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薛一峰;刘洁;宫玲玲;柳毅

关键词:哮喘, 干细胞因子, 糖皮质激素
摘要:目的 检测SCF蛋白在哮喘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和诱导痰中的含量,评价糖皮质激素对SCF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对32例哮喘患者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应用ELISA方法测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含量.结果 糖皮质激素治疗前的哮喘患者与正常健康者比较,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以及诱导痰中SCF蛋白比治疗前的哮喘患者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结果显示SCF在血清以及诱导痰中均有表达,哮喘发作时含量明显增高.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SCF的表达,提示SCF与哮喘疾病紧密相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有喘息表现和无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23例有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和14例无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 有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与无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CD8+无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喘息组明显高于非喘息组(P<0.03).结论 有喘息表现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存在与哮喘相似的T细胞亚群变化的免疫功能紊乱,提示两者存在相类似的发病机制.

    作者:蒋菲;季伟;严永东;张学兰;陈正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RP和胆红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及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2例,按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分为无斑块组和斑块组,将斑块组按回声强弱分为强回声组、弱回声组及混合回声组,比较各组间的CRP及胆红素.结果 颈动脉粥样斑块随着回声增强,血清CRP水平增高,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斑块组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斑块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无斑块组,无斑块组和斑块组有显著差异(P<0.05),但斑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CRP水平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可能与低血清胆红素有关.

    作者:周果;陈建昌;洪小苏;高岚;焦阳;顾海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胰腺癌中P21WAF1、MDM-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P21WAF1、MDM-2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21WAF1、MDM-2在10例正常胰腺组织、53例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胰腺癌组织中P21WAE1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MDM-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53例胰腺癌组织中P21WAF1、MDM-2的表达随肿瘤的分化程度降低而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胰腺癌P21WAF1的表达明显低于没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P21WAF1、MDM-2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P21WAF1、MDM-2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临床分期无关.结论 P21WAF1、MDM-2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该肿瘤预后判断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振华;冯一中;李峰;柴玉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先天性膈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 对11例先天性膈疝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围手术期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进行胸腹联合X线拍片和诊断,无一误诊.11例患儿9例经过手术治疗恢复良好,1例因为术后并发症(新生儿硬肿症)自动出院,1例患儿术后死亡.结论 对患有先天性膈疝的新生儿和婴幼儿必须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

    作者:冉旭东;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瘳健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逆行股骨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2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22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锻炼.结果 22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月,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86.36%.结论 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固定牢靠、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术后早期可进行伤肢CPM锻炼,骨折愈合快,并发症少,是一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吴树华;杨惠林;王遥伟;陈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随访87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NYHA心功能Ⅲ~Ⅳ级,分为美托洛尔组和常规治疗组,以心源性死亡为随访终点.结果 平均随访3.8年,美托洛尔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美托洛尔有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远期生存率的趋势.

    作者:潘文;陈建昌;洪小苏;高岚;焦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26例

    目的 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RIH)的初步经验,评估其实用价值.方法 总结采用经腹腔腹膜前补片植入术(TAPP)和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EP)治疗成人腹股沟疝26例,其中斜疝20例,直疝4例,股疝1例,复合疝1例.合并胆囊结石2例的临床经验.结果 TAPP法完成手术12例,TEP法完成手术14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LC)2例,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2~5 d出院,平均7~10 d恢复正常活动,随访2~8个月无复发.并发阴囊气肿2例,腹股沟区血清肿4例,经穿刺后治愈或自愈.结论 腹腔镜疝修补术安全可行,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切口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以及可以同时诊治双侧疝和腹内其他病变的优点.

    作者:张卫东;吴浩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血清白蛋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血清白蛋白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2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轻症163例,重症6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分别检测227例急性胰腺炎患者HD]L-C和血清白蛋白的水平.结果 急性重症胰腺炎组HDL-C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轻型胰腺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1).联合检测HDL-C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其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HDL-C及血清白蛋白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HDL-C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早期诊断.

    作者:张德庆;陈卫昌;李锐;聂锦山;翟菊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

    目的 探讨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NT-PC)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髌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镍钛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2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膝关节功能满意,髌骨爪无断裂及脱落.结论 髌骨骨折应用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固定牢固、可早期活动、愈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江波;沈忆新;伏治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采用钬激光碎石术与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I,)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0例,其中结石直径≥1 cm 36例(36侧),<1 cm者44例(44侧).采用ESWL治疗82例(85侧),其中结石直径≥1 cm者40例(40侧),<1 cm者42例(45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排净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对直径≥1 cm和<1 cm的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6.0±2.3)min和(39.0±1.8)min,与FSWL组的平均手术时间[(73.0±4.5)min和(54.0±2.1)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钬激光碎石术对直径≥1 cm的输尿管结石1个月结石排净率为89.5%,高于ESWL的65%,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对直径<1 cm的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和ESWL的1个月结石排净率分别为92.9%和83.3%,两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钬激光碎石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5%(3/80),ESWL组元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对直径≥1 cm的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明显优于ESW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直径<1 cm的结石二者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直径≥1 cm及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宜首选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而对直径<1 cm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宜首选ESWL.

    作者:范敏;严春寅;钟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依达拉奉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继发脑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术后继发脑缺血的作用.方法 发病后48 h内手术夹闭动脉瘤颈治疗动脉瘤破裂患者共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治疗组术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静脉点滴,每日两次,共14 d.测定动脉瘤患者术后第1、3、7、10、14天的血清和术后第3、7、10、14天的脑脊液中SOD、MDA和NO含量.TCD测量动脉瘤同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液流速评价脑血管痉挛(CVS).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自第3天起血清和脑脊液SOD和NO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D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第3~10天,大脑中动脉血液流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氧自由基清除剂,对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继发脑缺血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印佳;王中;孙小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压对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术前肺动脉压对体外循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根据术前肺动脉压分为三组(A组:肺动脉压<20 mmHg,B组:肺动脉压介与20 mmHg到50mmHg电之间,C组:肺动脉压>50 mmHg),分别检测其术前、术后1 d、术后4 d及术后7 d外周血中CD3+、CD4+、CD8+、CD4+/CD8+、IgA、IgG、IgM活性的水平.结果 三组患儿免疫指标在术后不同时间均有差异.结论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后免疫抑制随术前肺动脉压升高而加重.

    作者:严向明;徐洪军;徐永根;朱锦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胰腺癌裸鼠皮下瘤模型建立的比较研究

    目的 对胰腺癌裸鼠皮下瘤模型的两种建立方式进行比较.方法 通过瘤块皮下移植法和直接皮下细胞注射法建立裸鼠胰腺癌皮下瘤模型,观察二者的接种阳性率、肿块生长速度、肿块可观察时间、肿块可供实验用时间、瘤体大小(以长径为标准)、肿瘤转移、浸润等情况.结果 二者接种阳性率分别是100%、80%,可观察到肿瘤时间及可供实验(长径≥0.4 cm)时间分别是8 d、16 d及29 d、41 d;生长速度前者快于后者;瘤体4周长径分别是平均约(0.42±0.06)cm、(0.28±0.06)cm;6周分别是平均约(0.75±0.07)cm、(0.52±0.27)cm;均无转移瘤发生,皮肤浸润不明显.结论 两种方法中前者生长速度前者快于后者,形成瘤体大小较一致,有利于后续实验.

    作者:王凤力;李德春;张子祥;谢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astleman病的影像学诊断

    目的 报告Castleman病(CD)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9例患者其中胸部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颈部2例行CT检查,后腹膜2例中1例行CT检查,另1例行MRI检查.结果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透明血管型7例,浆细胞型2例,7例透明血管型CD在动态增强CT或MRI上均表现为肿块均匀显著强化,并与主动脉同步,密度或信号亦接近主动脉.2例浆细胞型CD均呈中度强化,其中1例表现为纵隔多组淋巴结受累.结论 透明血管型CD增强表现具有特征性,对诊断有帮助.而浆细胞型CD影像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很困难.

    作者:王东;胡春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hBDNF)基因在CHO细胞的稳定表达及功能研究

    目的 将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hBDNF)基因转染CHO细胞后,建立稳定表达体系,并检测培养上清中所表达的hBDNF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的真核细胞转染,运用RT-PCR,Western blot及MTT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转染hBDNF基因的CHO细胞可表达hBDNF mRNA,上清中可检出hBDNF蛋白的存在,且此上清具有促进PC12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功能.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hBDNF在CHO细胞中的稳定表达体系,转染hBDNF基因的CHO细胞所分泌的hBDNF蛋白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为进一步研究BDNF的生物学功能和开展生物治疗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赵耀东;杨吉成;谢宇峰;盛伟华;张海峰;苗莉;缪竞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VEGF、COX-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化酶-2(COX-2)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对56例胶质瘤组织标本VEGF、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 (1)VEGF和COX-2在正常脑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几乎不表达;(2)VEGF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75%;COX-2在Ⅰ~Ⅱ级和Ⅲ~Ⅳ级胶质瘤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4%、89.3%;两者与对照组及组织学分级之间有显著差异;而且呈正相关.结论 VEGF和COX-2可能在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促进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转移.

    作者:陈龙;周幽心;王彦平;祝海平;李计成;陈学彬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MI)时体表心电图改变与罪犯血管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STⅡ/Ⅲ比值<1预测右冠状动脉(RCA)为罪犯血管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3%.(2)STⅡ/Ⅲ比值=1预测罪犯血管为左回旋支(LCX)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3)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预测病变血管为LCX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76%.(4)I导联ST段压低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3%.(5)STⅡ/Ⅲ=1并V6导联ST抬高预测LCX病变的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100%.(6)STⅡ/Ⅲ<1并V6导联ST段下降预测RCA病变的敏感性为29%,特异性为100%.结论 STⅡ/m≥1,I导联ST段位于等电位线及V6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预测LCX病变;而STⅡ/Ⅲ<1,I导联ST段压低及V6导联ST断压低有助于预测RCA病变.

    作者:刘新叶;李勋;杨向军;宋建平;蒋廷波;刘志华;惠杰;杨俊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48例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染料法、核素法、二者联合法对48例腋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结果 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总成功率为91.7%(44/48),假阴性率为9.5%,敏感性为90.5%,准确率为95.5%.单用染料法成功率为85.7%,假阴性率为16.7%,敏感性为83.3%,准确率为91.7%;单用核素法,成功率为87.5%,假阴性率为14.3%,敏感性为85.7%,准确率为92.6%;联合法,成功率为100.0%,无假阴性,敏感性为100.0%,准确率为100.0%.结论 染料法与核素法联合应用,显著提高前哨淋巴结的成功率与准确性,应成为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标准方法;前哨淋巴结状况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重要预示价值.

    作者:王继军;蒋国勤;杨志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Masp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Masp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82例浸润性乳腺癌、16例导管内癌、20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Masp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Maspin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中表达率分别为100%、90%、75%、45.1%,呈逐级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蛋白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并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相关(P<0.05).结论 Maspin蛋白的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丁耘峰;冯一中;平金良;王晓红;李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FLT3突变,FLT3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意义

    目的 研究FLT3基因长度突变(FLT3-LM)及FLT3受体在初诊AML患者中骨髓单个核细胞(MNC)的表达水平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5例初诊AML患者FLT3-LM,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分析其中68例FLT3的表达水平.结果 初诊AML患者中FLT3-LM阳性率为15.8%;FLT3-LM+存在于AML-M1(3/18),M2(4/24),M3(2/17),M5(5/25),M6(1/4)亚型中(P>0.05);22例ALL和10例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FLT3-LM阳性;FLT3-LM在正常染色体核型组和伴t(15;17)核型异常患者中突变率分别为23.0%(10/52例)和16.7%(2/12例),较其他核型组突变率4.3%(1/23例)高,但无统计学差异;FLT3-LM组与非突变组在年龄,性别,诱导缓解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FLT3-LM阳性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高,骨髓原始细胞高(P<0.05).AML患者FLT3表达水平为(11.48%±14.87%),高于10例正常对照组水平(1.10%±0.31%)(P<0.05);FLT3表达水平在12例FLT3-LM+组为(5.86%±6.85%),低于56例非突变组(14.14%±16.25%)(P<0.05);临床资料显示,诱导治疗后缓解组的FLT3表达水平为(5.52%±2.67%),低于非缓解组FLT3表达水平(25.53%±22.60%)(P<0.05).结论 FLT3长度突变是AML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类突变;突变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外周血高白细胞,骨髓高原始细胞;FLT3受体在AML患者单个核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FLT3受体高表达与低诱导缓解率有关.FLT3突变与FLT3受水平检测可能有助于白血病诊断,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

    作者:杨莉;吴小津;吴德沛;梁建英;常伟荣;朱子玲;冯宇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