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武多
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常需要及时评价手术效果,如人工瓣功能、心功能、肺动脉压力、是否存在手术并发症等,并需要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有价值的无创检查技术.本文就人工瓣的超声评估作一简要综述,以提高人工瓣功能异常诊断的准确性.1人工瓣膜功能的综合评估指标包括临床信息(瓣膜型号、身高、体重、体表面积、血压和心率),超声DE成像,多普勒频谱观测及其他参数,如房室腔大小、心室收缩功能、室壁厚度、肺动脉压力(继发改变),既往检查(手术前后超声结果及随访变化).其中跨瓣压差(PG)和有效瓣口面积(EOA)虽然是关键的人工瓣评价指标,但人工瓣的个体化诊疗必须经过全面的综合评估[1].
作者:南晓彦;孙幼屏;娜日苏;刘晓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行34例AF系统内固定,28例钉棒系统内固定.通过了解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伤椎推体前缘高度的恢复、Cobb角的矫正、椎管狭窄的改善及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自制疗效评定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2年,平均20个月,X线及CT复查提示骨折复位率达90%以上,椎管有效容积正常;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个月.其中5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者,按美国脊髓损伤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结论:通过对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胸腰椎骨折的病例分析,证实其为临床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宜于推广.
作者:王晓峰;刘建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通过对60例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的疼痛及饮食等护理体会进行分析.结果:60例患者无手术及术后死亡.术后1例发生腹腔感染,1例发生静脉炎,其余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较传统的囊切除术是一种先进的手术方法,术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术后细心周到的护理,能加快患者康复,缩短往院时间.
作者:吕爱娥;程晓冬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对出院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实验组患者在出院指导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随访作为糖尿病患者在院后健康教育的延续,对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素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调查2011年5月1 ~31日外科出院电子病历530份进行填表登记.结果:530份外科病历中有454份为手术病例,其中治疗性用药13例(2.8%),预防性用药408例(88.1%),预防加治疗性用药42例(9.1%);Ⅰ类切口201例(44.3%),Ⅱ类切口183例(40.3%),Ⅲ类切口3例(0.7%),介入手术67例(14.8%).结论:加强手术病人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管理,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作者:李泽文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胎盘滞留是指胎儿娩出后30min尚未排出者,胎盘粘连是胎盘滞留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往往采取静脉注入宫缩剂或手取胎盘术,这样既增加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率,又浪费时间.2007年1月~2009年12月,我们对200例胎儿娩出10 min胎盘无剥离征象的产妇使用松脐带止血钳放脐带血10~20mm的方法,发现胎盘迅速剥离娩出,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400例,均为胎儿娩出10 min后胎盘未剥离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进行观察,实验组中98例有人流或药物流产史,对照组90例有人流或药流失,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通过护理人员对应用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进行的全程化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人应用静脉留置针中的作用.方法: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在我医院老干部保健所长期住院的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后,将保留静脉留置针并实施心理护理的50例作为观察组,单纯静脉留置针护理的5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的情况,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保留时间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患者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术,术后的心理是非常必要的.护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留置针临床应用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实践技能,熟练的穿刺技术和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技巧..
作者:刘淑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腹腔镜胆囊手术中气腹压会影响肺通气和增加胃反流,传统观念认为气管插管控制呼吸是安全的方法,但气管插管或拔管时均可引起机体产生烈的应激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等.双管喉罩是无创通气道,其通气罩为双罩囊设计,腹面近端呈楔形罩囊,充气后提高了呼吸道密闭性,并且引流管可将胃内气体或液体引出,减少胃胀气及反流误吸[1].它具有放置简便、无须喉镜暴露声门、刺激小等优点.本研究观察双管喉罩在压力控制通气下用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博;孙全义;付兰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变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我院老干部科60例65~89岁2型糖尿病人,取新鲜粪便,选择肠道菌群中3种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进行计数.然后根据病程长短、有无微量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高低分别分成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程>10年、有微量尿蛋白、糖化血红蛋白(7.1±1.31)%的患者,双歧杆菌数量减少(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的病程和有无并发症、血糖控制情况均对肠道菌群有影响.
作者:赵丽珍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我院实习护生对“知情同意权”的认知情况,为护理教育工作中宣传知情同意相关法律知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知情同意权认知问卷”调查我院实习的06级本科护生和07级专科护生(n=110).结果:本专护生除对知情同意权的归属、知情同意书的法定签字人及知情同意内容中的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的认知正确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对知情同意其他相关问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专护生对“患者有权选择医生和护士”这一问题的认知、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归属及对知情同意书的法定签字人的认知比较模糊,对签写知情同意书的目的,由谁履行告知义务及知情同情内容等其他知识本专护生的认知比较清楚.
作者:王淑敏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深部热疗联合顺铂增敏同步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38例Ⅲ期宫颈癌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均分为深部热疗联合顺铂增敏同步放疗组(试验组)和顺铂增敏同步放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放疗;放疗第1d开始行顺铂化疗,顺铂40 mg/m2,每周1次,共5~6周期.试验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于化疗及腔内放疗当日行盆腹腔深部热疗,每周2次,每次热疗60min,共6周.结果:两组的近期疗效、肿瘤局部控制情况、3年无瘤生存率及局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3年生存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部热疗联合顺铂增敏同步放疗可以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及3年无瘤生存率、3年局部控制率,且无严重的并发症,是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模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许江兰;王也;任磊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对比.方法:120例14C-尿素呼气试验让实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观察组A组: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g,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g,2次/d口服.对照组B组:奥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阿莫西林1.0g,2次/d口服,克拉霉素0.5 g,2次/d口服,以上方法均连用2周后,观察组A组,继续埃索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观察组B组继续奥美拉唑20 g,2次/d口服,连服2周后,停药4周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胃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及B组治疗方案在溃疡愈合情况:溃疡愈合率:A组为91.67%,B组为78.33%.HP根除方面:A组93.33%,B组7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情况A组缓解率为95.0%,B组缓解率75.0%,(P<0.05)A组优于B组,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埃索美拉唑可以有效清除HP及提高溃疡愈合率,且作用强,是一种根治HP,治愈溃疡的有效药物.
作者:刘燕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颞下锁孔入路的显露组织结构的范围,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方法:10具尸体头双侧模拟颞下锁孔入路,分别行硬膜下和硬膜外解剖研究,显微镜下观察暴露的解剖结果,测量重要结构到标记点的距离.结果:硬膜外入路可以暴露海绵窦外侧壁的全貌及其内部结构,磨除岩骨可以暴露内听道全程及面神经和前庭蜗神经、桥小脑角、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展神经、Dorello管孔,三叉神经与内听道间的上斜坡和部分内听道以下的中斜坡.颞下硬膜下锁孔入路暴露中脑下段和脑桥上端的外侧及小脑上表面、小脑幕切迹缘、环池、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丘脑穿动脉、动眼神经、视束、视交叉、视神经、垂体柄、双侧乳头体、三叉神经起始部及三叉神经以上的上斜坡、滑车神经、岩静脉.结论:颞下锁孔入路可以暴露鞍上区、脑干腹侧方、岩斜区、海绵窦区等部位,可以进行这些部位的手术操作.
作者:韩建国;张春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留置导尿漏尿的原因,并总结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2例留置导尿患者的漏尿原因.结果:留置尿管的老年患者漏尿与老年生理退行性变化、导尿管引流不畅、导尿管型号选择不当、膀脱冲洗时滴速过快或灌入量太多等因素有关.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15例漏尿得到控制,5例漏尿减轻,2例无效.结论: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老年患者生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预防和纠正老年患者的漏尿发生.
作者:王丽香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中急性脑肿胀佳治疗策略.方法:总结我院收治外伤后急性脑肿胀患者58例,对其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经验,以期提高急性脑肿胀的治疗水平.结果:入院治疗后中残8例,重残11例,死亡39例.结论:外伤后急性脑肿胀预后差,死亡率很高.我们应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云杰;李杨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检测对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PA、ALB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肝硬化、肝癌组的血清PA、ALB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肝炎组的血清PA和ALB水平与其余两肝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A与ALB敏感度有差异:PA>ALB;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与ALB检测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PA、ALB检测对判断肝病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肝病患者病情判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与血清ALB相比,血清PA更能灵敏地反映肝细胞损害.
作者:张慧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的表现,探讨软脑膜高信号(常春藤征Ivy征)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成人MMD患者的MR(包括MRI和MRA)和临床资料,MRI至少包括TIWI、T2WI、FLAIR,MRA采用3D TOF法.结果:处在不同阶段的MMD患者,在MRI上可见大脑前中动脉的异常,双侧基底节区见血管流空信号影、Ivy征、梗塞灶和出血;MRA表现为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末端和(或)邻近双侧大脑前中动脉部分狭窄或闭塞,大脑后动脉增粗延长,moyamoya血管.结论:Ivy征对MMD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认识Ivy征对病情进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李俊林;张雪峰;王颖;王琦;冯勇平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高枕平卧位快速胃管插入的应用方法,提高插管成功率.方法:将31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采取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与昏迷病人常规胃管插入两种方法,观察其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3.2%,而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25%.结论:高枕平卧快速胃管插入法其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药物治疗和食物供给.
作者:闫玉鲜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腰麻在1~3岁幼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预计手术时间2h内,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择期60例1~3岁幼儿,随机分为腰麻(SA)和硬膜外麻醉(EA)两组,每组30例,观察麻醉、肌松效果,辅助药用量、苏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SA组氯胺酮、丙泊酚用量明显小于EA组,SA组苏醒时间短于EA组,EA组MAP在手术开始及手术结束时与基础麻醉后相比,均显著增高,SA组3个时间点无明显变化.两组患儿术中均无呼吸抑制发生,SpO2无明显变化,术后随访两组均无头痛、呕吐、尿潴留及脊神经损害等并发症.结论:腰麻用于幼儿在临床是一种可行的幼儿麻醉方法.
作者:邱颐;王晓冬;丁玉美;崔永武 刊期: 2011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胺碘酮150~300 mg加5%的葡萄糖20 ml,5~ 10 min静脉推注完后,继之前6h以1 mg/min胺碘酮泵入,后18 h以0.5 mg/min泵入,48 h后无转复停用静脉给药,继续口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观察其治疗作用以及副作用.结果:对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有效率为91.0%.结论:胺碘酮静脉注射在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快速型心律失常安全、有效,无严重副作用.
作者:张海文;王志刚;赵玮 刊期: 2011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