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桂森;谷川;丁文涛
随着脑死亡被许多国家接受为临床死亡的标准,如何安全、准确而又简便地判断脑死亡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目前脑死亡的诊断是通过临床判断和辅助检查来确立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常用的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但关于其在脑死亡诊断中的价值仍存有异议.近年研究表明血清或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 NSE)是反映神经元损害程度的一个灵敏的指标.血清NSE浓度的变化能否为脑死亡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对脑死亡患者进行了血清NSE检测及脑电图监测,以期为脑死亡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胡克琦;陈谦学;叶应湖;黄乔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动脉旁路术前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的评估方法.方法应用静脉造影和双功彩超对动脉旁路术前的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物进行评估,并与术中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应用双功彩超对年轻对照组、老龄对照组及动脉粥样硬化组的自体大隐静脉进行检测,并计算它们的管径和弹性顺应性.结果大隐静脉造影测定的管径低于术中直接测定的管径值(P<0.05).双功彩超评估大隐静脉,在平卧时测得的管径小,站立时静脉明显扩张,充血试验时测得的管径大,以年轻对照组为明显.动脉硬化组在站立位和充血试验时超声测得的大隐静脉管径与术中探查测得的管径无明显差别(P>0.05).年轻对照组弹性顺应性好,老年对照组和动脉硬化组的弹性顺应性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双功彩超采用合适的体位与方法可正确地评估大隐静脉的管径,通过测定大隐静脉的弹性顺应性可对其质量进行评估.
作者:孙建;陆信武;蒋米尔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手助腹腔镜手术(hand-assisted laparoscopic surgery)主要是利用一个7~8 cm的切口,将一个既能保护伤口,又能起到防漏气作用的手助装置塞进切口,手术者将左手通过此装置伸入腹腔内(如为左利者,则为右手)进行操作,同时又维持气腹,其余部分与标准腹腔镜手术(pure laparoscopic surgery或standard laparoscopic surgery)基本类似.现就手助腹腔镜手术在泌尿外科中应用的历史、现状作一介绍.
作者:谢立平;秦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是应用血管腔内外科技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1979年Mathias等首次应用颈动脉球囊扩张术(PTA).为克服PTA的不足,1989年支架被第一次应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术中,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CAS.1995年Bergeron等首次报道了应用CAS治疗颈动脉狭窄13例.以后又有学者作了相继报道,综合各家报道,其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雪岩;朱雯霞;陆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科从2002年10月至2003年2月采用美国DIPMED810nm激光治疗仪治疗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病人18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0.年龄19~58岁,平均32.5岁.单侧病变8例,双侧病变10例,共28条肢体.临床表现以小腿内侧浅静脉迂曲扩张或曲张成团为主.5例无症状.13例有下肢行走或长时间站立后酸胀或沉重症状,其中4例出现足踝部的皮肤营养性变化.彩超检查示下肢深静脉通畅,股静脉和静脉瓣膜功能良好.临床诊断为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
作者:陈学东;刘刚;王育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索股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方法.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股血管损伤30例.对于不能确诊的病例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结果根据四肢血管损伤功能评定分级标准,优21例,可8例,差1例.平均随访3年(1~6年),截肢1例,足趾末端坏死1例,部分肌肉坏死3例,无死亡.结论治疗股血管损伤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利用正规的显微外科技术处理血管及恰当的术后治疗.
作者:陈德杰;谭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围手术期误吸的直接后果可造成呼吸功能不全,严重者可即刻窒息死亡.因而,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误吸的预防和处理.本文就我院近十年来住院病例中发生误吸28例,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措施.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8例,原发病包括胃癌4例,重症胰腺炎1例,腹部外伤8例,重症破伤风15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例,年龄18~73岁.本组28例中,胃内容物(胃液、食物)反流为常见误吸原因,共13例,其它的原因为血凝块、痰液阻塞气管、支气管.
作者:全卓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7年11月至2003年7月间收治的54例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分析Nevin 分期、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54例患者接受手术.其中根治性手术13例(包括5例早期病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扩大根治性手术7例.进展期和晚期患者行根治性手术者术后生存期较行姑息性手术者长.结论早期胆囊癌不必行胆囊癌根治术,根治性和扩大根治性手术有助于改善进展期和晚期病例的预后.
作者:江弢;朱麟;裘正军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血管内栓塞与显微手术的效果.方法 1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在3 d内早期经血管内栓塞和显微手术得到治疗,其中114例经血管内栓塞,46例显微手术.结果 114例血管内治疗,78例完全闭塞,21例闭塞95%,10例闭塞90%,5例闭塞85%.出院时优83例,良19例,差1例,死亡11例.显微手术46例,术后2周行DSA检查证实动脉瘤全部夹闭.出院时,优24例,良10例,差4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是杜绝再次出血的危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的防治,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余泽;马廉亭;杨铭;秦尚振;束枫;潘力;李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随着胆囊切除术在各级医院广泛开展,胆囊切除术中漏诊也屡见不鲜.我们报告近5年来所遇到的5例典型的胆囊切除术中漏诊病例,旨在引起对此问题的高度重视.临床资料例1,男,32岁,上腹部疼痛约1 d,B超检查提示为胆囊结石,外院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胆囊结石,急诊行胆囊切除术,手术顺利,未置引流.术后12~24 h病人即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腹胀、无尿、HR160次/分,经会诊考虑为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腹穿抽出血性腹水,腹水淀粉酶明显增高,给予局麻下放置腹腔引流管并行腹腔灌洗,同时禁食、腹腔减压、应用善宁等,病情逐渐稳定,2周后病愈出院.
作者:杨文奇;韩文秀;汪正广;孟翔凌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呈递肿瘤抗原的特性提高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方法胃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有核细胞体外经GM-CSF和IL-4诱导产生树突状细胞,负载肿瘤裂解物后诱导自体CTLs产生.用细胞毒试验检测CTLs杀伤活性,和用ELISA测定细胞因子的分泌.结果胃癌患者自体来源的DC裂解物能诱导产生的CTLs对自体胃癌细胞具有高杀伤率,可达83%;致敏的DC组中IL-12与TNF-α的浓度(1161±239 pg/ml,1044±312 pg/ml)显著高于未致敏的DC组(P<0.05).结论 DC能呈递胃癌裂解物,诱导产生抗原特异性CTLs.
作者:沈万森;孙华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动脉疾病可导致重要器官和肢体供血不全以及形成动脉瘤和破裂出血,其危险性、治疗上的紧迫和及时性以及技术上的挑战性常远胜于静脉和淋巴疾病,其诊治水平常代表了学科的发展水平.如何提高动脉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为血管外科的重要课题.
作者:汪忠镐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是血管外科常见多发病,是各类损伤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机理为动脉壁损伤后,动脉血经损伤的动脉壁裂口进入裂口周围的组织间隙,在组织间形成血肿.由于此血肿与动脉血流相通,故血肿呈搏动性.在动脉压力的作用下,血肿可不断增大.因为包裹血肿的周围的瘤壁组织为纤维性组织,不含组成正常血管壁的三层组织,故称为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后可发生各种并发症,不断增大,可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造成疼痛和器官功能障碍;可破裂造成严重的失血性休克;血肿感染可导致感染性休克及败血症;瘤腔内的血栓可能由于血流的冲刷而脱落,流向远端,造成远端组织器官的急性动脉栓塞和缺血.因此,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一旦确定,应尽快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金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院1995年以来,采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Mesh Plug(填塞网片)为328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28例,男305例,女23例.年龄38~81岁,平均62.6岁.其中腹股沟斜疝237例,复发性斜疝28例,内环口直径<2.5 cm的205例,内环口直径>3 cm的5例;直疝51例,复发性直疝12例,其中后壁明显薄弱的11例,伴有排尿困难的7例.
作者:程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肝门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探讨肝门胆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找寻外周血标记物,为肝门胆管癌临床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用染色体显带分析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技术对26例肝门胆管癌患者、26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肝门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裂隙、断裂和异常细胞为(8.75±3.30)、(7.36±2.76)、(13.35±4.73),而正常对照组为(3.17±1.82)、(2.04±1.76)、(3.65±1.97),经t检验,患者组与对照组各检测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频率较高的位点是8p22、9p21、11q13、17p12.结论肝门胆管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裂隙、断裂和异常细胞比率明显增高,提示肝门胆管癌患者可能存在较高的肿瘤遗传易感性;位点8p22、9p21、11q13、17p12可能是寻找肝门胆管癌外周血标记物的候选部位.
作者:高戈;邹声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方法 PRL瘤14例,GH瘤8例,ACTH瘤5例,多分泌腺瘤10例,无功能瘤13例;经翼点入路48例,2例经右眉上锁孔入路.结果全切除肿瘤35例,大部分切除9例,部分切除6例.MRI随诊3个月~2年,4例有复发.结论翼点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是治疗垂体腺瘤及复发垂体腺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胡军民;薛德麟;马廉亭;秦尚振;徐国政;龚杰;杨铭;李俊;李爱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腹主动脉瘤的病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5%左右,其他为创伤性、感染性、动脉壁中层退行性变、先天性、非感染性主动脉炎及梅毒等.临床上多见的是肾动脉水平以下的腹主动脉瘤,称为肾下腹主动脉瘤.病变位于肾动脉水平以下,髂动脉以上的腹主动脉,若瘤体近远端都有一段主动脉壁较为正常的,这成为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有利条件,但是也有约32%的病例同时合并髂动脉瘤.
作者:吴庆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在治疗终未期肝硬化和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0例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术后经病理证实发生排斥反应,其中1例肝硬化合并肝癌的病人,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继发全身霉菌感染,术后28 d死亡.余9例目前仍存活,移植肝功能良好,时间为40~285 d.结论原位肝移植作为成熟的技术,对于治疗终末期良性肝脏疾病和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可适当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中辛;张辉;丁友成;庄志强;孙国荣;所广军;过欣来;丁涵之;周主青;黄安华;刘菲;刘中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7月对25例大隐静脉曲张病人,30条下肢行内镜下静脉交通支离断术(subfascial endoscopic perforator surgery,SEPS)加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小腿部浅静脉分段结扎、保留大腿段大隐静脉主干,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5例,单侧20例,双侧5例,共30条下肢.男21例,女 4例.
作者:于洪武;章功年;梁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对荷瘤大鼠胃癌模型炎性介质影响.方法采用人胃癌细胞(MGC80-3)皮下接种建立大鼠胃癌模型40只,实验组注射SEA,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检测大鼠体内炎性介质水平.结果荷瘤大鼠模型SEA处理以后,血清IL-1β,IL-6,IL-12,TNF-α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尤其以血清IL-1β内毒素水平上升明显(P<0.01).结论超抗原SEA可激活大量的T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直接或间接地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舒晓钢;王国斌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