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晓云
因我院感染性疾病科连续出现6例输液反应患儿,所以我院根据此次事件,总结分析事件出现原因,包括环境和人员问题,并依据相关原因进行整改,以期减少相应事件.
作者:李秋云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对芪苈强心胶囊联合西药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比较芪苈强心胶囊+标准治疗与单用标准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内部真实性.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7年3月20日,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个RCT,共84名高龄患者,芪苈强心胶囊治疗12周后NYHA心功能评分、MLHFQ评分及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明显改善,LVEF及NT-pro BN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提示芪苈强心胶囊对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结论:由于纳入研究仅1篇,病例数太少且方法学质量低下,目前还不能得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有效的结论.需要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确定芪苈强心胶囊治疗高龄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赵志颖;龙怀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丁桂儿脐贴敷脐防治普通结肠镜检查所致腹胀痛的有效性.方法:将使用普通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按普通肠镜常规检查进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检查前1h用丁桂儿脐贴敷脐.记录两组术中和术后1、6、24h患者腹胀痛程度.结果:术中观察组NRS评分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24h,观察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NRS评分逐步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丁桂儿脐贴敷脐能有效防治经普通结肠镜检查术后的腹痛,对减轻术中腹痛也有一定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黄建略;植冠光;杨衍聚;张毅之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疏肝无忧汤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在我院选择80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西药组(n=40)和中药组(n=40),给予西药组患者盐酸氟西汀治疗,给予中药组患者疏肝无忧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中药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AMD评分与西药组相比均明显较低,P<0.05.中药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西药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疏肝无忧汤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治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可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推广运用.
作者:岳丽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中药热奄包外敷用于缓解早孕患者下腹部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腹部疼痛的早期孕妇120例,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研究组联合给予中药热奄包外敷下腹部.对孕妇护理前后进行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VAS评分评价疗效,以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护理舒适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高度舒适率为5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能够有效缓解早孕患者下腹部疼痛,显著提高孕妇舒适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翠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类型,目前其发病率逐步上升,故对其研究越来越多.本文通过检索近十年以来中医药治疗该病的大量文献以分析现行的针刺、灸法、中药辨证治疗、牵引及综合疗法的现状及不足,并对该病的中医药治疗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为探寻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思路.
作者:范华雨;张胜利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五苓汤,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效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同对照组(7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LVEF同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LVESD、LVEDD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五苓汤结合西医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效果,促进心功能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欧莉君;邢洁;李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阿昔洛韦与喜炎平联合治疗应用于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9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给予阿昔洛韦治疗,实验组47例加入喜炎平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期间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相关情况.结果:实验组各项体征趋于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恢复时间(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5/47),高于对照组的70.21%(33/47)(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阿昔洛韦治疗手足口病能显著改善患儿体征,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冯宏宁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祛瘀通络汤合并长春西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10月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78例,随机分组每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长春西汀治疗,观察组采用长春西汀合并祛瘀通络汤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HAMD、Fugl-Meyer、MBI、SWL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Fugl-Meyer、MBI、SWL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祛瘀通络汤联合长春西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张书杰;刘永胜;周丽梅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北院ICU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住的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开始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评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67%,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穴位贴敷联合针刺在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7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对照组63例.对照组服用托拉塞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时间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临床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所提高,观察组较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力衰竭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LVEF,改善呼吸困难、肺部啰音、下肢浮肿等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在可接受范围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奚克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基层98例老年性阴道炎的就诊、治疗及预后,探讨基层老年性阴道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方法:总结自2009年6月-2015年11月我们收诊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98例临床资料,并给予内服中药、外用维生素C片联合治疗的效果观察.结果:基层老年性阴道炎就诊渠道混乱、误诊率较高、抗生素使用不规范;内服中药、外用维生素C联合治疗显示有效率为94.9%.结论:加强对个体诊所实行有效监管、明确社区卫生院各科室职能,以及对老年性疾病知识的宣传,并对老年性疾患的就诊作出正确的引导是必要的.内服中药、外用维生素C效果明显,且经济、安全,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曹江玲;肖荣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究肛门功能评估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收治区间为2010年1月-2017年1月的44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对患者实施高位挂线低位切开选择缝合术治疗,并辅以中药内服和外洗,根据患者经历的手术次数进行分组,检测几组患者各项肠道指标,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肛门功能评估评分.结果:基于对5组患者进行肛门功能评估,我们能够发现,患者直肠测压时,其收缩压、舒张压、静息压以及排便反应中的收缩反应与抑制反应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组患者直肠感觉功能测定以及迟缓反应所得出的数据并无较大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高位挂线低位切开选择缝合术配合中药治疗,术前术后肛门功能评价,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使用肛门评估方式有助于正确评估治疗效果,为治疗工作提供支持,因此值得被推广使用.
作者:李召兵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医药综合方案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生存质量的疗效.方法:择取我院心脑病科220例发病72小时内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1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方案,而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共治疗14天.在治疗第1、7、14天及随访第28、60天为观察时间点,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采用SPSS 2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NIHSS、BI、MRS评分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第7天末NIHSS、BI、MRS评分各项指标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14天末及随访第28天末、第60天末治疗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NIHSS、BI、MRS积分均改善明显,且治疗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使用包括中药辨证论治、中药外用、针刺、按摩等多种治疗手段在内的中医药综合方案能显著改善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胥青梅;白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本院治疗的缺铁性贫血患儿1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并辅助捏脊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94.23%)较对照组(80.7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上升,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促进机体对铁剂的吸收,减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增加患儿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罗映霞 刊期: 2018年第14期
本文介绍了武教授治疗子嗽验案一则,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王娟娟;赵琴琴;武权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利用现代医学的Notch信号通路来探讨任督二脉针刺法,有利于揭示任督二脉针刺法结合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病的实质,丰富中医治疗脑病的现代理论依据,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治疗脑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袁龙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对近30年以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文献,通过频数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出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再用统计软件SPSS 18.0整理数据,采用频数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对统计结果做深层次的阐述.结果:高脂血症常见证型34个,其中肝肾阴虚、痰浊内阻、痰瘀互结、气滞血瘀、脾肾阳虚、气虚血瘀、脾虚痰阻、湿热蕴结、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瘀血内结、肝胆湿热、肝阳上亢累计频率达81.44%;用药共322味,按功能分为39类,进一步合并为19类,其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消食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理气药、平肝息风药、泻下药出现频率累计达到90.80%;此外,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还得出一些聚类方.结论: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根据中医辨证对高脂血症的分型、以及治疗所用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等与高脂血症的病因、病机密切相关,发现这些特点和规律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作者:陈瑞;任泓吉;赵伊君;司富春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究中医针灸治疗头痛的疗效,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头痛患者48例,依据抽签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24例.参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西医疗法,实验组采用中医针灸疗法,对比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参照组的75.00%;实验组PPI值、PRI指数的改善程度比参照组更加显著;实验组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参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中医针灸疗法为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头痛症状,且愈后不易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黄海龙;李梦楠;张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乳腺癌手术患者失眠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112例乳腺癌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入院时失眠状况评估及心理评分,采用相应舒适护理措施,入院后10天对患者的失眠状况再次进行评估及心理评分,与入院时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与护理前比较,舒适护理后,患者失眠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对乳腺癌手术患者施行舒适护理可解除患者顾虑,明显改善睡眠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孙新;杨明坤;杨静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