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刚;陈实
应用中华长城内因达到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剃刀背畸形明显改善,冠状面畸形cobbs角小矫正率84%,大98%,平均矫正率91.2%;矢状面畸形平均矫正率60.2%,旋转畸形平均矫正Ⅰ~Ⅱ度,无1例出现神经并发症,所有患者至今无矫正度丢失.提示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针对脊柱侧凸的三维畸形从三维空间进行矫正虽然费时,却安全可靠.
作者:路晓;钱普健;林钢;吴晓春;冯步龙;丁德富;韩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院2002年1月~2006年4月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对58例原发性肝癌进行无水乙醇介入性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贾兵;嵇雪芹;李咏梅;李艳;王守华;蒋从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患者胎盘细胞凋亡的情况.方法:采用DNA缺口原位标记Tunel's技术,测定30例PIH患者和24例正常妊娠胎盘不同部位细胞凋亡指数,并以电镜的超微结构来证实.结果:PIH组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合体滋养细胞、蜕膜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5.46±2.60)%、(7.48±3.90)%、(5.73±2.89)%,对照组分别为(3.95±1.75)%、(5.42±1.96)%、(4.08±1.99)%,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镜显示PIH患者胎盘绒毛滋养细胞与合体滋养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形态变化.结论:细胞凋亡是PIH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影响胎盘功能的直接原因.
作者:盛霞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期望寿命的长短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并为制定与人口有关的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它已经成为联合国用于表示经济、文化、健康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志之一,而寿命表作为研究人口期望寿命的一种分析工具,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度量指标.
作者:陆青云;蓝绍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苏中地区皮炎湿疹类疾病与变应原的关系.方法:对259例来自海安地区患者进行欧洲标准变应原测试.结果:259例患者中不同程度阳性241例(93%),其中甲醛、松香、对苯类阳性率分别24.5%、18.5%、11.6%.结论:苏中地区皮炎湿疹类疾病的主要过敏原为甲醛、松香、对苯类.
作者:高峰;周建华;钱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胰岛素泵长期强化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胰岛素泵对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的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Ⅱ)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1c)及餐后1小时C肽水平.结果:治疗后的空腹及餐后血糖达到良好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理想控制血糖,有利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恢复,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血糖控制,并有利于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顾志峰;崔世维;朱晓晖;王粹芳;印彤;朱静仪;秦文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影响.方法:制备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模型,实验组又分为3个组,分别给于高、中、低3个剂量的补阳还五汤,空白对照组灌服生理盐水,另设正常对照组.术后36天,灌流、固定、取腓肠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运动终板染色.光镜下观察,形态学分析.结果:正常骨骼肌纤维横截面积较大,形态规则,肌细胞核紧贴于肌纤维的边缘;空白对照组肌纤维截面积显著减小,结构紊乱,肌细胞核向肌纤维内迁移,结缔组织明显增生;用药组肌纤维截面积减小,形态较规则,肌细胞核仍位于肌纤维的周边,可见结缔组织增生.结论:补阳还五汤有显著地延缓失神经肌萎缩的作用.
作者:梅晓云;陈雪梅;吴坚;张沛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0、CD40L的变化,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4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0、CD40L的表达;对照组为20例健康体检儿童.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急性期外周血CD40为(5.87±0.80)%,较对照组(4.12±1.0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0L为(2.05±0.22)%,较对照组(3.54±0.36)%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时存在细胞免疫失调和体液免疫失调.
作者:魏燕;朱国际;冯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检测S100 mRNA含量,初步探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条件下向雪旺细胞样细胞分化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差速贴壁的方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经β-ME,ATRA,Forskolin,bFGF,PDGF,HRG体外诱导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S100 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S100 mRNA水平上升,诱导前后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定量PCR检测S100 mRNA含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体外诱导后骨髓基质细胞S100 mRNA表达量增多.
作者:栾文杰;王洁;邵晨昕;丁斐;顾晓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先生性膈疝是由于发育缺损或发育不全,腹腔脏器可经过膈肌缺损处而进入胸腔,造成解剖关系异常的一种疾病,据国外报道新生儿的发病率为0.01%~0.03%.
作者:于海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饮食控制,以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法对172例GDM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31例接受饮食控制治疗,123例(93.89%)达到预期效果,仅6例加用胰岛素.结论:饮食控制治疗GDM,大大改善了GDM患者母儿预后,该疗法无需用药,孕妇易接受.
作者:陈蕾;马勤谊;裴美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定量研究成人上眼睑板的长、宽、厚度及形状.方法:取死后2~6小时成人上眼睑12例共24侧,放大镜下测量.结果:上眼睑板平均长、宽、厚度分别为:28.4±1.6mm、男8.7±0.4mm(女9.1±0.5mm)、1.1±0.1mm,呈瘦长D字形.结论:该种方法测量上眼睑板结果可靠.
作者:胡克苏;尚小英;朱兴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我科于2000~2044年共收治4例胃癌根治术后腹部肿块形成患者,均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
作者:陈国学;曲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曲美他嗪(TMZ)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各危险层的疗效.方法:采用Braunwald法对UAP分级,将14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Ⅰ级46例,Ⅱ级54例,Ⅲ级42例.将各级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肝素组和常规组,在常规抗心绞痛疗法基础上,肝素组加用LMWH,联合组加用LMWH和TMZ,其中LMWH 0.4ml(4100IU),q12h IH,7~10天,TMZ 60~120mg/d,疗程30天.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30天的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62%,肝素组89.13%,常规组69.39%,前两组疗效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Ⅰ级患者,心脏事件无统计学意义.Ⅱ级患者在顽固性心绞痛事件上联合组及肝素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Ⅲ级患者在心肌梗死、顽固性心绞痛上联合组及肝素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P<0.01,P<0.05).3组病例均未发生心源性死亡.结论:联合组和肝素组在治疗UAP中均有良好的疗效,但联合组又优于肝素组,两药联用有协同作用.对UPA Ⅱ级、Ⅲ级患者,须给予LMWH辅TMZ强化治疗,可减少患者远期的急性心血管事件.
作者:张静;吴琴;刘赟;郑喜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肝脂酶(HL)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对冠心病组132例,正常对照组84例,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提取人体外周血DNA,以PCR与RFLP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两组HL基因各多态位点基因型与等位基因分布情况.结果:冠心病组HL-514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L-514C/T多态位点基因变异与冠心病患者发病可能有相关.
作者:胡敏;邵建国;朱毅;焦青萍;朱华;于金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无痛苦胃镜检查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观察组153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294例,均无高血压及心、脑、肝、肾等慢性病.两组检查前均予静注芬太尼和得普利麻,对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操作时间、患者反应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检查中和检查后心率、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均无明显变化.两组检查中收缩压和舒张压较检查前均有所下降,检查后恢复检查前水平.两组操作时间无明显区别.结论:应用芬太尼和得普利麻静注后给高血压患者进行无痛苦胃镜检查,可提高检查耐受性,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许鹏;宗剑;陈亚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评价糖尿病对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60例住院患者,糖尿病患者80例,对照组80例(排除糖尿病,高脂血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部动脉检查,分别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斑块检出率.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0.0%和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杭晓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新生儿易发生窒息,窒息对机体的损害是多脏器的,常合并心肌损害.本文对41例窒息新生儿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进行检测,以探讨其意义.
作者:张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分析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3~2005年152例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72例患者并发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为47.4%,以上腹不适、恶心为主要表现,血淀粉酶以术后3小时升高明显,24小时多数患者的血淀粉酶明显下降,血淀粉酶水平及临床症状均在5天内恢复正常.结论: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临床症状一般较轻,经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金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的作用.方法:收集非呼吸系统疾病继发肺部感染30例,随机分为两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和多种护理干预组.两组均使用抗生素治疗,记录开始出现肺部感染体征和肺部感染持续的天数.结果:使用多种护理方法干预,出现肺部体征的时间延长,肺部感染持续的时间缩短,两组差异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卧床的重症患者的肺部感染,在抗生素治疗同时加强护理,能够缩短肺部感染时间,增强肺部感染治疗效果.
作者:何川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