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谦;张继荣
目的::检验维吾尔语失语症检查法(ABU)的信度。方法:把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翻译成维吾尔语,根据维吾尔语语言特点在某些方面做了适当改动(如复述、听字辨认和书写),但总体结构不变。应用专家评议法对ABU 进行了3轮评议及修定,经语言调适和预测试,并进行了维汉回译。然后将它用于检测104例维吾尔族脑卒中后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语言功能评定由1名经过培训的康复医学科维吾尔族语言治疗师于患者入院时进行评定,其中30例患者于1周后再次对其语言功能进行评定,另外35例患者由该评定者和1位经过培训的维吾尔族神经病学硕士研究生分别进行评定,两者评定时间相差不超过3d。汇总数据运用 Spearman 秩相关性分析、Cronbachα系数等方法检验 ABU 的重测信度、评分者一致性信度、内在信度和分半信度。结果:重测信度,除书写方面的2个项目的相关系数<0.7外,量表其余22项的重测相关系数都>0.8。一致性信度检验的结果显示:量表24个分项的一致相关系数都>0.7。内在信度,将量表内容的24方面拆分为四部分,口语表达、听理解、阅读和书写,分别计算各部分的 Cronbach α为0.969、0.922、0.966、0.924,总 Cronbach α系数为0.978。维吾尔语失语症检测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06。结论:本研究认为 ABU 具有良好的信度;能对维吾尔语失语症进行诊断和分类,定量地反映维吾尔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功能状况,适合在临床康复中应用。
作者:席艳玲;周建梅;热娜·阿不都萨拉木;库尔班乃木·卡合曼;王宝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林氏就业准备量表(LASER)在协助职业康复治疗师确立或调整患者的治疗方案,指导手外伤患者重返工作中的作用。方法:采用 LASER 量表评估手外伤患者在参加职业康复前后的就业意愿,研究其就业心理变化。结果:测试周期结束,共125例手外伤患者的考虑前期得分减少(P <0.01),考虑前期从24例下降至5例;考虑期、准备期及行动期的得分均有上升(P <0.01),其中准备期和行动期从31例增至87例。根据评估结果,有47例患者调整了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案,19例提前介入工作安置,7例申请了心理治疗介入,就业率达89.6%。结论:LASER 量表可以帮助职业康复治疗师了解手外伤患者的就业心理状况,有助于对存在心理障碍的患者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作者:卢讯文;廖麟荣;徐艳文;孙天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注射液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20例分为3组各40例。药物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牵引组应用颈椎牵引疗法,联合组联合以上2种方法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药物组及牵引组(97.5%、77.5%、75.0%。P <0.05),药物组与牵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基底动脉、左、右侧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联合组更高于药物组及牵引组(P <0.05);血液粘稠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联合组更低于药物组及牵引组(P <0.05);药物组与牵引组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法舒地尔注射联合颈椎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粘稠度。
作者:王丽平;廖彬;徐沙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仰头摇正手法配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手法组及压灸组各30例,联合组予手法联合压灸法治疗,手法组、压灸组分别予手法或压灸治疗。治疗前后运用眩晕评估评分量表(DARS)、眩晕残障评估量表(DH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基底动脉(BA)、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疗效评估,并随访至疗程结束后3个月,观察患者眩晕复发情况。结果:治疗20次后,3组 DHI 评分、DARS 评分及 BA、LVA、RVA 的 Vm 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联合组更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 <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联合组复发率及 DHI 评分明显低于手法组及压灸组(P <0.05),手法组与压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仰头摇正法结合压灸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可减少复发,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于临床中运用推广。
作者:邓明其;冯尚武;容健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运动治疗(神经促进疗法、平衡功能训练、等张肌力训练、桥式运动、重心转移训练、步态训练、协调与运动控制训练等)、作业治疗、传统康复疗法、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偏瘫下肢屈、伸膝肌群等速肌力训练,测试及训练模式为普通等速向心/向心模式。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仪的峰力矩值(PT)、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功能独立性评分、Berg 平衡功能评分及改良 Ashworth 肌痉挛分级(MAS)对患者下肢肌痉挛及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治疗10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伸屈膝肌 PT、Fugl-Meyer 评分、Berg 评分及 FI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后 2组患者肌痉挛 MAS 评分组间及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杨华中;吴莹莹;周永生;邓雯娇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卧位功率性自行车训练对格林巴利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格林巴利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卧式功率性自行车踩踏训练。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BB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下肢徒手肌力检查(MMT)、步行能力(10m 步行时间,6min步行距离)及 Holden 步行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 MBI ﹑肌力﹑ BBS 评分及步行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卧位功率性功率性自行车训练能有效改善亚急性期格林巴利综合症患者的步行能力。
作者:茅矛;曹寅慧;孙耀金;万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预刺激结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梗死患者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32例分为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A 组加用 rTMS 刺激患侧大脑运动皮质区(M1区),后行患侧上肢 FES 治疗;B 组加用 FES 治疗,不进行 rTMS 预刺激。治疗前后评定患侧上肢 Fugl-Meyer 评分(FMA-UE)和改良 Barthel 指数(MBI)。结果:3组治疗2及4周时,FMA-UE 及 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呈逐渐提高趋势(P <0.01);且 A 组治疗2及4周时 FMA-UE 及 MBI 评分更高于 B、C 组(P <0.01),B 组更高于 C 组(P <0.01)。结论:FES 能够促进脑梗死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通过高频 rTMS 预刺激能进一步增强 FES 的疗效。
作者:彭源;陈康;张瑾;陈钰杰;张顺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肺康复通过调节心血管功能、改善肺通气状况、增强呼吸肌力量、促进排痰等机制,达到缓解呼吸困难、纠正低氧血症、预防肺炎、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文拟对肺康复的评估、治疗手段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钮金圆;李卫卫;张文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社会的发展和康复意识的逐渐增强,给儿童视力残疾康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2009年~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实施“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相继在各省市展开,这其中,对视力残疾儿童实施康复训练、验配助视器等成为重点实施项目。
作者:曹紫玄;王萌;陆悦美;王正;朱磊;王祎;朱昭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头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行头针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康复训练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运用改良 Ashworth 评分法评定痉挛程度,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法评定运动功能及改良 Barthel 指数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患者改良 Ashworth 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P <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 <0.05)。2组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及改良 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单纯康复训练及头针联合康复训练均可减轻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二者联合治疗优于单一康复训练治疗,因此临床上应重视中医头针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中的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徐远红;王俊华;李海峰;杨凤翔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兔膝骨性关节炎(OA)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有关作用机制。方法:共选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 组)、OA 模型组(B 组)、OA+ LIPUS 组(C 组)、OA+LY294002(PI3K/Akt 抑制剂)组(D 组)、OA+LY294002+LIPUS 组(E 组),每组各6只。采用右后膝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CLT)造模。于造模后第6周时采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实验兔,切取软骨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并进行Mankin 评分;提取软骨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鉴定;应用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Ⅱ型胶原(COL2)、MMP-13、Akt、pAkt、P53、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B 组 COL2、pAkt、Bcl-2蛋白含量较 A 组降低,MMP-13、P53蛋白含量较 A 组增高(P <0.05)。与 B 组相比,C 组 COL2、pAkt、Bcl-2蛋白含量增高,MMP-13、P53蛋白含量下降(P <0.05);D 组 COL2、Bcl-2、pAkt 蛋白含量下降,MMP-13、P53蛋白含量升高(P <0.05),E 组COL2、MMP-13、P53、Bcl-2、pAkt 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但与 C 组、D 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各组 Akt 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LIPUS 能通过 PI3K/Akt 通路降低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细胞凋亡率,促进抗凋亡基因 Bcl-2表达,下调促凋亡基因 P53水平,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
作者:任莎莎;李雪萍;林强;程凯;夏鹏;杨怀春;高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使用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3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5例,2组患者均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 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侧下肢功能,Berg 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Holden 步行功能分级评价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 FMA、BBS 和 Holden 评分均提高(P <0.01),但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1或 P <0.05)。结论:使用电刺激联合肌电生物反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作者:李林;梁莉莉;张祥祯;梁慧英;廖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床边滑轮训练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社区首次脑卒中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家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加用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床边滑轮训练。治疗前后用 Fugl-Meyer 量表上肢部分评分(FMA-UE)进行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 FMA-UE 及 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床边滑轮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的康复疗效,值得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金莲;聂响斌;周永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电针百会穴是否对小鼠局灶性脑梗死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昆明小鼠48只随机分为电针组和针刺组各24只,均通过颈内动脉线栓法建立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穴治疗,针刺组给予针刺百会穴治疗。治疗4周后,评估2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测量梗塞体积,免疫组化检测超大 B 细胞淋巴瘤因子(Bcl-xl)的表达,对梗塞周边区域进行膜片钳检查。结果:电针组小鼠的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针刺组小鼠(P <0.01),Bcl-xl 的表达较针刺组小鼠明显增加(P <0.01);脑片膜片钳结果显示,电针组小鼠 BK-channel 的功能明显好于针刺组(P <0.01)。结论:电针百会穴能够降低小鼠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电针刺激 Bcl-xl 的表达增加有关,也与神经元 BK-channel 离子通道的功能改善有关。
作者:蔡璇;许菁;徐姣;潘邓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在节律性听觉及视觉刺激下步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步行参数测试,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Berg 平衡量表(BBS),6min 步行测试(6minwT)评价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步频、步长、步速、6min wT 及 BBS 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 <0.05),UPDRS 评分第2 及第3部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运动功能。
作者:黄瓅;王普清;罗韵文;丁旭东;宋金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S-E-T)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对其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肌力训练、耐力训练、平衡功能训练、步行训练、神经易化技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在 S-E-T 训练系统上进行强化核心肌群的力量及稳定性训练,以及进行分离动作的诱发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2组 Berg 平衡量表(BBS)评分及简式 Fugl-Meyer(FMA)中专门针对平衡功能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 BBS 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 <0.05),但 FMA 评分治疗后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E-T 可以通过对患者的躯干、核心肌群等方面进行训练,从而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
作者:胡川;顾莹;李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的飞速发展,激光在生物学医学方面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激光对机体组织具有多种生物效应[2]。低强度激光包括波长632.8nm 氦氖激光、650nm 半导体激光等红光或近红外光,其能量没有达到破坏生物组织的作用,热效应和压强效应不占主导作用,主要是光化学效应和光刺激效应,临床上多用于理疗和穴位照射治疗,可对机体能量代谢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系统产生良性影响作用[3]。低强度激光在 DM 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达到了一定的疗效,现将低强度激光对 DM 及其并发症的影响论述如下。
作者:李媛;邓海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HFA)儿童情绪理解干预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方法:对3例 HFA 儿童,以表情照片、视频动画和情境故事等视频材料为主体,以讨论式教授方式为主,对其情绪理解中的表情识别和命名、情绪归因进行全面的干预,并进行评测。结果:干预6周及12周后,3例患儿视频评测成绩、情绪词汇理解能力均明显提高。3例患儿形成性评测成绩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干预12周后趋于平稳。结论:以表情照片、视频动画和情境故事等视觉材料为主体的情绪理解中的干预能够提高高功能孤独症儿童的情绪理解能力。
作者:王凤梅;李艳玮;张秋月;朱玲春;禹东川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Bobath 疗法结合针刺对脑卒中弛缓期下肢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偏瘫弛缓期患者144例,随机分为 A、B、C 3组各48例,3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B 组加用针刺治疗,C 组加用 Bobath 手法结合针刺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及28d 采用 Fugl-Meyer 评分法(FMA)及改良 Barthel 指数(MBI)评定。结果:治疗后14及28d,3组 FMA 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 MBI 评分均呈逐渐提高(P <0.05),且 B、C 组明显高于 A 组(P <0.05),但 C 组更高于 B 组(P <0.05)。结论:采用 Bobath 疗法结合针刺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弛缓期下肢功能。
作者:杨爱国;闫新华;任秀云;毛进兴;刘立成;刘子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康复护理学》临床见习教学竞赛中的使用效果。方法:综合运用病例学习法、角色体验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互动教学法、问题讨论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等多元化教学法进行临床见习,让护生、护理专家及同事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00%的学生认为此次见习激发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沟通表达能力,增强了师生间互动;87.5%的学生对此次见习满意,认为增强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75.0%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另外,85.7%的专家和90.0%的同事认为此次见习教学效果好。结论:优化配置创新使用多元化教学法,并推广到教学之中,可为学科建设及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新思路。
作者:杨凤翔;陈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