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的护理

关键词:椎间盘镜, 术前术后, 护理
摘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而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传统手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术式.微创手术的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精心的术前准备,细致的术后观察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影响实验室分析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

    对影响实验室分析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从而为提高实验室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提供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分析病种结构更好为医院管理服务

    对住院患者疾病构成的分析及掌握,有利于加强对这些疾病的防治,合理分配医院的医疗技术资源,提高医院的总体水平,为医院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对我院2001年至2005年住院患者疾病构成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通过对急性阑尾炎超声图像的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在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7例经手术及临床保守治疗随访观察证实为急性阑尾炎患者行经腹壁右下腹广泛探查,并于压痛点采用探头局部加以显示发炎的阑尾及相连的盲肠等周围结构.结果:57例中55例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2例未检出.超声诊断正确率为96.5%.结论:超声检查急性阑尾炎,操作简单、直接,检出率较高并可重复检查,及时了解转归的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动态B超观察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起病急,临床症状重,对患者生命威胁大,临床常见.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对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通过回顾近5年我院10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治经过的全过程,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动态B超观察声对急性胰腺炎诊断及治疗的临床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UF-10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收集了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标本360例,同时用UF-100、联机尿干化学分析仪AUTION MINI AM-4290型、以及显微镜进行检查.结果:RBC检出率:UF-100为20.00%,干化学法为20.00%,常规显微镜检查为15.8%;WBC检出率:UF-400为18.3%,干化学法为6.7%,常规显微镜检查为23.3%.结论:UF-100和干化学法结合起来进行初筛,泌尿道感染的快速可靠的过筛方法.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去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用去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以乳类喂养为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去乳糖奶粉,停止乳类喂养,对照组继续乳类喂养,对两组疗效及病程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明显优于对照组(62%),(x2=7.07,P<0.01);观察组病程平均天数为(5.71±2.42)d,对照组为(7.76±2.53)d,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u=3.93,P<0.01).结论:加用去乳糖奶粉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乏氧显像剂18F-MISO的应用

    组织乏氧是临床上多种疾病的一个共同病理改变,组织的含氧量对疾病的诊断十分重要,因此应用放射性药物检测组织的含氧量为目前国际研究的一个热点.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形术患者的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成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3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实验、对照两组,对实验组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支气管镜在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在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胸外伤后肺不张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对麻醉方法、操作手法、术中用药及诊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者中1例为左主支气管部分断裂,行手术治疗,其余病例均于镜下治疗成功,不张肺全部复张.结论:支气管镜诊治胸外伤后肺不张,目标性强,损伤小,诊断明确,疗效显著,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消化不良360例分析

    目的:剖析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与器质性消化不良(OD)的临床特点,探讨消化不良的诊治.方法:通过360例内镜检查分类,总结分析FD和OD各型的症状.结果:FD组、OD组分别为63%和37%患者年龄平均分别为47.5岁、60岁.两组性别女>男、OD组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FD组.结论:消化不良特征对判断FD和OD有较高的价值,根据进餐试验及分型有助于消化不良的诊治.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胃镜联合螺旋CT确诊皮革胃8例临床报道

    目的:探讨皮革胃的临床、内镜及螺旋CT下特征,提高对皮革胃的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部分皮革胃的资料.结果:皮革胃平均发病年龄偏轻,内镜下以胃体四壁浸润多,表面形态以黏膜粗大,糜烂为主,患者胃腔形态明显缩窄.皮革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癌,胃镜下常规活组织病理检查假阴性率高,但联合螺旋CT可明显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国内宁养家居护理现况

    目的:通过对国内宁养院护理的现状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护理对策,家居与门诊服务相结合的宁养护理模式.方法:通过参观学习、交流及网络、创办护理专刊等形式对全国20家宁养院护士的培训.结果:20家宁养院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护理工作顺利开展,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结论:宁养院免费居家护理模式是我国居家宁养护理的雏形,值得推广.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9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是一个严重的过敏反应.一旦发生,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做青霉素皮试或静脉输入青霉素,必须按规定用药,严格使用.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细胞分析仪儿童参考值调查及分析

    目的:调查儿童手指末梢血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参考值,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00名健康儿童采末梢血20μl立即测定,得出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计算出参考值.结果:血细胞分析仪儿童参考值与成人明显不同,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粒细胞的百分率、平均血小板体积的均值低于成人;而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均值却高于成人.结论:不同年龄段人群(儿童、成人)应分别建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参考值,才能对诊断疾病及预后观察有实际指导意义.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体力劳动逐步得到解放,市场经济增强了人们竞争意识,计划生育成功实施增加了对孩子的溺爱,加之高脂高糖饮食、吸烟酗酒增多,打牌、看电视时间增多,使目前社会中肥胖症、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脑血管病增多,心脑血管事件致残率、死亡率增高给社会、家庭及个人都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人工晶体与视网膜光损伤

    人工晶体飞速发展的这许多年来,对其的研究一直集中在材料、光学面和攀的设计方面,以解决生物相容性、屈光性、炎症反应、后囊膜混蚀、可折叠性、可调节性等问题,使术后并发症减到少,尽早恢复佳视力.但我们似乎忽略了人工晶体可能存在的对视网膜的远期潜在性影响.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穴位封闭加按摩治疗产后尿潴留

    目的:探讨穴位封闭加按摩对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抽取50例为试验组,48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用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封闭加按摩气海穴治疗尿潴留;对照组单纯采用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治疗有效率,实验组为98%,对照组为65%,P<0.01.结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加穴位按摩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注射新斯的明组,两组有显著差异.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针药结合治疗Alzheimer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药及针灸相结合治疗Alzheimer病的疗效.方法:将46例Alzheimer病患者依据入院日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西药及针灸相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作对照,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中药、西药及针灸相结合的治疗组在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药及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较好.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S1抗原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的表达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病毒与前S1抗原的存在关系.方法:采用ELISA检测508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中的前S1抗原.结果:248例HBeAg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的149例,阳性率60%.200例HBeAg阴性而抗-HBe阳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的82例,阳性率41%;60例HBeAg和抗-HBe均阴性的血清中前S1抗原阳性的仅18例,阳性率30%.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eAg的阳性符合率为60%.结论:血清前S1抗原是HBV在体内复制的标志,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存在关系密切.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机的工作原理与日常维护

    1概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对穿透射线(X线)所经过的物质断面进行扫描,通过计算机技术显示该层面的结构装置,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新型放射诊断显像设备,随着改革开放及我国城乡医疗条件的改善,CT已逐渐的普及到我国县区医院,为基层医院影像诊断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要想掌握它高超独特的功能,必须掌握CT机的正确的工作原理及日常维护.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