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诚;潘荣斌;王清
目的 测定并比较河北省承德隆化县黄芩GAP种植基地所产的黄芩不同采收期的根中黄芩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 (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甲酸(53∶ 47∶ 0.1),流速为0.8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 黄芩苷在0.24 ~0.72 μg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8.14%,RSD 2.00%(n =6).经比较发现,此批采的承德产黄芩的根中黄芩苷含量在6~10月总体呈下降趋势,2012年6月10日的黄芩的根中黄芩苷含量高,达到21.25%,每个月份的第10日黄芩苷含量会变高.结论 该方法简便、稳定可靠,重现性好,不同采收期的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存在差异并有消长规律.
作者:郭晓艳;郝婷;赵桂琴;张晓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老年人和绝经后妇女所特有的多发病,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总的原则应当是防重于治.中医肾、天癸、骨、齿、发之间密切相关,肾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机,天癸的盛衰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因,“齿发”的变化与“骨”的变化均为“肾之外候”,由此推测,“齿发”的诊断可作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一种方便、快捷、早期的诊断方法.
作者:邹小娟;刘娇萍;李萍;卞庆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该文通过对清代武陵地区名医王文选濒临失传医著的整理研究,发现王文选在药物认知、脏腑用药、六经用药、对症用药、病因用药、三因治宜用药、专科用药等方面具有宝贵的经验特色.笔者由此对王文选用药经验进行初步概括性总结,希冀在研究总结王氏医学思想和用药特色经验的同时,能够寻求新的中医药研究途径.
作者:钱继伟;王甜湉;唐珍珠;刘杰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针对传统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实践能力薄弱的状况,开展了药用植物学教学中项目驱动教学的实践.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内容框架、主要特点和应用方法,指出了不足和解决办法.
作者:吴琼;韩艺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微波干燥与传统烘房干燥方法生产对妇宁丸质量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用我院自制药妇宁丸,运用微波干燥和传统烘房干燥方法进行对比试验,从其成品质量控制指标考察干燥灭菌效果.结果 微波干燥与传统烘房干燥相比,妇宁丸的细菌总数明显减少,且存在极显著性差异,霉菌未检出.妇宁丸成品的其他各项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结论 微波干燥灭菌方法优于传统烘房干燥灭菌,具有加热均匀、干燥时间短、干燥与灭菌可同时进行,成品质量稳定的特点,在中药丸剂生产中可以广泛使用.
作者:杨柳;石新华;李原;梁惟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病因病机认识、诊疗思路及临证经验三个方面分析了梁文珍名老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并以其经验方化癥汤的临证应用,进一步阐述了其组方特色及临证疗效.
作者:杨卫灵;刘春丽;梁文珍;孙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对DSS诱导的IBD(炎症性肠炎)的作用.方法 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phate,DSS)自由饮水7d诱导BLALB/c小鼠急性炎症性肠病,同时各组小鼠予以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12,6,3 g/kg)灌胃,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动物肠道组织中ERK、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鼠结肠组织中ERK及p38MAPK水平模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3种不同剂量的参林白术散对其表达有相应的下调.结论 参苓白术散通过ERK/P38MAPK信号通路作用而起到抗DSS诱导的IBD的作用.
作者:刘玉晖;严雪梅;佟阳;易文凤;胡婕;游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健脾养正消癥方体外对胃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使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该方体外作用于胃癌细胞对凋亡和转移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该方体外可导致凋亡相关基因Bax表达上调,Bcl-2、Bcl-xl、Survivin表达下调.结论 健脾养正消癥方可能是通过调节Bax、Bcl-2、Bcl-xl和survivin的表达来发挥诱导凋亡的作用.
作者:陈敏;刘沈林;吴坚;邹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临床尤擅脾胃病之诊治,对反流性食管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根据主证特点、明确中医病名,病机演变复杂、症状多端不一,辨证分为四型、据证加减变通,善用抑酸护膜、糊剂卧位服法,治疗抓住要点,注重调理升降等,疗效显著.
作者:刘子丹;耿燕楠;宋红春;陆为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大黄牡丹汤临床治疗炎症性疾病的部分机制.方法 常规制备大黄牡丹汤水煎剂,分大、中、小剂量灌胃干预小鼠并制备含药血清,在96孔板中将含药血清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共孵,收集培养上清,采用Griess比色法检测巨噬细胞NO分泌量、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TNF-α、IL-1β、IL-6分泌量.结果 与正常血清对照组比较,大黄牡丹汤含药血清能剂量依赖性地促进正常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IL-1β和IL-6(P <0.01);能抑制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NO、TNF-α和IL-1β(P<0.05或P<0.01),但对LPS活化的巨噬细胞分泌IL-6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大黄牡丹汤对活化前后的巨噬细胞分泌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可能是该方调控炎症反应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苗大兴;肖天保;梁宛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系统评价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运用系统评价方法,检索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中风的随机对照试验,筛选合格研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 22项研究符合选择标准,采用随机效应模型统计,总有效率比较的RR(99% CI) Meta-分析结果为1.21(1.14,1.28),NNT(99% CI)为6.25(5.00,9.09),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的WMD(99% CI) Meta-分析结果为-3.77(-6.44,-1.10),导致头晕、腹胀的PetoOR (99% CI)分别为7.64(1.70,34.23)、7.70(1.36,43.48).结论 该研究结果显示,现有临床证据提示葛根素注射液有益于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但存在提高腹胀、头晕风险的可能性.
作者:马丽虹;鲁明源;李可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对维药肉豆蔻衣进行生药学研究,为其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资料.方法 采用性状、显微、粉末、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果 描述、绘制了维药肉豆蔻衣性状、显微和粉末特征;建立了肉豆蔻衣的理化和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结论 为维药肉豆蔻衣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航宇;黄健;李国玉;朱芸;王书云;张珂;王金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明确贵州省石斛人工栽培中常见的病虫害类型和发生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实地调查省内石斛的主要栽培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 石斛常见的的侵染性病害主要有5种类型,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有4个方面因素,常见的虫害有3种类型,不同类型病虫害的防治措施不同.结论 调查结果对于有效解决我省石斛人工栽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推动全省石斛产业规模化发展,实施GAP认证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文龙;曾桂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麻素WIN55,212-2(WIN)对肝癌细胞BEL-740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将细胞分成对照组和WIN处理组,处理细胞后,利用MTT法分析WIN对BEL-7402细胞增殖的影响;DAPI染色分析各组细胞中细胞核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各实验组的细胞凋亡率;利用荧光探针JC-1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WIN处理细胞后Bcl-2蛋白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检测Caspase-3、-8和-9的活性.结果 WIN抑制了BEL-740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两者都具有剂量依赖性;WIN处理细胞后,Caspase-3、-8和-9活性总体上呈时间依赖性升高,而且Bcl-2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WIN能抑制BEL-7402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WIN诱导的BEL-7402细胞凋亡可能与线粒体途径和死亡受体途径都有关.这些结果为应用WIN来治疗肝癌奠定了一个基础.
作者:洪跃辉;许达才;王映;王鹏磊;谭逸然;赵青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朴炳奎教授临床采用中医药维持治疗中晚期肠癌患者,可以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减低复发转移率,延长远期生存时间.文章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朴炳奎教授中医药治疗存活达9年的1例典型肠癌病例的全部36诊处方,进行用药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从而总结朴炳奎教授辨治肠癌的临床用药经验.
作者:王兵;侯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四味清口含片中广陈皮、桂心、细辛挥发油的佳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以油和β-CD比、搅拌速度、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挥发油利用率和包合物收率进行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优选β-CD包合四味清口含片中挥发油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佳挥发油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比为1∶4,搅拌速度为100 r/min,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3h.结论 该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行,挥发油的利用率和包合物收率都较高,为进一步的工艺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张丽珍;詹晓如;胡奕勤;郑小吉;周之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药材农残超标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药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不仅影响药材疗效、危害人体健康,还成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瓶颈.文章分析了中药材农药污染的途径、前处理及检测方法,并提出防治措施,以尽量减少或避免中药中的农药残留.
作者:傅巧真;路俊仙;王萌;杜肖璇;林慧彬;林建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优选黄芪中主要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设计.结果 优提取工艺为:超声波功率为300W,提取温度为50℃,材料比1∶30,提取次数为4次.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黄芪多糖的提取.
作者:陈寿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医“脾主肌肉”是以脾主运化的功能作为生理基础,脾健则肌肉丰满、四肢有力;脾虚则肌肉消瘦、四肢倦怠无力,甚至痿废不用[1].作为细胞生物氧化的主要场所、与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线粒体,与中医“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2].文章围绕线粒体生物合成中能量代谢特点及现代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中医“脾主肌肉”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相关性.
作者:胡齐;宋雅芳;孙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不同产区和等级茯苓饮片的茯苓酸的含量差异,为茯苓饮片的质量评价和分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Alltima 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05%磷酸(78∶ 2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结果 茯苓酸在66.4 ~ 332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99.23%,RSD为1.7%.不同产区、等级的茯苓饮片中茯苓酸含量有差异.结论 茯苓酸含量的高低不能作为茯苓饮片等级评价的客观标准.
作者:刘宾;王耀登;聂磊;安靖;王光忠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