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施少霞;陈映曼;李娜娜;何柱莲

关键词:护理干预, 阴道分娩后性生活, 质量, 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阴道分娩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至6月在我院住院阴道分娩的产妇2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对照组125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包括认知、盆肌保健操锻炼、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健康指导和随意锻炼.结果:护理干预组性生活满意率提高了39.4%,性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产后性生活问题普遍存在,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产后性生活质量.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意义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麻醉应用于无痛分娩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孕足月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20例为实验组,随机选不愿行镇痛的足月孕妇25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宫口开大2 cm~3 cm时给予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联合阻滞(CSEA)镇痛,取L2~3或L3~4间隙穿刺成功后于蛛网膜下腔给予低剂量麻醉剂0.8 ml(其中0.5%布比卡因0.3 ml;芬太尼25 μg,容积为0.5 ml),30 min后于硬膜外腔用病人自控镇痛泵以5 ml/h的速度持续给予0.5%布比卡因10 ml+芬太尼0.1 mg(容积为2 ml)+氯化钠注射液88 ml混合液,至宫口开全时停药.同时严密监测两组产妇的血压(BP)、脉搏(PR)、呼吸(R),比较两组产妇在镇痛效果、产程进展、手术产率、产后24 h出血量、催产素使用率和新生儿评分等方面的差别.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100.0%;实验组宫颈扩张速度快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产程中BP、PR、R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4)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24 h出血量、催产素使用、手术产率、新生儿评分等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剂量CSEA可有效用于分娩镇痛,并且对产妇BP、PR、R及新生儿评分无影响,可安全应用.

    作者:张春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表现为微循环障碍,机体气血平衡状态受到破坏,从而导致神经、内分泌、免疫、合成代谢及主要脏器功能紊乱.其治疗原则为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纤溶系统活性.静脉溶栓治疗是冠脉再通的关键.

    作者:杨侠;侯钦丽;殷松松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8个月龄内婴儿麻疹疑似病例检测结果分析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自我国普及接种麻疹疫苗以来,麻疹的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麻疹的发病有所增加,尤其是8个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有较多报道.为探索8个月龄内婴儿麻疹病例的变化规律趋势和制定降低小月龄麻疹的对策提供依据,本文收集了2005年1月至7月份太原市8个月龄内麻疹疑似病例血清28份,进行了实验室麻疹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晓林;石洁平;刘燕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和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及护理

    目的:总结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与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和对症护理方法.方法:对68例继发不孕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6例,阻塞输卵管68支;对照组32例,阻塞输卵管60支;实验组行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加再通术;对照组仅用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治疗.依据心理特征,采用对症的护理措施,对实验组进行护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所有患者进行了治疗后追踪,1 a后复查子宫输卵管造影,统计对比资料.结果:实验组再通成功率63.23%(43/68),对照组31.67%(19/60),两组对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1 a后仍有输卵管阻塞的实验组8支,对照组12支.结论:采用有效的护理措施,使选择性输卵管加压通液合并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方法更加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莫秀风;高建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心脏起搏器术后囊袋反复感染处理成功探讨

    术后心脏起搏器系统感染保守治疗的复发感染率较高,保守疗法仅适用于感染较轻的患者.对于严重感染的起搏器系统,其治疗应在彻底清创并利用原起搏器继续工作的基础上分阶段进行,待感染被控制,创口痊愈后,于同侧远离感染灶的部位或对侧重新埋置起搏器,其疗效较准.

    作者:曾维理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三种沙眼衣原体检测方法的对比评价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免疫层析法(C-C快速法)和糖原试验检测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用三种方法分别对102例送检标本进行平行检测.结果:以PCR法作参比,免疫层析法敏感性为86.7%,转异性为97.7%;糖原试验敏感性为80.0%,特异性为96.6%.结论:PCR法有较高灵敏度,免疫层析法有一定灵敏度和专一性,基层医院可以采用.

    作者:常海萍;薛玲莉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血细胞分离术在治疗高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

    高细胞性白血病(HLAL)通常指WBC>100×109/L的白血病,约占急性白血病的5%~20%[1],常伴有高粘滞综合征的症状,易发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缓解率低.目前对此类疾病的治疗以化疗为主,但是化疗时常因化疗药物剂量较大而损伤正常造血干细胞及其他重要器官,同时化疗后易出现DIC、肿瘤溶解综合征等,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我们用血细胞分离机对22例患者在化疗前分离去除白血病细胞,然后再用联合化疗治疗,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丛素红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HCV RNA与抗-HCV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价值

    HCV病毒主要是通过输血及输入血液制品传播,目前世界范围内感染率为3%.HCV病毒引起的肝炎约80%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约25%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丙型肝炎治疗难度大、疗程长、疗效欠佳、费用高,所以选择理想的检测方法及早检出HCV病毒非常重要[1].本文对103例丙型肝炎患者同时进行了HCV RNA和抗-HCV检测,HCV RNA检测采用的是实时荧光定量法,抗-HCV检测采用的是酶联免疫法(ELISA).其结果如下.

    作者:张建敏;黄怡;张玲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190例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分析190例生理性绝经1 a以上的阴道出血病人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非器质性病变21.58%,良性病变65.79%,恶性肿瘤12.63%.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

    作者:张慧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诊断

    肾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又称错构瘤(hamartoma)、良性间叶瘤(benign mesenchymal tumor),是由成熟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构成的一种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0.3%~3%,是肾脏常见的良性肿瘤[1~3].病理上,AML为一种无包膜的错构瘤性的肿块,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和脂肪组织构成,在切面上,AML与正常肾脏有明显的界限.因为肿瘤血管无弹力纤维,易形成假性动脉瘤和内部出血[4].

    作者:张德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因探讨

    EMs是临床常见妇科良性疾病,对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从EMs与恶性肿瘤相关性、免疫学、激素、环境毒素、基因等方面综述EMs研究进展.

    作者:皇甫惠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对国产钒酸氧化法试剂测定血清胆红素方法的评价

    目的:用国产钒酸氧化法试剂测定血清胆红素并对其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批内总胆红素高低值分别为CV=1.78%和1.95%,直接胆红素高低值分别为CV=1.85%和2.3%.总胆红素回收率101.6%、直接胆红素回收率103.3%.总胆红素:Y(计)=0.996X(测)-1.15,r=0.994;直接胆红素:Y(计)=1.003X(测)-0.52,r=0.996.血红蛋白达到15 g/L有极轻微干扰.

    作者:陈建霞;吴有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护理程序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护理程序在高压氧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护理程序对296例接受高压氧治疗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96例患者290例成功完成治疗任务,成功率97.9%,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9.2%.结论:护理程序的应用调动了护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责任心,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贾秋云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立止血过敏性休克的急救配合和护理对策

    静脉注射立止血发生过敏性休克的病例极其罕见,本文分析总结了1例术前使用立止血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婴儿的抢救和护理,认为静脉注射立止血后应密切注意药物反应,及早发现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在抢救时应使患儿去枕仰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吸痰,保暖,密切观察皮肤颜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通过本例的报告,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应加强立止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和监护,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翠君;黄林华;郑汉琪;庄春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动脉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动脉灌注溶栓治疗时应做到:第一,密切观察患肢温度,肢端皮肤颜色变化.第二,灌注时观察一般情况的变化.第三,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赵丙翠;杜美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1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由于卧床、恐惧及对营养知识缺乏,饮食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便秘.便秘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且常加重病情,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再出血的一个常见因素,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原因之一.我们通过对病人进行正确的饮食指导、心理疏导、实施物理治疗等,从而减少了便秘的发生,减少了再出血的发生.

    作者:王亚萍;关晓华;孙敏敏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Sysmex UF-100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对尿路感染疗效敏感性的评价

    目的:为了评价UF-100全自动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和疗效的敏感性.方法:采用UF-100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简称UF-100)、US-2100R干化学尿液分析仪(简称US-2100)、尿沉渣显微镜法对2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全程尿液分析观察,并对三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UF-100全自动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US-2100干化学尿液分析仪、尿沉渣显微镜法、三种方法的原理、优点各不相同,但在不同程度上有重叠和交叉,提示UF-100全自动尿液流式细胞分析仪对尿路感染的诊断及其治疗疗效有较好的监测和评价.

    作者:潘琳;周晓燕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盐酸氯普鲁卡因致局部皮疹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32岁,因胫腓骨骨折急诊拟行内固定术.以往体健,术前禁食7 h,禁欲5 h,术前30 min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 g.入手术室后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氏液,选L2~3间隙1.5%氯普鲁卡因(晋城海思药业有限公司)3 ml局部麻醉后,硬膜外穿刺,向头置管3 cm,硬膜外注入3%氯普鲁卡因3 ml试验量,改平卧观察5 min,无不良反应及全脊麻征象,向导管内注入氯普鲁卡因8 ml,鼻导管吸氧3 L/min,患者自诉胸部皮肤瘙痒,查看患者上下胸部出现大面积红晕,伴少量丘疹,考虑药疹,给予地塞米松10 mg,患者自诉无其他不适.生命体征平稳.测麻醉平面T6,10 min后皮疹减退,开始手术,30 min后皮疹完全消退,35 min追加2%利多卡因6 ml,手术时间2 h 50 min,术中输乳酸林格氏液2 000 ml,均无不良反应.术后随访良好,做普鲁卡因试敏(+).

    作者:谢亚明;于振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二维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2D超声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8例急性胰腺炎的声像图进行测量、分析,并与临床表现和血、尿淀粉酶结果对照.结果:本组138例急性胰腺炎中胰腺弥漫性增大125例,其中合并腹腔积液5例,合并胸腹腔积液1例,合并小网膜囊积液10例.胰腺呈气体全反射8例,胰腺正常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0%.结论:超声诊断急性胰腺炎具有临床实用价值.方法直接简便.无痛、无创、迅速,对制定治疗方案与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玉红;赵长林;陈金春;刁晓晴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瘀血症的诊断价值

    目的:旨在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盆腔瘀血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经盆腔静脉造影证实为盆腔瘀血症的患者,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其二维声像图、CDFI及PW特征,并与盆腔静脉造影做对比核实.结果:50例盆腔瘀血症患者声像图特征与盆腔静脉造影结果相符合.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盆腔瘀血症具有一定优越性.

    作者:韩清;王英华 刊期: 2005年第20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