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治疗脑室内出血41例分析

李军;管义祥

关键词:脑室内出血, 脑室外引流术, 尿激酶
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的有效治疗办法,以降低脑室出血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方法: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同时给予尿激酶灌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以及其他综合治疗措施.结果:41例患者中治愈好转31例,死亡10例.存活31例术后随访1年(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5例;Ⅳ级5例;Ⅴ级3例.4例于术后6月内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加尿激酶灌注是治疗脑室内出血的安全、有效、可行的办法.
交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阳霉素经根管注射治疗根尖周囊肿69例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经根管注射治疗根尖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根尖周囊肿患者69例行根管治疗,术中经根管向囊腔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结束后随访1~3年,并行评价分析.结果:69例根尖周囊肿经治疗后53例痊愈,11例有效,总有效率92.75%.结论:平阳霉素经根管注射治疗根尖周囊肿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朱建宝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单纯性Morgagni网膜疝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诊断单纯性Morgagni网膜疝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Morgagni网膜疝11例多层螺旋CT横断位及多平面重组影像资料,均行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亚毫米重组.根据胸骨后团块脂肪影、膈肌中断缺损、“狭颈征”及网膜血管跨越膈肌上下平面(“血管跨越征”)作为Morgagni网膜疝诊断依据作出判断.结果:多层螺旋CT横断位及多平面重组显示Morgagni网膜疝胸骨后团块脂肪影、膈肌中断缺损、“狭颈征”及“血管跨越征”依次分别为:11例、11例、3例、8例(X2=11.52,P<0.05);2例、7例(x2=12.04,P<0.05)和1例、10例(x2=20.18,P<0.01).横断位3例较大Morgagni网膜疝误为脂肪瘤,1例误为心包囊肿;多平面重组全部提示诊断(x2=9.56,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能够清晰显示Morgagni网膜疝多种特征性征象,对诊断具有决定意义.

    作者:刘婷婷;陆蓉;曹和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52例

    目的:总结应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6月应用长托宁治疗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5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49例患者均2~3 h达长托宁化,无“反跳”发生;轻、中度中毒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为94.2%.结论:彻底清除毒物,正确使用长托宁是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成功的关键.

    作者:施红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114例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又称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之一.秋冬季多见,呈散发或小流行,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如不及时治疗腹泻,可导致一系列临床并发症如肠套叠、电解质紊乱、感染性休克、肠穿孔等严重后果[1],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常以补充水电解质、纠正脱水等对症治疗为主.由于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加强护理,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2009年1月-2010年2月本科儿科病房收治秋季腹泻患儿114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护理对照观察研究,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14例,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57例,男34例,女23例,年龄2 ~60个月,平均(16.82±14.17)月;(2)观察组57例,男38例,女19例,年龄3~60个月,平均(16.96±13.01)月.所有病例均表现有胃肠道症状:大便次数达到6~17次/d,大便呈白色或黄色水样,无腥臭,部分有奶瓣,无黏液和脓血,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无或1~2个/HP,脂肪球无或+~++.大多伴发热、呕吐症状,有轻度或中度脱水.两组资料在年龄和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姜琴;殷晓霞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2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的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2例SMAE,对其临床特征、外科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2例SMAE术前确诊4例,术中诊断8例,I1例治愈,1例自行出院后死亡.结论:对持续剧烈腹痛并伴有房颤等心脏疾病、血液高凝状态及动脉硬化等因素,尽早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TA、MRA或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这是早期明确诊断SMAE的有效方法;而及时剖腹探查,果断切除坏死肠管行一期吻合,术中取栓、术后抗凝溶栓及支持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军;林斌;胡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重症肌无力危象32例护理体会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表现为晨轻暮重,劳累后加重,经休息和抗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后症状减轻.重症肌无力危象(MGC)是指呼吸肌受累时出现咳嗽无力甚至呼吸困难,需要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口咽肌无力和呼吸肌无力者易发生危象,诱发因素包括呼吸道感染、手术(包括胸腺切除术)、精神紧张、全身疾病等.心肌偶可受累,可引起突然死亡,大约10%的重症肌无力出现危象[1].现将我科2008年8月一2011年5月收治的32例MGC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季云;卢丽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31例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免疫固定电泳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速率散射比浊法定量检测IgG、I-gA、IgM及κ、λ轻链,免疫固定电泳采用全自动电泳仪及扫描仪进行.结果:31例MM经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型显示IgG型19例(61.3%),其中IgG κ型5例(16.1%),IgGλ型14例(45.2%);IgA型3例(9.7%),其中IgA κ型2例(6.5%),IgAλ型1例(3.2%);IgM κ型2例(6.5%);IgDλ型1例(3.2%);轻链型10例(32.3%),其中κ型1例(3.2%),λ型9例(29.0%).结论:免疫固定电泳是MM实验室诊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对MM的进一步分型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乔永红;保方;陈莲英;徐耀忠;崔明;丛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15例报告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即Anderson-Hynes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有腰部钝痛不适,经影像学明确诊断UPJ0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15例,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90~180 min,平均125 min,术后无漏尿,随访3~6个月肾积水改善,吻合口无狭窄.结论:后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可以取代传统开放手术.

    作者:库尔班江;热吾力;迪力木拉提;伊力夏提;肖开提;阿斯木江;郑兵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不良反应观察和护理

    目的:分析多西他赛联合吡柔比星和环磷酰胺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方法:转移性乳腺癌56例,应用多西他赛加入5%葡萄糖水250ml中静滴,吡柔比星加入5%的葡萄糖水100ml静滴,环磷酰胺加入20ml生理盐水静推.21天为1疗程,一般6~8疗程.结果:(1)治疗效果:56例中有效45例(80.36%),其中完全缓解7例(12.50%),部分缓解38例(67.86%).(2)不良反应:骨髓抑制54例(96.43)、恶心呕吐55例(98.21%)、过敏5例(8.93%)、心脏毒性14例(25.00%),脱发56例(100.00%),轻度静脉炎6例(10.71%).结论:化疗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和预防性用药,化疗期间密切观察药物毒副反应并给予相应护理,有助于化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孙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45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作技术,对45例患者的52颗牙齿制作氧化锆全瓷冠,随访6~18个月,采用全瓷修复临床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氧化锆全瓷冠桥修复体52件,其中单冠48件k前牙31颗,后牙17颗.3单位固定桥4件.单冠48件中,有1例后牙全冠戴牙后6个月牙合面出现崩瓷,予其拆除后重做.6个月1例全冠卡探针;12个月时1例患者1颗后牙龈轻微炎症治疗后好转.在3单位固定桥中4件中,6个月时1例探诊时少量出血,1基牙出现牙髓炎症.结论:氧化锆全瓷桥冠稳定性、美学效果及生物相容性均佳,是一种理想的全瓷修复方式.

    作者:巫颖泓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初诊时无症状异位妊娠80例分析

    目的:探讨初诊时无症状异位妊娠病例特点,提高对无症状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方法:对无症状疑似异位妊娠80例患者经彩色多普勒显像、尿及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动态观察,尽早确诊异位妊娠,及时行药物治疗及保守性手术.结果:初诊时无症状异位妊娠68例(确诊组)与初诊时漏诊异位妊娠12例(漏诊组)比较:有宫内假孕囊分别为8.9%,83.3%;药物保守治疗分别为58.8%,8.3%;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分别为26.5%,8.3%;剖腹手术分别为14.7%,83.3%;输血分别为0%,75.0%及医疗费均值分别为3 566元,7 506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区分停经早期宫内“假孕囊”及“真孕囊”,行彩色多普勒显像,结合详细病史及血HCG等辅助检查,可降低无症状异位妊娠的漏诊率.

    作者:顾菊妹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33例行双栓塞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临床效果.方法: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患者68例,观察组33例为同时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对照组35例为单纯行TACE术,观察术前术后血象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比较:观察组28例(84.8%)治疗4周后白细胞>4×109/L,血小板计数升高>80×109./L,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0例行第2次双栓塞治疗.对照组介入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呈下降趋势,其后又有上升趋势,术前为(51.4±12.45)×109/L,术后第7天下降到(42.25±10.34)×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发热、腹痛、腹水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细胞减少,提高免疫力,缓解门脉高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于洪波;李拥军;张卫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常规颈前路显露椎体间隙和后纵韧带,行椎体后缘、椎体侧方钩椎关节减压,自体髂骨或椎间融合器植入暴露椎间隙,Orion钢板内固定.结果:获随访6~36个月,平均24.3个月.随访3年未见相邻节段出现继发性改变22例.颈肩部及上肢放射痛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37例,术后1~3个月内缓解15例.按JOA 17分评分法评价疗效,术前评分12~15分,平均13.4分,术后评分14~17分,平均15.7分,52例手术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32例,良13例,可7例,优良率为86.5%;术后随访时X线片复查,植骨均获得融合,无内固定松动、脱出等并发症.结论: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较小、操作安全、减压满意、固定可靠,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手术方法.

    作者:朱贤;张兴祥;葛建飞;沙卫平;张金坤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前纵隔实性肿块47例CT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前纵隔实性肿块的CT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实性肿块47例患者行CT平扫增强和病理活检.结果:胸腺瘤22例,胸腺癌3例,胸腺增生2例,淋巴瘤10例,精原细胞瘤3例,胸内甲状腺肿4例,恶性畸胎瘤2例,胸骨浆细胞瘤纵隔侵犯1例.前纵隔实性肿块均具有各自的CT表现和临床特征.结论:CT是诊断前纵隔实性肿块的重要方法,结合临床特征,对于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作者:沈月红;蒋小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CURB-65评分对急诊救治社区获得性肺炎65例风险评估

    目的:研究CURB-65评分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急诊救治中对肺炎严重度的评估作用.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CAP65例患者,入院后分别进行CURB-65评分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度分层,分为低风险组和高风险组,分别记录住院时间、ICU入住人数和死亡人数并进行比较.结果:(1)采用Kappa法行一致性检验,Kappa=0.53002,u=6.792,P<0.05,即两种评分结果相近,存在一致性.(2)两种评分方法比较:①住院天数:低风险组t=0.6998,P>0.05;高风险组t=-1.1419,P>0.05;②ICU入住人数:低风险组X2=0.4362,P>0.05;高风险组X2=1.8715,P>0.05;③死亡人数:低风险组X2=1.0984,P>0.05;高风险组X2=0.7172,P>0.05.结论:CURB-65评分在CAP急诊救治中对肺炎严重度的评估作用与PSI一致,因其简单易用,更适合急诊临床应用.

    作者:沈雁波;蔡琦;王霆;祁雷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宫颈细胞巴氏分级与TBS描述性诊断在宫颈癌普查筛选中的比较

    目的:比较宫颈细胞传统巴氏分级诊断和TBS分级诊断在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及特异性.方法:2009年9月-10月妇科疾病普查人数3 112例,用传统的巴氏分级诊断法;2011年5月-6月妇科疾病普查人数3 225例,采用TBS描述性诊断法.巴氏Ⅲ级以上和LISL以上定为细胞学检查阳性送病理活检.结果:巴氏分级诊断3 112例中,阳性8例(0.26%),TBS分级诊断3 225例中,阳性19例(0.59%).结论:TBS描述性诊断技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高于巴氏分级法对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筛查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汤金岚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吸入伊洛前列环素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急性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伊洛前列环素后急性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1)肺动脉高压25例吸入氧气前后分别测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及参数差异.(2)吸入药物前后分别测量各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比较用药前后这些参数差异.(3)观察用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不良反应.结果:(1)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氧气后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下降,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增加.(2)急性期吸入伊洛前列环素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下降,心输出量、外周动脉血氧饱和度、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增加.结论:吸入伊洛前列环素可降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肺血管阻力,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周学中;张维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缝隙连接与癫痫研究进展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细胞间唯一能直接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通道,这种物质和信息交流称为由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它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和同步化、神经元活动和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1].癫痫(epilepsy)是由已知或未知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常具有自限性的异常放电所致.由于异常放电神经元的位置不同及电扩布的范围不等,患者的发作可表现为感觉、运动、意识、精神、行为、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兼而有之.目前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实,缝隙连接在癫痫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缝隙连接是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组成的,那就必须对连接蛋白的结构、分布、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了解清楚,才能明确缝隙连接及与癫痫的关系.其中缝隙连接蛋白43是神经组织中分布广、表达强的一类Cx,对其研究较多,也较为明确.

    作者:阮莎莎;高志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钻孔引流术加皮下置Ommaya囊治疗难治性外伤后慢性硬膜下积液15例

    目的:探讨钻孔引流术+Ommaya囊治疗反复发生的外伤后慢性硬膜下积液的效果.方法:采用钻孔引流术+皮下隧道埋置Ommaya囊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15例.结果:15例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恶心呕吐、单侧肢体肌力下降消失,头痛明显减轻,膨出的减压窗逐渐凹陷.术后第1、2、3、6个月随访头颅CT复查示硬膜下积液消失,未有复发.结论:钻孔引流术+Ommaya囊治疗慢性硬膜下积液效果良好.

    作者:陈杨;张志杰;徐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 血清降钙素原对早产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procalcition,PCT)在早产儿细菌性感染的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新生儿室的60例早产儿分为感染组40例和非感染组20例,检测患儿血清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结果:感染组血清PCT(5.24±1.31μg/L)、CRP(8.83±1.24 mg/L)浓度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有效的抗菌治疗后,感染组患儿的PCT(0.42±0.23 μg/L)、CRP(1.46±0.48 mg/L)浓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CT的敏感性和和特异性均高于CRP.结论:PCT对早产儿细菌性感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RP.

    作者:屈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交通医学杂志

交通医学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