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旦巳;周伶俐;高宝辉;张旭彤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LPS)双重打击诱导脓毒性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组)、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攻击组(AAC +LPS组)、腹主动脉阻断合并脂多糖攻击右美托咪定干预组(DEX组).DEX组分离腹主动脉前30 min进行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大鼠腹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5μg/kg,腹主动脉阻断再灌注2h后,腹腔注射LPS 20 mg/kg.所有大鼠于腹主动脉阻断后8h处死后,取血清和心脏组织,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损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心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及超氧化物歧化酶2(SOD2)的表达.结果 (1)S、AAC+ LPS、DEX组血清cTNⅠ水平分别为(1.321±0.204)、(8.723±0.572)、(4.257±0.364)μ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脏组织病理学显示:S组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AAC+ LPS组心肌细胞明显肿胀,肌间隙增宽,小血管充血明显,内有大量红细胞聚集,肌间隙内可见大量红细胞漏出,纤维变性、坏死,肌间隙炎性细胞明显增多聚集、贴壁,甚至出现结构模糊的溶断现象;DEX组心肌组织紊乱,心肌细胞略肿胀或皱缩,部分心肌纤维断裂,肌间隙内可见红细胞漏出、炎性细胞浸润.(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TNF-α表达数量S组<DEX组<AAC +LPS组;心肌SOD1及SOD2表达数量S组>DEX组>AAC+ LPS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腹主动脉阻断合并LPS双重打击诱导的脓毒性心肾综合征大鼠早期的心肌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兰;周青山;王璐;周晨亮;唐其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2012年国际癌症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胃癌、结直肠癌患者分别约95万和140万[1],且临床确诊时已多为进展期,预后往往不佳.因此亟需寻找新的治疗策略.1993年,Lee等[2]首次在线虫中发现了微小RNA(miRNAs,miR),miRNAs在肿瘤发生演变中的作用和治疗潜力开始被重视.miRNAs是真核细胞内由内源基因编码的单链非编码小RNA,约22个核苷酸长度[3-4].基因或表观遗传通过调控miRNAs的表达水平经由下游靶通路影响相关遗传信息的表达[5].而微小RNA-34a(miR-34a)作为miRNAs中的热点分子之一,其在胃癌及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6].
作者:蒋洪朋;林乐乐;周保国;乔海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构建低表达整合素(ITG) α5、β1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模型,为进一步研究ITGα5、β1与VSMC增殖及迁移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RNA干扰技术,通过慢病毒载体,分别构建5组细胞株:抑制表达ITGα5株(si-ITGα5-1、si-ITGα5-2),抑制表达ITGβ1株(si-ITGβ1-1、si-ITGβ1-2)及空siRNA载体细胞株(Con-si),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各组细胞ITGα5、ITGβ1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两个对照组Con-si(ITGα5 mRNA:0.252±0.026,ITGβ1 mRNA:0.516±0.056)、Con(未感染的空白对照细胞:0.238±0.021,0.471±0.051)之间ITGα5、ITGβ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i-ITGα5-1 (0.033 ±0.004,0.459±0.038)、si-ITGα5-2 (0.075±0.009,0.493±0.054)组分别与2个对照组比较,ITGβ1 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ITGβ1-1(0.241±0.023,0.182±0.021)、si-ITGβ2-2 (0.234±0.025,0.114±0.013)组分别与2个对照组比较,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示:分子质量150×103及138×103处分别有ITGα5、ITGβ1条带出现,si-ITGα5-1和si-ITGo5-2的ITGα5条带显著弱于空白各组,si-ITGβ1-1和si-ITGβ1-2条带显著弱于空白各组.结论 通过慢病毒载体,成功构建诱导ITGα5、ITGβ1低表达的VSMC细胞株.
作者:宋燕;刘晋洋;苗仁英;赵红丰;王汉杰;方超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SB-3CT联合多西他赛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SB-3CT(5 ~ 20 μmol/L)和多西他赛(0.1~1 000.0 nmol/L)分别或联合作用于细胞,采用水溶性四唑盐WST-1检测细胞存活率,药物联合指数法(CI)分析两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与单一用药比较,两药联合作用可以显著降低PC-3细胞存活率(P<0.01),CI指数分析显示:在SB-3CT浓度为20 μmol/L时,与多西他赛有轻中度的协同作用(0.599 5<CI<0.965 2).结论 SB-3CT联合多西他赛对PC-3的存活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两药具有协同效应,可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治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联合治疗方案.
作者:潜力;邱莉;符翠莉;李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枯否细胞是位于肝血窦内的巨噬细胞,寄居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或之上,是体内固定型巨噬细胞中大的群体.枯否细胞的主要作用是清除来源于门静脉系统的微粒体和异物,这些巨噬细胞是肝脏清除肠道来源的内毒素、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的第1道防线,且同时具有胞饮、胞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和免疫调节三大生理功能.
作者:陈浩;田李星;马晓媛;梁华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肝胆恶性肿瘤外周血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肿瘤科经病理确诊并且未接受过放化疗的肝癌、胆囊癌及胆管癌患者各30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复发时采取外周静脉血,分离外周单个核细胞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hTERT mRNA测定.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结果 (1)术前健康受试者30例,肝癌患者30例,胆囊癌患者30例,胆管癌患者30例,hTERT mRNA水平分别为3.42±1.75、8.42±2.42、8.47 ±2.39、8.17±2.63;(2)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hTERTmRNA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而与性别、年龄和肿瘤类别无明显相关(P>0.05);(3)肝癌患者30例,胆囊癌患者30例,胆管癌患者30例,术前hTERTmRNA水平分别为8.42 ±2.42、8.47 ±2.39、8.17 ±2.63,术后hTERT mRNA水平分别为5.06±1.58、5.16±1.57、5.13±1.60;(4)随访时期有54例患者复发,复发患者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外周血hTERT mRNA水平均较未复发患者显著升高(P<0.01);(5)复发患者肿瘤复发时外周血hTERTmRNA较术后3个月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 肝胆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hTERT mRNA水平显著升高,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的临床预后有关.
作者:王鸿康;李鸣;游建;谢隽;辛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微小RNA(miRNA,miR)-27a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40只大鼠BMSCs,随机分4组,正常对照组:细胞不作特殊处理;模型组:细胞给予1×10-7 mol/L地塞米松;无关序列组:将无关序列基因电转入细胞,给予1×10-7 mol/L地塞米松;实验组:将具有双向靶向作用的miR-27a电转入细胞,给予1×10-7 mol/L地塞米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测定PPAR-γ和B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处理细胞7d时,实验组细胞中PPAR-γmRNA的相对表达量(1.203±0.111)较模型组(1.877±0.225)、无关序列组(1.913±0.195)明显降低(P<0.05),近似于正常组(1.000)且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细胞中BMP-2 mRNA的相对表达量(0.832±0.105)较模型组(0.455±0.051)、无关序列组(0.422±0.038)明显升高(P<0.05),近似于正常组(1.000)且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7a能够有效抑制PPAR-γ表达,维持BMP-2表达.
作者:王光辉;李月白;李明;谷晨熙;宋石;单杰;赵国强;王义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体外微小RNA-451a(miR-451a)对胃癌细胞迁移能力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人胃癌细胞株BGC-823、MKN-45为研究对象,慢病毒LV-hsa-miR-451a感染癌细胞(Micro up组),然后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感染细胞miR-451a基因表达水平,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变化后,后检测其迁移及侵袭能力:细胞迁移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细胞侵袭应用覆盖Matrigel基质的Transwell小室实验.设置两个阴性对照组:未感染任何病毒的癌细胞组(CON组),以及阴性对照病毒感染的细胞组(NC组).结果 比较CON组及NC组,Micro up组感染细胞miR-451a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增高(25.887±3.272和1.921±0.194,25.887±3.272和1.010±0.166,P<0.05);但其迁移率降低(0.863±0.026和1.107±0.032,0.863±0.026和1.060±0.054,P<0.05),侵袭率降低(1.040±0.055和1.522±0.001,1.040±0.055和1.696±0.078,P<0.05).结论 miR-451a在体外抑制了胃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
作者:荣忠厚;苏忠学;耿文茂;咸国哲;王志意;吴亚光;秦成坤;吴河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miR)-548 d-5p靶向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表达对乙醇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 2个月龄雄性大鼠制备BMSCs.将细胞实验分4组:(1)正常对照组:细胞不做特殊处理;(2)模型组:给予细胞0.09 mol/L乙醇;(3)无关序列组:将无关序列电转入细胞,给予细胞0.09 mol/L乙醇;(4)基因组:将miR-548d-5p电转入细胞,给予0.09 mol/L乙醇.在细胞被乙醇诱导第3天和第7天,采用TaqMan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PPARγmRNA.结果 乙醇诱导第3天,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无关序列组、基因组中PPARγ 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1.720±0.176、1.757 ±0.188、1.017±0.096.第7天,4组中PPARγmRNA表达量分别为1.000、1.806±0.209、1.829±0.223、1.118±0.108,基因组中PPARγ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和无关序列组(P<0.05),接近于正常组且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无关序列组中PPARγ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miR-548d-5p能够抑制乙醇诱导BMSCs内PPARγmRNA的表达.
作者:吴留源;徐琰;李月白;袁相伟;关红亚;郝蓝羽;范惠智;王义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比较腹腔镜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对Ⅱ、Ⅲ期结直肠癌患者的机体炎症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施腹腔镜辅助手术组(腹腔镜组,n =48)及开腹手术组(开腹组,n=48),比较两组的患者手术前后炎性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患者术后的CD4+(术后第1天:31.26±1.93、30.49±2.08,术后第5天:33.15±1.97、31.51±2.36)、CD8+(术后第1天:25.13±1.39、25.04±1.44,术后第5天:26.12±1.46、25.53±1.36)及CD4 +/CD8+(术后第1天:1.25±0.06、1.22±0.06,术后第5天:1.27±0.05、1.23±0.06)均较术前明显降低(CD4+:36.85±1.65、37.31±1.55;CD8+:26.36±1.74、26.43±1.52;CD4+/CD8+:1.41±0.10、1.41±0.0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除CD4+/CD8+外,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其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回升,但腹腔镜组恢复程度要优于开腹组(P<0.05),CD4+/CD8+虽然两组均持续下降,但腹腔镜组下降程度要弱于开腹组;两组患者在术后1、5d时,CRP(术后第1天:36.52±11.19、65.31±13.98,术后第5天:26.59±4.20、51.22±6.60)较术前(5.21±1.05、5.64±1.10)均明显升高,但腹腔镜组CRP水平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影响较少.
作者:徐飞鹏;许庆文;鲁珏;林琳;黄哲;王玮尉;周才进;王妃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A:对照组,B:COPD组,C:COPD+ MSCs组,D:COPD+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小干扰RNA (siRNA) MSCs组,E: COPD+ siRNA MSCs组.检测肺平均内衬间隔(MLI)、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基因-6(TSG-6)、核因子-κB(NF-κB) p65.结果 与A组比较,B组MLI增高[(56.14 ±2.52) μm比(29.41 ±2.03) μm,P<0.01],NF-κB p65增高(0.705±0.170比0.205±0.060,P<0.01),炎性因子增高.与B组比较,C组TSG-6增高(0.778±0.120比0.435±0.080,P<0.01),NF-κB p65减少(0.463±0.080比0.705±0.170,P<0.01),炎性因子减少,MLI降低[(38.78 ±2.13) μm比(56.14±2.52) μm,P<0.01].结论 MSCs分泌TSG-6抑制NF-κB信号通路而抑制肺内炎性反应.
作者:刘红梅;秦涛;马利军;李玉光;马芸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相关危险因素含量变化的意义.方法 收集DTC患者临床资料.所有DTC患者均术后常规随访3年,对比不同随访结果组间资料的差异性、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NGAL对于DT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随访,健康组51例、不良预后组10例.两组患者组间资料比较显示:吸烟史、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病史、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降钙素(CT)、甲状腺球蛋白(TG)、细胞角蛋白多肽-19(CK-19)、NGAL,共7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不良预后组DTC术后患者的NGAL与其他具有差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Pearson's线性相关系数(PPMCC)检验以验证其相关性:NGAL与TG-Ab呈正相关(r=0.596,P<0.05)、NGAL与CT呈正相关(r=0.577,P<0.05)、NGAL与CK-19呈正相关(r=0.509,P<0.05);此外,NGAL与TG无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吸烟史、较高水平的TG-Ab、较高水平的CK-19、较高水平的NGAL是DTC患者术后3年内发生不良预后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绘制NGAL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评判DTC术后患者不良预后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95%可信区间介于0.767~0.859之间.NGAL佳预测值为76.59μg/L,其灵敏度为72.63%、特异度为83.16%.结论 血清NGAL测定有助于DTC术后复发/转移的评估、识别高危风险患者.
作者:万金男;江学庆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烟酸抑制骨桥蛋白表达及其对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制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模型,于实验第1天实验组加用烟酸每天200 mg/kg.8周后制备标本并检测关节滑液中骨桥蛋白(OPN)的含量及软骨下骨OPN的含量,并与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切片进行比较.结果 关节滑液中OPN的含量:烟酸组(508.8 ± 110.5)ng/L、对照组(912.4±200.3)ng/L;软骨下骨OPN的含量:烟酸组(2015.97±386.21)ng/L、对照组(3 869.82±520.33)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关节炎严重程度与OPN指标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的相关系数ρ=0.417,P<0.01.提示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OPN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烟酸具有抑制骨性关节炎进展的作用.
作者:郭乐运;程伟;余化龙;何宁;刘志刚;熊敏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肝移植术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三磷酸腺苷(ATP)的变化,其水平在机体中的平衡是维持患者产生持续性免疫耐受的关键[1].本研究旨在检测肝移植术后长期生存受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以及CD4+T细胞ATP水平变化,并以短期受者及健康人为对照,探讨肝移植术后各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ATP水平变化特点及与他克莫司(FK506)的相关性.
作者:刘伟;李代红;王凯;刘娟;刘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丙酮酸激酶2(PKM2)基因表达,观察PKM2对膀胱癌细胞T24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 利用脂质体2000将PKM2小干扰RNA(PKM2-siRNA)和对照siRNA分别转染膀胱癌细胞株T24,将未转染和转染无义siRNA的细胞分别作为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中PKM2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变化,Transwell法、划痕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3组细胞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B(PI3 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PKM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24、48、72、96 h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2.83%、70.26%、75.38%、77.62%(P<0.05),穿膜细胞数[(76.80±3.19)个/视野]较其他两组[(168.00±3.16)、(176.40 ±2.40)个/视野]显著减少(P<0.05),迁移能力(31.58±3.13)较其他两组(81.04 ±2.37、82.50±2.97)亦明显下降(P<0.05),p-Akt、bax、PTEN表达上调(P<0.05),bcl-2、MMP-2、MMP-9表达下调(P<0.05).结论 下调PKM2基因能显著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 K/Akt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郭科;莫乃新;吕忠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估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在修复战创伤性尿道狭窄中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选取成年新西兰雄兔20只,成功建立尿道狭窄动物模型后,将其随机分为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组和单纯生物可降解支架组,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含有紫杉醇2 050 μg.所有支架均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分别在术后4、8、12周行尿道镜检查和组织学检查,比较评估两组支架的生物相容性.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置入原狭窄段尿道.随访期间未发生支架移位.4周时,单纯生物可降解支架组可见严重的支架相关性组织反应,包括黏膜水肿、乳头状新生物.12周时,所有支架均大部分降解,并随尿液排出体外.单纯支架组修复的尿道黏膜粗糙、僵硬.尿道镜随访期间,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组未出现明显的支架相关性组织反应,修复后的尿道黏膜光滑.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单纯支架组的炎性反应比药物支架组重,单纯支架组尿道上皮增生明显,12周时可见瘢痕形成征象.然而在紫杉醇尿道支架组12周时修复的尿道上皮与正常尿道上皮基本一致.结论 新型生物可降解紫杉醇尿道支架与单纯生物可降解尿道支架比较,生物相容性更佳.
作者:王忠新;李钢;洪宝发;符伟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针对p21基因启动子序列不同转录起始位点设计的小双链RNA(dsRNA)对p21基因表达的正向调控作用.方法 针对p21基因启动子DNA序列设计合成4对dsRNA分子dsP21-382、dsP21-436、dsP21-484、dsP21-625,转染入体外培养的人膀胱肿瘤细胞株5637细胞及T24细胞中,并以具有激活功能的dsRNA分子dsP21-322作为阳性对照,以未转染的5637和T24细胞为空白对照,以dsControl为阴性对照.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等观察各dsRNA转染后,细胞内p2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量的差异,以及dsRNA转染对肿瘤细胞株生长的影响.结果 PCR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sP21-382、dsP21-436、dsP21-484、dsP21-625分别上调5637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1.56、1.88、2.41和1.74倍(P<0.05),dsP21-382、dsP21-436、dsP21-484、dsP21-625分别上调T24细胞中p21 mRNA的表达1.71、1.69、2.62和1.85倍(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21蛋白表达的升高与p21mRNA水平的升高一致.4对dsRNA均能显著抑制膀胱肿瘤细胞株的生长.结论 dsRNA对基因表达正向调控作用可能是一种普遍现象.
作者:龚化;陈忠;盖强强;汪成合;李凡;叶章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是指经自然腔道置入软式内镜,穿刺进入人体腔隙,并在内镜下完成的手术操作[1].胸腔NOTES手术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本研究旨在探讨经食管隧道行胸腔NOTES手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前景.一、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为4头健康雌性大白猪.术前禁食禁水,麻醉后行双腔气管插管.术中左侧卧位.入路建立内镜下冲洗食管,负压吸引清除胃内容物.在食管黏膜下层注射液体至黏膜层充分抬举,纵行切开黏膜层并向远端分离,形成黏膜下隧道.
作者:孟迪;傅林海;杨运海;王一青;汪路明;吕望;胡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Hippo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Yes相关蛋白1(YAP1)在脑胶质瘤标本中高表达,及其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关系.方法 选取6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病理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切片的染色程度进行对比,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YAP1在Ⅱ级胶质瘤中表达率约93%,表达区间5% ~ 15%;Ⅲ级胶质瘤中表达率约100%,表达区间15%~ 30%;Ⅳ级胶质瘤中表达率约100%,表达区间>30%.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在Ⅱ级胶质瘤中表达率约93%,表达区间2%~5%;Ⅲ级胶质瘤中表达率约100%,表达区间10%~ 15%;Ⅳ级胶质瘤中表达率约100%,表达区间>20%.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肿瘤等级、YAP1与Ki-67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YAP1及Ki-67在胶质瘤标本中高表达,YAP1、Ki-67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有明显相关;胶质瘤的恶性程度越高,YAP1及Ki-67在显微镜下染色值明显增高.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肿瘤等级、YAP1与Ki-67表达之间明显相关.
作者:王新军;宫崧峰;丁建军;文燕;王以国;蒋太鹏;高永中;李维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如何将实验外科研究的成果转化为推动临床技术进步的创新产品,通过推广实现技术普及和产品的产业化,促进外科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是当今实验外科发展的目标和趋势.中国外科领域不缺乏创新,但面临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成果推广的尴尬现状.外科医生只有了解成果转化的方法和流程,才能使自己的创新技术成果不被埋没,而付诸实践并转化,以技术普及或产业化方式推动我国外科技术的发展,努力在国际上成为外科技术的领导者之一.本文以笔者实际经验为例,介绍临床创新技术进行成果转化的过程,剖析实验外科实现临床技术创新的成果的转化方法和流程.
作者:钱建民 刊期: 2015年第12期