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淋巴瘤患者骨髓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张婷;邓晶;沈丹;杨雨;徐威;宋菊贞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 碱性磷酸酶, 骨髓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内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的测定在淋巴瘤患者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恶性淋巴瘤骨髓侵犯49例、骨髓未侵犯51例患者的新鲜骨髓片用改良钙钴法做NAP染色,将其结果进行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的NAP染色结果比较.结果 恶性淋巴瘤患者在骨髓未侵犯时NAP积分>100分的出现率在正常对照组、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组、骨髓侵犯组分别为0、70.6%、8.2%.随着病情的进展和骨髓侵犯,其NAP积分随之明显减低,积分<20分的出现率在正常对照组、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组、骨髓侵犯组分别为0%、13.7%、71.4%,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随着恶性淋巴瘤的病情进展,其骨髓片NAP活性可由高到低,提示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降低,可直接反映恶性淋巴瘤病情的进展程度,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嘉兴市区2004年食品污染物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嘉兴市区食品中污染物的污染状况和水平,为进一步做好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提供依据,确保消费者饮食安全.作者对2004年嘉兴市区食品卫生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叶聚隆;费建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生大黄对危重病患者炎症反应的调节

    危重症患者常常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而MODS与肠道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作者:吴伟芳;方强;方雪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8610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分析

    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获得性感染,它是指住院患者发生的感染,而在其入院时尚未发生此感染,也未处于此感染的潜伏状态.

    作者:包颖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普通高中学生烟草使用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

    吸烟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性公共卫生问题.全国第四次吸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行为习惯的养成主要是在青少年时期[1].

    作者:裘欣;项海青;程彬;刘庆敏;方顺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常山县流动儿童免疫接种情况调查

    为了解常山县流动儿童的结构组成及其免疫接种情况,分析流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方法,将流动儿童分为本县以外区域户籍、流动至我县辖区且居住满3个月、年龄为0~7岁的流入儿童,本县户籍、流动至本县以外区域且时间超过3个月、年龄为0~7岁的流出儿童,和本县户籍、流动至本县其它乡镇且时间超过3个月、年龄为0~7岁的县内流动儿童,对他们的数量、免疫接种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段家福;沈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农村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现况问卷调查

    2006年1月25日,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了《2005年中国艾滋病疫情与防治工作进展》.

    作者:缪海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辅以医院局域网的直报时效观察

    传染病监测报告管理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自疫情网络直报以来,医疗机构至疾控部门时间段的疫情报告质量和时效已大幅度提升.

    作者:唐莹;林秀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卵巢破裂出血合并宫内妊娠11例分析

    卵巢破裂出血合并宫内妊娠,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极易误诊为异位妊娠破裂出血.现收集本市3家医院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卵巢破裂出血合并宫内妊娠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淑平;陈姣英;傅娣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30例育龄妇女死亡的非疾病因素分析

    为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对1996~2005年云和县各乡镇上报230名育龄妇女死亡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非疾病死亡因素,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秀叶;周沙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衢州市社区居民吸烟现况调查

    为了解我市社区居民吸烟状况,为控制吸烟,预防和吸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于2006年4月结合健康教育示范社区基线调查对衢州市城市社区居民进行了吸烟现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柳利红;林戈;杜任芳;张洁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D-D二聚体检测在肝病诊治中的意义

    D-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溶解酶水解可产生的一种物异降解产物,为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中的小片段,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强;可作为体内血液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之一[1],目前已用于临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血栓性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

    作者:李宏波;徐爱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5名新生儿卡介苗接种后PPD试验结果分析

    为了解新生儿卡介苗接种效果,随机选择105名在市属各医院出生并已接种卡介苗的3-6月龄儿童做PPD(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邱建峰;张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

    肝硬化患者往往有营养代谢紊乱,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出现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临床表现乏力、腹胀、纳差、腹水较为常见,容易并发感染,单纯的营养支持治疗不能阻止蛋白质分解,我们选择2002~2005年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汪相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辐照食品的卫生监督管理探讨

    把食品直接置于辐照场,利用辐照源放射出来的电子束或γ射线的能量,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在食品中引起化学的或生物的变化,可杀灭食品中的微生物、害虫与活性酶,达到杀菌、灭活、保鲜、延长食品保存期限的目的.

    作者:高士根;胡芳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疾患.目前,临床上虽有许多治疗的中西药物,但真正毒副作用小、临床有效的药物还有待研究.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腧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西医的静脉和肌肉注射给药途径,而是通过中医的经穴体系注射给药,可使药物的作用明显增强,穴位注射的药效是针、药、穴的协同作用.穴位注射体现了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合理选择某些药物,注入经络腧穴、阿是穴或皮下阳性反应处,将针刺技法、穴位、药物三者有机结合.目前,我国医务工作者药物进行穴位注射来治疗乙型肝炎取得了一定效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玖;余国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1292例分析

    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可呈流行或散发两种形式.

    作者:周文红;丁世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宫腔镜诊治妊娠组织物残留56例分析

    由于众多原因流产手术及多次流产的增多,再加上剖宫产率的明显上升,由此引起的富内妊娠物残留的可能性也随之增高.

    作者:寿坚;孙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永嘉县2003~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解永嘉县加速控制麻疹工作进展,探讨当前麻疹发病的流行因素及控制麻疹的策略,现对我县2003~2005年麻疹发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胡斌;陈晓微;余道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宁波市北仑区涉水产品对饮用水影响的调查

    为提高饮用水的质量,现普遍使用集中式供水办法进行处理.这样便于管理,节约成本;通过沉淀,澄清,消毒等一系列工艺,再通过管道输送到每个用户.

    作者:王雪英;陈武明;徐明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病专科患者舒适需求调查

    舒适是一种自我感觉,是身体健康满意,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感觉.人一旦生病,他的舒适程度逐渐下降,对周围环境会不适应,身心会出现某些病理现象[1].针对我院肝病专科的特殊病人的舒适度需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经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预防医学杂志

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浙江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