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张春朝;唐莉;尹君;闵奇

关键词:中医药, 综合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 研究进展
摘要:中医站在整体观念的宏观角度与辨证论治的微观角度双角度上,对疾病的防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等特点。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研究颇多,从临床、实验、方法学至理论的提出皆有涉足。通过查阅文献,从干预措施、基础研究、疗效评判方法及研究展望几个方面归纳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三廉泉配合醒脑开窍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三廉泉配合醒脑开窍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5例采用三廉泉配合醒脑开窍疗法治疗;对照组55例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连续治疗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6.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三廉泉配合醒脑开窍疗法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显著。

    作者:刘向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中医站在整体观念的宏观角度与辨证论治的微观角度双角度上,对疾病的防治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病、多发病,具有高致残率等特点。中医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研究颇多,从临床、实验、方法学至理论的提出皆有涉足。通过查阅文献,从干预措施、基础研究、疗效评判方法及研究展望几个方面归纳中医综合疗法在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春朝;唐莉;尹君;闵奇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当归芍药散加味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当归芍药散是一张经典方剂,具有调和肝脾、活血利水的功用,应用于临床治疗痛经、卵巢囊肿、阴痛、盆腔炎等妇科疾病方面,多获良效。

    作者:闫亚杰;康志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分析

    目的:观察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0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胸腺肽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扁平疣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胸腺肽联合中药外洗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扁平疣患者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胸腺肽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外洗,疗程均为4周,停药后电话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复发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联合中药外洗应用于扁平疣的临床治疗,不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能够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路静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内关穴针刺治疗痉挛性脑瘫患儿精细运动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针刺内关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精细运动障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入住郑州市儿童康复医院的73例痉挛型合并双上肢痉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Bobath手法、蜡疗、OT训练结合上肢功能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以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评估量表(PDMS-FM)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后相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抓握能力,视觉能力整合,精细运动发育商均有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内关穴联合康复训练能够较好地改善手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立业;尚清;马彩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冲剂结合派丽奥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冲剂结合派丽奥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派丽奥治疗,研究组46例在其基础上行六味地黄汤冲剂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牙周的临床指数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显著低于研究组的95.7%,且牙龈指数、菌斑指数及牙周袋的探诊深度均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六味地黄汤冲剂结合派丽奥治疗的效果显著。

    作者:万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枳术散热敷腹部治疗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枳术散热敷腹部治疗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作用。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结果:两组在肠鸣音恢复、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枳术散热敷腹部治疗结肠癌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东亮;赵翠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经皮钳夹复位在胫骨骨折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钳夹复位在胫骨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012年2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钳夹复位微创治疗胫骨骨折45例,其中孟氏架外固定29例,钢板内固定10例,交锁髓内钉固定6例,所有病例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2±3.45)个月。结果:术后采用Johner-Wruhs评价标准,优42例,良3例,中0例,差0例。结论:经皮钳夹复位技术应用于胫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复位良好、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等优点,是胫骨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的有效复位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王;李铭雄;叶若凡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探究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成人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6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治疗,观察两组肺功能、咳嗽症状评分、咳嗽缓解时间等,检测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EF、FEV1、FEV1%分别为(5.63±1.65)L、(3.70±0.94)L、(76.36±3.2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评分、好转时间及消失时间分别为(0.51±0.43)分、(5.63±2.63)d、(14.29±4.18)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IgE、CRP水平分别为(87.25±4.29)IU/mL、(0.84±0.35)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吸入剂可缓解咳嗽症状,提高肺功能。

    作者:陈建攸;李廷天;黄淑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气论治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认为从调畅气机论治本病,分别为清肺降气启上焦气机、疏肝调理中焦气机,达到调畅膀胱气化功能的目的。

    作者:夏良洪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非特异性下腰痛病因与治疗方案分析

    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案进行了概述。

    作者:刘伟;江蓉星;陈子锴;梅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110例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0例,治疗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8%,对照组为7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

    作者:郭庆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LEEP刀联合中药治疗宫颈糜烂8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LEEP刀联合中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LEEP刀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应用LEEP刀治疗)。分别于术后治疗的3、6、11周复查,对比观察两组患者阴道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50%,治疗组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阴道出血量、阴道排液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EEP刀联合中药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疗程短、无不良反应、容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巧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无症状肝功酶学指标异常的系统观察及在健康状况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观察无症状肝酶学指标异常与轻度器质性病变的关系,探讨无症状肝功酶学指标异常在健康状况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我院体检的24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功能酶学指标(ALT、AST、GGT)的不同将240例分为健康组、轻度异常组(一个指标异常)、中度异常组(两个指标异常)、重度异常组(三个指标均异常),每组各60例,对4组患者进行超声、X线、CT等影像学检查,统计各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疾患检出率,并行统计学对比。结果:健康组器质性病变的疾患检出2例,检出率为3.33%,轻度异常组检出率为11.7%(7例),中度异常组检出率为21.7%(13例),重度异常组检出率为28.3%(17例),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功能酶学指标对于器质性疾患敏感性高,通常在疾患未导致机体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就能发生表达水平的异常,通过对肝功能酶学指标的检测能较早发现轻度器质性病变,利于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燕;魏红霞;钱留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慢性肝炎患者甲胎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与结果分析

    目的:检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甲胎蛋白的变化,便于判断预后效果及早期发现癌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肝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肝炎患者16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诊断标准分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AFP水平。结果: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AFP水平检测结果分别是(243.427±16.318)、(310.090±35.885)、(393.957±15.336),慢性轻度、中度及重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AFP水平检测结果分别是(4.929±1.968)、(21.637±18.246)、(5.395±1.870),慢性重度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AFP明显高于慢性轻度、中度和重型肝炎患者,P<0.005。结论:AFP作为肝细胞癌具特异性的标志物,可在肝炎患病群体中用于肝癌的普查、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和预测病情。

    作者:郭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涂擦治疗静脉炎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运用中药涂擦治疗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52例因接受静脉用药治疗或使用静脉留置针而致静脉炎的患者按随机的原则分成两组。实验组使用红花酒精涂在红肿炎症区域及周围4~5cm的皮肤上;对照组使用33%硫酸镁湿敷在炎症区域及周围4~5cm皮肤上。结果:实验组静脉炎治愈率为96.2%,对照组静脉炎治愈率为9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涂擦治疗静脉炎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镁湿敷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丽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小青龙加石膏汤探析经方中小儿药物用量

    中药药量一直是困扰中医界的问题,小儿更需重视。本文通过对《金匮要略》中小青龙加石膏汤条文的研究,分析张仲景所载小儿的药用剂量,为临床小儿药物用量提供参考。

    作者:王潘涛;朱珊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保守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急性期智齿冠周炎进行治疗,研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临床口腔科收治的智齿冠周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每组先进行了生理盐水和2%双氧水常规交替冲洗,A组采用甲硝唑粉末进行治疗,B组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C组采用碘甘油进行治疗。比较三种药物的疗效。结果:A、B两组患者急性期智齿冠周炎症状改善明显,C组患者急性期智齿冠周炎症状改善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A组与C组, B组与C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硝唑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效果均优于碘甘油。

    作者:杨旭;梁源;刘春灵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从“痰邪”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56例

    目的:观察从“痰邪”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组28例均采用自拟祛痰方药内服治疗,对照组28例均采用甘露醇、红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痰邪”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雨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