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为标
2001年1~11月,我院儿科收治支原体肺炎患儿60例,其中28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学军;任光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麻醉性镇痛药主要用于急性外伤及晚期癌症等患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备用药物(3).对这类患者如何管理及正确使用麻醉药品,防止流入社会造成严重危害性,近年来我院加强防范,采取以下有力措施,对用好、管好麻醉药品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海滨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现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蚕豆病21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蚕豆病患儿21例,男19例,女2例,年龄14月~5岁均于食蚕豆后数小时至3天内入院,父亲为本地人,患儿均以急性血管内溶血起病,面色苍白、酱油样尿、贫血,其中中度贫血15例,重度贫血6例,巩膜轻度黄染,网织红细胞升高,2例肾功能轻度升高,Coombs试验(-),外周血涂片未见球形红细胞增多症,Ham试验(-),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均降低,部分病人做红细胞G-6-PD活性测定降低.
作者:朱慧;钱镜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在高尔基体上通过合成β-1,4糖苷键进行重要的蛋白质糖链修饰作用.同时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Ⅰ在细胞膜上,参与多种细胞的增殖、迁移、粘附等信号识别.随着许多编码蛋白具有β-1,4-GalT活性的新基因被克隆出来,有关它们的结构、底物、功能等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沈爱国;丁斐;顾晓松;顾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索急性酒精中毒的有效护理措施和预防对策.方法:对64例急性酒精中毒者进行了有效的催吐、洗胃;立即平卧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维持循环功能;及时应用纳洛酮;注意保暖,维持正常体温及对酒精中毒者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上述对策是对急性酒精中毒者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潘冬香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随着放射介入学的发展,肝癌的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损伤小,痛苦少,它使肿瘤缩小而获得手术机会,对失去手术机会或中晚期肝癌患者可延缓肿瘤生长,提高生活质量.术中加强医护配合,密切观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取得满意疗效的有效途径.现将介入治疗术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红;毛露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质控考核中,要求对混有三种未知肠道致病菌的半固体标本作分离鉴定,我们在短时间内,准确、有效地完成了这项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邹文燕;潘莉珍;瞿明芳;沈强;汤全英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患者,男,73岁,因意识不清2小时入院.查体:全身皮肤黏膜无感染,头面、躯干、四肢均可见大小不等,大如鸡蛋,小如芝麻绿豆,质地较软、固定、带蒂、能推动的珠样结节遍及全身.锁骨上浅在淋巴结未触及,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15cm,对光反射存在,两侧鼻唇相等,伸舌不合作,颈软,两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音有力,节律齐,心率72次/分,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四肢肌力检查不合作,深浅感觉检查不合作,共济运动检查不合作,克氏征(-),病理征(-).
作者:上官贻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肝癌经皮穿刺行股动脉介入化疗+栓塞疗法越来越多地被人们采用.近年,我们对30例肝癌患者进行介入化疗加栓塞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顾菊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替硝唑片临床用于厌氧菌感染及抗原虫感染,由于其副作用小于甲硝唑,深受临床的欢迎.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的要求,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由于其有抑菌作用,必须进行预处理,才能使检验结果准确可靠,作者使用离心稀释法,有效地消除抑菌成分干扰,结果满意.
作者:吴迪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对10例经26次手术的复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复发原因及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合并VHL病术后复发率57%(4/7),散发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为7.5%(6/80),后者手术结果恢复良好6人.合并VHL病者症状改善3例,但留有小脑机能障碍,另死亡1例.结论:对囊腔壁结节型应避免手术探查时遗漏,实质性肿瘤力争全切除,不能全切除者辅以γ刀治疗;合并VHL病、多灶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易复发,预后差;有VHL病应终身随访.
作者:陈建国;邓传宗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脑复素能促进脑细胞发育、改善病变脑细胞功能,对于各种脑血管疾病(CVD)所致的运动障碍、智能障碍及语言行为障碍具有显著疗效,是一种新型治疗脑神经细胞功能障碍的药物,我国应用报道较少,我们使用脑复素治疗CVD 6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贺东勇;明风存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下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疾病,病死率较高.流脑曾经是我市儿童发病较多的传染病之一,1959~1984年间流脑死亡人数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48.67%.为进一步探讨高接种率情况下流脑的流行因素及预防控制策略,现将我市1991~2001年以来的流脑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朱平;张志兰;曹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现有1亿多高血压患者,但对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却很低.为了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我们于2001年对我市居民进行了相关的行为与健康问卷的调查.
作者:刘荣海;倪慧明;李承惠;李民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胎膜自然破裂通常是临产和分娩中的正常过程,在临产发动后发生.若临产发动之前发生称为胎膜早破(PROM),若孕龄满28周而小于37周,称为早产胎膜早破(PPROM).PROM的发生率为2%~18%,大约60%~80%发生在足月妊娠.而PPROM的发生率0.54%~1.6%.其发生率虽低,但对母婴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现就我院2000~2001年满28孕周而小于37孕周PPROM 40例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厚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在直肠癌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今天,手术仍是人们公认的直肠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随着越来越重视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如何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已成为了众所关注的焦点.
作者:龚海;俞一峰;李森;周一夫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的病理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对48例甲状腺微小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常规制片HE染色.结果:48例均为乳头状癌.大体标本:切面呈灰白色,有的灰白色放射状瘢痕样,质地中等,部分较脆,无包膜.随访43例健在,5例失访.结论:甲状腺微小癌不少见,术前大多难以确诊,常在术后标本检查时被偶然发现,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以锐刀每0.2cm作扇形切开,取下全部灰白区或瘢痕样组织做病理切片,可避免漏诊.
作者: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年来,麻疹发病数有所上升,我院2002年1~4月收治麻疹患者10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美;钟晓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的结果,以老年患者多见,昏迷、截瘫患者更易发生褥疮.因此,认真细致的护理,是杜绝褥疮发生的根本.近年来护理28例老年褥疮患者的体会如下.
作者:陆林芳;沙淑康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第二代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TRX)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方法:用该手术系统经后路椎板间隙入路行病变部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神经根粘连松解,神经根管扩大,以及肥厚黄韧带切除,侧隐窝狭窄扩大,局限性椎管狭窄的扩大,冰盐水,透明质酸钠局部应用等方法.结果:本组54例,疗效按Nakai标准评定:优42例(77.8%),良9例(16.7%),可2例(3.7%),差1例,优良率94.5%,术后无椎间隙炎及切口感染,无腰肌血肿及腹腔血管损伤,无神经根损伤,无复发.术后神经根性症状未缓解1例,因神经根与后纵韧带粘连分离困难转为开放手术2例,硬脊膜囊裂2例,1例因硬膜破裂而致伤口愈合不良,再次缝合愈合良好.结论:经后路椎间隙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根减压充分、髓核摘除较彻底,并可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不影响脊柱稳定性,椎管内干扰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理想的治疗途径.
作者:邢学红;赵良虎;张力;熊德建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