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琳;高云芳;何志仙
笔者用益气温肾、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不孕,取得一定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我院自2000年7月-2002年7月收治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45例,其中有16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EM,行姑息手术后复发,其他29例为临床诊断,其中15例有进行性加重痛经症状,22例可触及后穹窿质硬触痛结节,7例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均<5cm);
作者:吕晓顺;张立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黄疸湿、热病因的本质,寻找黄疸辩证的客观指标.方法 95例成人黄疸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其中61例不伴细菌或真菌感染,34例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观察其血清生化指标、黄疸颜色、舌象、脉率.结果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者(DBIL/IBIL≥1),皮肤多呈暗黄色,舌质红或正常,苔白;肝硬化患者常因脾功能亢进,出现贫血,而使舌质变淡;合并感染的患者出现脉数、苔黄.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者(DBIL/IBIL<1),皮肤多呈鲜黄色,舌质红,苔黄.结论 DBIL/IBIL能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者的证型,DBIL/IBIL≥1者多湿重于热,DBIL/IBIL<1者多热重于湿; DBIL/IBIL≥1患者如出现脉数、苔黄提示湿郁化热.
作者:吴雄志;陈丹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我院内科于2000-2003年对收治的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静脉滴注,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姜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2003年8月-2004年10月,笔者对35例老年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在复位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消除和缓解肛门水肿、疼痛有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袁华刚;胡培墉;张成秀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分为中西药组(32例)、西药组(31例).西药组以口服达英-35(Diane-35)治疗;中西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服右归丸加减.观察治疗前、治疗3个周期后及治疗停药后第6个周期患者体内相关的内分泌激素及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周期后两组患者的内分泌激素水平和B超检查指标均明显改善,但停药后第6周期,西药组又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和状况,而中西药组仍保持治疗后的水平和状况(P<0.01),且月经恢复正常,排卵恢复及妊娠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不但能收到近期明显效果,而且能使疗效得到巩固.
作者:陈丽笙;周金汤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阻证的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单用西药,治疗组(35例)在西药基础上服用以益气活血化痰立法的中药复方或肺康冲剂加百令胶囊;3个月后根据COPD生活质量评估软件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以益气活血化痰立法的中药复方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冯淬灵;武维屏;万霞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基本C区启动子(basal core promoter,BCP)联合点突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收集未经拉米夫定及干扰素治疗的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2例,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和瘀血阻络型,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肝脏生化指标及BCPnt 1762A-T和nt 1764G-A联合点突变.结果实证组的变异株检出率明显高于虚证组,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变异株的检出率高.结论实证者可能较易发生BCP联合点突变,其中湿热中阻型患者可能更为显著.
作者:周飞;王灵台;陈建杰;赵钢;张斌 刊期: 2005年第09期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们针对中晚期肝癌普遍存在的热毒内蕴、气滞血瘀的临床特点,采用清热解毒为主、健脾行气活血为辅的自拟方中肝合剂治疗58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姜初明;龚黎燕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对国内近年来有关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用机制的报道做一综述,试图寻找中药治疗COPD的优势靶点和优势环节,以期提高COPD的中医药防治水平.
作者:姜云香;吴金峰;杜娟 刊期: 2005年第09期
我们根据肾性蛋白尿有湿热、毒、瘀、虚的病理特点,创制了保肾消白散用以治疗肾性蛋白尿5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树宽;耿迎春;徐文莲;郭月红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穴位刺激调控法治疗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强迫症患者65例分为氯米帕明组33例和穴位刺激调控组32例,进行对照研究.用Yale-Brown强迫症量表(Y-BOC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氯米帕明组痊愈率为24.2%(8/33例),显效率为27.3%(9/33例).穴位刺激调控组痊愈率为37.5%(12/32例),显效率为34.4%(11/32例).第4周末起两组间的Y-BOCS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穴位刺激调控组疗效优于氯米帕明组.氯米帕明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穴位刺激调控组.结论穴位刺激调控组疗效优于氯米帕明组、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
作者:冯斌;刘兰英;徐方忠;陈炯;王佩蓉;陈文松;于恩彦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致康胶囊复合液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镜局部喷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将UC患者86例,分为两组治疗.治疗组(52例)在第1、3个疗程前应用结肠镜局部喷注复合液A(由生理盐水、致康胶囊、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配制而成)加思密达各1次,第1个疗程用复合液A加思密达,第2个疗程用复合液A,第3、4个疗程用复合液B(由生理盐水、致康胶囊、庆大霉素配制而成),每晚保留灌肠,每个疗程15天,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34例)应用柳氮磺胺吡啶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52例,完全缓解32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4%;对照组34例,完全缓解8例,有效1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4.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临床症状及结肠镜检查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致康胶囊复合液保留灌肠联合结肠镜局部喷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较好.
作者:张杰;曾宇锋;肖斌琼;王娟;赵爱华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加味黄连温胆汤治疗糖尿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欣康片)20mg,每日2次;治疗组(35例)加服加味黄连温胆汤.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肌酶谱、血液流变学、尿白蛋白、血常规、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及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和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等指标.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88.6%,31/35)和对照组(56.7%,17/3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发作累计时间、与活动有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RBCAI)、红细胞变形指数(RBCT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仅全血黏度治疗后有改善(P<0.05),其余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加味黄连温胆汤具有改善心肌缺血和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作用.
作者:呼永河;李静;武娜杰;吴深涛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麦味地黄口服液对激素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泼尼松首始剂量为0.5~1mg/kg,持续6~8周后,根据病情尽可能减量.治疗组同时加服麦味地黄口服液,每次10ml,每天2次,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两组均显著改善(P<0.01),且以治疗组为优(P<0.05),激素用量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阴虚火旺证候积分值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麦味地黄口服液能提高激素对SLE疗效,并减少激素用量,可对抗激素的不良反应.
作者:杨旭燕;许东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与手术相结合对原发性肝癌Ⅲ期患者的协同作用.方法综合组42例在手术前7天口服中药解毒消癥饮并于术后7天继续口服扶正抑瘤方2年,对照组30例只作单纯手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手术后的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综合组术后4、8周NK细胞活性及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综合组6、12、24及36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7.6%(41/42例)、85.7%(36/42例)、52.3%(22/42例)、40.5%(17/42例),而对照组依次为96.7%(29/30例)、83.3%(25/30例)、50.0%(15/30例)、30.0%(9/30例),其中两组3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24个月复发率比较(综合组:54.8%,对照组: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中药在肝癌Ⅲ期围手术期中应用有明显作用,能够改善免疫功能、降低复发率及提高累计生存率.
作者:陈立武;林晶;陈文;张伟平 刊期: 2005年第09期
笔者自1999年8月-2002年12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取得较好疗效,而且复发率低.现报告如下.
作者:段化端;赵殿法;赵己未 刊期: 2005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9期
针对易损斑块这一心血管病领域研究的热点,就近年来易损斑块的实验动物模型的文献进行简要概述.具体从易损斑块的概念、动物模型研究的意义、各模型易损斑块组织病理学特征,斑块易损性评价及国内的研究现状等方面做介绍.
作者:文川;徐浩;陈可冀;黄启福 刊期: 2005年第09期
2000-2004年我科采用低能量氦氖激光穴位照射结合川芎嗪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04例患者来我科就诊,均经电测听检查后确诊,诊断标准按中华医学会耳鼻喉科学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明确诊断后治疗分两组.观察组53例(62)耳,男31例,女22例,年龄10~54岁,平均37岁,病程1~30天,平均18天,伴耳鸣48例,眩晕恶心呕吐11例.近期呼吸感染9例,高血压11例,颈椎病10例,糖尿病3例.对照组51例(58耳),男28例,女23例,年龄13~61岁,平均39岁,病程1~35天,平均20天,伴耳鸣42例,眩晕恶心呕吐10例.近期上呼吸道感染6例,高血压10例,颈椎病7例,糖尿病2例.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各项检查经检验均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周昆 刊期: 2005年第09期
对疾病分类和证候分类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疾病的证候分类研究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切入点之一,并指出可以从基于疾病诊断的中医证候分类和基于疾病疗效的中医证候分类两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吕爱平;陈可冀 刊期: 200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