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甲酸诱导再分化治疗甲状腺癌26例疗效分析

桑士标;包建东;王栋梁;姜继伟;赵震华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 分化型甲状腺癌, 治疗
摘要: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26例,口服ATRA 20 mg/次,每日3次,持续治疗5周以上,观察治疗前后DTC复发灶或转移灶的动态摄碘变化及血清Tg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10例(38.5%)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明显增高,T/N>1.3,为治疗有效组;5例(19.2%)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轻度增高,11例(42.3%)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无131I摄取,后两者T/N<1.3,归为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的中位Tg值(379~1058 ng/ml)较治疗无效组(168~627 ng/ml)高,但两组治疗前后Tg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应用ATRA治疗可以部分提高DTC的摄碘能力,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辐射剂量,使原来不摄碘的DTC得到治疗.131I全身显像与Tg测定是DTC患者随访中应用多的,也是决定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主要的检查手段.ATRA治疗失分化的DTC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垂体功能减退1例

    患者,40岁.8年前因流行性出血热在我院治疗,后因经济拮据未愈出院.出院后未继续积极治疗,出院约3周左右逐渐出现头晕、乏力、虚脱甚至休克症状,反复发作,静滴葡萄糖液后症状可逐渐缓解.

    作者:刘鸿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草药护肤面膜抗皮肤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草药护肤面膜对皮肤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小鼠于涂敷中草药护肤面膜后第14天,测定全血SOD和等同面积皮肤的羟脯氨酸含量.结果 中草药护肤面膜能显著增加全血中SOD含量和皮肤中羟脯氨酸的含量.结论 该产品有保养皮肤,延缓皮肤衰老的功能.

    作者:韩蓉;张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孕患者INH-ACT-FS系统的改变及其卵巢储备功能

    目的 探讨抑制素-激活素-卵泡抑素系统(INH-ACT-FS)与卵巢储备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3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相仿的单纯输卵管因素性不孕患者17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对照组月经第3天血清INHB、ACTA、FS水平;同法测定研究组服用克罗米芬(CC)前后(月经第3、10天)血清中INHB、ACTA、FS的水平,并用B超跟踪监测排卵情况,根据有无排卵再将研究组分成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组及不良组,分析比较各激素水平与卵巢功能的关联性.结果 ⑴研究组第3天INHB(d3INHB)和FS(d3FS)均高于对照组(180.2±89.5 pg/ml较128±47 pg/ml;1010±475.44 pg/ml较684±434 pg/ml),而d3ACTA低于对照组(2561±605 pg/ml较2973±360 pg/ml )(均P<0.05).⑵研究组中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组,其d3INHB 、d10INHB显著高于卵巢储备功能不良组(195.41±94.09 pg/ml较119.11±49.83 pg/ml,P<0.05)(351.91±155.99 pg/ml较148.38±91.53 pg/ml,P<0.001),而前者的d3ACTA和d10LH均明显低于后者(1950.95±1778.16 pg/ml较3968.75±2288.53 pg/ml,P<0.05)(8.92±3.16 mIU/ml较11.83±3.73 mIU/ml,P<0.05).结论 INH-ACT-FS系统的功能失调参与了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生,该系统的功能状态也直接反应了卵巢的储备功能;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患者,服用CC后可改善INH-ACT-FS的调节功能,从而促进卵泡的生长发育.

    作者:周卫琴;沈宗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常州市2001年至2004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采用双线双报制度,对常州市2001年至2004年间每年围产儿的死亡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探讨围产儿死亡率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进一步减少围产儿死亡提供对策.结果:4年来常州市围产儿死亡率依次为9.26‰、6.50‰、4.25‰、5.37‰,总体呈下降趋势,前三位死因分别为畸形、脐带因素及早产低体重儿,其中畸形是历年来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提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在于采取三级干预措施,降低围产期畸形儿的发生率,积极治疗各种妊娠并发症,同时加强产前诊断和产时监护.

    作者:江华;陈丽;钱琴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分化相近的肺鳞癌、肺腺癌及癌旁正常肺组织中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EGFR表达阳性率为63.79%(37/58),正常肺组织为11.11%(1/9),EGFR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浸润显著相关(P<0.01),与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吸烟状况无关(P>0.05),EGFR阳性表达组的生存率低于EGFR阴性表达组(P<0.01).结论 EGFR阳性表达的患者预后差,EGFR可作为肺癌的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段光军;吴曙华;胡华成;邓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mING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目的 构建鼠ING4(肿瘤生长抑制因子4)的腺病毒载体,获得鼠ING4(mING4)重组腺病毒子,为ING4进行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以pcDNA3.0-mING4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mING4,酶切连接到带有GFP标记的pAdTrack-CMV质粒上,PmeI线性化重组质粒pAdTrack-CMV-mING4,与腺病毒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细菌,获得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mING4,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收获腺病毒重组病毒子,RT-PCR鉴定,并用MTT法检测mING4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mING4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easy-1-pAdTrack-CMV-mING4,获得了mING4重组病毒子.结论 mING4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载体可抑制SMMC7721细胞的生长.

    作者:章春花;张海峰;盛伟华;王金志;叶震敏;杨吉成;缪竞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大学生校园心理社会压力分析

    运用关联分析法和差异分析法,对苏州大学500名大学生的校园心理社会压力进行调查分析,揭示国内大学校园心理社会压力的普遍现象和一般规律,并从历史背景、传统文化、教育体制上分析我国和西方大学校园心理社会压力的不同之处.

    作者:蒋晓虹;彭晓蓓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骨髓活检组织制片技术的改进与应用

    近年来,骨髓活检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按我院临床要求,每份活检材料须做常规染色(HE染色)及网状纤维染色(网染).我科经反复摸索实践的骨髓活检组织制片技术,缩短了制片时间,提高了制片质量.现介绍如下.

    作者:沈吟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高钠和低钠血症的预后意义

    分析62例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清钠水平,分别观察其在入院时,第3、6、9天的血钠浓度,分析高钠和低钠血症对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62例中,6(9.6%)例出现高钠血症,10(16%)例出现低钠血症,高钠血症和预后不良有明显关系(P<0.001),而低钠血症和预后无明显关系(P>0.05).但无论高钠血症和低钠血症都和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无关.表明低钠血症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较高钠血症发生率高,但高钠血症和预后有明确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是和以前明确的预后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入院时GCS评分等不相关联,具体的联系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建军;施益民;邵耐远;官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肝母细胞瘤的临床和影像诊断

    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超声检查肿瘤回声强弱不一,分布不均,以中、低混合回声为主;CT平扫见单个或多个巨块型低密度区,边缘清楚;MRI T1WI肿块信号为强弱不均的低信号,T2WI肿块信号则为强弱不均的高信号.提示儿童出现并急剧增大的肝脏肿大、右上腹包块、进行性全身衰竭,应首先考虑肝母细胞瘤的可能;肝母细胞瘤患儿的血清甲胎蛋白常明显增高;肝脏巨大肿块,有肿块内斑片状和胞膜钙化对肝母细胞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琰;诸伟;朱兰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巨大脑膜瘤的术前栓塞

    目的 探讨术前栓塞对巨大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作用.方法 14例经CT、MR诊断的直径在6~11 cm的巨大脑膜瘤患者,术前在局麻下行DSA检查证实为富血管脑膜瘤,明确供血动脉后经微导管行供血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栓塞3~7 d均行手术切除.结果 微导管均达到脑膜瘤供血动脉,注入适量的明胶海绵粉末后,9例完全栓塞,肿瘤和肿瘤染色完全消失;5例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14例栓塞后均顺利实施肿瘤手术切除,与既往未栓塞病例比较,行术前栓塞的病例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清晰,容易分块切除,手术时间缩短.14例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 术前栓塞巨大脑膜瘤使肿瘤切除更为容易,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时间缩短,能提高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王宏盛;陈华群;董丛松;李文会;戴真煜;陈国志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康宁克通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20例

    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我们应用康宁克通A(美国产,40 mg/ml)局部注射治疗20例瘢痕疙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恒;葛汝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舒利迭吸入治疗儿童哮喘36例疗效分析

    目前大部分哮喘治疗仍停留在急性发作时的治疗,而忽略了长期的治疗和预防.我们对72例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控制后应用舒利迭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怀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22例疗效观察

    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常温组20例.亚低温治疗均在伤后24 h内实行,肛温维持在33℃~35℃,持续3~8 d.两组患者均在伤后6个月采用G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 与常温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恢复良好率明显增高,而植物生存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P<0.05).提示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作者:陆小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同期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56例临床分析

    分析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56例的效果和经验.其中22例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34例为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冠状动脉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6例,其余为三支病变.同期室壁瘤手术4例,瓣膜置换40例,瓣膜成型16例,人均搭桥2.84支.手术后低心排3例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结果 55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1例因低心排术后48 h死亡.提示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是有效可行的,近期效果满意.

    作者:陈鑫;沈振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经皮穿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为评价CT导引下经皮激光腰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B组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0~300 d(平均200 d),结果A组优18例,良6例,可7例,差7例;B组优26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A组75%,B组93.75%.提示CT导引下行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小侵入、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结合侧隐窝溶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在安全有效、不增加患者痛苦、不影响患者恢复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疗效、扩大适应证.

    作者:阮振华;缪秀华;杨小林;吕艳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胰腺癌77例临床分析

    分析77例胰腺癌患者,其中男女之比为2.1:1,平均年龄62.6岁, 症状出现至确诊平均病程2.9个月.31例患者在确诊前曾按其他疾病治疗.入院时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仅1例为健康体检时发现.B超检查阳性率为50.0%,CT平扫+增强扫描准确率达93.8%.74.0%的胰腺癌患者CA199升高,CA125在3例CA199正常者升高.93.5%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属于Ⅲ~Ⅳ期.在Ⅳ期患者中,64.3%先发现转移灶,进一步检查才找到原发病灶.提示胰腺癌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将胰腺癌误当做其他疾病治疗是造成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于晚期的主要原因.仔细分析中年以上患者的主诉,提高胰腺癌的诊断警惕性,及时选择相关的影像学和肿瘤血清学指标检测及必要时行剖腹探查,是提高胰腺癌诊断率的重要途径.

    作者:呼闯营;戴晓波;唐文;王少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厄贝沙坦对兔心力衰竭心房重构的影响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对兔慢性心力衰竭(CHF)心房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9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心衰组(HF组)和厄贝沙坦组(I组).3组在12周后分别观察心衰指标和左房内径(LAD)及左心房细胞的膜电容大小.结果 HF组与I组12周心脏重量/体重(HW/BW)、肝脏湿重/体重、肺湿重/体重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高于S组,射血分数(EF)较S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组肺湿重/体重、LVEDD、LVESD小于HF组,I组EF值较HF组升高.HF组和I组心房肌细胞膜电容和左心房内径均大于S组(均P<0.01).I组左心房内径小于HF组(P<0.01),心房肌细胞膜电容小于HF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对心衰心房的重构有抑制作用.

    作者:罗骏;杨向军;李红霞;蒋彬;蒋文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目的 观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腹腔液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及其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术前未行任何治疗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46例作为实验组(卵巢癌21例,子宫恶性肿瘤25例),良性肿瘤患者24例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术前肘静脉血、术中腹腔液的MIF浓度.同时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A125浓度.结果 实验组腹腔液MIF的浓度(21.98±11.27 ng/ml)与对照组(13.85±8.11 ng/ml)相比差异显著(P<0.01);而血清MIF浓度(分别为5.13±3.53 ng/ml和3.42±2.06 ng/ml )无明显差异(P>0.05).卵巢癌患者腹腔液和血MIF的浓度(26.26±11.46 ng/ml,5.52±3.04 ng/ml)分别与良性卵巢肿瘤(11.10±6.68 ng/ml,2.92±1.90 ng/m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P<0.01);腹腔液与血清中MIF浓度有相关(r=0.5821,P<0.01);腹腔液MIF浓度与血CA125有关联(r=0.6649,P<0.05),与血清VEGF也相关(r=0.405,P<0.05).子宫恶性肿瘤患者腹腔液和血清MIF的浓度(18.20±8.67 ng/ml和4.68±3.24 ng/ml)与子宫肌瘤(17.24±6.32 ng/ml和2.8±2.20 ng/ml)相比,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 卵巢癌患者腹腔液与血清均有MIF表达,而腹腔液MIF呈高表达,可能与CA125类似,主要源于肿瘤组织.MIF与VEGF可能存在互相诱导分泌的关系.

    作者:夏晓艾;何成章;李莉华;吕蓓;浦红;任金冬;张振宇;毛玉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计算依达拉奉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限值,通过干扰试验确定其大无干扰浓度.结果 显示,依达拉奉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为10 EU/mg,大无干扰浓度为1.5 mg/ml.提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来控制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质量.

    作者:陈久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