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桥;梅全喜
目的 对头顶一颗珠的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生药学研究,总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化学成分预试验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 对头顶一颗珠的性状及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对其总灰分及浸出物进行了测定;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预试验,并对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为头顶一颗珠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殷丹;龚心;雷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以莲心碱PVP-K30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为指标,采用强化试验(高温、高湿、光照)对莲心碱PVP-K30固体分散体的稳定性进行考察.方法 在高湿、高温及强光的条件下,考察各个因素对莲心碱PVP-K30固体分散体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以溶出度为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量,检测波长为282 nm.结果 高湿及强光对莲心碱的溶出及含量有较大的影响,在高湿的环境中,固体分散体具有很强的吸湿性能,不但增加了其自身的重量,而且对其自身的颜色也有影响,高温的环境对莲心碱的含量及溶出度的影响不大.结论 莲心碱-PVP-30固体分散体应保存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
作者:唐婷;吴婷婷;周江;桂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菲牛蛭提取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①进行细胞毒性检测:采用MTT法检测菲牛蛭提取物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作用,计算致半数细胞毒性所需要浓度(CC50);②采用MTT法,以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评价抗肿瘤活性强度的指标,分别对BEL-7402人肝癌细胞、LoVo人结肠癌细胞、Hela人宫颈癌细胞、TCA-8113人舌鳞癌细胞、MCG-803人胃癌细胞、NCI-H460人肺癌细胞等6种不同来源部位的常见人恶性肿瘤细胞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 菲牛蛭提取物对正常细胞L-929的CC50值为165.159ATU/ml;对BEL-7402、LoVo、Hela、TCA-8113、MCG-803、NCI-H460肿瘤细胞的IC50值分别为2.9105,7.5605,5.2885,10.331,1.7815,2.7825ATU/ml.结论 菲牛蛭提取物对6种以上肿瘤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但对正常细胞L-929毒性作用较弱.
作者:黄红坤;郑佳琳;王诺;黄小红;许惠英;王弋;任海涛;邝少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无损鉴别南板蓝根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方法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法分析药材,采用OPUS/INDENT定性分析的沃德法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光谱间相似度计算,对南板蓝根的真伪优劣进行快速无损鉴别.结果 在8983.2~5388.4cm-1、4964.1 ~ 4050cm-1区域,基于聚类分析的模式识别法可以鉴别南板蓝根真伪优劣,与相似度计算结果一致.结论 近红外光谱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计算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操控性等特性,可用于南板蓝根真伪优劣的鉴别.
作者:张丹雁;曹曼;刘家水;周瑞珍;赵晓勤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及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的含量变化,以探讨炮制原理.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五味子不同炮制品及不同部位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的含量.结果 五味子、酒五味子、醋五味子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60%、1.28%、0.92%;总三萜含量分别为1.56%、1.42%、1.59%;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89%、1.49%、1.27%;五味子果肉及种仁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分别为1.08、1.47、0.48和1.65、1.86、1.34.结论 炮制对五味子中总黄酮、总三萜、水溶性总蛋白含量均有影响;五味子种仁中3种成分含量均高于果肉.
作者:徐月;高慧;贾天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将6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物理因子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物理因子治疗,疗程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积分、PRI积分、PPI积分、颈曲度、IL-8、SP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积分、PRI积分、PPI积分、颈曲度、IL-8、SP水平显著差异,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评分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物理因子联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从镇痛的角度,都较单独使用物理因子治疗时疗效更优.
作者:金磊;高志成;尹锦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小儿腹泻外敷散敷脐疗法对番泻叶所致腹泻大鼠小肠神经-ICC-平滑肌网络信号传导通路以及其连接蛋白Cx43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腹泻大鼠肠神经-ICC-平滑肌网络传导结构损伤的修复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Cx43在小肠肌层的分布和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小肠中的Cx43表达水平,分析小儿腹泻外敷散对腹泻大鼠小肠Cx43表达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透射电镜法显示治疗组ICC空泡样和核周隙消失,网络链接趋于紧密,信号通路得以修复;免疫组化法显示Cx43主要分布在肌间神经丛中,也有少量分布于环形肌间、纵行肌间以及黏膜下神经丛;免疫组化法和WB法均显示小儿腹泻外敷散可上调Cx43的表达水平.结论 小儿腹泻外敷散可通过修复肠神经系统-ICC-平滑肌网络信号传导通路结构,上调缝隙连接Cx43的表达水平以治疗腹泻.
作者:陈思伟;刘强;赖森海;刘慧敏;刘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从场地布局、医药商品陈列、设施设备和软件等四个方面建设GSP模拟药房,并充分利用模拟药房开展实践教学.方法 依据新版GSP要求,并结合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进行GSP模拟药房建设和利用.结果 利用建成的GSP模拟药房,开展《中药鉴定学》、《中药调剂学》和《GSP》等多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开展“中药饮片识别比赛”、“药品陈列比赛”和“用药咨询指导比赛”等技能竞赛活动,进行“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品养护品”、“药品验收员”和“质量管理员”等职业技能鉴定.结论 利用GSP模拟药房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教学效果好,是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作者:吴佳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庞安时(约公元1042~1099年),字安常,号蕲水道人,宋·蕲州蕲水(今湖北浠水县麻桥)人,被誉为“北宋医王”,为鄂东四大名医之首.庞氏著有《伤寒总病论》,主张寒温分治,善用石膏治疗外感病,用药尤重视辛温解表药中加入辛凉解表药.桂枝石膏汤即是《伤寒总病论》中体现庞氏这一学术思想的代表方之一.对于该方,笔者进行如下考证.
作者:高小威;赵映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辨证分为血热风盛型、阴虚火旺型、气不摄血型和湿热蕴结型四种证型,分别给予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知柏地黄汤、归脾汤和加味四妙散加减进行治疗.结果 120例患者中显效101例,好转1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2%.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切.
作者:雍彦礼;孙凤;王金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从多个方面论述了煎煮时间对治疗肺癌中药汤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及汤剂的质量和疗效的影响.认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再注意这些细节,能达事半功倍之效,更好地为中医在治疗各类型肺癌中起到减毒增效的助推作用.
作者:张泽渊;孙剑峰;钟丹;张艺凡;夏志武;何成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生、熟大黄对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及微循环的影响,阐释大黄炮制前后对其活血化瘀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70只SD大鼠分为7组,实验组灌胃热性中药造模28天,第22天开始皮下注射盐酸洛哌丁胺,每天两次,并给予两个剂量组的生/熟大黄和阳性药.第29天,眼眶取血,检测血管内皮素(ET)、一氧化氮(N0)、前列环素(PGI2)、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结果 生、熟大黄均具有改善热结血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微循环的作用.与生大黄相比,熟大黄各剂量组对ET、NO、PGI2、VWF因子水平具有显著(P <0.05-0.01)的改善作用.结论 熟大黄的活血化瘀作用强于生大黄,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ET、NO、PGI2、VWF因子水平而实现的.
作者:赵玲;胡昌江;潘新;耿媛媛;熊瑞;陈志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骨性关节炎为老年人常见、多发且比较难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该文对近10年来部分穴位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治疗研究进行整理.
作者:边敏佳;陈蓉;赵宗辽;边艳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以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及其相互作用为靶点,探讨比较中西医治疗方法对子宫腺肌病(adenomysis,AM)小鼠子宫在位及异位内膜的不同作用机制.方法 对8周龄ICR雌鼠施行雄鼠垂体宫腔内移植手术,术后分别饲养3月,形成模型组.选择导师行气化瘀法临床验方(蒲灵化瘀止痛方)为实验药物(A组),孕三烯酮组为西药对照组(B组),未造模同期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给药3月.运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雌激素效应相关因子(p450、COX-2、ERa)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CD31、MMP-2)在模型组、用药组的变化.结果 在位内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CD31表达显著下降,MMP-2、VEGF显著升高;治疗后,A、B组CD31上调,A组显著优于B组,MMP-2、VEGF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下调,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异位内膜:与模型组比较,A、B组CD31表达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A、B组MMP-2均显著下降,B组显著低于A组.在位及异位内膜p450、COX-2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组,治疗后p450、COX-2表达与模型组比较A、B组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比较,A、B组治疗后ERa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显著下调,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蒲灵化瘀止痛方可以有效改善在位内膜的缺血缺氧状态,与西药比较有明显优势,通过终止疾病的始动环节而达到治疗该病的目的.中药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异位内膜雌激素水平,疗效与西药孕三烯酮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付先芸;魏绍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方法对白茯苓及茯苓皮中多糖含量的影响,为茯苓饮片的规范化加工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茯苓多糖吸光度,检测波长为487nm.结果 白茯苓的多糖含量比茯苓皮高,经过蒸制后,白茯苓和茯苓皮所含的多糖含量均明显降低,尤其是高压蒸影响更大.结论 茯苓多糖对热压不稳定,茯苓切制前不宜蒸制.研究结果可为茯苓的产地加工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习平;张琴;周逸群;胡和婧;石继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检测中药灰兜巴不同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3种常见菌的抗菌效果.方法 采用纸片法和试管稀释法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抗菌为受试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参照有关标准对其抑菌性进行判断;并以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不同组分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灰兜巴四种提取物对三种细菌的低抑菌浓度均为62.5 μg/ml,灰兜巴水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石油醚萃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大肠杆菌的低杀菌浓度均为250μg/ml.结论 证实灰兜巴提取物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作者:孙彦敏;王妹;彭亮;李知敏;任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劳淋病作为五淋之一,因其病程长、病势缠绵难愈,临床治疗乏善可陈.叶玉妹主任认为劳淋病病位在肾,常及心肝,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常兼有“肝阴不足…心火旺盛”.在治疗上叶主任提出“扶正益肾、清利通络”的治疗大法,并根据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特点,分别采用“清利泄浊、益肾养阴”和“扶正益肾、活血通络”的治法,疗效显著.
作者:陈杰;廖林;叶玉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明确大黄灵仙胶囊对胆管内皮细胞TGF-β1 mRNA、Smad2/3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阐明其是否能够逆转胆管内皮细胞纤维化进程,从而发挥临床疗效.方法 体外培养人原代胆管内皮细胞株,以适当LPS给予刺激,采用大黄灵仙胶囊含药血清进行干预,细胞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大黄灵仙胶囊大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在干预后24h、48h、72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荧光PCR技术,测定TGF-β1mRNA和Smad2/3 mRNA表达情况.结果 大黄灵仙胶囊能降低TGF-β1mRNA表达水平,在含药血清干预处理后48h、72h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剂量依赖性,同样在干预后48h、72h细胞内Smad2/3 mRNA表达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灵仙胶囊对TGF-β1-Smad2/3信号转导通路具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其能缓解早期肝内胆管纤维化进程,达到防治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清坚;唐乾利;俞渊;赫军;胡嗣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鼻渊合剂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FESS术后鼻窦黏膜内EGF及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2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10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鼻渊合剂),对照组10例(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克拉霉素分散片+吉诺通),两组均予相同的手术处理并分别在术后第1、2、4周采集标本,术后1周开始服药,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EGF及EGFR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用药前后比较,用药1周后EGF表达强度增加(P<0.05),EGFR表达强度明显增加(P<0.01),用药3周后EGF、EGFR表达强度强度均明显增加(P<0.01);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用药1周后EGF表达强度显著增加(P<0.01),EGFR表达强度有增加(P<0.05),用药3周后EGF、EGFR表达强度均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EGF、EGFR表达强度经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术后运用鼻渊合剂在促进黏膜修复,加速创面愈合方面有一定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EGF、EGFR表达有关.
作者:吴拥军;马华安;秦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鉴别野菊花以及伪品.方法 测量野菊花及其伪品的药材舌状花长度、粉末中花粉粒直径、花粉囊内壁细胞直径这三个指标,运用SPSS20.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显示,上述方法能够鉴别野菊花的真伪,但伪品之间不能准确区分.结论 野菊花及其伪品之间可以通过上述指标,可以建立一种鉴别真伪的方法.
作者:张静;张建逵;王冰;厉妲;康廷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