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富;冯星;汤文决;周珉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BS)(BS/RI)对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69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BS与脊柱MRI检查,获得全身BS及MRl图像并进行分析.结果 在相同扫描野内,BS/MRI对69例脊柱病灶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S和MR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RI联合BS对恶性肿瘤患者脊柱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传新;熊敏超;刘增礼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对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凝系统、纤溶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观察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46例只采用基础治疗.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明显高于对照组(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聚集率等均有明显改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均延长,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计数(PC)降低,以上指标的变化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P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可能通过作用于红细胞、血小板,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延长PT、APIT等途径改善微循环,增强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吴方萍;江乃丽;魏红玉;蔡增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测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变化,探讨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尸体心脏标本,观测心肌桥的出现率;测量心肌桥的长、宽、厚度;取心肌桥前、桥下、桥后的冠状动脉,分别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各部位血管壁结构的变化.结果 在40例心脏标本中,发现心肌桥23处,出现率为56%.其中左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出现心肌桥为18例(占45%),右冠状动脉及分支上发现心肌桥为5例(占12.5%).心肌桥平均长、宽、厚度分别(1.490.135)cm、(0.39±0.036)cm、(0.18±0.050)cm.心肌桥冠状动脉内膜测量,桥前段较桥下、桥后段有明显不规则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肌桥的出现以单一前室间支为主.心肌桥宽度、长度对桥前壁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影响较小,心肌桥的厚度与桥前冠状动脉内膜增厚呈正相关.心肌桥的厚度对冠状动脉病变可能有重要关系.
作者:徐时;吴开云;杨亚安;王旻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巴胺受体D2(DRD2)基因TaqI酶切位点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PD患者166例和正常对照170人,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了TaqI位点A1/A1、A1/A2、A2/A2、B1/B1、B1/B2、B2/B2基因型在P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分布情况.结果 DRD2基因TaqI酶切位点在总体PD患者和总体对照组之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发病年龄和性别分组后,不管是早发还是晚发PD患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PD组和对照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RD2基因TaqI多态性与PD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李伟;孙茂民;林雪霞;姜炳正;夏春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讨99Tcm-EC-MN(99锝-双半胱氨酸-甲硝唑)SPECT显像对预测鼻咽癌乏氧状况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在放疗前对15例鼻咽癌初治病例进行99Tcm-EC-MN SPECT显像,测定鼻咽原发病灶肿瘤T/N值(放射性计数/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并随访治疗疗效.结果 15例鼻咽原发病灶的T/N值为0.91~3.51(平均值为2.14),放疗后15例中,CR 8例,PR 7例;其3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地转移率分别为53.3%、79.0%和86.2%.T/N值≤2.14和>2.14组的治疗反应率、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地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99Tcm-EC-MN SPECT显像能安全地用于鼻咽癌乏氧的检测;肿瘤之间不同的T/N值提示鼻咽原发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乏氧现象,但其临缶床应用价值不能肯定.
作者:张云霞;陆雪官;唐军;张力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重症肌无力(MG)是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的补体参与的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及易疲劳性,可合并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重症肌无力伴甲亢的发病率为3%~6%,患者在发病过程中大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肌无力,以累及眼肌多见[1].当重症肌无力与甲亢同时存在时,其临床表现有时容易混淆.现将我院1999年至2007年收治的16例报道如下.
作者:冉娟娟;方琪;孔岩;王达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深入研究rpoE基因在伤寒沙门菌侵袭致病中的作用,制备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观察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在应激条件下的生存能力.方法 根据伤寒沙门菌rpoE基因序列,设计PCR特异性引物,制备rpoE基因缺陷性同源性核苷酸片段导入自杀质粒PGMB151后再导入伤寒沙门菌野生株,进行同源重组,用PCR观察重组现象;绘制生长曲线,对比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与野生株在应激条件下的生存情况.结果 PCR及序列分析证实,缺陷变异株的rpoE基因缺失288个碱基;生长曲线提示rpoE基因缺陷变异株在氧、酸、高渗应激条件下生存能力明显低于野生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伤寒沙门菌rpoE基因缺陷株,并发现在氧、酸、高渗应激条件下其生存能力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其在伤寒沙门菌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杜鸿;邹昕;夏秋风;高宇琳;黄新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Fowler-Stephens法诊治腹内型高位隐睾的价值.方法 对12例(13侧)腹内型高位隐睾患儿行腹腔镜下Fowle-Stephens法定位诊断和高位精索血管结扎,6个月后二期手术行睾丸下降固定术.结果 12例(13侧)隐睾均在腹腔镜下诊断为腹内型高位隐睾,均不能-期降人阴囊,行分期手术后随访0.5~1年,睾丸位置理想,无睾丸萎缩,超声血流检查血供良好.结论 腹腔镜下诊断定位和采用Fower-Stephens法分期治疗是小儿腹腔内型高位隐睾的有效诊治方法.
作者:于忠勤;徐建国;樊剑峰;宣晓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3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随机分为两组:23例肠内营养(EN)组和20例肠外营养(TPN)组.EN组手术后48 h内经鼻空肠营养管输注肠内营养乳剂(TPF-D)(商品名:瑞代),TPN组经颈内静脉置深静脉导管静滴,共8 d.结果 EN组术后10 d体质量损失较TPN组明显减少,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血糖波动值降低,肛门排气时间短,相关并发症以及营养相关费用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结论 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EN支持营养疗效好,肠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血糖波动小,住院费用低,安全可靠.
作者:彭宏伟;史平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骨髓瘤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潜能的影响,探讨骨髓瘤细胞在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生物学特性.采用midiMACs阳性免疫磁珠分选系统分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CD138+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Transwell成骨共培养,两周后进行定时定量PCR检测间充质于细胞成骨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ALP)和Cbfal的mRNA表达量,Von Kossa染色鉴定其钙质沉积程度改变.结果 骨髓CD138+细胞可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ALP和Cbfal的mRNA表达量,间充质干细胞钙质沉积也相应减少.结论 骨髓瘤细胞可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潜能,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参与了骨髓瘤骨病的发生.
作者:李炳宗;庄文卓;傅晋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克隆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核心启动子,为构建hTERT核心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提取肝癌细胞HepG2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酶切后亚克隆至pcDNA3.1(+)质粒.对重组体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 PCR扩增出约250 bp的目的 片段,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表明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hTERT核心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实验提供了基础.
作者:张俊;王爱东;申咏梅;石怡珍;崔学军;刘增礼;欧阳松应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大鼠阿霉索心肌病的病理改变及左卡尼汀对阿霉素心肌病的干预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阿霉索组、左卡尼汀组和对照组,于实验第2、6周末分别取3组大鼠血测定大鼠血浆中丙二醛(MDA)及全血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计算心脏指数(HW1)并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结果 左卡尼汀组MDA含量显著低于阿霉素组,GSH含量显著高于阿霉素组,心脏质量指数显著低于阿霉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少心肌氧化性损害,减轻阿霉素心肌病的病变程度.
作者:黄洁;严文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1例239Pu等7种放射性核素体内、体表污染患者的事故经过、剂量估算、临床处理、医学随访以及生物标志物的改变情况进行分析,为核事故的医学应急救治提供资料和经验.方法 采用全身测量装置进行放射性监测,通过INDO 2000软件进行估算剂量;医学处理包括问诊与体检、污染部位皮肤的去污洗消及综合治疗等;医学随访内容包括每年1次在外院及本院医学观察,随访项目包括临床、肿瘤标志物及辐射遗传学指标检测等;生物标志物检测指标包括nm23-H1、gadd45等基因的表达.结果 估算出当时该患者的总待积有效当量剂量为0.7Sv,骨表面的待积当量剂量为14 Sv,肝脏待积当量剂量为3 Sv.对该患者进行去污洗消及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29年的医学随访观察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现象.结论 成功地对1例多种放射性核素体内、体表污染患者进行了剂量估算、医学处理、随访观察及生物标志物的检测.
作者:包雍镝;刘玉龙;李元;张玉松;徐国旭;周剑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1研究背景青蒿素(Artenusinin)又名黄花蒿素、黄蒿索,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Jl)中提取的有效抗疟成分,为我国传统抗疟中药.其化学成分是含内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
作者:曾静;曹建平;樊赛军;朱巍;刘杨;陈遐林;宫晓梅;彭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病例治疗分析来探讨HIE的治疗方法,做到早治疗、早干预,以免造成神经系统不可逆损害.方法 对该院儿科近3年来收治的HIE141例患儿,随机入选4组,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不同的特殊药物治疗,并测定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情况、智商发育商数.结果 有效率:对照组为61.1%,纳洛酮组为91.4%,胞二磷胆碱组为88.6%,脑活素组为94.3%.3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3个治疗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治疗组智商发育商数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IE患儿在传统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只要选择一组特殊药物,给予有效全程使用即可达到较好疗效.
作者:顾红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胃腺癌及癌旁组织中Smad4的表达、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 收集130例胃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共378份,其中取自癌组织130份,癌旁组织248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组织芯片中Smad4的表达.结果 癌旁正常胃黏膜均可见Smad4的正常表达,Smad4在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中正常表达率分别为83.3%和75.0%,在癌细胞中则为64.6%.Smad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癌细胞中Smad4蛋白表达率下降为42.2%,而高分化癌中仅为23.4%.Smad4表达与胃腺癌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Kaplan-Meier分析显示,Smad4表达下降组3年生存率为35.0%,显著低于表达正常组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Stud4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Smad4异常表达在胃腺癌发生发展方面起重要作用,Smad4可作为评价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刘雷;陈卫昌;史冬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检查对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术后并发症的26例(39个乳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结果与手术结果相对照.结果 22例中29个乳房注射层次不正确,5个乳房注射层次正确;注射隆乳合并纤维腺瘤1例(1个乳房);乳腺炎和乳腺脓肿2例(3个乳房);急性血肿1例(1个乳房).结论 超声对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有较高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作者:闫磊;许良标;张本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海人酸(KA)颞叶癫瘸(EP)发作后两种GABAB受体亚单位即GBR1a和GBR2的动态变化,以了解颞叶EP发病的受体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应用KA颞叶EP模型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P发作后不同时程海马各亚区的两种亚单位mRNA表达及其单个残存正常细胞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KA注射侧海马结构残存正常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A3区细胞缺失多.随着时间的推移,致痫鼠注射侧残存正常细胞进一步减少.致痫早期,两种亚单位mRNA表达水平广泛下降,以后CA1和CA3区持续表达低下,但有表达逐渐增加的趋势;DG区则暂时性下降后很快回升.单个残存正常细胞的亚单位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尤其CA3区.结论 KA注射侧海马结构普遍受损,且明显重于KA注射对侧.具有明显单侧病灶的病理改变.纠正海马结构神经元缺失后,单个残存正常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明显,此为蹶叶EP的内源性自我保护机制.
作者:汤继宏;包仕尧;顾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准确、灵敏、简便、快捷的测定人胃液中VitC含量的方法,为应用VitC防治消化性溃疡提供参数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光谱标准加入法,在245 nm波长处测定各组胃液中VitC的含量.结果 工作曲线线性良好,回收率为99.53%,标准偏差为0.59%.结论 该法能消除基质的干扰,而且准确、灵敏、简便、快捷.
作者:张永刚;姚立军;彭巍;缪丽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卤夫酮预防大鼠肝硬化的效果和机制.方法 60只雌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0只,分别建立正常组、肝硬化组和卤夫酮组动物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3组肝脏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MP)-1和α-肌球蛋白(α-SMA)的mRNA表达.结果 RT-PCR检测显示肝硬化组Ⅰ型胶原、TMP-1和α-SMA分别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卤夫酮组较肝硬化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指标在正常组和卤夫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卤夫酮通过抑制Ⅰ型胶原、TIMP-1和α-SMA mRNA的转录,具有预防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作用.
作者:徐敏晖;曹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