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观平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作为观察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n=30)以及中医辨证治疗的观察组(n=3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咳痰消失时间、住院天数,并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经过统计分析,观察组患者咳嗽消失时间[(5.3±1.6)d]、喘息消失时间[(3.2±0.5)d]、咳痰消失时间[(8.7±1.9)d]、住院时间[(7.5±1.7)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而半年复发率仅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头痛、反酸、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总有效率更高,复发率低,并发症少,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权伟 刊期: 2018年第28期
运用自拟三花消斑汤加减治疗黄褐斑310例,治愈196例(63.2%),显效83例(26.8%),好转23例(7.4%),无效8例(2.6%),总有效率为97.4%.从2009年以来应用三花消斑汤加减治疗310例黄褐斑患者,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张金鑫;段圣刚;贾娜;张全围;赵辉;侯献兵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术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单双号法分为对照组(n=35,行常规护理)和干预组(n=35,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明显(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术后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有利于显著改善吞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万盼;周华银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研究中医温针灸疗法和强骨胶囊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来院诊断为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强骨胶囊和中医温针灸的方法进行治疗,随后根据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4h、8h前列腺素水平、腰椎JOA疼痛评分和病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4h、8h的前列腺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腰椎JOA疼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3个月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明显效果,可以提高治疗效率,显著缩短治疗病程;治疗后前列腺素水平显著降低,表明可以充分缓解患者腰腿痛,减轻疼痛困扰,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明芳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儿科病房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同时提出相关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并且编制了有关儿科护理流程当中病房环境质量的风险条目,对相关条目进行调整并且做成调查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主要调查护理人员、儿童家属和医生.之后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于病房内的环境质量的风险进行评估,终进行确定,有针对性地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从本研究的儿童的家属角度来看,家属认为环境当中的设备风险是导致儿童出现外伤的一个为重要的护理风险因素;而从护士角度来看,主要认为编制太少,任务过于繁重是导致出现护理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医生角度来分析,医生觉得护理制度缺失是导致护理风险出现的主要因素.结论:为有效地消除医院儿科病房的环境的潜在危险因素,需要重视对于安全的管理工作,提升儿科的护理流程的安全度,促进儿科病房质量的良好发展.
作者:王艳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坐骨神经痛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采用尼美舒利片口服治疗患者为西医组(40例),使用针灸治疗的患者为针灸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痛阈值变化以及临床症状(腰部疼痛、坐骨神经分区域痛、咳嗽时疼痛加剧)疼痛程度评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痛阈值差异并不显著,P>0.05;治疗3个疗程后针灸组痛阈值总升幅度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各临床症状评分差异并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针灸组患者的腰部疼痛、坐骨神经分区域痛、咳嗽时疼痛加剧评分均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对于坐骨神经痛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临床症状,升高痛阈值,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维瑜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分析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以2015年4月-2016年4月接受治疗的60例放化疗肺癌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即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情况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肺癌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期间,予以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效果非常显著,在临床上的价值也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雯;林爽;杨晓霞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分析温针灸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影响观察.方法:择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接收的110例中风后下肢发生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资料,按治疗方式分研究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行传统针刺疗法,研究组以温针灸法实施治疗,比对两组临床效果、日常生活能力.结果:研究组Ashworth中下肢评分为(7.35±1.12)分,低于对照组的(11.93±2.30)分(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是(78.83±6.97)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的Fugl-Meryer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下肢痉挛性瘫痪应用温针灸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曾芙蓉;赵波;车伟军;陈洁;闫爱珍;郑林燕 刊期: 2018年第28期
本文浅述放血疗法的临床应用体会,并附医案两则,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韩洪奎;马培锋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探究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使用半夏厚朴汤联合制酸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方法: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诊治88例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诊疗先后顺序登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制酸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半夏厚朴汤,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RSI、RF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高于对照组(86.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6.8%)低于对照组(2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RSI、RFS评分比较中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对反流性咽喉炎患者使用半夏厚朴汤联合制酸药进行治疗,能够提高临床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冯绍斌;李顺鸿;柯尊斌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通过两组病例对照的方法观察三伏贴治疗五更泻的疗效情况.方法: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择三伏天(夏至日、头伏、中伏、末伏、处暑)按节气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温针灸,治疗组在灸后进行穴位贴敷,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后观察疗效.结果:根据腹痛、腹泻及大便性状进行症状积分比较,两组对五更泻治疗均有效,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三伏贴对五更泻治疗有效,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奕臻;李春琴;邓寒冰;金祖敏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了解平衡针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纳入78例因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于2015年1月-2017年5月入住本院的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治疗组39例予以平衡解痉针刺法+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照组39例予以常规针刺+康复训练疗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展开不同疗法后,39例治疗组上肢痉挛改善有效率为97.44%,下肢为92.31%,39例对照组分别为82.05%,74.36%,(P<0.05);治疗组治疗后ADL评分(78.68±2.55)分,高于对照组(62.27±3.15)分,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予以平衡解痉针刺法+康复训练疗法方案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陈丽萍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祛风活血利水法治疗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翼状胬肉患者60例(85眼)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43眼)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并以祛风活血利水法组方治疗,对照组30例(42眼)单纯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随访半年以上,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4%(P<0.05);治疗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4.63d,对照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5.9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3天及术后1周BUT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两组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活血利水法用于翼状胬肉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改善患者眼部症状.
作者:熊静;龙辉;周利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探讨痔疮RPH术加外痔切除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混合痔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2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63例,对照组57例.两组均采用痔疮RPH术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实验组术后运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对照组使用碘伏坐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方式在疗效、创面愈合及疼痛情况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在临床疗效上整体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为(8.76±4.28)天,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1.85±4.96)天,肛门疼痛评分为(1.43±0.9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1.2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痔疮RPH术加外痔切除术联合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混合痔相比较常规治疗临床疗效整体一致,在促进伤口愈合、减轻患者疼痛上优于常规治疗,临床使用该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梓杰;莫国威;梁均乐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进一步明确祖国医学在干眼症治疗中的治疗方式,判断临床疗效,扩大适用范围,推广适宜技术,为后续诊疗方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依据.方法:通过查阅相关经典著作及大量临床资料及文献研究,从对干眼症的诊断依据、治疗方法、效果评估等方面,概括近几年祖国医学在干眼症治疗中的现实应用,并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汇总如下.结果:祖国医学在干眼症的治疗中方式多样,简洁有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发掘.结论:祖国医学通过其特有的理论支持和简易的治疗方式在干眼症的治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后期的研究使用和方案推广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因其效果突出,廉价便捷,副作用少,为后期对祖国医学在干眼症的研究与应用开创新的思路,提供新的舞台.
作者:王永涛;颉瑞萍;于华楠;祁清芬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研究中医推拿治疗失眠的效果.方法:将本院近年收治的50例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中医推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治疗失眠有非常好的效果,推荐使用.
作者:颜承民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12只SHR随机分为葛根素注射液组和SHR组,另选Wistar-Kyoto大鼠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WKY组),分别灌胃同体积的葛根素注射液和生理盐水,14周后进行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等指标的测定.结果:SHR组与WKY组比较,SHR组SBP、LVW/BW明显升高,心肌NO含量明显降低,ANGⅡ、TNF-α 含量明显升高,应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14周后,SBP、LVW/BW有所升高,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ANGⅡ、TNF-α 含量明显降低.结论:葛根素注射液可以抑制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机制可能与其升高NO水平,抑制ANGⅡ、TNF-α 表达有关.
作者:宋云梅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加味牵正汤+隔姜灸治疗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指标变化,评价中医联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的疗效,力求提供有价值的临床研究结果.方法:将45例面神经炎患者采用针刺+加味牵正汤+隔姜灸治疗4周,采用H-B面神经功能计分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治疗前后评分,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H-B面神经功能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痊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1.1%.结论:中医联合疗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显著,安全无毒副作用,可作为面神经炎有效的疗法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刘泉;王建文;王永娟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FBS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IL-1β 的影响.方法:对39例FBSS患者进行温针治疗,另设正常组15例.观察温针治疗FBSS的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1β 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FBSS患者血清IL-1β 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清IL-1β 水平明显下降(P<0.05),JOA评分改善明显,且McGill疼痛询问量表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温针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疗效确切,能有效降低血清IL-1β 含量,缓解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可能为其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易建良;杨帆;冯新国;田文 刊期: 2018年第28期
目的:研究在行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术后采取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62例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分组基础为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常规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参照组,将行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的31例患者作为实验组,观察统计两组样本组间数据差异.结果:数据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临床计算有效率、lovett肌力评分、上肢功能评分对比参照组,P<0.05,统计学呈现数据有参考价值.结论:将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应用在行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的近端肌萎缩型颈椎病患者中疗效显著,有利于恢复患者功能.
作者:马腾 刊期: 2018年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