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庄德红;朱莉娟
目的 探讨Dis3l2基因敲除对胃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该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CRISPR/Cas 9技术敲除胃癌细胞Dis3l2基因,然后利用生化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乳酸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内磷酸果糖激酶(PFK)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丙酮酸激酶M2(PKM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胃癌细胞Dis3l2基因敲除后,细胞培养液乳酸含量和细胞内PFK含量均升高;mTOR蛋白及葡萄糖代谢相关蛋白HIF-lα、GLUT-1、PKM2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胃癌细胞Dis3l2基因敲除后可以促进胃癌细胞的糖酵解,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mTOR通路上调HIF-1α、GLUT-1、PKM2水平而实现.
作者:宋虎;徐溢新;许腾;樊瑞智;曹猛;徐为;宋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髂骨翼置钉和髋臼上置钉技术在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6月-2016年7月实施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APCⅡ/Ⅲ型)外固定手术60例,比较分析髂骨翼置钉组(51例)和髋臼上置钉组(9例)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钉道松动及感染情况.采用Majeed评分标准评估骨盆骨折患者的预后优良率.结果 髂骨翼置钉组手术时间较髋臼上置钉组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髋臼上置钉组明显减少(P<0.01).2组间钉道感染率、钉道松动率及Majeed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髂骨翼置钉技术与髋臼上置钉技术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固定可靠等优点,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骨盆外固定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筱;张轶;朱锋辉;冯斌;姚爱明;许铁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对比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holmium laser enucleation of prostate,HoLEP)与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88例,HoLEP治疗患者44例,TURP治疗患者44例.比较2组手术中相关指标及术后6个月随访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残余尿量((PVR)测定.结果 HoLEP组患者手术时间比TURP组长,术中失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以及住院时间HoLEP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HoLEP组IPSS、QOL评分与TURP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残余尿量HoLEP组显著低于TUR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治疗方式近期疗效相当,但HoLEP可明显降低出血量、减少导尿管留置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残余尿量,值得推广.
作者:郑典宝;王剑锋;荆志涛;胡斌;张杰秀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奥沙利铂传统化疗在晚期结肠癌中的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诊治的晚期结肠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卡培他滨传统剂量联合奥沙利铂进行化疗,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KPS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及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的RR为40%,对照组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DCR为53.33%,对照组为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治疗前KP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PFS为(10.8±3.4)月,对照组为(8.3±2.5)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胃肠道反应、白细胞降低、手足综合征、免疫力下降及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培他滨节拍化疗联合奥沙利铂传统化疗对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作者:宋超;赵晶;高超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髓内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的特征,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5例髓内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MRI特征.结果 肿瘤的MRI表现为类椭圆形、圆形、条状、斑片状以及长管状,边界清晰的实性软组织肿块;病变信号混杂,呈现等、长T1信号及长T2信号以及稍短T1信号、稍长T2信号;病灶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较轻;12例肿瘤内部信号不均匀;5例病灶周围多个流空血管断面,呈类圆形无信号表现;2例椎旁可见明显强化团块影;大部分肿瘤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均显著强化,仅1例胸椎弥漫条状长T1信号影,增强后未明显强化.结论 髓内实性血管母细胞瘤MRI具有特征性表现,临床上行MRI检查能为患者的术前定位及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厉媛;胡春峰;彭来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牙周序列治疗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78例牙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正畸治疗,研究组联合牙周序列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者牙周指标,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调查患者对正畸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牙周附着水平、菌斑指数为、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9%(37/3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1%(32/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正畸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炎患者在正畸治疗时配合牙周序列治疗,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许飞虎;沈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控制饮水在危重症手足口病急性期患儿的应用疗效.方法 将68例危重症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饮水.对比2组患儿临床指标恢复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温、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血压、血糖、毛细血管充盈和肢体抖动的恢复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心肌炎、肺水肿、肺出血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控制饮水能有效地控制危重症手足口病急性期患儿的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胡苏侠;张春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探讨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选择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29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性别、是否吸烟、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ECOG评分等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平均总生存期(OS)20.85个月.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组总的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期(PFS)及OS均优于其他治疗组.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ECOG评分及治疗方法是影响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及治疗方法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ECOG评分及治疗方法是影响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老年患者可以根据体力状况评分选择佳治疗方法.
作者:戴秀梅;李劲松;陶云霞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预输注对双管喉罩置入时血流动力学和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DEX1组(D1组)和DEX2组(D2组),每组各20例.患者术前未使用任何药物,C组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D1组和D2组麻醉前10 min分别给予DEX 0.5、1μg·kg-1(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4mg·L-1)静脉输注,输注时间均为10 min.10 min后以依托咪酯乳剂0.2 mg·kg-1、舒芬太尼0.15 μg·kg-1、阿曲库铵0.5 mg·kg-1静脉诱导.3组患者均用利多卡因喷壶充分咽后壁表面麻醉下双管喉罩置入,根据患者体重范围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宜型号的一次性双管喉罩,常规仔细检查双管喉罩气囊是否漏气,在罩体背侧及前侧涂抹少量石蜡油,以减少双管喉罩在插入过程中的阻力.记录3组置入双管喉罩前、置入双管喉罩即刻及置入双管喉罩后1min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比较3组不同时点的MAP、心率的变化率.结果 D1组和D2组置入双管喉罩前、置入双管喉罩即刻及置入双管喉罩后1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小于C组(P<0.05);与D1组比较,D2组置入双管喉罩前、置入双管喉罩即刻及置入双管喉罩后1 min的心率变化率均较大(P<0.05).结论 麻醉开始前静脉预输注DEX 0.5 μg·kg-和1μg·kg-1联合充分咽后壁表面麻醉能够明显抑制置入双管喉罩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其中静脉预输注DEX 0.5 μg·kg-的患者双管喉罩置入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而预输注DEX1μg·kg-1的患者在充分咽后壁表面麻醉下,心率往往受到抑制.
作者:高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改良后腹腔镜减瘤术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手术方法由传统的先处理肾蒂改良为先处理输尿管,离断输尿管后,沿无血管层面由下极至上极方向,依次处理肾蒂和游离肾脏.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80例应用改良后腹腔镜减瘤术治疗的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137.2±36.4) min,平均出血量(80.1±28.5)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7.0±2.3)天;其中7例改为开放手术,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后腹腔镜减瘤术具有容易暴露肾蒂、并发症较少和安全有效的特点,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毛立军;郭志成;刘渠贺;卢猛;温儒民;陈家存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泉山区孕妇碘营养状况,为该地区孕妇制订科学的补碘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4月和2016年4月分别抽取孕中期、孕晚期孕妇各50名,采集其尿样和家中食用盐样,进行尿碘和盐碘检测.结果 100名孕中期和100名孕晚期孕妇的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41.5 μg/L、177μg/L,2015年和2016年监测的孕妇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84.5 μg/L、214.5 μ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碘频数分布中,孕中期和孕晚期的碘适宜率、碘过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用非碘盐、不合格碘盐的孕妇缺碘率比食用合格碘盐的孕妇缺碘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徐州市泉山区孕妇群体碘营养水平充足,但仍有36.5%的个体存在碘不足,10.5%的个体存在碘过量现象,需要进一步做好碘缺乏病的宣传和饮食指导工作,加大孕妇碘营养的监测力度,提高孕妇的碘适宜量的比例,保障胎儿智力的正常发育.
作者:王玲;庄德红;朱莉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inflammation index,SII)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后预后评估的价值,并将SII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首次行放疗的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ROC曲线确定SII、PLR、MLR的佳界值,并分析SII、PLR和MLR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组84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个月.SII和PLR与老年食管癌放疗患者的生存有关(P<0.05),MLR与患者的生存无关(P=0.22).根据ROC曲线下面积,SII对患者总生存时间的预测价值优于PLR(P<0.05).结论 SII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放疗后的有效预测指标,SII值较高的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耿晓如;张鑫君;李连涛;徐钰梅;章龙珍;刘桂红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动力磨钻系统在椎间孔镜可视下行椎间孔成形术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6年1-12月收治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椎间孔镜下使用动力磨钻系统行可视下椎间孔成形术及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全部患者手术时间为60~120 min,平均95.3 min.住院天数为5 ~13天,平均8.3天.患者术中透视次数为10~18次,平均13.5次.患者术前VAS评分较高,在术后3天、2周和3个月时VAS评分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腰椎功能(ODI和JOA)评分较差,在术后3天得到改善,并在术后3个月得到维持,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动力磨钻系统在椎间孔镜可视下行椎间孔成形术,较传统磨钻减少了术中透视次数,避免过多切除上关节突,降低了损伤神经的风险,效果满意.
作者:邓斌;吴继彬;孙玛骥;张驰;袁峰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肝硬化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与出院时相比,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年2组患者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识水平以及自我责任感等方面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升高,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生活质量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较高,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肝硬化患者,无论在住院期间还是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均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一种适宜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的护理手段.
作者:褚晓静;鹿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Lin28A基因过表达后对结肠癌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建立Lin28A过表达结肠癌HT-29细胞株,以生化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乳酸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内磷酸果糖(PFK)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Lin28A、Lin28A、缺氧诱导因子-1d(HIF-1 α)、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丙酮酸激酶M2 (PKM2)蛋白水平表达.结果Lin28A在结肠癌细胞过表达后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let-7a表达降低;细胞培养液乳酸含量和细胞内PFK含量均升高;糖代谢相关蛋白HIF-1d、GLUT-1、PKM2水平明显升高.结论Lin28A过表达可以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糖酵解,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上调HIF-1α、GLUT-1、PKM2水平而实现.
作者:宋虎;徐溢新;许腾;樊瑞智;曹猛;徐为;宋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分析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对老年贲门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38例老年贲门癌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全胃切除组(19例,全胃切除加食管空肠吻合)和B组:近端胃切除组(19例,近端胃癌根治术保留胃远端行食管-残胃吻合),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淋巴结数,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食管返流的发生率、体重指数及1年、3年生存率,通过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 A组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延长(P<0.05),术中出血量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明显多于B组(P<0.05),但阳性淋巴结数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与B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远期返流性食管炎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患者1、3年生存率与B组无显著差异.手术后QOL评分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 全胃切除较近端胃切除手术时间长,虽然淋巴结清扫数目增加,但并未增加手术的根治性,近期生存率无差异.全胃切除并不增加术后的近期并发症,但可显著减少远期返流性食管的发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孙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口服冲击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及对血钙、血磷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37例血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300 ~ 500 ng/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阿法骨化醇冲击治疗组(阿法骨化醇组,n=19)和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组(骨化三醇组,n=18),观察时间12周,观察终点为iPTH水平<150 ~300 ng/L.分别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4、8、12周血iPTH及钙、磷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第12周,阿法骨化醇组和骨化三醇组iPT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2组的治疗达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血钙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或P<0.01),2组之间血钙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骨化三醇组血磷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阿法骨化醇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法骨化醇和骨化三醇口服冲击均对血液透析患者SHPT有显著疗效,二者对血清钙、磷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作者:刘亚;杨晶;邱晓楠;郎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并比较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35例早期肺癌手术患者,分为肺叶组(n=17)和肺段组(n=18).肺叶组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肺段组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的差异;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2组患者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叶组相比,肺段组手术时间更长;所有患者随访1年,肺段组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肺叶组(P<0.05).结论 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肺功能.
作者:张小川;仲宁;张亚年;张露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盐酸纳美芬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静脉麻醉中对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和呼吸抑制作用及不良反应的拮抗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纳美芬术后组手术结束后5 min静脉注射纳美芬,纳美芬术前组麻醉诱导前5 min静脉注射纳美芬,空白对照组不用盐酸纳美芬干预.记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8、24h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拔管后5、30、60 min Ramsay镇静评分及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纳美芬术后组、纳美芬术前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各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空白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纳美芬术后组和纳美芬术前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后各时间点VA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纳美芬能够拮抗舒芬太尼的呼吸抑制作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获得较好的催醒效果,且对舒芬太尼的术后镇痛作用不产生明显的影响.
作者:张钰;杨曦 刊期: 2017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后耐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可能的耐药机制及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后续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收集31例对一代EGFR-TKIs获得性耐药的患者,做了肺癌123个肿瘤相关基因全外显子基因的二代测序;统计EGFR基因及其他肿瘤相关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基因突变状态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31例患者共发现121个基因突变,每例患者平均3.9个基因突变;有28例伴有EGFR敏感突变,其中19外显子突变15例(48.4%),20外显子中T790M突变14例(45.2%),21外显子突变12例(38.7%);同时存在19和20外显子突变7例(22.6%),同时存在20和21外显子突变5例(16.1%).无肿瘤疾病家族史患者的T790M突变率为62.5%(10/16),高于有肿瘤疾病家族史患者T790M突变率26.7% (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PIK3CA突变率[21.4% (3/14》]高于男性患者(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90M阳性突变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2.6个月,较阴性患者的7.8个月延长4.8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外显子L858R阳性突变患者PFS为14.4个月,较阴性患者的7.4个月延长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IK3CA阳性突变患者PFS为3.0个月,较阴性患者的10.9个月缩短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可依据一代EGFR-TKIs耐药后晚期NSCLC基因突变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L858R、PIK3CA与其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之霞;王红梅;赵阳;韩正祥;杜秀平 刊期: 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