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英;张奏云;马海燕
中药复方制剂,是中药配制的尝试,也是中药由传统的炮炙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加工方法的具体体现。但中药成分复杂,配伍后其相互间理化作用或药理反应,有时会造成不良反应。尤其是中药注射剂,因其质量要求很高,这一问题更显突出。本文就刺五加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夏宗丽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是呼吸系统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祖国医学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笔者近几年来采用走罐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咳嗽10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6例,女44例;年龄小6月,大72岁;病程短1 d,长20 d。西医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中医辨证为外感咳嗽82例,内伤咳嗽18例。
作者:周一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优选酸枣仁汤的佳制备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酸枣仁汤浸膏得率及酸枣仁汤浸膏中酸枣仁皂苷A的含量为考察指标。结果:选用药材粗粉,按处方比例混匀,先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川芎挥发油,再加入总量为药材8倍量的水,维持温度95℃回流提取2次,1 h/次。结论:本实验表明有效成分提取率高,稳定性好。
作者:李会军;刘双跃;李萍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贝尔氏面瘫是周围性面瘫中多见者,病变始于颈乳孔处,多因凉风吹袭后,局部血管收缩,面神经局部缺血,致神经及神经鞘水肿而致。常为单侧突然发病,多先有耳后钝痛、压痛及压迫感,尔后出现完全性或部分性面瘫。本病属中医学的“口僻”“口眼斜”等范围,为风邪中络,络脉不通所致。自1997-08以来,我们采用自制祛风通络丸(下简称“本方”)治疗本病126例,收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作者:孙振国;牛玉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以来,我国的药品生产已逐步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药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但中成药的质量仍不容乐观,尤其是中成药的卫生学检查不符合规定的问题还比较严重。现就此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剖析如下:1 抽检结果 我们对本市涉药单位的中成药随机抽样进行卫生学检验发现医院制剂室生产的中成药问题比较严重;生产部门的不合格产品多来自生产环境较差的小型药厂。本市1996~1999年中成药卫生学抽检结果见表1。
作者:李兰梓;霍天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5年以来,我科采用由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监制的华润康紫花烧伤膏治疗烧伤500例。通过临床观察,对照SD-Ag组300例,取得了理想效果,未发现毒副作用,现将临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应用紫花烧伤膏组500例,男298例,女202例;年龄在2个月~87岁;创面大小0.5%~98%,大Ⅲ度80%;对照组300例,男185例,女115例;创面面积及深度与观察组无差别。
作者:高伟;张宝泉;杨新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川芎嗪是从川芎(伞形科蒿本属植物)的根茎中提取的活性成分,其含量仅为0.01%~0.02%,它的化学结构为四甲吡嗪(tetramethy pyrazine)[1,2],现已可人工合成。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较广泛,其机制较复杂,尚未完全弄清。现作一综合介绍,供参考。1 药理作用1.1 与细胞内钙的关系张功寿等[3]在研究川芎嗪对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松弛作用与钙的关系,进行了实验分析,认为这种松弛作用与细胞外Ca2+内流、细胞内Ca2+释放无关。可是此药能使无钙高钾去极化的气管条明显松弛。
作者:邓翠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心肌梗塞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糖尿病病人较正常人更易产生大、中动脉粥样硬化引起[1]。加强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好转及治愈率,预防其它合并症的发生。1 一般资料 我科自1997-06~2000-11共收治糖尿病合并心肌梗塞病人16例。其中男6例,女10例;年龄46~75岁。均被心电图证实。
作者:田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口服液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用K-B纸片扩散法双黄连口服液滤纸片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双黄连口服液对以上细菌均有明显抑菌作用。结论: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外有明显抑菌作用。
作者:高法彬;邱世翠;彭启海;李娜;邸大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从1998-01~2000-10,采用自制肝泰欣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获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组50例,表面抗原(HBsAg)及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HBV DNA)均阳性,e抗原(HBeAg)阳性41例。对照组40例,HBsAg及HBV DNA均阳性,HBeAg阳性36例。病例取自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诊断符合199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作者:孙建中;李惠娟;张月华;赵中谦;刘运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不同凉泻针刺手法对致热大鼠血浆内环核苷酸水平及其比值的影响。方法:分别运用提插手法、捻转手法、透天凉手法及提运手法刺激模型大鼠,然后分别测定血浆内cGMP的比值。结果:各项指标的组间数据,对于改善致热大鼠血浆内环核苷酸水平及其比值的作用,以提运手法佳,其次是透天凉手法。结论:提运手法是一种简便效验的手法,对于临床实热证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孙六合;刘轲;董善京;周友龙;张景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伤寒论》中的炙甘草汤可运用于表现为“心动悸、脉结代”为主症的心脏病证,尤其对诸如病毒性心肌炎、缺血性心肌病等出现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根据不同特点配伍运用,能取得一定疗效。1 病例资料 32例有缓慢性心率失常特征的病例,年龄19~65岁;男性19例,女性13例。心率48~64次/min,室性早搏2~6次/min共24例,其中病毒性心肌炎14例,心律失常早搏8例,心肌缺血4例,冠心病4例。根据病史、体征、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生化酶学检测等明确诊断。
作者:王正值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洛赛克(Losce)即奥美拉唑(Omeprazole)是迄今为止公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特别是难治性、复发性溃疡的首选药物,丽珠得乐即枸橼酸铋钾也是近年来受重视的胃粘膜保护剂。两药均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我院自1995-03~1997-08分别采用瑞典Astra公司生产的洛赛克胶囊与珠海丽珠得乐公司生产的丽珠得乐冲剂治疗68例经纤维胃镜检查证实的活动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等。
作者:王丹丹;张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心通口服液对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影响。方法:用电磁流量计分别测量冠脉血流量及心输出量,用载波放大器测定左室内压,用血氧计测定血氧含量。结果:心通口服液可升高左室内压,增加左室作功,外周阻力下降。结论:心通口服液可明显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冠脉阻力,对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张玉芝;李树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云南白药外敷治疗口腔溃疡2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此法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26例,男17例(65.4%),女9例(34.6%);年龄5~70岁;病程6 d~10 a;其中口腔单发溃疡16例(61.5%),多发溃疡10例(38.5%);溃疡面积大者1.1 cm×1.0 cm,小者0.2 cm×0.3 cm。
作者:林兆青;侯孝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根据国内外巴布剂的研制现状,提出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开发思路。认为中药巴布剂的研究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巴布剂的基质原料研究;巴布剂基质配方研究;透皮促进剂的筛选及从中药中开发透皮吸收促进剂;制备工艺研究;质量评价。
作者:楼步青;何伟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黄芪为豆科植物,作为传统中药,具有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拔毒生肌、补中益气、抗病毒、调节免疫等多种功效。黄芪注射液是从中药黄芪中提取的一种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有效成分。在临床上,应用黄芪注射液与多种药物联合治疗,其疗效显著增强。1 辅助治疗肺心病 肺心病是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有肺心病的患者在缺氧条件下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损伤生物膜结构,使微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细胞受损,而黄芪注射液中含有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除超氧自由基的活性,同时,它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脏功能,增加抗缺氧能力,防止脂质过氧化,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和增强机体抵抗力等多种功能[1,2]。
作者:卢晓英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在目前生产的众多剂型中,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冲剂等都离不开筛网的使用。由于生产强度大,筛网自身质量问题和使用方法不当常出现筛网断裂而造成药品污染的情况。这些药品一经进入社会就直接威胁着人体的健康和安全。对于药品生产企业这一问题是亟待解决的。现在本人结合我公司的生产实践谈谈几点防护措施。
作者:刘林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月季花又名月月红、四季花、月季红,出自李时珍《本草纲目》。玫瑰花又名徘徊花、笔头花、刺玫花,出自姚可成《食物本草》。两药物为少常用中药。历代本草以及《中国药典》均有记载。二者在生药学诸多特征方面均有较大区别,但在临床应用中常被混用。笔者认为有必要将二者详加区别。
作者:姚廷松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院于1999-05~2000-07应用海南碧凯公司独家生产的保妇康消炎栓,对300例复发性霉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取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300例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年龄为21~25岁,已婚,曾有霉菌性阴道炎经其它抗真菌治疗后复发次数不少于2次甚至反复复发年余者。阴道分泌物镜检念珠菌(+)。临床表现:阴部瘙痒不堪,甚或痒痛难忍,伴有带下量多,坐卧不安,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气味腥臭,局部皮肤不同程度破损,斑疹及表浅小溃疡。
作者:卜跃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