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震;张庆;张海清;李小翠;郑葵阳;周峰
目的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手术疗效.方法 24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畸形矫正和赘生物清除.室间隔缺损(VSD)直接缝合13例,补片修补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采用直视缝合方法.肺动脉瓣成形术3例,法乐四联症根治术1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置换术1例.结果 全组经手术及抗生素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3~ 18个月,无死亡及心内膜炎复发.结论 正确把握手术时机、手术方式及选择有效抗牛索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桂鑫;李庆鹏;张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经阴道彩超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阴道探查对42例PCOS患者的卵巢间质内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进行检测,并与36例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 PCOS患者卵巢间质内血流比对照组丰富,双侧动脉血流R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经阴道彩超检测卵巢问质内血流对PCOS患者的诊断有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徐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顺铂腹腔热化疗对卵巢癌大鼠的疗效,并且从细胞凋亡角度进一步探讨腹腔热化疗治疗卵巢癌的机制,为临床应用腹腔热化疗治疗卵巢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近交系Fischer 344大鼠低分化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NuTu-19,将一定数昔的培养细胞分别注入24只雌性近交系Fischer344大鼠腹腔中,建立卵巢癌腹腔转移瘤动物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组后,应用顺铂及不同加热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提取腹腔积液中游离卵巢癌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PI染色检测其细胞周期比率及细胞凋亡率;取卵巢癌腹腔转移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分析,检测凋亡相关基冈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 ①所有实验动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血性腹腔积液及腹腔转移瘤微小结节病灶;②顺铂或加热治疗均町提高大鼠腹腔积液中卵巢癌细胞的凋亡率(P<0.05),顺铂与微波持续加热同时应用后细胞凋亡率进一步升高(P<0.05);③顺铂或一次性加热治疗可降低大鼠腹腔积液中游离卵巢癌细胞G0/G1期比率(P<0.05);微波持续加热治疗或与顺铂同时应用均可降低腹腔积液中卵巢癌细胞S期细胞比率(P<0.05);④顺铂或微波持续加热治疗的大鼠腹腔转移瘤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降低(P<0.05),bax基因表达升高(P<0.05),两种疗法联合治疗具有正向协同作用(P<0.05).结论 ①顺铂及不同加热方式治疗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或抑制细胞进入增殖期从而起到治疗卵巢癌的作用,且顺铂联合微波持续加热治疗效果佳.②顺铂及微波持续加热治疗均可降低卵巢癌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增加bax基因表达,从而诱导卵巢癌细胞凋亡,并且两法同时应用效果更佳.
作者:杜凤英;邹忠文;邵淑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相关资料,以期更好保护导管,延长使用寿命.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透患者56例,长期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观察并记录一般实验室检查、血压、肾衰竭病因、置入带cuff长期导管的原因、导管类型、手术入路、导管相关并发症(感染、血栓形成等)、导管使用寿命及退出原因.结果 现阶段应用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血管通路者21例,占同期透析患者的19.23%.长使用时间37.6个月,平均时间(32.2±3.2)个月.血流量200~300 ml/min.并发症情况:出口感染2例,导管相关菌血症9例,导管扭曲、位置不适当2例,血栓性并发症8例,导管完全脱出1例,部分脱出1例.所有并发症均进行适当治疗.结论 带cuff血透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使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期间较理想的过渡通路.规范化管理、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留置带cuff血透导管管理的重点.
作者:胡军建;徐建华;任月运;杨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难治性MPP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热程长,剧烈咳嗽,病情迁延不愈.12例患儿出现肺外并发症,表现为不同程度心肌损害以及肝功能受损.所有病例均采用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联合短期使用甲基泼尼松龙,31例加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30例治愈出院,2例转院,1例好转后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结论 儿童难治性MPP使用足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冯越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临床各型颈椎病的X线、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探讨各型颈椎病的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对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征象;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椎管狭窄等征象;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以及CTA或MRA显示椎动脉扭曲、狭窄、变形等征象;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但没有其他典型征象,影像诊断尤其困难,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各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经济而有效地达到诊断临床各型颈椎病的目的.
作者:余浩;张祖燕;李赛;朱炜炜;刘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的血清、乳汁中HBV-DNA含量,分析其相关性,探讨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44例血清HBsAg阳性产妇血清和乳汁中HBV-D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136例HBeAg阴性组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28.7%和5.1%,108例HBeAg阳性组产妇血清与乳汁中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6.3%和88.9%.当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1.0 × 103 copies/ml时,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O;当HBV携带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大于1.0 × 107 copies/ml时,其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为92.6%.乳汁中HBV-DNA含量随血清中HBV-DNA含量升高而增加,二者呈正相关(r=0.8279,P<0.01).结论 HBsAg阳性产妇要同时检测血清和乳汁中HBV-DNA的含量,以安全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当产妇血清中HBV-DNA含量大于1.0 X107copies/ml时,应尽量避免母乳喂养.
作者:刘敏;张萌;张言超;陈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分析骨髓移植病房护理安伞隐患,制定护理安令管理对策,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健全护理安全质控体系,有效落实护理安全措施,终达到消除护理安全隐患,提升护理服务品质的目标.
作者:胡亭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 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中给予病情观察及相应的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发生与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术前给予健康教育及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对微波消融并发症的原冈及特点给予针对性的预防处理,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配合术中的操作,对保证治疗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红北;鹿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小切口腋臭根治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从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等方面对89例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患者进行护理,总结探讨该护理方法 对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性.结果 术后1~ 6个月随访,89例患者中,81例Ⅰ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愈合延迟,6例术后血肿,经清创、换药,切口Ⅱ期愈合.结论 小切口腋臭根治术治疗腋臭,效果确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效率,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静;梁文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表达和纯化TAT-GluR6-9C小肽,用于脑缺血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方法 用化学合成的方法 获得TAT-GluR6-9C小肽的cDNA;与原核表达载体pMON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JM109进行筛选、序列测定.结果 ①经化学合成并退火得到了TAT-GluR6-9C的双链cDNA;②酶切鉴定能观察到TAT-GluR6-9C和pMON两条带;③TAT-GluR6-9C测序图谱与GenBank报道完全一致.结论 获得了含目的 基因TAT-GluR6-9C的pMON原核表达载体重组体.
作者:胡书群;刘东海;张光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早期新发心房纤颤(房颤)的相关因素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否具有预防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OPCAB的124例患者资料,选取备选危险因素,以术后新发房颤为终点,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因素,将P<0.2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后退法筛选危险因素.明确与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相关的独立因素.结果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P<0.25的指标有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年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是术后房颤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OPCAB术后早期新发房颤与年龄及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密切相关,高龄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前他汀类药物治疗时间延长可能具有预防作用.
作者:刘宏;张晓膺;占向鸿;钱永祥;狄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地佐辛与丙泊酚联合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可行性.方法 将6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用丙泊酚麻醉,B组应用地佐辛+丙泊酚,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后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2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并发症、术后宫缩痛VAS评分和患者留院观察时间.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者丙泊酚的用量明显减少,患者苏醒时间缩短,镇痛效果良好,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延周;王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的护理体会及疗效.方法 30例CRF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灌肠,并从心理、饮食和中药灌肠3个方面进行护理.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和血尿素氮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药灌肠期间通过3个方面的护理,所有患者均能耐受,未发现明显副作用或不良反应.灌肠后患者血肌酐下降19.4%,血尿素氮下降24.2%,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灌肠对CRF具有辅助治疗作用.中药灌肠治疗期间.配合心理和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
作者:赵淑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及抗凝血因子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发色底物法检测蛋白C(PC:A)、蛋白S活性(PS:A),对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血管病变和伴发血管病变组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血管病变组vWF、PC:A、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血管病变组PC:A、P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管病,变组vWF、PC:A、PS:A异常分布率分别为91.4%、85.0%、45.5%,vWF含量与PC:A呈负相关(r=-0.741,P<0.05),与PS:A呈负相关(r=-0.765,P<0.05),PC:A与PS:A含量呈正相关(r=0.844,P<0.01).结论 血浆vWF、PC:A、PS:A检测在糖尿病发病及病程发展的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明良;温海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两种不同途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及护理要点.方法 选择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6例,根据介入治疗的穿刺路径分为股动脉组46例,桡动脉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舒适度、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 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患者出血、尿潴留、迷走神经反射、血管并发症、难以入眠、疼痛不适的发生率以及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5或P<0.01),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明显升高(P<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并发症较少,加强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贾艳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147例缺血性心肌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77例、对照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曲荚他嗪20 mg,3次/d口服,共4周.观察临床疗效,超声心动图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曲美他嗪组临床显效率(61.0%vs.44.3%,P<0.05)、总有效率(93.5%vs.64.3%,P<0.05)均高于对照组;曲美他嗪组LVEDD低于对照组[(56.0±3.3)mm vs.(59.8±4.6)mm,P<0.05],LVEF高于对照组(46.3%±3.2%vs.41.1%±3.4%,P<0.05).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CHF患者的心功能,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辅助用药.
作者:李巧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钙离子通道在缺氧缺糖/再灌注诱导皮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大鼠皮质神经元缺氧缺糖模型,应用DAPI染色方法,以细胞凋亡率为指标,观察缺氧缺糖诱导神经兀损伤及Ca2+螯合剂EGTA、NMDA受体拮抗剂MK-801、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L-VGCC)拮抗剂尼莫地平、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抑制剂染料木黄酮、CaMKⅡ抑制剂NK-62对缺氧缺糖/再灌注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作用.结果 缺氧缺糖/再灌注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至再灌注24 h凋亡率达到80%左右;加入EGTA、MK-801及尼莫地平可以抑制细胞凋亡,凋亡率从80%分别降低为33%、35%和38%;加入染料木黄酮和KN-62可以使凋亡率从80%分别降低为43%和42%.结论 减少胞外Ca2+浓度、阻断NMDA受体和L-VGCC、抑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CaMKⅡ可以减少缺氧缺糖/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损伤.缺氧缺糖/再灌注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可能与胞外ca2+内流有关,并与NMDA受体和L-VGCC两类钙通道的开放有关.
作者:颜景芝;刘永;纵艳艳;张光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可吸收棒治疗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治疗22例成人桡骨头骨折,术中应尽量减少环状韧带的损伤,术后制动2~ 3周,进行屈肘和前臂旋转功能练习.结果 定期随访1~3年,平均1.6年,术后无骨间后神经症状,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估,优18例,良4例.结论 对于MasonⅡ型及部分MasonⅢ型桡骨头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术能获得满意疗效且功能恢复好.
作者:卢文海;周冰;郭开今;辛兵;郑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MS-275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用0.5、1.0、1.5;μmol/L MS-275作用于乳腺癌MCF7细胞24 h,用MTT 法观察不同浓度MS-275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乳腺癌MCF7细胞生长及周期,Western-blotting法检测MS-275对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1.0 μmol/L的MS-275对乳腺癌MCF7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在1.0 μxmol/L浓度之上可明显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阻滞,增强p21、p27基因的表达,降低CCNDl、Cdk4D基因的表达.结论 一定剂量MS-275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生长,细胞阻滞的发生与p21、p27基因表达的增加及CCND1、Cdk4D基因表达的减少相关.
作者:陈卫花;李龙飞;刘霞;程慧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