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保萍;王东生;邢建武;赵变锋;褚倩;于世英
为了更好地定义疾病实体,体现疾病类型与疾病预后之间密切相关,WHO于2001年修改了造血和淋巴系统肿瘤的分类标准,定义了一种新的分类,即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疾病(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MDS/MPD)[1,2].2008年WHO髓系肿瘤分类标准将MDS/MPD更名为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dysplastic/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MDS/MPN),强调MDS/MPN是一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恶性疾病[3].
作者:马燕;许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96例择期行PCI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术前(3~5)d服普罗布考,0.5/次,2次/d,至术后30 d.测术前12h及术后1d血CK-MB、cTnⅠ浓度,术前及术后3dhsCRP、MDA浓度.观察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后血CK-MB、cTnⅠ及MDA、hsCRP水平均较术前高(P<0.05),但治疗组CK-MB、cTnⅠ、MDA、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普罗布考降低NSTEACS患者PCI术后CK-MB、cTnⅠ、hsCRP、MDA水平,抑制炎症、抗氧化,有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王四坤;蒋毅;陈娟;胡晓军;陈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反复胸痛、胸闷、伴发热3d入院,患者3d前户外体力劳动后出现发热、胸闷,胸痛、寒战,在当地诊所静脉点滴抗炎治疗无好转,病情加重1d,并伴有腹泻.为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有种植菜园野外拾粪史.查体:T 37.2℃,P 73次/min,R19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尚清,皮肤黏膜无出血点、搔抓痕,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颈软.
作者:张晓东;喻为人;石成虎;王孟君;蒋茨;张燕妮;陈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病历资料患者,男,65岁.因“胸闷,气促20余天”于2013年9月10日入住本院呼吸内科.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伴咽部不适,1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并逐渐加重,不伴发热,咯血,咳少许白痰,无关节肿痛,无腹痛.曾在当地医院住院12d,胸部CT示双肺多发小结节,左侧胸膜增厚,左侧胸水;血常规WBC 24×109/L.给予口服抗结核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以及胸穿抽胸水、平喘、抗生素等对症支持治疗,胸闷气促无明显改善,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起病以来,患者睡眠差,体重、体力均下降,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吸烟史35年,约10支/d.
作者:秦川;吴超男;王瑾;孟力;郑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血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冠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临床疗效.方法:经CAG证实存在慢血流现象,但以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相同时期CAG显示远端血流灌注无延迟,且冠状动脉无明显病变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间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再将42例CSFP患者按完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硝酸酯类药物加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胸痛症状的改善及复查冠脉造影时冠脉血流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血压、血糖、血脂、饮酒史等临床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慢血流组有吸烟史的患者高于对照组,慢血流组血小板平均容积(MV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胸痛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6.2%,对照组的有效率为33.3% (P <0.01);冠脉造影显示2组患者的CTFC(校正的TIMI帧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前列地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结论:MVP增高可能是慢血流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CSFP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梁伟东;钟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对不能分类的骨髓增生异常/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认识.方法:报告2例MDS/MPN-U的临床及血液学特征、诊治经过,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结果:2例患者以头昏、乏力为首发症状,均有难治性贫血、脾肿大,1例白细胞计数减少,而血小板计数多次> 600×109/L,骨髓细胞染色体+8;另1例白细胞计数增多,但骨髓象中以红系增生为主,半年后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2例均具有诊断MDS又具有诊断MPN的临床、血液学双重特点.结论:MDS/MPN-U兼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增殖性疾病的双重临床特点.临床上遇到难治性贫血,伴白细胞计数增多或血小板计数增多时,应做相关血液学检查.
作者:葛仁英;徐旭燕;毛汉文;李登举;孙汉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和多巴胺组(DA组).2组均给予有效液体复苏后,DA组由中心静脉泵入多巴胺2μg/(kg·min),NE组泵入去甲肾上腺素0.1μg/(kg·min).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及微循环灌注指标改善情况,组织氧代谢改善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HR、CVP、MAP、尿量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E组治疗后2、4、6hHR、CVP、MAP、尿量、血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显著优于DA组(P<0.05).结论:采用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感染性休克均可改善微循环及组织氧代谢,但去甲肾上腺素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平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短暂性的叶酸缺乏对鼠胚成纤维细胞(MEF) MAPK通路及其诱导多潜能干(iPS)细胞诱导效率的影响.方法:将鼠胚成纤维细胞分为正常叶酸组、叶酸缺乏3d组和叶酸缺乏6d组,分别于叶酸缺乏3、6d western blot法检测提取的上述3组鼠胚成纤维细胞中的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蛋白和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蛋白的变化,用经典四因子的逆转录病毒载体进行感染,并对获得iPS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叶酸缺乏3d组p-ERK明显降低,感染后第12天出现具有胚胎干细胞形态的克隆,叶酸缺乏3d组、6d组产生的iPS细胞和正常叶酸组的诱导效率分别为(0.0477±0.0005)%、(0.0155 ±0.0019)%和(0.01 ±0.0005)%,所获的iPS细胞多能性基因和免疫荧光多能性标志鉴定为阳性.结论:叶酸缺乏3d能明显压低p-ERK的表达,提高小鼠iPS细胞的诱导效率,且诱导的细胞多能性基因和免疫荧光多能性标志鉴定为阳性.
作者:胡文涛;闫秋月;方瑜;邱占东;张苏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不规则抗体(irregular antibody,IA)是指ABO血型系统抗A、抗B以外的其它血型系统抗体,因其抗体的存在与否没有规律可循,故称为不规则抗体[1].这类抗体主要经输血或妊娠等免疫刺激产生,多为IgG型抗体,也可见IgM型抗体.不规则抗体多为Rh血型系统抗体,除了抗-D以外,抗-E的检出率也较高,其余依次为抗-c、抗-C和抗-e.在一般人群中不规则抗体的阳性率为0.3% ~2%[2],在多次妊娠或多次输血的人群中,尤其是需要长期输血治疗的患者如地中海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率高达5.2% ~23.9% [3,4].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的患者一旦输入含有与抗体相对应抗原的红细胞,轻者使输入的红细胞存活期缩短而导致红细胞输注无效,重者在补体的参与下,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出现发热、贫血、黄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根据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有输血史、妊娠史和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或交叉配血不合时,应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当不规则抗体筛选阳性时,必须进一步做抗体鉴定确定其特异性.输血时应输入相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达到安全输血的目的.
作者:王娟;魏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男,82岁.因“右眼失明3h”入院.入院前3h即凌晨起床小便时发现右眼失明,伴轻微头痛,胸闷,出汗,乏力.既往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痛风病史.入院查体:BP 120/80 mmHg,神志清楚,右眼仅有光感,约半小时后复明,无其他阳性体征.急查头颅CT提示:脑白质病,脑萎缩;心电图未见异常;继续查头颈部血管CTA示:主动脉夹层(De bakey Ⅰ型),见图1;累及右侧颈总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见图2,3;再查主动脉CTA显示:冠状动脉及左肾动脉起源于假腔,见图4,5;肾功能检查正常.
作者:覃乃芳;胡东方;文治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AD)患者精神症状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4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16周,治疗前后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AD评定量表(ADAS)及阿尔茨海默病病理行为评分量表(Blessed-Roth)评价患者认知功能及痴呆严重程度、精神行为异常(ADAS non-cog)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16周后2组患者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治疗组降低更显著.ADAS认知部分、ADAS non-cog及Blessed-Roth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部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更显著.结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盐酸多奈哌齐胶囊治疗老年性痴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并安全性好,副作用小,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范丽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尿激酶(UK)溶栓成功后肌钙蛋白Ⅰ(CTnⅠ)峰值持续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应用UK溶栓成功的STEMI患者89例,同时收集病程在12 h内溶栓未成功的STEMI患者9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88例,监测CTnⅠ及CK-MB峰值及持续时间.结果:溶栓成功STEMI组患者的CK-MB的峰值时间(18.2±3.6)h,CTnⅠ的峰值时间(23.1±9.8)h,分别较NSTE-MI患者的CK-MB的峰值时间(28.1±4.2)h及CTnⅠ的峰值时间(31.4±8.9)h明显缩短(P<0.05);溶栓未成功的STEMI患者的CTnⅠ的峰值时间(39.7±8.0)h,其峰值(12.0 ±9.4)ng/mL较前2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积极的血管再通治疗能显著减少心肌受损;有效血管再通后可能存在再灌注损伤或延迟,导致心肌再次受损.
作者:李斌;王高明;肖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HSP患者血心肌酶谱及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比较分析50例HSP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血心肌酶谱及CRP变化.结果:HSP患者血心肌酶谱、CRP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以CK-MB升高发生率高.结论:心肌酶谱异常是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尤其以儿童、50岁以上人群、抗链球菌溶血素异常者易发生心肌酶谱异常;CRP可作为判断疾病程度、疾病活动的观察指标之一,肾损伤者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肾损伤者;CRP与心肌酶谱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申娜;杨俊超;李丽;张瑞英;于艳芳;周晨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是由于β珠蛋白基因突变导致β珠蛋白链合成不足而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广泛流行于地中海流域、中东、非洲、及中国南部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贵州、海南、湖南等.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是目前根治重型β地贫的唯一方法.对有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合同胞供体的重型β地贫患者来说HSCT应作为治疗首选.本文对如何提高地贫移植成功率,谈谈个人的临床治疗体会.
作者:赖永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PCAS)兔心、肺组织蛋白酶激活受体1(PAR-1)激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窒息性心脏骤停制备兔PCAS模型,复苏成功兔随机分为PCAS组、大承气汤组,另选5只健康兔作为正常对照组.在ROSC后15 min,大承气汤组给予大承气汤15 g/(kg·d)灌胃.48 h取动物血液检测,后处死动物,取心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测定PAR-1蛋白含量.结果:PCAS组兔心肺组织中PAR-1蛋白含量降低(均P<0.01).大承气汤组心肺组织中PAR-1蛋白含量较PCAS组升高(P<0.05).结论:PCAS发生时,心肺组织存在PAR-1过度激活,大承气汤对PCAS兔PARI激活有抑制作用.
作者:肖敏;杨敬宁;王学军;梁鹏飞;柴林;罗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例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诊断为小淋巴细胞淋巴瘤(B细胞性)(B-SL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脾边缘区淋巴瘤(SMZL),检查血清免疫球蛋白分别为单克隆IgG-kappa型、IgM-kappa型和Kappa型;临床表现均有贫血和肝脾肿大.结论:伴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淋巴瘤诊断需根据淋巴结和骨髓的病理学、血清免疫球蛋白、外周血或骨髓细胞免疫分型、融合基因综合判断;应注意与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鉴别.
作者:卞文铎;高清平;姜道滋;王琼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热毒宁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2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16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予以吸氧,抗感染,抗炎,扩张气道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T细胞亚群及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肺功能、T细胞亚群、6 min步行实验的距离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能改善肺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增强免疫力,较少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曾金武;张家洪;张涵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除贫血等血液系统表现外,部分患者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少数患者还会出现精神症状.我科诊治了以精神异常为首发表现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例,报道如下.
作者:范爽;冉启杰;宋森花;周敏;张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了解肿瘤性骨软化症(TIO)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对TIO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例TI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例患者表现为全身骨关节痛、活动障碍、血磷下降、肾小管磷重吸收率下降,经68 Ga-TATE PET/CT及18-FDG PET/CT检查发现右肛周肿瘤,手术后第2天血磷恢复正常,病理报告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结论:对临床表现为全身骨痛、低血磷、肾小管磷重吸收率下降的患者,需高度怀疑TIO,建议积极行影像学检查寻找肿瘤病灶.
作者:易维;刘建;夏秦;乔礼芬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检测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评估不规则抗体在不同性别、输血史/妊娠史、不同疾病的发生率.方法: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免疫检测法对23086例备血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对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的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特定抗原分型.结果:①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114例,阳性率为0.49%.女性阳性率(0.72%,78/1 0814)高于男性阳性率(0.29%,36/1 2272)(P<0.01).有输血史或妊娠史者110例,高于无输血史或妊娠史者.②自身抗体12例(10.53%),特异性抗体85例(74.56%),非特异性抗体17例(14.91%),同时存在2种不规则抗体17例(14.91%).③特异性抗体中Rh系统有67例(58.77%);抗-E 50例(43.86%);MNS系统抗体9例(7.89%);Kidd系统5例(4.39%);Lewis系统2例(1.75%);Duffy、P和Kell系统各1例.④自身免疫病(2.27%)、肝病(1.44%)、实体瘤(0.82%)和血液病(0.78%)备血患者不规则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能有效地发现有意义的不规则抗体,有利于寻找到合适的血液,特别是对于自身免疫病、肝病、血液病、肿瘤等多次输血、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的患者而言尤为重要.抗-E检出多,建议将E抗原的检测纳入到输血前检测项目.
作者:王娟;魏晴;史娟娟;占少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