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瞿卫;王自正;王峰;立彦;王书奎

关键词:胰腺肿瘤, 99mTc-Sandostatin,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 生长抑素受体mRNA, 裸鼠
摘要:目的探讨99mTc-Sandostatin显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组织生长抑素受体(SS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99mTc-Sandostatin在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对16只荷胰腺癌裸鼠模型行99mTc-Sandostatin显像,计算瘤体与对侧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用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SSR1、SSR2、SSR5 mRNA的表达.结果99mTc-Sandostatin在裸鼠血液内清除迅速.11只荷瘤鼠的肿瘤组织有较高的放射性浓聚,注射99mTcSandostatin后6 h T/N达2.53±0.84;5只荷瘤鼠的肿瘤显像阴性,T/N为1.04±0.06.显像阳性的肿瘤组织的SSR1、SSR2、SSR5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显像阴性的肿瘤组织(均P<0.01).显像阳性鼠T/N值与SSR2 mRNA水平成显著正相关.结论99mTc-Sandostatin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胰腺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在活体中评估胰腺肿瘤生长抑素受体亚型Ⅱ的表达水平,为今后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胰腺癌提供依据.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为诱导骨髓基质分化形成神经干细胞、神经元,以及移植鼠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大鼠奠定基础.方法取60~90 g SD大鼠,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生长形态特点,并应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原代及不同传代细胞表型.结果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表面标志CD90表达阳性的细胞已占到92.9%.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志CD45表达阳性的细胞已从原代的73.4%降低到2.3%.结论传3代的细胞适合于细胞诱导分化,可作为理想细胞移植治疗的细胞来源.

    作者:罗蔚锋;包仕尧;张志琳;刘春风;霍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人体内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HPLC-FLD)来同时测定人体血浆、血小板、脑脊液中5-羟色胺、5-羟吲哚乙酸的含量.方法样本经预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C18(250mm×4.6mm,7μm),流动相:甲醇和0.1 mol/L磷酸二氢钾(15:85),流速1.5 ml/min,Ex=254 nm,EM=338 nm,柱温为35℃.结果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得到良好分离,线性范围5-羟色胺为1.1328~~1160 ng/ml,5-羟吲哚乙酸为0.9765~2000 ng/ml,日内RSD分别为0.743%和1.470%,日间RSD分别为1.310%和2.043%;5-羟色胺和5-羟吲哚乙酸的平均回收率:血浆中分别为98.32%、98.50%,血小板中分别为91.41%、88.05%,脑脊液中分别为92.84%、93.51%.结论该法具有取样量少、简单、快速、准确、灵敏等特点,可作为临床检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石建;缪丽燕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IFN-γ、IL-12联合CD80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免疫效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IFN-γ、IL-12对转染CD80基因前后肝癌细胞表面分子CD80的表达,评价CD80分子联合细胞因子对肝癌细胞杀伤效应的影响.方法取HepG2细胞和经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CD80转染的HepG2/CD80细胞,分别经IFN-γ、IL-12处理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分子的表达水平.LDH释放试验检测刺激前后肝癌瘤苗对CTL杀伤效应的影响.结果HepG2细胞表面CD80分子表达水平低,转染后HepG2/CD80细胞的表达增高.经IL-12、IFN-γ细胞因子诱导后,HepG2/CD80细胞表面的CD80基因表达进一步增强.细胞因子联合CD80基因转染提高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IL-12、IFN-γ刺激转染CD80肝癌细胞共刺激信号的进一步表达.(2)CD80基因转染联合IL-12、IFN-γ明显增强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提示两者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朱兴国;余文渊;李德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GDNF)成熟肽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目的分离人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GDNF)成熟肽基因,并在E.coil中获得表达.方法以人的白细胞基因组DNA为模板,合成特异引物,采用PCR技术分离得到hGDNF成熟肽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pET-21a(+)-hGDNF,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分别用IPTG和乳糖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检测hGDNF蛋白表达.结果PCR扩增出了400 bp的DNA片段,构建的表达载体pET-21a(+)-hGDNF经酶切、PCR鉴定均出现400 bp左右的条带,测序结果正确,用IPTG或乳糖诱导转化菌均有15kd大小的目的条带,表达的目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30%以上,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克隆得到人GDNF成熟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得到了高效表达.

    作者:王金志;缪竞诚;盛伟华;谢宇锋;杨吉成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双J管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为探讨妇科肿瘤治疗中避免输尿管损伤、解除输尿管梗阻的有效手段,在16例妇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双J管.结果14例行肿瘤根治术或满意的细胞减灭术,手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无1例输尿管损伤.另2例置管后梗阻解除行放疗.提示双J管的应用可降低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率,有效缓解输尿管梗阻及预防新的输尿管梗阻发生,改善肾功能.

    作者:沈连强;陈鸣之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恩丹西酮在乳腺癌化疗中止吐疗效的观察

    恩丹西酮是山东齐鲁制药厂生产的5-HT3受体拮抗剂.笔者选择我院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化疗患者76例,观察恩丹西酮在乳腺癌化疗过程中,对抑制恶心、呕吐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并与胃复安进行对照.

    作者:钱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胆道T管引流术后并发急性肾衰13例分析

    总结胆道T管引流术后并发急性肾衰13例的诊治经验,分析发生的原因.13例均得到及时诊断和早期治疗,无1例死亡.胆道T管引流术后并发急性肾衰常发生在出院后1~2周内,术后持续T管引流胆汁及消化道功能障碍导致血容量不足是并发急性肾衰的主要原因;及时诊断,充分补充血容量是治疗该病的关键;适时夹闭T管及避免胆汁持续丢失是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

    作者:危少华;吴浩荣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术式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分析79例早期(T1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效果,其中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58例.比较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复发率、生存率及肺功能等情况.结果:肿瘤的组织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后期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胸腔镜组患者的年龄偏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高,肺功能较差;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胸腔镜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1年生存率相似(胸腔镜组95%,肺叶切除组91%),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胸腔镜组65%,肺叶切除组70%,P<0.05).提示对有心肺功能损害的早期NSCLC患者,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治疗,但由于局部复发率较高,只要患者心肺功能能耐受,仍应首选肺叶切除术.

    作者:李厚怀;沈振亚;许栋生;于曙东;余云生;叶文学;焦鹏;黄浩岳;周晓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AC133-2分子的克隆及其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人AC133-2全长基因,构建PGEZ-Tem-AC133-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方法采用分段克隆的方法,通过聚合链式反应从胎肝文库中克隆AC133-2,并构建AC133-2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果成功克隆AC133-2全长基因并构建PGEZ-Term-ACl33-2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结论AC133-2全长基因克隆及构建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成功,为构建AC133-2转基因细胞和制备抗人AC133-2单克隆抗体和研究AC133-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物质基础.

    作者:王明元;居颂光;居颂文;狄文英;周晓华;薛群;曲静;方振羊;张学光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胰腺癌诊断价值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99mTc-Sandostatin显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肿瘤组织生长抑素受体(SS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99mTc-Sandostatin在裸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对16只荷胰腺癌裸鼠模型行99mTc-Sandostatin显像,计算瘤体与对侧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比值(T/N);用RT-PCR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SSR1、SSR2、SSR5 mRNA的表达.结果99mTc-Sandostatin在裸鼠血液内清除迅速.11只荷瘤鼠的肿瘤组织有较高的放射性浓聚,注射99mTcSandostatin后6 h T/N达2.53±0.84;5只荷瘤鼠的肿瘤显像阴性,T/N为1.04±0.06.显像阳性的肿瘤组织的SSR1、SSR2、SSR5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显像阴性的肿瘤组织(均P<0.01).显像阳性鼠T/N值与SSR2 mRNA水平成显著正相关.结论99mTc-Sandostatin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对胰腺肿瘤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可在活体中评估胰腺肿瘤生长抑素受体亚型Ⅱ的表达水平,为今后受体介导靶向治疗胰腺癌提供依据.

    作者:瞿卫;王自正;王峰;立彦;王书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口鼻腔出血1例

    近年来,毒鼠强中毒时有发生.曾有报道数例毒鼠强中毒后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兴奋烦躁及昏迷等症状[1],但尚无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出现口、鼻腔出血的报道.笔者曾遇到1例毒鼠强中毒死亡后出现口、鼻腔出血症状,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明华;许长青;卞士中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外伤性结肠破裂15例治疗分析

    外伤性结肠破裂是腹部外伤中较严重的创伤之一,处理不当或延误诊断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1989年1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15例的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戴佳文;赵建军;张志斌;吴小忠;强济华;史光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的抗血吸虫性肉芽肿的效果及其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活化剂HYP联用rSjc26GST、福氏佐剂(FCA)联用rSjc26GST、单用HYP和单用福氏佐剂分别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周,免疫和对照组小鼠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7周后测定其免疫效应,观察其抗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结果活化剂HYP联用rSjc26GST组的总虫卵数和成熟虫卵数减少率分别为55.37%和54.31%,均显著高于FCA联用rSjc26GST组的30.30%和38.07%;该两组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及面积分别下降36.86%和35.25%及62.59%和60.44%;两组IgG和IgG1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比FCA具有更好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其机制与体液免疫(IgG和IgG1)的增强密切相关.

    作者:龚唯;骆伟;刘述先;施云松;陈家旭;宋光承;周卫芳;胡永德;李允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将410例门诊胃镜检查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组)、人工输注组(M组)和对照组(C组),观察丙泊酚总的用量、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苏醒时间等指标.结果显示,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时间T组显著短于M组(P<0.05),苏醒时间T组较M组缩短(P<0.05),整个检查过程丙泊酚总的用量T组少于M组.T组与M组在各观察点的MAP、HR、SpO2无显著性差异,而T组、M组与C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丙泊酚用于胃镜检查明显优于常规检查,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人工输注相比,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维持更加平稳.

    作者:郭万越;李万海;陈之云;张洪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Richrds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3例

    Richards钉是目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我院自1996年至2002年不使用C臂X线机监视进行该手术6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建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Syndecan-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研究黏附分子Syndecan-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胶质瘤浸润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人脑胶质瘤手术切除标本及8例正常脑组织的Syndecan-1表达.结果Syndecan-1在胶质瘤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胶质瘤Ⅰ~Ⅱ级组与Ⅲ~Ⅳ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Syndecan-1与胶质瘤的浸润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姜华;周幽心;邵忠;傅军;黄煜伦;叶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免疫抑制大鼠模型感染后TNF-α和IL-6的基因表达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大鼠腹腔感染后组织中TNF-α和IL-6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60只SD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免疫抑制两组动物模型,用盲肠结扎加穿刺法(CLP)形成腹腔感染,分别测定术后不同时段肝、肺组织中TNF-αmRNA和IL-6 mRNA的相对表达量并加以比较.结果(1)CLP前,免疫抑制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2)CLP后,两组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mRNA,IL-6 mRNA的变化基本一致,于CLP后3 h升高,而后平稳上升,24 h达大值;免疫抑制大鼠肝、肺组织内TNF-α mRNA和IL-6 mRNA的表达始终低于对照组.(3)IL-6 mRNA在CLP后24 h平均升高8.97倍,TNF-αmRNA则为3.96倍.结论(1)免疫抑制大鼠腹腔感染后发生MODS可能系机体处于CARS状态的结果,这种状态下细胞因子基因变化的规律类似于因SIRS导致MODS时的变化.(2)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可能发生于细胞因子转录水平,IL-6 mRNA可作为严重感染的预警指标.

    作者:张丰;曹苇;王玮;卢先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吗啡、曲马多、芬太尼用于术后硬膜外连续恒定镇痛的临床观察

    120例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术后硬膜外连续恒定镇痛,随机分为吗啡组(M)、曲马多组(T)、芬太尼组(F)3组,每组40例,观察患者48 h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显示:VAS评分M、T组<F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M组>T、F组(P<0.05);皮肤瘙痒的发生率T组<M、F组(P<0.05).提示曲马多组配方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潘守俊;魏兴;谢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改良根管治疗开放型尖周炎45例疗效观察

    随着牙体修复技术的进步,残根、残冠的保存治疗更具积极意义.残根、残冠大多伴有慢性根尖周炎,由于这类患牙髓腔敞开,临床上习惯称之为开放型慢性尖周炎.其临床症状一般没有闭合型尖周炎重,但尖周组织破坏往往比闭合型尖周炎严重,且常伴根管内龋坏,感染的菌种复杂,因此在根管治疗操作上也应有别于闭合型尖周炎.作者在临床上选择90例患牙分别采用常规方法和改进方法进行根管治疗,并作术后反应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文霞;王利民;陈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胸椎椎弓根角度的测量与临床意义

    目的确定胸椎椎弓根外缘外倾角及上倾角在后凸成形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测T1~T12椎弓根外侧缘横突上方至椎体前下1/3于水平面及矢状面投影上的角度.结果T1~T7外倾角及上倾角逐渐减小,T7~T12又逐渐增大.结论T1T12行后凸成形术时,T5~T8可经椎弓根外入路,T1~T4、T9~Ti2既可经椎弓根又可经椎弓根外入路.

    作者:梁道臣;杨惠林;刘小勇;唐天驷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