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魏玮;刘全

关键词:心室舒张功能, 冠脉动脉支架, 超声心动图, 心室功能
摘要:目的:脉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有效评价左室舒张充盈的血流动力学,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查冠状动脉植入术前后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以探讨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HPSonos5500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全部受检者由固定人员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取心尖四腔心切面,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术前7±4 d和术后40±8 d进行检查.获得左室大早期舒张血流速度(E),晚期大舒张血流速度(A),得出舒张早期和晚期大血流速度比(E/A)和E峰加速时间(EAT),测出左房内径(LA),观察其变化.结果:E峰、E/A术后较术前明显增大(P<0.01),A峰、EAT术后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P<0.05),LA术前后无差异(P>0.5).结论:冠状动脉植入术可使狭窄的冠状动脉通畅,心肌血流灌注正常或明显改善,显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使左室舒张功能改善.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肺栓塞27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急性肺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7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3例、观察组14例.对照组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单位静点后持续静脉点滴肝素3 d,用药前及用药期间每8 h测1次血APTT,使其维持用药前的1.5~2.0倍.观察组尿激酶50万单位加肝素2000 u(1mg=125u)入生理盐水250 ml中以每小时50 ml鞘管内持续泵入3 d,每8 h监测1次血APTT.用药前与用药3 d后分别做肺动脉造影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显效0例,好转3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23%;观察组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78.7%.两组均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尿激酶50万单位加肝素2000 u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鞘管内持续泵入治疗急性肺栓塞总有效率高,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立新;单德鸿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Survivin在原发性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与病理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胆囊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及慢性炎性组中Survivin 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所有标本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与病理情况.结果:28例胆囊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20/28)71.4%,mRNA表达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一致.22例癌旁组织及慢性炎性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Survivin mRNA表达也为阴性.Survivin在Ⅳ、Ⅴ期胆囊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0%和100%,表达水平明显比工期(32.6%)、Ⅱ期(59.9%)、Ⅲ期(66.8%)的高(P<0.05),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胆囊癌中的表达水平不同(P<0.05),而阳性率未见明显不同(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囊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上调,其mRNA表达上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

    作者:巴雅尔;宋志春;佟豪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654-2辅助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654-2)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54例,随机分为糖皮质激素组(n=24)及654-2组(n=30)两组.两组给予同样的基础护肝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能量和维生素(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ATP 40 mg+CoA 100 U+Vic 3.0+vikl 30 mg)、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门冬氨酸钾镁液2支.糖皮质激素组在上述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强的松60 mg/d,早晨1次口服,血胆红素下降50%以上时,每周减20 mg,减至20mg/d时,改为每周减10 mg,减致10 mg维持5 d可直接停药,以4周为1疗程;654-2组给予上述同样的基础护肝治疗并加用654-2 40 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以4周为1疗程,可连续使用至ALT、ALP、TBIL基本正常.全部患者随访2周.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2周后激素组与654-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7.5%与93.3%,4周后分别为87.5%与96.7%,;两组近期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54-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较激素组好,且654-2组不良反应轻微,随访2周,总胆红素未出现反弹.结论:654-2联合内科综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指标,与传统激素疗法近期效果相当,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刘艾芹;乌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将4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3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用常规药物加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基础情况和血气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动脉血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改善(P<0.05),但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aO2上升更明显(P<0.01),PaCO2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24 h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呼吸困难明显缓解(P<0.05),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1±4)d和(17±6)d(P<0.01).结论:无创通气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陈德忠;赵传云;孙冠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比较胃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T(11;18)的发生及相关的临床意义

    目的:比较胃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T(11;18),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我们收集了眼附属器MALT1淋巴瘤1995~2007年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28例,并收集了同时期的胃MALT淋巴瘤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组织33例,其所有病例均为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其中有22例患者接受过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根除治疗.所有病例均应用间期FISH法检测T(11;18)在胃MALT淋巴瘤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并在胃MALT淋巴瘤中分析它们和Hp根除治疗反应性的关系.结果:T(11;18)在33例低度恶性胃MALT淋巴瘤中的检出率为6/33(18%).在28例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检出率为0,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22例经Hp根除治疗的胃MALT淋巴病例中,16例完全缓解者2例(12.5%)检出该易位,6例对根除治疗无效者中有3例(50%)检出该易位,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和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T(11;18)的发生率有差异,表明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细胞遗传学改变及发病机制;胃MALT淋巴瘤中T(11;18)的发生率与Hp根除治疗无反应相关;间期FISH法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分子遗传学异常的有效而可靠的方法.

    作者:孔海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检测胃癌组织中相关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指导临床化疗用药.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79例胃癌组织中P-gp、TopoⅡ和GST-π的表达情况.结果:P-gP、TopoⅡ、GST-π在79例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59/79)、68.4%(54/79)、83.5%(66/79),表达情况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显著相关性,而与病人年龄、性别、病变部位及浸润深度无关.结论:联合检测P-gP、TopoⅡ、GST-π对判断胃癌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

    作者:罗明惠;孟亚飞;朱林琳;陶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选用核苷类药物的策略

    学习提纲: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意义.2、常用核苷类药物的种类、作用机理、副作用及注意事项.3、慢性乙型肝炎选用核苷类药物的策略.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续感染是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情反复的直接原因,故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作者:张专才;宿敏;白石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瓣膜置换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锻炼对瓣膜置换者术后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术前对观察组进行2周的呼吸功能锻炼,对照组进行1周的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术后肺炎、肺不张、无效咳痰的发生率和呼吸次数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肺炎、肺不张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22.8%;无效咳痰、呼吸次数、呼吸机使用时间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前加强呼吸功能锻炼和术后严格呼吸道管理,可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并发症,减轻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的经济负担.

    作者:赵桂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免疫防龋在龋病预防应用中的现状及进展

    根据有关研究与文献,对近年来有关免疫防龋在龋病预防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采用免疫制剂或免疫调节药物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治龋病,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给龋病治疗和预防带来革命性变化.

    作者:张保荣;李利;缪羽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与多基因遗传有关的疾病,是由一些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本文重点阐述支气管哮喘与HLA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淑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联合化疗62例肺癌所致毒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NVB)加顺铂(DDP)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所致的毒副反应和探讨护理方法.方法:62例Ⅲ~Ⅳ期NSCLC患者采用NVB 25 mg/m2,静注,第1~8 d;加DDP 35mg/m2,静滴,1~3 d,联合化疗.结果:本组均发生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57例,静脉炎21例,皮下外渗1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神经毒性、肝肾功能损伤较轻,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进行护理干预和对症处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联合化疗治疗晚期NSCLC效果较好,严密观察和良好的护理大程度减轻毒副反应.

    作者:贾秉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伴门脉高压症一例报道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 Disease,CD),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可发生在有淋巴结存在的任何部位,病因至今未明.首次由Castleman [1,2]等在1956年报道并由此得名.由于既往对本病了解少,易造成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我科收治1例患者,既往有40余年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史,入院时有门脉高压症,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春;陈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曲安奈德抑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

    目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严重影响早产儿生存质量的疾病,目前对ROP的防治研究着重于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本实验通过建立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动物模型.探讨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曲安奈德在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鼠龄为7 d的C57 BL/6 J幼鼠60只,分为大、小剂量治疗组和正常及高氧对照组.大、小剂量治疗组一眼玻璃体腔内分别注射曲安奈德5μl及2.5μl,对侧眼注射相同体积的平衡盐溶液(BSS)作为对照.血管灌注法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情况;视网膜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结果:高氧环境对照组与正常环境对照组相比,视网膜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说明高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动物模型制作成功;药物治疗组与高氧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血管分布规则、密度减少,且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明显减少(P<0.001).大、小剂量治疗组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视网膜组织切片未见视网膜毒性及炎症反应.结论:曲安奈德有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

    作者:王璞;金凤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小梁切除联合技术的应用及进展

    虽然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但仍有3%的手术失败率,失败原因主要是滤过口处成纤维细胞增殖以及瘢痕形成而使滤过口阻塞所致.因此,建立改良的标准小梁切除术并结合调节技术(小梁切除联合技术)减少手术失败是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小梁切除术联合药物技术、非药物技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霞;崔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女性生殖道HPV感染14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不同的给药方法与途径对生殖道HPV感染者的干预性治疗转阴效果观察.方法:对1005例已婚妇女进行HPV检测.阳性患者145例采用阿昔洛韦、康妇特、干扰素进行治疗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口服阿昔洛韦、外用康妇特、肌肉注射干扰素三联给药法HPV转阴率84.62%,明显优于口服、外用二联给药法的57%.结论:对HPV阳性患者应用抗病毒药物经三联法干预性治疗,可缩短疗程,提高HPV转阴率,阻断致癌隐患,达到预防宫颈癌的目的,提高妇女的健康水平.

    作者:于鸿敏;韩文仙;殷淑珍;李坤;张丽华;尹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无肝素透析治疗高危出血肾功衰竭的护理体会

    高危出血肾功衰竭的患者,选用合理的抗凝方法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是降低出血危险性和提高救治存活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我科自2003年4月起应用无肝素透析技术对34例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出血病人进行HD198例次,取得良好疗效.现就具体的操作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贾继贤;倪国繁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阻鼾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阻鼾器治疗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口腔科和呼吸科共同协作,对16例阻鼾器治疗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多导夜间睡眠监测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睡眠呼吸紊乱指标的变化.结果:①阻鼾器治疗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客观有效率为87.5%.②患者的主观症状明显改善,戴用矫正器后,AHI(即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次数)平均由37.62±25.42/h降至8.92±12.92/h;低血氧饱和度由72.39±11.46%提高到82.15±9.08%.结论:经过一年的治疗观察.我们设计的阻鼾器,感觉舒适,无创伤,容易接受,对呼吸暂停综合征方面的治疗起到明显的推动.

    作者:高永珍;屈志国;张丽莺;潘晓青;李继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糖尿病皮肤溃疡PDGF及其受体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变化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两亚基(A,B)和两种受体(α和β)在正常皮肤和溃疡组织中基因表达和蛋白含量的规律及其与糖尿病溃疡形成的关系.方法:用病理学技术检测溃疡组织和正常皮肤的结构特征后,提取8例糖尿病溃疡组织和8例正常皮肤的总RNA后.分离mRNA,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这4种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这4种蛋白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在正常皮肤组织内,PDGFR-α和PDGFR-β的基因表达较强,蛋白含量较高;而在溃疡组织中这两种受体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蛋白含量分别是正常皮肤的47.3%和35.2%,含量显著减少(P<0.05);而PDGF-A和PDGF-B基因表达水平和蛋白含量在正常皮肤和溃疡组织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溃疡创面难愈性修复可能与PDGFR-α和PDGFR-β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引起PDGF与受体结合发生障碍相关.

    作者:武香秀;刘志跃;付小兵;陈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指胰腺分泌的消化酶被激活后对自身器官产生消化所引起的炎症,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起病急,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治疗棘手,死亡率高.而近年来由于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发展成熟已经成为救治SAP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有效手段.对复杂性ARF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目的是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和溶质的稳定,防止肾脏进一步损伤,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为其他支持疗法创造条件,有利于患者的恢复,提高生存率.2005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对住院S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CBP救治SAP合并ARF 21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招娣;朱俊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尤文肉瘤临床病理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PNET)/尤文肉瘤(EWS)是一类少见的、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以外神经嵴的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主要由原始神经外胚层细胞组成,并可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其免疫表型表达CD99(O13)及两项以上的神经标记物,遗传学上有染色体t(11;22)(q24;q12)的易位.笔者着重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都吉雅;塔娜;宋晓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