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山
济南市儿童医院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2月,应用甲氰咪胍、保肾康与维生素E联合治疗过敏性紫癜(HSP),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华风;薛爱芝;李晓莺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近年来,我国妇女的乳腺疾病增多,尤其是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广泛开展运用X线摄影技术是普查乳腺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之一.现将初步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先天性无阴道给患者生活带来很多不变,为配合妇科实行人工阴道成形术,兰州军区乌鲁木齐总医院口腔科自1985年至2002年为病人制作甲基丙烯酸甲脂树脂阴道模型53例.术后患者使用取代方便,感觉良好,效果满意.无一例失败.
作者:王军力;夏春明;兰赟;张素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脑血管意外大致分为脑出血性和脑缺血性两大类,其后果往往是以偏瘫为主的严重残疾,我们对23例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结果发现,该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说明早期康复治疗对该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作者:上官平;张国珍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肺不张是胸腹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1],若处理不及时,常可影响患者的康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2].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从1984年开始将纤维支气管镜下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技术应用于临床,至2000年12月底,共治疗术后急性肺不张患者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宽森;路德平;张爱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CT表现.方法:对10例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结果:CO 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患者的CT表现正常4例;CT表现为双基底节区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区1例;CT表现为大脑白质弥漫性密度减低区3例;CT表现为大脑白质弥漫性低密度区及双基底节区的苍白球对称性低密度区2例.结论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CT表现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CT表现对判断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的预后有一定帮助.
作者:路利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64岁,因左颈部包块40 a,近两个月突然增大入院.
作者:姜辉;刘禄明;李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呼吸衰竭是呼吸系统疾病引起死亡常见的直接原因,由于静息状态下亦存在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导致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预后差,死亡率高.1998年2月至2002年2月,我们对80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了相应的治疗、观察护理措施,体会如下.
作者:马春玲;周海燕;郭美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肚已成为我国人民的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王燕;王红;托尔尼沙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16岁,反复鼻出血鼻阻1a入院.人院后体检:左颊部突出,变形,余未见异常.鼻咽镜下:鼻咽部结节状突起,呈红色,表面光滑,可见血管纹.CT示:左鼻腔、上颌窦、筛窦、颅底、翼腭窝均有软组织充填.
作者:杨承纲;王霖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阐述了医院加强病案质量控制的措施和方法,提出了病案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
作者:张明;赵文莲;邓书英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标本血对8项蛋白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Beckman array360蛋白测定系统检测了27份门诊病人血液标本在溶血前和溶血后IgA、IgG、IgM、C3、C4、ASO|RF、CRP的值,并进行了成对t检验的统计分析.结果:IgA、1gG、IgM、C3、C4、ASD、RF的值在溶血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ASO的值在溶血前后有显著差异(0.01<P<0.05),CRP的值在溶血前后无显著异(P>0.05).结果:溶血对IgA、IgG、IgM、C3、C4、ASO产生正干扰,使结果增高,对RF产生负干扰,使结果降低,对CRP无干扰,所以特定蛋白测定标本要求不能有溶血现象.
作者:吕光炽;胡家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根据直肠癌的CT表现,探讨CT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4例经手术和/或活检病理证实的直肠癌病人的CT资料,观察其CT征象.结果:典型直肠癌在CT平扫时表现为低密度的软组织块影,肠壁不规则增厚,肠腔狭窄,增强扫描强化较明显,对于判断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的价值大.Ⅰ期18例,Ⅱ期29例,Ⅲ期5例,Ⅳ期2例.结论:CT为直肠癌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判断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王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无菌观念是高尚医德的具体体现,尤其是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念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及慎独精神,才能配合手术的顺利完成.
作者:夏德琴;于倩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中药穿琥宁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加用穿琥宁静脉滴注,按比例每日10 mg/kg,每日1次,连用7 d.结果:退热时间、止咳时间、痰量减少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片肺炎吸收情况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穿琥宁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邱卫娟;张雅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或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erosis)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血清生化变化,骨痛,弥散性压痛,肌肉抽搐等.方法:α-VitD30.25μg,每日2次,在医师指导下适量补充雌激素,起到协同作用.服用α-VitD3的过程中适当补服钙剂,有利钙的吸收,增加成骨过程.结果:6个月总改善率达90%,小腿痉挛性疼痛完全消失100%.
作者:薛荣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胆总管结石是常见病,并且是引起梗阻性黄疸的主要原因之一.胆总管结石多年来以手术取石为主要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性大,合并症多,并且术后残余石及再发结石是外科治疗中的一大难题.
作者:崔桂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肿瘤病人,尤其是晚期肿瘤病人常常需要化疗和长期静脉输液.由于药物毒性刺激引起静脉硬化、闭塞以及恶液质等原因,给周围静脉穿刺带来困难.并且某些化疗药物由于刺激性较大而必须大静脉给药.为此,德州市肿瘤医院自1991年3月开展了锁骨下静脉穿刺射管术,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就900例次穿刺操作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桂华;张捷;焦秀贞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指导AMI的判断、治疗和预后,方法:采用东芝TBA-40F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AMI患者心肌酶进行测定,结果:①谷草转胺酶(AST)、磷酸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CK-MB)、α-羟丁酸(α-HBD)、乳酸脱氢酶(LDH),这些酶指标在AMI发生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②CK-MB/CK大于5%的阳性率为78%显著高于非心脏病组的25%,对AMI的诊断很有价值.结论:CK-MB/CK大于5%可以作为AMI的诊断指标这一.
作者:李殿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