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779例医院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吴琛;刘月秀;吴影秋;吴旭琴

关键词:住院患者,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动态监测,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对苏大附一院2004年全年收住入院的患者33308人次,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779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4年医院感染率为5.30%,高危科室为:病房ICU、急诊ICU、血液科一、老年科、血液科二,感染高发部位为呼吸道,真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基础病严重、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技术操作、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时、准确地进行病原菌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小肠梗阻56例手术治疗分析

    回顾性分析56例小肠梗阻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肠梗阻的治疗经验,探讨降低小肠坏死率和患者死亡率的方法.结果:治愈54例(96.4%),死亡2例(3.6%).并发症发生10例(17.9%),其中切口感染4例,切口裂开、腹腔脓肿、胸腔积液各2例,无肠瘘发生.提示重视病史的采集、详细进行体格检查、警惕绞窄性肠梗阻、快速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降低小肠坏死率和患者死亡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黄铁熬;毛忠琦;张再明;顾同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妥泰在治疗小儿各种类型癫痫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用妥泰治疗各种类型癫痫共48例,单药治疗35例,添加治疗13例.妥泰从小剂量0.5~1 mg/kg/d开始,每周增加0.5~1 mg/kg/d,直至到达目标剂量4~8 mg/kg/d,或加量期以临床不发作为有效量,停止继续加量.探讨妥泰治疗小儿各种类型癫痫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48例,疗程至8个月时,总有效率为95.8%,其中完全控制36例占75%;有效10例占20.8%;无效2例占4.2%.单药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添加治疗总有效率70%,无效30%.48例中有不良反应31例,占64.5%.不良反应均出现在开始治疗的3个月内,6个月后大部分不良反应消失.提示:妥泰是一种新型、广谱、安全的抗癫痫药物,对小儿各种类型的癫痫总有效率达95.8%.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加量期,减慢加量速度可减轻不良反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良反应可逐渐消失,临床治疗耐受性好.

    作者:徐晓华;华颖;梅柏如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甲状腺素变化的意义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40例病史超过2年的CHF患者(心衰组)和同期住院25例非CHF的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心衰组治疗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心衰组T3趋于正常.CHF患者有继发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其血清T3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指标.

    作者:罗文浩;丁宇栋;鲍逸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肠道间质肿瘤7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收集70例GISTs的临床相关资料,观察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0例GIST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均类似于其他胃肠道肿瘤,病理形态学特点类似平滑肌肌源性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免疫组化染色CD117阳性率为100%(70/70),CD34阳性率为75.7%(53/70),S-100阳性率为40%(40/70),Desmin,Actin,MBP,CK均为阴性.结论 GISTs是消化道较少见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与平滑肌肿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类似.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117,CD34标记阳性是确诊GIST具有诊断价值的依据.其预后治疗不同于其他类型胃肠道间叶性肿瘤.

    作者:康苏娅;王修珍;邓敏;郭凌川;顾冬梅;虞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龄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高龄(≥75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发生率高(93.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6%,围手术期死亡率1.6%.结论术前评估患者心功能,并结合原发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手术的时间及难易程度选择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作者:马海涛;倪斌;秦涌;何靖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喘乐宁、异丙托品、普米克氧喷雾化吸入治疗轻、中度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

    本文将喘乐宁、异丙托品、普米克用氧气作动力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轻、中度婴幼儿哮喘急性发作4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项怡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嗅沟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目的分析溴沟脑膜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17例嗅沟脑膜瘤手术病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结果.结果嗅沟脑膜瘤大多以精神症状、视觉障碍和癫痫为首发症状,16例行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预后良好,无复发.结论重视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的溴沟膜瘤的出现,及早诊断,显微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疗效.

    作者:李向东;王中;张世明;朱凤清;周岱;惠国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8在兔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兔缺血再灌注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8(IL-8)趋化诱导中性粒细胞(PMNL)的作用.方法分非抗IL-8抗体组和抗IL-8抗体组,采用免疫组化和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抗IL-8抗体使用前后再灌注脊髓组织中IL-8的表达及PMNL浸润情况.结果再灌注12 h,脊髓组织中IL-8呈强阳性表达并可见大量PMNL浸润,使用抗IL-8抗体后,组织中IL-8被清除,PMNL浸润明显减少.结论缺血再灌注脊髓损伤中,IL-8可强烈地趋化诱导PMNL在组织中的浸润,其在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洪涛;杨惠林;刘继明;曲静;张学光;唐天驷;杨同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40例临床分析

    采用Seldinger改良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患者1~4个疗程后手术.根据腹水情况及肿块大小,按完全有效(CR)、部分有效(PR)、稳定(S)、恶化(P)标准进行比较.探讨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经髂内动脉介入治疗的40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32例获得再次手术的机会,再次手术时术中见大部分瘤体明显缩小,粘连程度明显好转,腹水有不同程度消退.完全有效6例,部分有效26例,稳定6例,无效(恶化)2例.提示介入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可有效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率,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是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朱挺;张胜男;蒋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男性肺癌细胞性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研究肺癌细胞性染色体数目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用X、Y号染色体的着丝粒探针与17例男性肺癌标本的间期细胞进行杂交检测.结果男性患者中,X染色体的获得占10例(58.82%),Y染色体的丢失占9例(52.94%),Y染色体的获得占2例.结论 FISH技术可检测肺癌间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改变,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在肺癌中的发生率很高,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联系.

    作者:谢菁;王庆才;陶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肺联合移植术1例围术期的监护治疗

    心肺联合移植是终末期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心肺联合移植术远比单纯心脏移植或肺移植复杂困难,术后并发症较多.围术期的监护治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1].我们于2004年12月24日为1例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进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现将其围术期的监护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胡雁秋;沈振亚;朱雅萍;余云生;叶文学;卜丽芬;焦鹏;黄浩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苦瓜中植物胰岛素的放射免疫分析研究

    从天然苦瓜果实中提取降糖物质,用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提取的降糖物质中含有能和胰岛素抗体结合的胰岛素样物质,每克样品中含胰岛素样物质82.1 μIU;经过木瓜蛋白酶的水解工艺,每克样品中含胰岛素样物质上升至261.9 μIU.这可能是水解作用解除了空间位阻,将胰岛素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之故.

    作者:宁萍;许玉杰;张友九;范我;朱本兴;胡明江;徐光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脊髓半切损伤后髓鞘碱性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半切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损伤远端星形胶质细胞和近端少突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关系,探讨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35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5只;实验组6组,每组5只,分别是伤后1天组,3天组,7天组,14天组,21天组,28天组.实验组动物均行T9左侧半切,分别于伤后1,3,7,14,21,28 d行后肢运动功能联合评分(CBS)及Basso-Beattle-Bresnahan(BBB)评分.每次评分后处死5只大鼠,进行HE染色及GFAP、MB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伤后后肢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2周时恢复幅度大,2~3周时后肢运动功能继续恢复,3周时BBB评分高达12分,3~4周运动功能无显著性恢复,损伤后1 d损伤远端3~6 mm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开始增生肥大,3~4 d灰质中星形胶质细胞明显增多,2周时达到高峰,损伤近端3~6 mm处少突胶质细胞的增生反应过程与星形胶质细胞相似.结论脊髓损伤后近端少突胶质细胞和远端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可能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作者:孙文阁;李春鹏;张晔;夏春林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15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CEA含量.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测定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及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的临床意义.结果: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良性疾病及正常对照者(P<0.01),恶性肿瘤伴转移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无转移患者相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联合检测患者血清VEGF和CEA,其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性较单独检测血清CEA有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血清VEGF测定有助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联合检测血清VEGF和CEA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郑黎;陈卫昌;严苏;彭群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胃癌细胞系中端粒酶活性相关基因的表达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系中端粒酶RNA干涉后是否改变其他基因的表达.方法根据RNA干涉原理,针对端粒酶基因序列设计了抑制端粒酶表达的核苷酸序列,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中;并以脂质体转入到胃癌细胞系的MGC80-3和BGC-823细胞中,以空质粒为对照,48 h后收集细胞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后,通过荧光差异显示法检测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和MGC80-3细胞中一些基因的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荧光差异显示法能比较系统地检测与端粒酶活性相关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这些基因与端粒酶之间的表达调控方式及其对细胞生长的影响打下了基础.

    作者:张尤历;严丽荣;王文兵;魏金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蓝斑H1受体作用参与脑室注射组胺对颈动脉窦反射的重调定

    目的研究蓝斑(LC)H1受体是否参与调制中枢外源性组胺(HA)对颈动脉窦反射(CBR)的重调定.方法孤离麻醉SD大鼠的双侧颈动脉窦区,将不同窦内压(ISP)与其对应的平均动脉压(MAP)值进行Logistic五参数曲线拟合,求得ISP-MAP关系曲线及其特征参数,观察脑室注射(icv)HA以及预先在LC微量注射选择性H1受体拮抗剂氯苯吡胺(CHL)对CBR的影响.结果 icv HA (100 ng) 导致ISP-MAP关系曲线明显上移(P<0.05),反射参数中阈压、饱和压和大增益时的窦内压值增大(P<0.05),MAP反射变动范围及反射大增益减小(P<0.05);预先向LC内微量注射CHL(0.5 μg/μl),可明显减弱HA的上述效应;单独向LC内注射相同剂量的CHL对CBR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脑室给HA使CBR产生快速重调定,反射敏感性下降;LC的H1受体作用参与icv HA对CBR的抑制性重调定,下丘脑-LC的HA能通路可能是中枢HA调节CBR的下行通路之一.

    作者:王国卿;孙万平;邹容;李金华;周希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和治疗分析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心脏移植术后一种较为多见的严重的并发症.我们通过对2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治疗,分析得到其发生原因与患者长期的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肾灌注不足、手术中和术后的低血压过程以及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产生的肾脏损害等有密切的关系.维持循环系统的的稳定是预防和治疗急性肾衰的重要环节,包括纠正出现的心功能不全和有效循环血容量的不足;对于有透析指征的患者持续的血液透析是维持该类患者生命等待肾功能恢复的重要手段.

    作者:余云生;沈振亚;于曙东;叶文学;焦鹏;黄浩岳;华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及术后生活质量的研究

    对57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术后情况随访.患者分为试验组(n=28)和对照组(n=29),对其中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52例患者应用FACT-B(4.0)中文版生活质量评价及进行术后外观美容效果评价,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评价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的疗效、美学效果与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提示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疗效相当,但前者有较好的美学效果,并且有QOL.

    作者:顾筱旻;吴洁;钱秀珍;胡豫;胡惠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肺癌多支血供的DSA诊断及其意义

    通过对84例肺癌142次介入化疗分析不同部位肺癌的血供特点,对造影显示有供血的血管行选择性插管化疗.探讨肺癌多支血供的论断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结果:84例肺癌左支气管动脉44支、右75支,35例疑有多支血供的病例中,13例有肋间动脉参与供血,4例锁骨下动脉参与供血,另有6例有2支支气管动脉供血;单纯肋间动脉或单纯锁骨下动脉供血者各1例.提示对肺癌的介入化疗应结合其具体部位及生长方式,考虑到多重血供的可能,以提高介入化疗的疗效.

    作者:范觉昕;朱晓黎;王宏;许建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纤维结肠镜在急性低位肠梗阻中的应用(附80例分析)

    对80例疑为急性低位肠梗阻的患者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探讨纤维结肠镜在急性低位肠梗阻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0例急性低位肠梗阻的患者均得予顺利检查,明确诊断.提示纤维结肠镜应用于急性低位肠梗阻,可明确梗阻的部位及性质,为术前准备手术探查创造条件.

    作者:王思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