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阳通脉汤治疗糖尿病下温肢动脉硬化闭塞证120例

马锐;赵建宛

关键词:温阳通脉法,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闭塞硬化症
摘要: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法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常规口服,同时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阳通脉汤口服,三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斑块的厚度,以及股浅、胫前、胫后,足背动脉血管的内中膜厚度,以及血管内径、峰值流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彩超显示治疗组股浅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斑块的厚度,内中膜厚度的改善及血管内径,峰值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效果(P≤0.01).结论:西药合并温阳通脉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浅谈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与疗效

    肿瘤的治疗要遵循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的原则,西医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中医从整体现念出发,实施辨证论治,既考虑局部的治疗,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对于改善患者的局部症状和全身状况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中医与西医放射结合治疗肿瘤的优势与疗效.

    作者:任金山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阳和汤加减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寒湿型35例

    目的: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采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法.结果:总有效率91.43%.结论:消栓溶栓、解毒生肌、修复受损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新血栓的形成、促进血液畅通、从而使动,静脉血管恢复正常.

    作者:李砚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黄莺教授治疗火热炽盛型银屑病经验

    银屑病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病,疑难病,而火毒炽盛型又是常见证型,现代医学中寻常型银屑病的进行期,脓疱型,点滴状型、红皮病型多属此证型.黄莺教授根据临床经验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在此阶段得到有效控制,这对截断整个病情发展,缩短病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泽辉;楮宏飞;朱艳灵;高媛媛;左小红;李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根据其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用放免法测定血清FSH、LH、LH/FSH,T,用中药治疗3-6个月.结果:治疗后FSH、LH,LH/FSH,T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临床症状比治疗前有明显好转.结论:中药对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有明显治疗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恢复月经周期,改善不良并发症.

    作者:雷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所选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给予西医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平喘汤.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24例,显效2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临床控制13例,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78%,两组临床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可有效治疗支气管哮喘,且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曲淑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临床上运用颈部推拿、短杠杆微调复位,拔伸牵引等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0例.结果:经治疗20天,临床治愈150例,占46%;有效140例,占43%;无效30例,占9%;总有效率为91%.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可作为门诊常规手法开展.

    作者:冯永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探讨乳腺癌中西医联合治疗的体会

    目的:探讨乳腺癌治疗的体会.方法:分析19例乳腺癌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对17例患者实行改良根治手术,其中5例患者实行肿瘤下方胸肌部分剔除手术,1例患者实行全乳腺切除术,1例实行了区段切除保乳手术.手术后有16例患者化疗、内分泌治疗及中医治疗,对这些患者随访,改良根治手术加中西医联合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复发率、生存率明显优于其他患者.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是理想的手术,手术后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很好.

    作者:成小立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天麻素的临床应用

    天麻素(Gastrodin)是我国传统中药材天麻的有效单体,在临床上多处运用,疗效良好.

    作者:王紫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联合E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E光治疗女性黄褐斑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内服中药,每日2次,同时采用E光进行治疗,每2周1次;对照组用E光治疗,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内服联合E光治疗黄褐斑疗效较好.

    作者:王庆海;郭雯;郭建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温阳通脉汤治疗糖尿病下温肢动脉硬化闭塞证120例

    目的:观察温阳通脉法治疗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性.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常规口服,同时控制血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阳通脉汤口服,三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斑块的厚度,以及股浅、胫前、胫后,足背动脉血管的内中膜厚度,以及血管内径、峰值流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达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彩超显示治疗组股浅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斑块的厚度,内中膜厚度的改善及血管内径,峰值流速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单用西药治疗的效果(P≤0.01).结论:西药合并温阳通脉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马锐;赵建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舍本逐末的现代针灸

    在传统医学领域中,针灸学已成为当今具有全球影响的一门显学,也是现代自然科学领域所关注,研究和渗透多的学科,然而,由于其学术理论源自中国古代,针灸理论学说载于古代文本,其表达仍然停留于古代用语,对这种文字语言的理解和文本的解读,是今人要了解和运用前人针灸实践经验与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理解的程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决定着这门学科的传承和发展,因而理解古代语言表达的针灸理论就成为现代针灸学研究的主要障碍之一和首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沙玉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发病之相关性的临床调查

    这篇文章探讨进行了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相关性.对其中1128例做了3年以上的随访,对16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进行了20年的跟踪随访调查.我们的调查研究证明他们属于一种疾病的两种状态,不能追求两者的完全符合率和相关性.

    作者:鞠萍;张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38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腹腔镜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我院近2年来387例妇科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无一例死亡,镜下完成手术376例,中转开腹11例,并发症3例.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疼痛轻、治疗效果确切及便于护理等优点.

    作者:陈兰枝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结核性胸膜炎,主要症状除具有结核中毒症状外,典型的就是:胸痛、胸闷、气短.故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使胸水吸收快,后遗症少,是多少代预防治疗结核病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追求的目标.

    作者:王丽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基于温病学理论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之我见

    温病主要是指急性传染病和非传染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温病学是在人类防治传染病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医学科.近年来,传染病不断新生,面对众多新生传染病,运用温病理论进行探讨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温病学理论运用综合全面的辨证论治方法,其目的是以其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诊断治疗方法有效地指导防治温病,在治疗热性病和传染病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唐金模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局部薰洗疗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局部薰洗疗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护理疗效.方法:将52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24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给予优质低蛋白,低磷饮食及对症处理.治疗组使用中药局部薰洗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包醛氧化淀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稳定率为89.3%,与对照组7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O5);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er)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也有好转(P<0.01).结论:中药局部薰洗疗法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有起效快,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且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早兰;陈婉荷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69例葡萄胎

    葡萄胎亦称水泡状胎块,具有较高的恶变率,通过超声对葡萄胎进行诊断,分析不同的葡萄胎类型的超声表现特点,分析其地域发生的概率及其原因.

    作者:高贤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扶阳法治疗艾滋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扶阳方法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艾滋病(AIDS)是一个新的病种,目前国家实施的抗病毒药物一是疗效欠佳;二是毒副作用较大,笔者用中医辨证理论,在对本病有充分认识基础上立扶阳(重建修复免疫系统).祛邪(1杀灭病毒,2抗机会性感染)为法,对AIDS进行精心研究,根据扶阳理论组方立法,试图创造奇迹,使患者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治疗组(中西医组)在HAART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治疗,对照组(西医组)只给予HAART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记录症状体征积分(积分1)和症状舌脉积分(积分2),观察体重和生存质量(卡洛夫斯基积分,Kamovsky Score).结果: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在治疗在均有所改善(P<0.05或P<0.01),但各评价点两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各评价点证候、体积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卡洛夫斯基积分及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或P<0.01).结论:中医药综合方法是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陈国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杜仲炮制配伍的化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中药杜仲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研究得出其炮制的注意事项.方法:通过选择炮制方法,将三种方法炮制后的杜仲样品,分别采用UV光谱法、TLC法、HPLC法,分析杜仲生品和炮制品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通过炮制,杜仲的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结论:在中医配伍的过程中必须考虑杜仲炮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作者:邓小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陈晓辨证论治小儿厌食症

    陈晓老师善治小儿疾病,临床治疗根据小儿厌食的具体情况分为九种证型进行论证,谨守脾胃病机,临床疗效尤佳.

    作者:刘杨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