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颖;李忻红
目的:探讨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疗程均为6周;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治疗组以通窍活血汤加减,对照组加西酞普兰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5%,对照组为6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HAMD抑郁量表评分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AMD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加减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确切,副作用少.
作者:晁怀峰;李新;李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笔者20余年来,治疗痹证常用自拟二乌白附汤.现报告1例采用自拟二乌白附汤治疗痹证,5剂告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作者:张其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拟加味生化汤治疗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女性患者给加味生化汤口服治疗,1剂/d,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愈5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自拟加味生化汤治疗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赵光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析清肺解毒汤加减联合头孢替安治疗支气管炎小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儿科收治的9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单纯应用头孢替安,治疗组48例采用肺解毒汤加减联合头孢替安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应用清肺解毒汤加减联合头孢替安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头孢替安,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章小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对肺结核(PTB)阴虚火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明确诊断为肺结核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为阴虚火旺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痨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痨治疗基础上加用百合固金汤合泰艽鳖甲散加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两组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患者盗汗、发热等症状较对照组改善明显,且治疗后副作用亦较小.结论: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对肺结核阴虚火旺型有显著治疗效果,药物副作用小.
作者:张晓琴;马婧;袁维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医处方是理法方药的合理结合,创制新颖的中医处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来探讨对中药处方组的认识.
作者:刘小霞;张庆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不同体质特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规律性和影响,为临床采取个体化的诊疗思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临床调查表,对纳入本课题调查研究的202例AECOPD患者分别进行资料采集,包括MMRC症状评估、DOLD分级、急性加重次数及体质分类等,依据不同的体质特征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医体质特征分类:阳虚体质82例,气虚体质59例,瘀血体质28例,阴虚体质33例.MMRC症状评估:阳虚体质、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在呼吸困难严重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3级,具有阴虚体质特征的患者呼吸困难指数的评估为2级;GOLD分级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分布于3级,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分级评估分布于2级;急性加重评估:具有阳虚体质特征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3次,气虚体质及瘀血体质的人群加重次数平均为1次,阴虚体质的人群相对较少.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组中,阳虚体质的人群归属D组,气虚体质、阴虚体质和瘀血体质的人群归属B组.
作者:王四君;张爱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接诊的120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穴位贴敷的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纯的针刺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91.7%)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0.3399,P=0.9524).实验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4.9041,P=0.0268).结论:表明采用穴位贴敷对胸痹心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良好.
作者: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揭示扶正抑瘤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用药策略与机理.方法:选取扶正抑瘤法治疗恶性肿瘤的文献,寻找有关药物对恶性肿瘤的用药策略与机理.结果:扶正抑瘤法用药策略:①扶正培本:要根据患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脾虚、肾虚、肺虚、心虚等不同而相应选择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健脾、补肾、补肺、补心等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②抑瘤抗癌:要根据患者气滞血瘀、痰湿凝聚、热毒内蕴等不同而相应选择理气行滞、活血化瘀、化痰祛湿、软坚散结、清热解毒、以毒攻毒等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③扶正与抑瘤要权衡病情轻重缓急;④配合放化疗要重视益气养阴,补气生血,补益脾肾;⑤处方用药追求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扶正抑瘤法抗恶性肿瘤的机理:直接细胞毒作用;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对化疗的减毒增效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等.结论:扶正抑瘤法能早期抑杀肿瘤,减毒增效;中期推迟病情进展,控制转移;后期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作者:柯有甫;李春香;高文谦;曾乐谦;魏克民;郑军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防治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7月~2013年3月收治的94例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对其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7~14d,患者6例(6.38%)出现漏液,7例(7.45%)患者出口处出现感染,4例(4.26%)出现腹膜炎,3例(3.19%)患者出现导管堵塞,导管移位11例(11.70%),3例(3.19%)患者出现浅涤纶套外露,均接受对症治疗后,并发症好转.结论:对可能存在的不利于手术因素进行有效防治,熟练掌握实施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术后实施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秀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咳露口服液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吸氧等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咳露口服液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邢亚恒;史广超;李景钊;刘鑫;王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的临床运用.方法:通过我院临床实践和有关医学典籍记载,就四君子汤在脾胃气虚证中的运用进行总结和讨论.结果: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尤其是加味方可以进一步延伸四君子汤的运用范围.结论:四君子汤及加味方是中医治疗脾胃气虚证的常用方,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挖掘四君子汤及加味方的使用价值,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冯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瓜蒌牛蒡汤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乳痈疗效.方法:对35例患者使用瓜蒌牛蒡汤加味,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金黄膏外敷,1次/d.结果:治愈27例,显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结论:瓜蒌牛蒡汤配合中药外敷治疗乳痈疗效显著.
作者:王明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复杂,至今真正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南宋陈言据张仲景“千般疚难,不越三条”的论点,结合临床实践与《内经》有关论述,将病因归纳为三大类: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本文就黄褐斑其发病病因作一概述.
作者:田常丽;汪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医药在糖尿病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6月1日~2013年6月1日进入到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80例,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的40例患者采用中药进行治疗,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期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显效28例,所占比例为70%,有效9例,所占比例为9%,无效3例,所占比例为7.5%.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26例,所占比例为65%,有效7例,所占比例为17.5%,无效7例,所占比例为17.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5%.结论:采用中医中药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笔者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在慢性病、难治病的患者中,客观上长期存在心情郁闷、肝气郁结的事实,这是不可否认的;源于丰富实践基础上的中医理论认为肝气郁结导致的情志内伤肯定会造成抗病、康复能力的减弱也不容忽视.因此,舒肝解郁应当成为慢性病、难治病的治疗法则之一.
作者:文云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临床上实行肛肠科手术过程中比较常用的麻醉方法是肛俞穴麻醉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肛俞穴麻醉也得到了发展.本文结合了临床工作介绍了肛俞穴麻醉方法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往年肛俞穴麻醉技术的一些研究、发展情况,后点明了肛俞麻醉新技术的新发展情况.
作者:刘艳红;钟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文章介绍了邱健行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作者:李紫昕;张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软肝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及血脂指标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指导.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450mmg/次,ti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健脾活血软肝汤,两组均治疗3个月,并随访3个月,治疗前、治疗3个月、随访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进行评分,检测患者ALT、AST、TG、TC,同时行B超检查,比较两组临床B超疗效与症候疗效.结果:①观察组和对照组B超疗效分别为90%和63.33%,x2=8.38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症候疗效分别为96.67%和66.67%,x2=11.11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体疗效分别为86.67%和60.00%,x2=11.107,P<0.05;②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丙氨酸基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明显降低,但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G、TC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健脾活血软肝汤联合多稀磷脂酰胆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确切,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肝脂肪浸润和胆囊壁毛糙程度,降低血脂,优于多稀磷脂酰胆碱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作者:黄霖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2013年3月采用中药湿热敷治疗的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52例,女68例;年龄29~71岁,平均53.3岁;病程1.5个月~12年.120例患者均采用中药湿热敷治疗.结果:本组120例经治疗后,优36例,良45例,可30例,差9例,总有效率(111/120) 92.5%.4例发生轻度皮肤过敏,无发生其他不良反应.治疗后JOA评分改善情况:本组120例,JOA评分治疗前(13.1±1.2)分,治疗后(15.9±1.7)分,经t检验,P<0.01,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药湿热敷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勇;樊成虎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