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娅玲;黄建荣
今年北京、安徽发生SARS疫情后,有关部门正在认真查找发生问题的直接原因.初步调查显示,SARS病毒很可能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实验室,有关烈性传染病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社会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存在事件隐患的单位决不仅此一家;产生隐患的原因也决不仅仅局限于具体开展科研的单位,其中还涉及到国家有关部门的科研立项、审批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原因,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也为了保护科学家继续开展上述研究的积极性,有必要认真地进行分析和研讨.
作者:曾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关于螺杆菌属细菌菌血症的报道并非罕见,认识其临床表现及引起螺杆菌菌血症的可能机制在临床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螺杆菌菌血症的研究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简要介绍.
作者:唐祖胜;范学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常引起地方性甚至全球性流行,是疾患和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每年全球约有300~500万人口感染流感样疾病,因流感致死的人数也在25万~50万之间.目前预防流感的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主要是接种流感疫苗.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使流感疫苗不仅在预防效果上有了较大提高,也显著降低了流感样疾病(ILI)社会支付费用成本.
作者:温思瑶;刘民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就深部真菌感染在培养法、病理学方法、血清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作者:潘永林;黄文祥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02年11月起,该病毒迅速在世界范围内的32个国家(地区)内传播,至2003年7月31日止,一共报道了8 098例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SARS流行中,医院感染对引起及维持SARS的爆发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台湾、加拿大等SARS流行区域的一些医院在SARS爆发期间所遇到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处理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以此能有助于医护及公共医疗机构防止SARS的医院感染.
作者:经络;陶薇;王怡婷;周少华;陈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戊型肝炎既往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戊型肝炎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常引起大的爆发流行,也可见散发戊型肝炎,需要大家引起重视.近些年,戊型肝炎在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学等方面有了一些新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金;胡志东;钟述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结核病是目前全球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具有强大的致病性和传染力,而要彻底了解和控制结核杆菌,对其毒力基因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世界各国投入了很大的人力物力研究结核杆菌的毒力基因.对毒力基因的认识将促进结核的疫苗研制、临床诊断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抗结核战略意义.
作者:钟琪;鲍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抗原呈递细胞(APC)在胞吐过程中,向细胞外分泌一种称为exosome的膜性小泡,含有丰富的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等,可以作为MIHC-肽复合物的运输工具,在细胞间传递抗原信息.经肿瘤抗原冲击树突细胞所释放的外质体能直接或间接地刺激T细胞,从而产生强大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有望成为新的非细胞免疫治疗载体.
作者:倪勤;侯伟;刘克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学者们尝试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以获取其致病因子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进而深入研究HEV的生物学特性、HEV的检测和疫苗的筛选.本文就从目前HEV细胞培养和动物感染的进展方面作一介绍.
作者:陶薇;陈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载体表达小干扰RNA的方法因便宜,稳定,操作方便的优点,在哺乳动物RNA干扰研究中有非常大的潜力和优势.本文对当前哺乳动物RNA干扰研究中的小干扰RNA表达用载体作一综述.小干扰RNA载体表达方法的广泛应用,将对功能基因组研究以及抗病毒和肿瘤的基因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徐宁;陈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许多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感染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前-C区突变株,虽然这些患者血清中抗-HBe阳性,但体内病毒仍然在持续地复制.HBV前-C区突变经常发生在nt1896、1858和1899.如果感染的是HBV前-C区突变株,则可能导致HBeAg阴性患者的病情加重.拉米夫定、干扰素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可以诱导HBV前-C区突变的发生.
作者:方益荣;郝加虎;叶冬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前正在研制的丙型肝炎疫苗可分为预防性和治疗性,包括蛋白疫苗、多肽疫苗、DNA疫苗以及载体疫苗等.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痘苗病毒载体疫苗以及不同组合的联合免疫方案不仅能诱导宿主的体液免疫应答,而且还能诱导CD4+T细胞、CD8+T细胞介导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在丙型肝炎预防和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近年来有关HCV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侯刚;张欣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细菌性脑膜炎仍是危害人体健康的一重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其致病性、耐药性发生不同程度改变,流行特点发生变化.随着对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研究进一步深入,本文对急性细菌性脑膜炎有关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余永胜;臧国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本文对近5年来有关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与肝细胞癌关系的主要文献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X蛋白对信号转导通路及凋亡的影响,X基因的变异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介绍了近几年来研究的新方向,如X蛋白对核转运的影响和对线粒体的直接作用等.
作者:朱荣;朱虹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免疫反应是决定疾病预后的重要因素.特异或/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是清除体内HBV的终途径,而通过细胞因子介导的非溶细胞性抗HBV作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HBV感染后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机体免疫反应有其各自的特点.本文就HBV感染后机体免疫反应机制作了综述.
作者:闫涛;季伟;王慧芬;张爱民;李梵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重型肝炎及肝功能衰竭(简称肝衰竭)在我国十分常见,对其治疗目前仍以内科综合治疗为主,但常因病情进展快,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是一疗效确切、安全的治疗方法,已在我国多家医院应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是一种选择性清除白蛋白结合毒素(ABT),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选择性、无细胞操作等特点的新型的人工肝支持系统,国内外大量资料表明其在临床方面有较为确切的疗效.本文针对MARS系统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系统回顾.
作者:童娅玲;黄建荣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