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继红;高杰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开颅术后并发颅内严重感染的16例患者采取抗感染、腰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及鞘内注射给药、全身支持治疗、预防并发症等措施.结果 15例治愈,死亡1例.结论 术后颅内感染重在预防,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能有效提高开颅后颅内感染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阮文华;成之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CD4+CD28-T淋巴细胞Graves病(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探索纯化该T细胞的有效方法.方法 运用常规密度梯度法分离Graves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CD4、CD2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双标记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选.结果 Grave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4+CD28-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单克隆抗体双标记对CD4+CD28-T淋巴细胞进行快速无菌分选是可行的.结论 流式细胞术可用于Graves病患者外周血CD4+CD28-T淋巴细胞的检测和分选.
作者:於葛华;孙治平;朱华亭;张光波;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在抗青光眼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和术后疗效.方法 分析59例82眼表面麻醉下抗青光眼手术,其中周边虹膜切除术12眼,小梁切除术42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28眼.结果 麻醉效果Ⅰ级52眼(63.41%),Ⅱ级25眼(30.49%),Ⅲ级5眼(6.4%);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6.3个月,视力、眼压和视野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有选择地在表面麻醉下施行抗青光眼手术安全、有效、简便易行.
作者:宋蓓雯;吴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积雪草总苷(TCA)对环磷酰胺(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100 mg/kg制造小鼠免疫损伤模型,同时应用TCA 24、12、6mg/kg 3个剂量灌胃10 d进行预防性治疗.观察其对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水平等指橱的影响.结果 TCA高剂量(24 mg/kg)、中(12 mg/kg)剂量对小鼠胸腺指数、吞噬百分率和血清溶血素水平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同时TCA高剂量对小鼠脾脏指数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 TCA对CTX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燏;明志君;曹莉;陈永井;邱玉华;张学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研究CD8+CD28+在胃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上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和意义,探讨TIL功能受抑制的原因.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胃癌TIL及胃癌患者和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28的表达.结果 胃癌TIL表面CD3+、CD3+CD4+,CD3+CD8+、CD8+CD28+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和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TIL表面CD8+CD28+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结论 胃癌TIL的免疫抑制状态可能与CD8+CD28+低表达有关;CD8+CD28+在TIL上的表达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赵洁敏;吴昌平;邓海峰;王荣朝;许军;闫廷赞;蒋敬庭;吴明刚;金国元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分析经皮肝穿胆道引流(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均采取PTCD术治疗,先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后行导丝通过狭窄段:如不能越过狭窄段,则放置外引流管;如能越过狭窄段,则置入内外引流管作内外引流或置入金属支架做内引流.结果 外引流组16例,置入外引流管18根;内引流组8例,置入支架10个;内外引流组36例,置入内外引流管37根.术后1周总胆红素从术前的(500.6±210.1)μmol/L降至(228.2±147.5)μmol/L,谷丙转氨酶明显下降(P<0.001).随访53例,平均随访6.1个月,10例仍存活,随访期内32例(53%)总胆红素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PTCD术对恶性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雷振武;郭应兴;何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龄胆石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分析手术治疗的49例80岁以上胆石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胆石症患者有合并症占89.8%(44/49),以心血管疾病为多,51%的患者合并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胆囊在急性炎症期易发生坏死穿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7%.治愈47例,死亡2例.结论 高龄并非手术禁忌,重视合并症治疗,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防患于未然,可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张强;顾汉信;陈剑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治疗难治性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的疗效.方法 对35例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行腹腔镜卵巢多点打孔术(LOD),手术前后分别测血清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术后监测排卵情况、妊娠率及妊娠结果.结果 术后血LH和T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排卵率为82.86%(29/35),1年内妊娠率为45.71%(16/35),早期流产2例,35例患者术后月经情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LOD能明显改善难治性PCOS不孕患者的排卵和受孕概率,相对于单纯促排卵药物治疗,该疗法有排卵率高、妊娠率高、流产率低的优点,且无药物治疗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作者:张丽娟;尹启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矫治方法.方法 从分析单侧唇裂鼻畸形的病理解剖人手,确定具体的矫正方法 ,其核心是鼻翼软骨的松解、塑形和复位及鼻翼基部位置的调整.结果 临床治疗16例,鼻部外观均获明显改善,患者满意.随访3~12个月,手术瘢痕不明显,外鼻形态持久,无变形,无鼻腔狭窄.结论 对鼻翼软骨进行松解,重新塑形,悬吊固定,辅以鼻翼基部的复位是矫治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羊一飞;承翼南;徐天舒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30例经放化疗失败或不适合放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口服吉非替尼250 mg 口服,每天1次,服用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果 29例NSCLC患者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2例(6.8%),部分缓解(PR)8例(27.5%),稳定(SD)8例(27.5%),进展(PD)11例(37.9%).有效率为38.6%.疾病控制率为66.1%.常见不良反应多为Ⅰ~Ⅱ度皮肤改变和腹泻.结论 吉非替尼治疗放化疗失败或不适合放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作者:王彬;时建明;姜洪心;杨辉;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结直肠腺瘤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化学修饰酶法分别测定79例结直肠腺瘤患者及68例对照组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结直肠腺瘤组、远侧结肠腺瘤组的血清TG水平分别为(1.70±1.08)mmol/L、(1.91±1.20)mmol/L,均高于对照组及近侧结肠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远侧结肠腺瘤组的血清HDL-C水平为(1.16±0.27)mmol/L,低于近侧结直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结直肠腺瘤组的血清TG水平为(1.84±1.17)mmol/L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的(1.41±0.8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TC、LDL-C水平差异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腺瘤患者TG水平较高,尤其是远侧结肠及男性患者;HDL-C水平较高者结肠腺瘤的发病率较低.
作者:陈易;徐华;汤金海;苏荣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骨、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物移植治疗胫骨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骨、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物移植治疗胫骨干开放性骨缺损16例,所有患者在清创后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骨干,恢复小腿长度和轴线,骨缺损处利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移植物充填,伤口一期缝合,术后第2天即开始功能锻炼,并随访观察6~18个月.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愈合,关节功能按照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10例,良6例.无感染及下肢缩短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于胫骨干开放性骨缺损,采用交锁髓内钉联合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及抗生素混合物移植治疗疗效较好.
作者:孙锋;严飞;王黎明;蒋军;沈海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随身听装置对中学生听力的损害情况.方法 收集80名受检对象(观察组),按每天使用随身听装置的时间,调查其对听力的损害及造成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听力损害程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害程度与使用时间成正相关,每天使用3 h以上者,可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结论 随身听装置对中学生的听力有损害.
作者:赵正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床边纤支镜治疗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灌洗液中细胞学、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的影响.方法 将68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纤支镜治疗组(纤支镜组)和对照组,对支气管肺灌洗液做细胞学检查,同时应用放射免疫测定(RIA)法测定IL-8、TNF-α水平.结果 纤支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肺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在治疗第7、9天显著降低(均P<0.01);中性粒细胞在第5、7、9天显著降低(均P<0.01);IL-8在第5、7、9天显著降低(均P<0.01);TNF-α在第5、7、9天显著降低(均P<0.01);IL-8、TNF-α水平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均成正相关(均P<0.01).结论 应用床边纤支镜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治疗,能够改善气道的炎症状态;IL-8、TNF-α联合检测能准确反映气道的炎症状况.
作者:朱卫兵;高想;储呈春;张勇军;刘亚军;唐艳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IgG、IgM定量检测在小儿 M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ERI-ON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双份血清特异性MP-IgG、IgM,同时检测82例患儿家长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 各年龄组呼吸道感染患儿第1份血清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婴儿组8.9%,幼儿组29.4%.学龄前组35.1%,学龄组47.8%,IgM总阳性率为23.9%,IgM总阳性率为17.0%.有20例患儿的第1份血清MP呈阴性,而第2份血清为阳性,双份血清的M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MP感染患儿家长中,27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呈阳性;30例非MP感染患儿家长中,8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MP感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双份血清IgG、IgM的定量检测有助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正确性.
作者:刘建平;黄莉;季伟;周卫芳;陈正荣;张爱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对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bd-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不同浓度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干预后子宫肌瘤细胞bcl-2凋亡抑制基因的表达.结果 成功进行子宫肌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加入浓度为0.1、10、1000 ng/ml孕酮、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后,均上调子宫肌瘤细胞内bel-2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孕酮和左炔诺孕酮和醋酸甲羟孕酮可增加体外培养子宫肌瘤细胞bel.2基因的表达.
作者:倪一青;孔娜;韩素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予以常规处理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每日加用大剂量维生紊C辅助治疗.结果 治疗组水肿消退、尿常规、血沉、补体和血压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
作者:李晓红;王耀明;袁丽君;林士霞;马亚萍;徐庄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层粘连蛋白受体与配体在C6胶质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两者在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中的意义.方法 从新生3~5 d的SD大鼠大脑皮层中分离和培养星形胶质细胞为对照,同时培养C6胶质瘤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 分析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在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的差异.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和C6胶质瘤细胞中均表达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mRNA,而C6胶质瘤细胞呈明显高表达(P<0.05,P<0.01).结论 C6胶质瘤细胞中表达上调的层粘连蛋白受体和配体可能是胶质瘤细胞侵袭性生长和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因素之一.
作者:高宜录;张鹏;刘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血浆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NT-pmBN~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心衰患者107例作为心衰组,以及同期体检正常2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浆NT-pmBNP水平.采用改良Simpson法测定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衰组患者的血浆NT-pmBNP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2.6 pg/mL和83.5 Pg/mL P<0.001),而且随着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增加而升高.心功能分级4组之间NT-pro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浆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有显著的相关性(r=0.882,P<0.001),而与LVEF呈负相关(r=-0.75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EF是预测NT-pmBNP水平的强因子(P<0.001),去除LVEF影响后NYHA心功能分级也是NT-proBNP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与左室功能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血浆NT-proBNP浓度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功能检测的有效生化指标.
作者:黎志明;朱明辉;李蕾;张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MDM-2、Rb在胰腺癌生长、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为患者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DM.2、Rb在53例胰腺癌、10非肿瘤性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MDM-2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P<0.05),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成正相关(P<0.05).(2)Rb的阳性表达率在胰腺癌中显著低于非肿瘤性胰腺组织(P<0.01),与胰腺癌的病理分级成负相关(p<0.05).(3)MDM-2与Rb在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无显著相关.(4)MDM-2及Rb的阳性表达经生存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P<0.01,P<0.05).结论 MDM-2、Rb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均发挥一定的作用,它们在胰腺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刘振华;冯一中;柴玉海;李峰;任苏勤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