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对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价值

王俊鹏;卢光明;季学满;张志强;蔡军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 CT血管造影, 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本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和超声(US)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查的价值,并比较MS-CTA不同重建技术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31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同时作MS-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4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A重建方式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三种技术,分别在轴位、MPR、MIP和VR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的狭窄程度.颈总动脉颈膨大和颈内动脉段起始段的狭窄率分别按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标准计算,然后将其分为五个等级:无狭窄、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和完全闭塞.结果:31例患者共62条颈动脉,其中23条在MS-CTA和US上同时发现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两种 方法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一致性为81%.对颈动脉各段狭窄程度进行分级时,MS-CTA不同重建技术图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DSA比较,MS-CTA确诊3条颈内动脉闭塞,而其中1条US未能发现.结论:US、MS-CTA等非侵入性检查可较好地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并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方面具有互补作用.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并综合采用多种重建方式,MS-CTA可较好地用于评价颈动脉狭窄.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感染免疫

    免疫抑制是减轻机体免疫损伤的重要机制,近来研究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免疫抑制系统的关键组分之一.这群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效能,通过与细胞直接接触发挥作用.本文就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感染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刘清泉;黄长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1至2005年论文发表时滞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医学研究生学报>(简称学报)论文发表时滞(DPA)情况.方法:按国内学术期刊有关规定(月刊:国家<6个月、军队≤9个月),对2001~2005年学报的DPA情况进行分类统计,并将非基金论文的DPA与基金课题论文的DPA进行比较.结果:2001~2005年学报非基金论文平均DPA分别为(8.92±3.56)个月、(9.72±3.44)个月、(9.54±4.11)个月、(8.79±3.18)个月和(7.59±2.69)个月,基金论文DPA分别为(6.48±2.31)个月、(6.31±1.93)个月、(4.91±2.10)个月、(5.87±2.24)个月和(2.26±1.81)个月,与非基金论文相比,明显缩短(P<0.01). 结论:基金论文DPA近年呈明显下降趋势,且各年的平均DPA均低于非基金论文.

    作者:李风华;鲁立;施璐霞;刘玉秀;王修来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Eotaxin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初步表达

    目的:获得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 基因,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并初步表达成熟的Eotaxin,为进一步构建其N-端突变体,检测其生物学活性作准备.方法: 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总RNA ,经RT-PCR 扩增编码人Eotaxin全长cDNA 序列,并将其克隆至T载体进行序列测定,然后构建于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入大肠杆菌表达.结果: RT-PCR 扩增得到了400 bp左右的DNA 片段,序列分析发现其中包含了GenBank中报道的编码Eotaxin cDNA 序列,并获得了正确表达.结论: Eotaxin cDNA 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为进一步构建其N-端突变体,纯化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锦川;朱瑾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血管紧张素受体两种亚型的矛盾与统一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的两种亚型AT1R和AT2R在体内构成矛盾的统一体,AngⅡ的大多数作用是通过与AT1R结合来实现的,AT2R的部分作用与AT1R相反.AT2R拮抗剂可减弱AT1R拮抗剂的降压作用.但AT1R和AT2R并非单纯的对抗关系.AT1R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慢性化进程.

    作者:杜宏;唐政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富含血小板血浆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富含血小板血浆(PRP)中的血小板浓度比全血高4~5倍以上,含有高浓度促进骨组织和软组织再生修复的生长因子.PRP可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增殖;与β-磷酸三钙、生物陶瓷或自体骨复合,可明显促进骨缺损的修复;PRP单独填充拔牙创可促进牙槽骨的再生;与自体骨、异种骨或羟基磷灰石(HA)复合,适合于修复齿槽突裂或牙周骨缺损;与自体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而形成的可注射组织工程骨能加快成骨牵引的成骨速度.PRP中的血小板通过脱粒方式分泌生长因子.所用的PRP中血小板浓度、质量、是否来源于自体以及骨缺损模型所用的动物等均会影响研究 结果和 结论的可靠性.PRP在骨组织工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森林;毛天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胫腓骨干骨折不同固定方法的疗效评价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不同固定 方法治疗胫腓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干加钢板固定腓骨(腓骨固定组)以及单独行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胫骨干(腓骨不固定组)两种 方法,对87例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和分析,动态观察骨折的愈合过程.对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痂出现时间:腓骨固定组为(6.9±2.3)周,腓骨不固定组为(8.1±2.3)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腓骨固定组为(14.2±2.5)周,腓骨不固定组(15.3±2.5)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腓骨固定组 2例,发生率为5.6%,腓骨不固定组11例,发生率为21.6%.对于胫骨上、下段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加腓骨钢板固定可明显缩短骨折愈合时间(P<0.05),腓骨固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不固定组(P<0.05).结论:不扩髓髓内钉固定加腓骨钢板内固定能显著提高胫骨干骨折愈合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勇;赵建宁;曾晓峰;周利武;陈跃先;包倪荣;徐海栋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超声检查对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价值

    目的:本研究比较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和超声(US)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筛查的价值,并比较MS-CTA不同重建技术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可靠性.方法:对31例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同时作MS-CTA和US检查,并对其中的4例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MS-CTA重建方式包括多平面重建(M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三种技术,分别在轴位、MPR、MIP和VR图像上测量颈动脉的狭窄程度.颈总动脉颈膨大和颈内动脉段起始段的狭窄率分别按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研究(ECST)、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研究(NASCET)标准计算,然后将其分为五个等级:无狭窄、轻度狭窄(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和完全闭塞.结果:31例患者共62条颈动脉,其中23条在MS-CTA和US上同时发现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两种 方法对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一致性为81%.对颈动脉各段狭窄程度进行分级时,MS-CTA不同重建技术图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与DSA比较,MS-CTA确诊3条颈内动脉闭塞,而其中1条US未能发现.结论:US、MS-CTA等非侵入性检查可较好地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并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方面具有互补作用.结合原始轴位图像并综合采用多种重建方式,MS-CTA可较好地用于评价颈动脉狭窄.

    作者:王俊鹏;卢光明;季学满;张志强;蔡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脓毒性休克及其治疗中的作用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MIF)是一种潜在的促炎细胞因子,是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的关键调节元件.该综述主要介绍MIF 的组织细胞来源、基因结构、蛋白结构以及其生物活性、在脓毒性休克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和拮抗MIF 在脓毒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郭建秀;胡川闽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非诺贝特对新生大鼠体外肥大心肌细胞的影响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α(PPARα)激活物非诺贝特对大鼠体外心肌细胞病理肥大的影响.方法:新生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培养后,用不同时间、不同浓度的PPARα配体非诺贝特预处理细胞,然后以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诱导其肥大.采用软件分析细胞面积,以RT-PCR法检测肥大心肌细胞α、β-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MHC)及PPARα mRNA表达的影响,单四唑(MTT)比色法测定非诺贝特对Ang Ⅱ处理细胞活力的干预作用.结果:非诺贝特预处理24h可逆转Ang 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α/β-MHC mRNA表达比值降低及细胞活力的改变,同时增加PPARα mRNA的表达,并呈一定剂量依赖性;而非诺贝特和Ang Ⅱ几乎同时处理细胞时,则无明显效应.结论:PPARα参与心肌细胞肥大过程,长期慢性非诺贝特预处理可能对心肌有保护效应.

    作者:杨永曜;李隆贵;吴强;胡琴;耿昭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目的:了解低氧诱导因子(H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骨髓内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法进行骨髓活检组织制片,采用EnVison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对照10例和20例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20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IF-1α蛋白低、中等、较高和高水平表达分别为1、5、6和8例;对照组10例中等、较高水平表达分别为7和3例,两组差异显著(P<0.05).初诊急性白血病骨髓内MVD在40倍镜下为8.50±3.92,较对照组(4.71±1.53)明显增高(P<0.05).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IF-1α蛋白表达水平与MVD具有相关性(r=0.578,P<0.05).结论: HIF-1α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可能对骨髓内异常新生血管生成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震章;欧阳建;张启国;谢品浩;吴鸿雁;孟奎;孟凡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重组腺病毒穿梭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携带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2B亚基(NR2B)基因的腺病毒5型(Ad5)穿梭载体,为NR2B重组腺病毒镇痛疫苗的包装做准备.方法:以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和BamHⅠ双酶切质粒pcDNA3.1-NR2B获得目的基因NR2B;将NR2B定向克隆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DC515,并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在脂质体介导下将pDC515-NR2B转染293细胞,并以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从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检测目的基因NR2B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DNA测序证实目的基因NR2B被成功克隆入载体pDC515-NR2B中,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R2B可在293细胞表达.结论:成功构建NR2B重组Ad5穿梭载体pDC515-NR2B,该载体可用于NR2B重组Ad5载体镇痛疫苗的包装.

    作者:王公明;田玉科;田学愎;陈建平;安珂;杨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心电图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的心电图变化.方法:选取16只SD大鼠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心电图Ⅱ导联P波、QRS波群、T波、S-T段和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①造模成功12只.②QRS波群改变:12只大鼠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即刻均出现短暂的R波异常增高;再灌注15~20min出现q波或原有q波加深,随再灌注时间延长,q波逐渐加深、加宽.③ST-T改变:12只大鼠在结扎LAD即刻至20min时S-T段、T波进行性抬高,此后相对恒定;再灌注早期S-T段、T波快速回落,15min内回落>50%.④心律失常发生情况:13只大鼠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多出现在结扎LAD后5~10min和再灌注早期.结论:大鼠心肌缺血20min内S-T段、T波进行性抬高达峰值可作为大鼠冠状动脉准确结扎的标志;再灌注15min内S-T段、T波快速回落>50%可作为冠状动脉再通的指标.

    作者:王砚青;江时森;刘平;毛广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器官保存的研究进展

    器官保存伴随损伤有缺血和低温导致的损伤,以及再灌注时产生的再灌注损伤.该作者对器官保存的基本 方法、发展史、现状及器官保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段贵新;景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培养体系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个有效的破骨细胞培养体系,为研究和防治骨溶解和骨质疏松症提供实验基础.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股骨、肱骨,收集骨髓细胞,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加入细胞因子;实验组加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25ng/ml和骨保护素配体(RANKL)25ng/ml,进行破骨细胞骨髓诱导培养.观察比较两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细胞和骨吸收陷窝,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骨吸收陷窝形态.结果:实验组破骨细胞数量多,功能活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小鼠破骨细胞骨髓诱导培养体系.

    作者:钱红波;赵建宁;姚静;曾晓峰;陆维举;胡云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人IκBα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构建人IκBα真核表达质粒,探讨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RT-PCR和重叠延伸PCR技术,得到点突变的人IκBα, 定向克隆至PcDNA3.0真核表达载体.将SD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分为三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PcDNA3.0空载体转染组, Ⅲ组为 PcDNA3.0-IκBα转染组.分别于术后2、12、24和72 h取材.用RT-PCR测定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 mRNA的表达及肝功能变化.结果: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鉴定,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正确;Ⅲ组与Ⅰ组、Ⅱ组相比:NF-κBp65、TNFα、ICAM-1 mRNA的表达水平及肝酶学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IκBα构建成功,IκBα通过抑制NF-κBp65 mRNA的表达及其核移位减轻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秦涛;郑启昌;屈新才;王继亮;胡青钢;卢昕;张勇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多奈哌齐对PC12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采用TUNEL、免疫细胞化学等 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β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和多奈哌齐干预对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Bcl-2 、Caspase-3在Aβ损伤组、多奈哌齐干预组的表达及意义.结果:锥虫蓝拒染法染色 结果显示,Aβ作用后,PC12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殖缓慢.提前12h给予多奈哌齐,TUNEL 结果示PC12细胞凋亡指数为(17.29±0.83)%,较单纯Aβ损伤组(32.28±1.64)%显著降低(P<0.01);Bcl-2表达阳性率为(60.00±2.30)%,较损伤组(39.94±1.83)%显著增高(P<0.01),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26.46±2.87)%,较损伤组(49.23±1.73)%显著降低(P<0.01).滞后1h给予多奈哌齐组与Aβ损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奈哌齐预干预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来实现.

    作者:李珂;万琪;蒋建利;贾军宏;蒋虹;楚勤英;唐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即时通讯软件在国际维和部队中的应用

    目的:制订非洲某国维和网络环境下即时通讯软件的合理使用方案,为维和部队的通讯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比较所在国维和网络环境中常用的主流即时通讯软件的优缺点.结果:Skype是好的语音软件,MSN Messenger是佳的视频工具,用QQ发送手机短信经济.结论:结合使用Skype和MSN Messenger可与在线联系人交流,用QQ与离线联系人联络是佳的即时通讯方案.

    作者:许斌;王与荣;汪春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同种异体头皮及面颈部和双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的应用解剖

    目的:阐述同种异体头皮、面颈部和双侧耳廓复合组织移植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具8侧灌注的尸体标本及8具16侧新鲜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头皮、面颈部和耳廓等面部浅表器官的血管走行、分支及其分布. 结果:头面部皮肤软组织以及头面部体表器官的血液供应均由颈外动脉分支提供的,其中颞浅动脉分支分布于额顶、耳颞、侧面颈等处,约占头面部57%的区域,面动脉供应颏部、唇部、鼻部以及眼睑等,两者间以及与其他颈外动脉分支间有丰富的交通支吻合.结论:颞浅动脉作为头皮、双侧耳廓及额颧颊颈部复合组织的血供是安全可靠的.

    作者:汪涌;姜会庆;洪志坚;胡心宝;汪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观察

    晚期肿瘤老年患者,因伴有种种老年疾病已无法手术及放化疗时,不仅肿瘤发展快,且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我们用纯中药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老年晚期恶性肿瘤4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苏全胜;林勇;杨继红;于正洪;刘畅;施志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 护理记录缺陷及原因分析

    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医疗护理活动中,对患者生命体征、执行各项医疗措施以及落实护理措施情况的记录.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从功能制护理到护理程序的引入和临床应用,护理记录也经历了近20余年的研讨和探索.2002年起,国家卫生部颁发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等法规,对护理记录的书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使护理记录全面反映护理过程的内容,又能注入法律意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利益,是护理管理的一大课题.为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减少病历缺陷引起的医疗纠纷,2005年7月我院组织有关专家对185份出院病历进行检查,现将其检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申萍;杜益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医学研究生学报杂志

主管: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