价值

    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常见疾病是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也是引起小儿腹痛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多见于7岁以下儿童,一般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热,腹痛以脐周及右下腹多见,呈阵发性发作,有压痛和反跳痛,痛点不固定。临床上易与急性阑尾炎相混淆,本文将我科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268例急性腹痛患儿中检查出258例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曹文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注射点显像联合计数方法在肾动态显像中的应用

    肾动态显像是临床常用的评价肾脏功能的技术方法,可以为临床提供丰富的图像和数字信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1]。注射点显像并计数则是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应用的一种方法。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患者显像结束后注射点显像并计数无明显放射性浓聚灶,计数值在相对稳定的一个区间内,少数患者则注射点出现放射性浓聚灶,计数值多数高于该区间。我们对此现象进行了研究,以发现和论证注射点显像并计数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与应用价值。

    作者:张其波;焦永法;刘京伟;滕海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妇科肿瘤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11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妇科围手术期严重而少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报道围手术期脑梗死发病率为0.02%~0.70%[1],其致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一旦发生,将显著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严重影响手术的终结果并大幅降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11例发生妇科围手术期脑梗死患者,现将其原因及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雅芹;孙立新;王明元;闫丽隽;牛悦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正常甲状旁腺超声表现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技术的提高,超声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展,有关甲状旁腺文献的报道逐渐增多,目前对正常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s,PTG)超声影像学特征争议颇多,有文献报道正常PTG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1-3],也曾有学者认为由于PTG微小且与周围组织结构之间的声阻抗差较低,超声几乎不能显示正常的PTG [4],亦有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正常PTG多表现为高回声[5-7]。本研究对120名健康体检者及拟手术的30例甲状腺肿瘤术前者进行检查,现将有关PTG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俊花;薛改琴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