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院执业护理人员中医认知与中医能力的调查分析

秦元梅;潘兰霞

关键词:中医知识, 护士, 行为
摘要:目的:调查护理人员对中医理念、中医知识、中医诊疗措施的接受度.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研究对象为一中医院校附属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共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2份.结果:中医知识部分中医基本概念得分高,而得分低为中医诊断基本概念.中医知识应答的平均正确率为67%.护理人员对中医持积极态度.中医态度、中医知识、中医行为之间有正相关.结论:应注重对护理人员中医知识培训,从而强化中医情感和中医行为.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急性期并抗磷脂综合征1例治疗体会

    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以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血小板减少等症状为表现的,伴有抗磷脂抗体阳性的临床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APA),血管栓塞是临床表现的根源,常累及多个系统,本例患者反复发生心、脑血管缺血事件,治疗中不单纯应用西医治疗而且应用中医活血通络及补肾健脾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褚爱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黄芪对周围神经雪旺氏细胞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甲基强的松龙干预对于检测雪旺氏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无菌条件下取SD大鼠的坐骨神经、臂丛神经培养雪旺氏细胞,分三组分别加入黄芪、甲基强的松龙干预,每孔液体总量为500ul;另外一组为单纯雪旺氏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24,48,72小时后,采用MTT法测细胞数量并作比较分析.结果:黄芪组日细胞平均数量随时间延长不断增长;培养24小时后,黄芪组日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甲基强的松龙组细胞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培养48小时和72小时后,黄芪组日细胞平均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甲基强的松龙组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作为神经恢复的重要指标,黄芪干预后雪旺氏细胞数量增加、细胞活性提高,说明黄芪对于雪旺氏细胞的表达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赖洪华;李东胜;徐泽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73例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踝关节扭伤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针刺中脉、照海、解溪、太溪、昆仑五个穴位治疗踝关节扭伤73例.结果:采用针灸治疗后,扭伤部位肿痛完全消失,患者可自由活动.结论:此方法经济易行,见效快,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陈振霖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小柴胡汤不仅能和解少阴之邪,也可治内伤杂病.柴胡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对于用药剂量的多少,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柴胡的剂量因功用而异.本文举临床数例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黄学仙;王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及临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活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且治疗组临床活动指数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优于对照组(77.27%),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应用美沙拉嗪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李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复元方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复元方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复元方组口服复元方治疗11天,与对照组对比伤口愈合时间、伤口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及术前、术后3天,术后9天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复元方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术后第3天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均较术前下降(P>0.05).术后第8天复元方组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明显回升,复元方组的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NK细胞、CD4,CD4/CD8比值复元方组比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复元方促进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恢复,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许文捷;刘岗;黄建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诊科护士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

    培养和完善急诊护士的健康心理素质,必须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加强心理素质的敏感性训练.

    作者:陈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补脾益气止崩汤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疗效观察

    为了研究中医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通过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补肾益气止崩汤治疗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迎春;许文莉;李明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皮下针、点灸及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

    目的:观察皮下针围刺加点灸、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镇痛及促进疱疹结痂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给予治疗如下:①常规消毒皮损部位,在疱疹周围用1.5寸毫针围刺,留针30min,1次/日;②将直径3mm的麻绳用麻油煮沸干燥后备用,用时将麻绳一端点燃,吹灭明火,沿疱疹周围每隔5厘米点灸一壮;③以梅花针重扣皮损局部,以皮肤出血为度,然后拔罐,拔罐数根据皮损大小而定,将皮损拔满火罐为止,留罐5~10min,以拔出每罐拔出黑血2~3ml,局部皮肤充血发紫为佳.拔罐后局部皮肤水汪汪消毒.皮下针每日1次,刺络拔罐隔日1次.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膏外涂患处,5~6次/日;口服阿昔洛韦片0.2g/次,5次/日;肌肉注射聚肌胞注射液2mg,隔日1次.两组均以10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30例病人痊愈20例,好转8例,未愈2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30例,.痊愈11人,好转13人,未愈6人.有效率80.00%.结论:皮下针、点灸及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见效快、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周定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中风后偏瘫手足肿胀120例临床观察

    为了研究中医治疗中风的疗效,通过分析患者的资料,采用健脾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中风后偏袒手足肿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关运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药治法概要

    脑出血属中医中风病范畴,其病急骤,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本文综述近年来有关临床脑出血急性期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脑出血具有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在此基础上,正在逐步改善,以适应临床急救之需要.

    作者:龙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4例采用分期针灸药并用,对照组64例单用分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56例,对照组痊愈48例,两组痊愈率和痊愈者治疗天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期针灸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宜于推广.

    作者:邵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辨证治疗肺心病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辨证治疗肺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肺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加用丹红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攻补兼施的作用.结论:在常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合黄芪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有确切的效果.

    作者:秦展宏;郭旭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造影剂肾病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造影剂对临床病例的不良影响及预防.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造影剂肾病(CIN)病例进行分析.结果:造影前已合并有肾功能异常及糖尿病、高血压等易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结论:造影前识别高危患者,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发病率.

    作者:高华;徐小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应用评价

    目的:应用三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收集住院患者3306份,分别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三种方法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3306份血清标本中,用TRUST法检测42例阳性,检出率1.27%,用ELISA法检测阳性56例,检出率1.69%,TPPA法检测阳性54例,检出率1.63%.结论:三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均存在一定假阴性和假阳性,为了结果可靠性,应对手术和输血前筛查病人血清采用TP-ELISA与TRUST组合检测,对于TP-ELISA阳性的标本,要用TPPA法做确诊试验.

    作者:孙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气血精神辨证初探

    <内经>对气血精神的概念、功能以及气血精神病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和治疗等内容进行了精辟概括,从而奠定了气血精神辨证的理论基础;历代医家有关气血精神病证的论述,充实和发展了气血精神辨证的内涵;近年来身心病证的增多,为气血精神辨证理论的形成奠定了临床基础.

    作者:宋福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左金丸合香砂平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120例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香砂平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120例用左金丸合香砂平胃散治疗40天.结果:治愈68例,显效22例,有效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7%.结论:用左金丸合香砂平胃散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好.

    作者:牟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4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作用.方法:以中药升提益肾止浊汤与已烯雌酚配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140例.结果:疗效评定参照江苏省<常见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进行.基本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及宫颈无充血,分泌物减少)137例,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97.9%.结论:老年性阴道炎乃绝经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低落所致,中医认为本病乃气阴两亏,脾肾不足,温热下结之故.全方合用补脾肾,益气阴,祛湿热,则疾病自愈,配合西药提高激素水平,更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周梅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加味增液汤治疗老年阴虚血燥型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增液汤治疗阴虚血燥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阴虚血燥型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给予加味增液汤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依托必利治疗,6周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便秘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加味增液汤治疗老年阴虚血燥型便秘优于盐酸依托必利.

    作者:肖志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研究肾脏生理病理的认识

    肾脏是中医脏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其本质对提高中医药防治疾病及养生保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开展中西医结合研究肾脏生理病理的认识作一概述.

    作者:高玉民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