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
通过7例发生重症胰腺炎的胰性脑病(PE),结合文献探讨了PE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问题,PE多为胰酶溢入血循环,透过血脑屏障致脑组织出血、软化、脱髓鞘而引起神经精神症状.其多无特异性,多无定位体征,可并颅高压及脑电图异常.本文提出参考诊断标准.其治疗原则为早期手术控制胰腺本身的炎症,阻断由此产生的一系列连锁性损害.
作者:王宁;张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对不同时期(2004-05、06、07和08)的甘蒙锦鸡儿、中间锦鸡儿、柠条锦鸡儿和荒漠锦鸡儿的鞣质含量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络合法.结果:各种锦鸡儿的鞣质含量在较干旱的5月明显高于6月、7月、8月时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这种变化对锦鸡儿在环境干旱时增强抗旱性非常有利.同时确定5月为佳采摘利用时期.
作者:杨九艳;韩继新;张佳岳;刘永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报告2例原位心脏移植的初步体会.方法:2003-08与2004-12进行了2例原位心脏移植,1例为瓣膜型心肌病,另1例是扩张型心肌病.采用冷晶体停跳液顺灌进行供心保护,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双腔静脉法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免疫抑制方案采用赛尼哌及环孢素A、骁悉、甲基强的松龙三联. 结果:1 例术后52h右心衰竭至全心衰竭死亡;另1例围术期无急性排斥反应及感染发生.心功能恢复至Ⅰ级,术后存活8mo.结论:合理选择受体,良好的心肌保护、术后合理的监测与抗排异治疗是心脏移植成功的关键.
作者:朱宪明;刘志平;赵龙;王坚;李淑珍;孟爱荣;邱能庸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58例(61眼)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病人行常规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并根据病情相应处理视网膜病变,选择眼内激光及眼内填充物.结果:随访3~13mo,术后矫正视力不同程度改善46眼(75%),12眼(20%)不变,3眼(5%)视力减退.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手术及光凝、眼内气体、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有效.
作者:韩萍;闫元奎;杨丽萍;徐力;王艳艳;郭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后,应用氩激光治疗对侧眼底病变的疗效.方法:对132例视网膜脱离病人对侧眼底进行检查、氩激光治疗及随访.结果:51例出现视网膜裂孔,其中14例裂孔边缘翘起并视网膜平脱离.47眼接受光凝后视力在0.5以上者占87.2%.结论:对视网膜脱离病人,另一眼进行定期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发现病变及早治疗对预防病变发展,避免出现双眼视网膜脱离,保护中心视力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元奎;路强;杨晓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生物活性肽(bioactive peptides)来源很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业已表明,生物活性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激素作用,免疫调节、抗血栓、抗高血压、降胆固醇、抑菌、抗病毒、抗癌作用等, 是筛选药物的天然资源宝库.本文综述了生物活性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苏秀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本文合成了聚合氯化铝(PAC)与市售PAC进行絮凝效果及性能的对比.方法:以来源广泛的高岭石为原料采用一步酸溶法,正交设计确定佳合成条件,合成了PAC.结果:对自制PAC进行性能测试,盐基度为83.45%,符合我国规定要达到50%以上的要求.结论:以处理黄河水及生活污水的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和去浊率为指标在投药量相同的条件下对自制PAC与市售PAC进行絮凝效果及性能的对比,从中可看出自制PAC其效果优于市售PAC,尤其表现在去浊率上.
作者:赵登亮;王来兵;邵红霞;许茂;刘启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人体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技术,观察人角质形成细胞生长的过程,为培养角质形成细胞膜片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后的含胎牛和人AB型血清培养体系进行人角质形成细胞的培养.结果:含人AB型血清培养体系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5d融合达 70%,9d达 90%, 11d完全融合,细胞分裂指数高峰在9d左右,可达1.1%,而不含AB型血清组培养的细胞5d后即出现退化样生长,不形成细胞膜片.进一步对含AB型血清的不同培养系统进行培养,将增殖高峰期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应用MTT 比色法测细胞增殖活性,进行比较,P>0.05,表明添加F12、TC199、1640后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作用无差异.结论:人AB型血清能够对体外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生长起到刺激作用.
作者:王凌峰;温丽娟;荣志东;巴特;王宏;胡国林;蒋文杰;严智昌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建立健全医学伦理委员会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尚未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依据对医学伦理的重新定位及其国内外发展趋势、对现代科技双刃剑作用的避害选择的理论探讨与实例、我国生物医学研究急需全面规范及其现状分析,说明医学伦理委员会是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探讨了IRB、HEC与MEC对于医学发展不可获缺的重要性.
作者:吴岩;毕力夫;刘建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运用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 RT-PCR)技术,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在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nest RT-PCR 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及良性疾病病人中心静脉血CK20mRNA,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4例胃癌病人34例CK20mRNA阳性,阳性率为53.1%,良性病病人16例均阴性;胃癌病人血液CK20mRNA的阳性率与肿瘤大小、腹腔和肝转移、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无相关性(P>0.05);8例早期胃癌病人中2例CK20mRNA阳性.结论:扩增 CK20mRNA的nest RT-PCR方法是检测胃癌病人中心静脉血微转移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作者:孟兴凯;张俊晶;岳根全;陈怀增;彭淑牖;杨成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狭叶杜香挥发油的提取分离方法,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了超临界流体提取法(SFE)及水蒸气蒸馏法(SD)所得杜香挥发油的收率及组分变化,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析.结果:SD法收率为1.54%,SFE法收率为1.72%.从SFE法所提取的杜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9种成分,从SD法所提取的杜香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5种成分,其中有23种成分为共有成分.结论: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是提取杜香挥发油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其秀;王晓琴;陈其和;温彩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帮助截瘫病人恢复身心健康预防截瘫后发生的各种并发症.方法:对30例脊髓损伤后截瘫病人采用心理治疗、功能训练、物理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经3~5a随访30例中优良26例,总优良率为86.6%.结论:早期康复的介入对病人回归社会、家庭、生活、学习、工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截瘫病人还是有治疗价值的.
作者:闫金玉;赵小娟;于莲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影像学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对比研究. 方法:对2000-10~2002-01具有完整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后病理结果(TNM)的食管癌病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食管影像学检查可用于术前食管癌分期,影像T与病理T经Kappa检验两种分期无差异,有较好的一致性.影像N与病理N经差异性卡方检验,两种分期有差异性,一致性较差.结论:目前应用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较准确地评估食管癌术前分期,有较大的临床使用价值.但诊断淋巴结转移尚存在不足.寻找更有效的淋巴结转移诊断技术是提高食管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的关键.
作者:杨军;高荣;乔鹏飞;张建国;陈书山;高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正确选择微创技术治疗脊柱外科常见疾病,以小的损伤,达到佳的疗效.方法:选用自动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automated percutaneous lumbar discectomy,APLD)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366例(配合同轴侧路镜下APLD18例);用显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治疗伴有椎管狭窄、黄韧带肥厚及椎间盘钙化的LDH47例;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8例、椎体转移瘤1例.结果:经APLD治疗组,1a随访优良率92%,5a随访优良率85%,10a随访优良率79%;经MED治疗组,获1~3a随访,优良率为98%;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和1例椎体转移瘤经PVP治疗,获1a随访,疼痛全部缓解,无并发症.结论: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正确选择合适的微创技术,可望获得安全、理想的临床疗效.
作者:银和平;钟秀;曹振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对健康促进医学形成背景的分析,明确了医学终目的转向健康的必然性及健康促进医学所关注的改善体质、加强病前综合干预等观点在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健康促进医学的现代理念与中医传统养生保健学的关系,并认识到中、西医学健康理念的并存与交融,将会产生出适合我国国情民风的健康新观念,也是21世纪我国健康促进医学发展的必然格局.
作者:常虹;毕力夫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由影像表现结合临床制定定向活检、手术选择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999~2003年 6组原发性脑淋巴瘤(PLB) 101例进行临床分析,以MR、CT表现病灶部位分布为基础,制定可供活检、手术切除、联合治疗选择的五种类型.结果:Ⅰ型:大脑半球浅部、皮质下单发型;手术切除+放疗、化疗.Ⅱ型:大脑半球深部单发型(中线、侧脑室壁、基底核区);定向活检/酌情手术+放疗、化疗.Ⅲ型:小脑单发型(含小脑脑桥角,CPA);手术切除+放疗、化疗.Ⅳ型:大脑半球多发型;定向活检+放疗、化疗.Ⅴ型:小脑幕上下弥散型(含脑表面、脑干);定向活检 /脑脊液(CSF)瘤细胞检查+放疗、化疗.结论:按分型结合病人状态选择定向活检、手术切除、放疗(包括γ刀、x刀治疗)、化疗联合方案.强调定向活检提高诊断率,权衡利弊实施联合治疗、规范施行化疗方案,观察研究改善给药方法提高药效;对国内可诱发PLB危险人群发病要引起关注研究.
作者:李明洙;罗力;富春雨;窦长武;王涛;李云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珍珠梅样品中多糖的提取、含量测定及成分分析法.方法:经苯酚-硫酸显色,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含量;用PC法检识多糖成分.结果:珍珠梅多糖的浓度与吸光度在1.26~7.56μgmg-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4.4244C-0.1649,r=0.9919.花中多糖含量为5.31%;茎中多糖含量为2.86%.结论: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稳定,重现性好.初步判断珍珠梅花中多糖含葡萄糖和戊醛糖;茎中多糖含葡萄糖、鼠李糖、戊醛糖.
作者:云学英;罗素琴;吴宁远;张翠荣;蒋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外科研究是临床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临床外科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从临床外科实践中发现问题,经过严格的科研设计,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向传统挑战,以及与相关科学的紧密结合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从而推动外科临床的发展.
作者:王万祥;杨成旺;寿乃延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索急性心肌梗死(AMI)犬左室舒张期局域心肌组织强度变化特点,为组织强度应用于临床判断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左室局域舒张功能提供依据.方法:对12只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前基础状态及结扎后4h左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组织强度-时间曲线(TIC)获取左室各节段心肌同步组织TIC,测量等容舒张期、心室充盈期局域心肌组织强度值及其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前基础状态,整个舒张期组织强度自心底至心尖呈负值增大梯度变化,结扎后4h该规律消失,梗死节段组织强度(dB)负值明显增大.基础状态TIC的等容舒张期由向上波群组成,AMI后等容舒张期由水平或向下波群构成,dB负值明显增大.心室充盈期梗死部位dB负值明显增大,与基础状态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梗死部位与非梗死部位的dB值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AMI时,心肌组织dB负值增大,通过定量分析心肌组织强度变化,不但能区别正常和梗死部位,同时可以评估心肌组织的舒张功能,对临床早期诊断AMI和定位梗死部位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志跃;常培叶;刘国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原位肝移植术中影响肝动脉和门静脉吻合的因素和处理技巧.结果:5例行供、受者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肝固有动脉吻合,2例供者肝总动脉与受者脾动脉吻合; 8例采用门静脉端端吻合,1例因受者门静脉主干长段闭塞,取栓无法再通,将供肝门静脉与受者下腔静脉吻合.术后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显示肝动脉和门静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形成或狭窄,现存活6例.结论:合理选择吻合用血管是避免术后发生血栓形成和狭窄的关键.
作者:张生彬;赵金;王凌峰;李志敏;赵天永;苏力夫;宋士鹏;康楠;李冰;田庆刚;马辉;李君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