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
目的:探讨川芎茶调散对急性湿疹小鼠细胞因子的影响,为其治疗湿疹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本研究以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小鼠湿疹,通过内用不同浓度川芎茶调散汤剂,测定小鼠血清白介素(IL-2)、IgE以及浓度,对川芎茶调散治疗湿疹的疗效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川芎茶调散能明显降低小鼠体内白介素(IL-2)、IgE和NO水平,且不同浓度川芎茶调散超声浸出液用药后疗效有一定差异.结论:川芎茶调散对细胞因子具有一定影响,表明其能提高小鼠自身免疫力,对于急性湿疹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作者:张天琪;王明燕;崔赛男;张颖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医体质学说的提出对疾病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思路,本文就中医体质与中风病的关系展开论述,论证通过体质调节预防中风病的可行性及具体措施,对于降低中风病的发病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志方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方治疗甲状腺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治疗组给予逍遥散加减方,对照组给予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61.1%,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方治疗甲状腺腺瘤安全有效,优于左旋甲状腺素钠片.
作者:赵荣;柏莉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分子生物学是在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本质、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渗透到生物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深入研究的工具[1].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医药的研究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校开设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选修课有着15年的历史,在本校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培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为了进一步提升该课程的品质,提高其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贡献度,我们在选修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86例研究生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与分析,力求探讨一种更符合中医药院校研究生需求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
作者:郭淑贞;李丽娜;张前;华茜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预防全麻患者插管后可能引起的咽喉不适,增加恢复过程中的舒适度和满意度.方法:随机将102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均对两组人员进行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术前两天开始预防性雾化,2次/d,并且给予心理护理,呼吸训练,术后6h开始雾化.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咽喉不适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
作者:付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院内制剂鹿角壮骨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3月间将74例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给予口服院内制剂鹿角壮骨胶囊联合针灸治疗1个疗程,治疗前抽血检查肝肾功能排除病变,治疗后复查肝肾功能,根据日本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分别计算治疗前、后的JOA积分变化.结果:抽血检查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JOA总积分变化明显,经过统计检验,P<0.05.结论:鹿角壮骨胶囊联合针灸治疗对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陆永刚;胡建山;唐广应;张庆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对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95例ASO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对ASO的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安全性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宋跃朋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了解住院死亡病例的基本特征,研究该院的死因疾病顺位.方法:以2004~2013年死亡病例病案首页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以病案首页出院第一诊断作为分类病种,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整理、汇总、分析.结果:近10年来,某院住院病人病死率为0.69%;男性病死率高于女性;61岁以上各年龄段的住院病人病死率居高,其中81岁以上病死率高达1.33%.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损伤和中毒.结论:提高本院的诊疗水平,进行健康宣教,提倡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从而降低病死率.
作者:马俊英;王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上消化道出血(AUGB)属于急重症,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大出血时容易因失血而导致失血性休克,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及时纠正休克,改善循环.同时做好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能减少再次出血的发生,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保障.本文围绕AUGB的护理干预措施作一综述.
作者:黄颖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心痛贴穴位贴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气虚血瘀型)的疗效.方法:UA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二级预防治疗加低分子肝素,心绞痛发作时临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缓解症状;治疗组在上述基础治疗上给予心痛贴外贴.观察治疗前后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改善显效率37.14%,对照组显效率22.8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82.8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缓解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且症状越轻,效果越好.心电图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心痛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作者:姚美娟;杨东娟;张慧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头体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胃热型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头体针结合中药治疗,对照组仅予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有效1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痊愈6例,有效1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胃热型呃逆的临床疗效高于单纯中药治疗.
作者:薛晴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方法:将6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分为干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干预组:肿瘤化疗前常规辅助腹部按摩后行贴敷疗法及耳穴埋籽.观察组:单纯应用(5-HT3受体拮抗剂)止吐药物.结果: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改善程度、治疗效果优于观察组(均P<0.05).结论:耳穴埋籽配合穴位贴敷预防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明显.此法简便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周志丽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千金胶囊联合替硝唑栓治疗宫颈糜烂疗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其中,对照组采用替硝唑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千金胶囊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36例疗效显著,有效率达94.4%,对照组36例显效,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率差异比较P<0.01.结论:千金胶囊联合替硝唑栓治疗宫颈糜烂疗效肯定,有效率高,明显高于单用栓剂治疗.
作者:马晓芳;刘晓霞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治疗四周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经治疗后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良反应较少.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明显,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建清 刊期: 2014年第35期
运用传统中医疗法刮痧,促进乳汁分泌增多及乳腺管通畅,从而满足新生儿哺乳的需求.目的:总结刮痧疗法在产后催乳应用中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产科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的100名产妇,分为治疗组(接受刮痧治疗)和对照组.结果:应用刮痧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根据辨证,运用刮痧促进了乳汁分泌及保持乳腺管通畅,满足了新生儿哺乳的需求,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作者:禚丽梅;陈妮娜;陈志娟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临床上对于中晚期肺癌西医主要采用化疗的治疗方法,效果不佳,近些年来,中医药被逐渐带入西医治疗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对于中晚期肺癌中医的益气养阴法辅助化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总结了近些年来益气养阴法辅助化疗治疗的临床研究成果,来探寻其治疗中晚期肺癌的原理,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作者:姜明哲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建立活血祛瘀膏的制备工艺,确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硬膏剂制备方法制备,并用显微鉴别及薄层层析鉴别进行质控.结果:薄层色谱法可检出大黄、当归、红花、肉桂的特征斑点,斑点清晰,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简便易控,能保证制剂质量,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评价.
作者:张玉革 刊期: 2014年第35期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房颤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4例老年高血压病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择53例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有Hp感染的老年高血压病房颤的患者的血清TC、TG、LDL-C、Cvc表达水平要比Hp感染阴性的患者要显著的高,HDL-C表达水平比Hp感染阴性的患者要低得多,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Hp感染和老年高血压病房颤本身的发生没有显著的关系,但是Hp感染可能会通过血脂代谢与Cyc、CRP、HCY表达水平的影响从而促使老年高血压病房颤的发展和演进.
作者:芮磊 刊期: 2014年第35期
宣郁通经汤具有疏肝理气,解郁除烦,祛瘀止痛之功效.对妇科诸多因肝郁气滞、血瘀痰凝、湿热蕴结而引起的病症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笔者于临床活用此方加减,收效甚好.
作者:王慧君 刊期: 2014年第35期
中风是由于循环系统的血管破裂或闭塞所导致的各种脑血管意外,是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现已与心血管疾病一起成为我国人口中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原因.目前,我国的中风患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城市高于农村,积极防治中风,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是促进其恢复的重要措施.
作者:王琴 刊期: 2014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