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雅男;张国华;王颖
临床实习是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诊疗实践,要将教材上学到的理论用于临床实践,以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临床实习教学在培养医学本科生从书本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起到了桥梁作用,是医学生将来能否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关键教育.
作者:尹明实;崔鹤松;韩学吉;朴红心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寻找重楼种菌繁殖的佳方法.方法 无性繁殖:根状茎不同部位;有性繁殖:种子两次低温处理.结果 无性繁殖带顶芽比中、下部出苗率高;有性繁殖发芽率为51.8%,且繁殖系数大.结论 重楼种苗繁殖宜采用有性繁殖.
作者:李荣英;段立胜;唐德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苦叶七资源在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方法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30个苦叶七地方品种进行检测,并用NTSYS软件对扩增结果进行统计和聚类.结果 80个随机引物中有10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每个多态性引物平均可扩增出6个片段.聚类分析表明,全部材料可划分为五个类群.结论 苦叶七种质资源在分子水平上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
作者:樊冬丽;牛西午;马小军;肖小河;鄢丹;廖庆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制备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从银杏叶中分离制备聚戊烯醇同系物单体.方法 采用石油醚对银杏叶索氏提取,经硅胶柱层析初步分离纯化,由制备型RP-HPLC进行分离得到10个单体.结果 经UV、IR、MS、1HNMR和13C NMR鉴定,证明所得聚戊烯醇乙酸酯中异戊烯基单元数为11~20,排列为(ω)-(trans)2-(cis)n-(α).结论 RP-HPLC可用于银杏叶聚戊烯醇单体的制备.
作者:孙磊;李春斌;范圣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引种栽培珐菲亚的皂苷成分与原产地珐菲亚皂苷成分的变化.方法 采用UV及HPLC法对引种栽培9个月的药用植物珐菲亚(巴西人参)和原产地珐菲亚(巴西人参)中的皂苷成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引种栽培的珐菲亚与原产地所产的珐菲亚药材二者的紫外光谱在205 nm处均有一特征吸收峰,HPLC色谱图也表明二者相对峰形及出峰时间相似.结论 引种的珐菲亚皂苷成分与原产地珐菲亚中皂苷成分相比,虽有相同之处,但仍有差异.
作者:凌征柱;杨东爱;马小军;蓝祖栽;刘园;赵维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3例慢性前列腺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53例患者,痊愈49例,好转4例,治疗总有效率以痊愈加好转计为100%,治愈率为92.4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见效快,疗效肯定,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斯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索消炎膏的制备方法、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将消炎膏用于疖、痈等红肿初期的患者.结果 显效486例,占88.3%;有效56例,占10.2%;无效8例,占1.4%;总有效率98.5%.结论 该制剂处方合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便于临床应用.
作者:张明旆;张宝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系统回顾了近40年来苦瓜化学成分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国内外苦瓜中三萜、甾体及多肽等具显著生理活性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苦瓜含有三萜、甾体类、生物碱、蛋白、有机酸及糖类等多种活性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病毒及抗生育等多种药理活性.
作者:邓向军;徐斌;董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碳酸利多卡因是盐酸利多卡因与碳酸氢钠在CO2饱和条件下制成的灭菌水溶液.本研究观察1.3%碳酸利多卡因和1.3%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臂丛N阻滞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行择期上肢手术病人60例,年龄10~65岁,体重23~75 kg,ASAI级,术前无心肺及神经系统疾病,亦无药物过敏史,且均未用术前药,采用前、中斜角肌间隙法臂丛阻滞[1](穿刺时以找到异感为准),随机分成碳酸利多卡因组(Ⅰ组)和盐酸利多卡因组(Ⅱ组),各30例,药量均按5~8 mg/kg,应用碳酸利多卡因或盐酸利多卡因的浓度均为1.3%,15~20 ml(含1∶20万肾上腺素),注药前回抽无血无脑脊液,穿刺未找到异感的排除在外(Ⅰ组5例,Ⅱ组3例).
作者:邓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黄毛楤木皂苷的抗衰老作用.方法 测定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 给药组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力显著升高.结论 黄毛楤木皂苷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作者:裘名宜;冯龙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上常见许多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于术后,出现湿热、阴伤及气阴两虚诸症.笔者运用中医理论辨治诸症,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术后腹胀纳呆女,54岁,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入院,行电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手术顺利,术后持续腹胀一周.应用维生素B1、新斯的明及胃肠减压等治疗无效.症见腹部饱满隐痛,腹胀甚,恶心欲吐,口干口苦,纳呆,大便未行,舌红苔黄腻.此为肝胆湿热未清,遏阻气机之候.宜清利肝胆,调畅中焦气机.处方:生大黄10 g,虎杖15 g,茵陈20 g,枳实12 g,木香9 g,当归12 g,木通12 g,桃仁10 g,半夏9 g,党参15 g.1剂,水煎取汁250 ml,150ml经鼻胃管注入,100 ml经肛门直肠内滴入.当日大便3次,腹胀消失,拔出胃管,上方加白术15 g,3剂,1剂/d,分3次口服,药尽病愈.
作者:张恒文;余万桂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用气相色谱GC-MS法对香青藤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香青藤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法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出110个峰,鉴定了其中74个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67%.结论 香青藤中主要含α-蒎烯、β-蒎烯、α-水芹烯、p-甲基,异丙基苯、β-水芹烯、α-没药烯和α-桉叶油醇,含量都在4%以上.该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适用于香青藤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莫善列;李战;欧莹;韦松;思秀玲;范冬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Total flavonoids from stems and leaves of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TF)抑制角叉菜胶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方法 50 mg/kg角叉菜胶皮下注射诱发小鼠尾部血栓形成,通过24,48,72 h小鼠血栓发生率、黑尾长度以及凝血时间的测定,确定TP对角叉菜胶诱发小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50~200 mg/kg TP不同程度降低角叉菜胶引起小鼠尾部血栓发生率,缩短血栓长度和延长凝血时间.结论 TP能抑制角叉菜胶引起小鼠尾部血栓形成.
作者:缪红;程建军;苏丙凡;商亚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对大兴安岭地区图强林业局境内的8种沙参进行药材性状、显微和化学鉴别研究,为扩大新品种和开发沙参新药源提供依据.方法 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聚类分析法比较.结果 对其生药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实验进行观察描述,在显微特征方面建立了检索表.结论 此研究结果可为鉴别8种沙参药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沙参药材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陈金铭;王振月;辛颖;王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明确猴头菌丝体中氨基葡萄糖含量与培养材料及培养时间的关系.方法 将不同培养方式的猴头菌丝体消解,中和、显色后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氨基葡萄糖含量.结果 不同培养材料培养的猴头菌丝体中氨基葡萄糖含量不同,以马铃薯培养液培养的猴头菌丝体中氨基葡萄糖含量高,小麦和玉米培养液培养的猴头菌丝体中氨基葡萄糖含量相近,玉米培养液的稍高;不同培养时间的猴头菌丝体中氨基葡萄糖的含量有差异,但在25~35 d期间内差异不大.结论 测定固体培养猴头的菌丝量时,要选用与固体培养基相似条件培养的纯菌丝体作为参照物,培养时间宜在25~35 d之间.
作者:唐玉玲;温鲁;李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优选黄芪中黄芪甲苷的水提取工艺.方法 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黄芪甲苷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考察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和加溶媒量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提取时间每次1 h,提取3次,每次加水10倍,为佳工艺.结论 该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为黄芪甲苷提取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王书梅;程晓卫;吴立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m L.系五加科Araliacae人参属Panax植物,为名贵药材,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其活性成分主要为皂苷类、多糖类和黄酮类.对西洋参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涉及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等诸方面,本文就此作如下综述.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1.1镇静作用方坤泉[1]报道,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能显著抑制小鼠的自发活动,并能延长阈下剂量的戊巴比妥的催眠时间,有明显的镇静作用.
作者:舒思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长期饮酒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Fas-L抗原和细胞凋亡在各时间段的表达.方法 7.2%酒精代水自由饮用12周的大鼠用线拴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不同时间(1,3,6 h)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TUNEL法动态检测Fas-L抗原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长期饮酒组大鼠缺血1 h,Fas-L抗原和凋亡细胞呈阳性,3 h达高峰,6 h减少.结论 长期饮酒大鼠在脑缺血后Fas-L的阳性表达和细胞凋亡比正常大鼠脑缺血明显,且促使凋亡细胞迅速坏死.
作者:刘超;吴光;崔松彪;朴虎男;关宏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用细菌内毒素检测法(BET法)检查舒血宁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方法 用鲎试剂对舒血宁注射液进行干扰实验,考察确立舒血宁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结果 舒血宁注射液经1→60倍稀释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用于舒血宁注射液和热原检查.
作者:韩志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地黄中梓醇的积累分布规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流动相:乙腈-水(0.5∶99.5);检测波长:210 nm.结果 标准曲线为:Y=347.93X+10.138(r=0.999 6),梓醇在0.322 4~2.901 6 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6.21%,RSD为1.35%(n=5).结论 地黄中不同部位梓醇的积累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解军波;张彦青;戚务勤;张明春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